入殓师灵异录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231 姜葱炒蟹

231 姜葱炒蟹

    三老睡过午觉,回店里品尝桂花糯米藕,一口下去,不约而同道:“好甜哦!”

    吴建军立刻住嘴,生怕吃多了血糖飙升。

    吴铭笑道:“不甜怎么叫甜品?只是不合你们的口味,瞧我那俩徒弟吃得多香。”

    “小女娃娃是吃得甜。”吴振华一边咀嚼一边锐评,“这藕糯滋糯滋的,味道还是可以,就是吃多了伤人(腻人),不如浇点海椒油,肯定巴适!”

    巴不巴适不好说,但往甜品上淋辣椒油,这黑暗程度跟饺子皮包通心粉有得一拼。

    以吴铭对宋人的了解,这甜度正合适,旁人暂且不论,至少小七娘和小苏一定喜欢。

    ……

    辞过文彦博,自相府邸出,狄青乘车回府。

    车厢内唯有轮毂碾过石板街衢的辘辘声响,狄青面沉似铁,自始至终缄默无言。

    黜免的诏敕终究颁下了。

    他原有一丝不祥的预感,料知此番恐难善了,只是心底仍存了些许妄想——上札子弹劾他的人年年都有,但得天子信重,文相公回护,风浪再险,终可弭平。

    此番竟是文相公亲笔草拟的罢黜文书!

    他思前想后,一股沉郁愤懑之气梗塞于胸,终究按捺不住,这才登门讨个说法。

    文彦博只回了他六个字:“无他,朝廷疑尔。”

    狄青顿觉如坠冰窟,连归府的舆乘何时停下亦无所觉,直至步入内室,犹觉神游物外,魂不守舍。

    “爹爹!爹爹!”

    “嗯?”

    狄青醒过神来,见次子狄咏正仰脸望着自己,目光殷殷。

    他微微皱眉道:“你说甚?”

    狄咏暗暗叹气,父亲素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何曾显出这般恍惚之态?

    其中缘由他心知肚明。

    府邸上下,此刻正俱在收拾细软、打点行囊,家中仆役大多须结钱遣散,余下的只待中秋一过,便随父亲赶往陈州赴任——一派树倒猢狲散的萧索气象。

    唉!这诏令早不下,晚不下,偏生在中秋节前一日颁下,连一夕阖家团圆之宴,亦不得安宁!

    狄咏将方才的话重述一遍:“爹爹,明日便是中秋。佳节难得,孩儿已在吴记川饭定下一桌宴席。明晚,咱一家人便去吴掌柜那儿,喜喜乐乐吃顿团圆饭,可好?”

    狄青闻言,忽然想到:一旦离了京城,往后便再难尝到那酥脆鲜香的小酥肉了……更添了几分郁结。

    “团圆饭自然要吃。”狄青略一沉吟,“只是,于市井小店里过中秋,恐怕不妥……”

    “爹爹如今已卸任枢密使,又何必在意旁人目光?况且,吴掌柜特意言明,可待入夜后再去,饮酒赏月,共享良辰。他家本不经营夜市,此番破例,既是过节,也是为爹爹饯行。”

    “吴掌柜真个有心了。”

    狄青心下感慨,此番遭罢离京,莫说设宴饯行,便连登门话别者,亦寥寥可数。

    满朝朱紫贵,竟不如一介庖厨重情重义。

    他振作精神,颔首拍板道:“好!依你所言,你径去安排便是。”

    ……

    狄咏去吴记吃晚饭时顺便将此事告知吴掌柜,狄家的宴席就此定下。

    如此一来,明日便有三桌预约:狄家、王家,以及苏家,准确地说,是三苏。

    大小苏那日吃罢自助,回寺后便告诉了父翁。

    苏洵次日便来了,却见店外竟排起十数丈长队,这等光景,他只在赈灾放粥时见过。

    他一年近半百的瘦老翁,哪里争得过年轻人,他也不愿争,只好作罢。

    听闻吴掌柜将于中秋佳节推出两道应季的新菜,其中之一竟是螯蟹。

    中秋之时,螯蟹新出,实乃不可多得的美味。

    此物蜀地罕见,老苏少时游历山川,有幸尝过几回,那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念及二子不曾有此口福,苏洵便同吴掌柜定下一席,约在明日午间用餐。

    价钱自是不菲,他浑不在意,正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既至京师,中秋佳节焉有不食蟹之理?

    大小苏求之不得,忽又叹气,却是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娘亲:值此中秋佳节,若能阖家团圆,共品吴掌柜的手艺,那该多好!

    吴铭同三家人商定了相应的菜品和价码,数狄家最丰盛,王家次之。

    三桌宴席,多乎哉?不多也!

    中秋夜合该饮酒赏月,酒楼的生意才叫兴隆,状元楼的雅间雅阁,早被预定一空。

    吴记川饭不做夜市,硬件也不行,当然不能和正店相比。

    王、苏两家纯粹是借中秋节的由头品尝美食,唯有狄家是正儿八经来吃团圆宴的,更兼有饯行之意,因此狄家这桌席,吴铭定会给足排场。

    幸而,中秋过后便要歇业改造,不必早起卖早点,也即是说,无论狄家吃到多晚,他都可以奉陪。

    “我也可以奉陪!”

    宋代过中秋时,现代恰是周日。吴振华提议道:“这样嘛,明天我又来倒糖饼儿,到时候把苏东坡和狄青请进来,来都来了,还是要见个面撒!我倒要看下苏东坡的脸有好长……”

    咋的,千年老粉不请自来,为见哥哥一面,以公谋私是吧?

    “狄青就别见了,他对糖画未必感兴趣,你也别奉陪了,明晚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大苏是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他弟弟偏好甜口,这对兄弟你应该能见到。”

    老爷子这辈子没对儿孙提过什么要求,难得有个朴素的愿望,吴铭尽量满足。

    “要得!”

    吴振华一口应下。

    他对狄青知之甚少,只在铭娃儿小时候陪他看过一点动画,知道狄将军是一位大英雄。

    只要能见苏东坡一面,他便心满意足了。

    也不尽然,还有一位历史名人,他也想一睹其真容。

    “好久(什么时候)把包青天也请来见个面?”

    这话说的,好像我去请人家就会来一样,我得有多大脸啊!

    吴铭心里吐槽,嘴上说:“包拯年底才进京,你把身体养好,迟早能见到。”

    是夜,吴振华满怀期待地离去,次日又早早到店,不,是早早到家,率领儿子儿媳将放在家里的糖画工具搬至店里。

    老爷子已经做好技惊三苏的准备,或者说,他时刻准备着。

    “师父,鱼行的人来送货了,是否让其送些螯蟹来?”

    谢清欢知道师父今日要烹制螃蟹,故有此一问。

    “不,为师自有进货渠道。”

    谢、何二人对视一眼,心下了然。

    不消问,师父定又要去海边现捞。

    中秋是食螯品蟹的时节,螯即蛤蜊,之前已为醉翁烹制过车螯;蟹即螃蟹。

    宋代受限于物流技术,东京城里的螃蟹贵得令人发指,上等的青蟹,宋人称之蝤蛑,须卖一贯一只,品质最低的也要两三百文一只。

    寻常百姓自是消费不起,主要还是卖给富贵人家。

    当今圣上就爱吃螃蟹,打小就爱吃,可小孩儿哪里管得住嘴?一吃起来便没有节制,最后吃出毛病来了:头晕眼花、四肢麻木、咳嗽咯痰,还经常便秘。

    彼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见状,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进御!”

    把赵祯气坏了,直到若干年后亲政,仍对刘太后心怀怨恨,一是怨刘太后听政时间太长,让他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二则怨刘太后管他太严,连螃蟹都不让吃。

    以史为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吃货的怨念。

    苏东坡同样爱吃螃蟹,其晚年被贬儋州期间,以饮食为寄托,将烹饪技艺与人生境遇融合,作《老饕赋》云:“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说起来,似乎就没有大苏不爱吃的东西,纵观其一生,说是贬到哪儿就吃到哪儿也不为过。

    当然,以现代的烹饪理念来看,半生不熟实非食蟹之正道。

    但在宋代,生吃螃蟹并不稀奇,有一道菜叫“洗手蟹”,便是将螃蟹剁碎,拌以麻油和各种味料,做起来快捷简单,洗个手的工夫便能纵享美味,故此得名。

    何双双倒是会做,但吴铭不敢尝试。

    买菜就交给老爸老妈,吴铭得跑一趟海鲜市场。

    由于两边的节日并不同步,宋代已过中秋,现代仍处于农历七月,螃蟹还不到最肥美的时候。

    目前市面上的大闸蟹仍以六月黄为主,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预计在9月20日以后才开始大量上市。

    吴铭在海鲜市场转悠一圈,虾、蟹、蛤蜊各买了些。

    按他的预期,海鲜类菜品定价高昂,问津者应该不会太多,因此无须备太多货。

    满载而归。

    三个厨娘的目光立时落到师父(吴掌柜)带回来的各色海产品上。

    何双双师徒当了多年私厨,没少经手此类高端食材;谢清欢家里便是干这行的,自然也不陌生。

    只不过,瞧瞧这螃蟹,个头又大又新鲜,真如现捞上来的一般!

    这才过去多久,师父便去海边走了一遭,捉了这许多虾兵蟹将回来,灶王上仙,当真法力无边!

    “会杀蟹么?”

    “会!”吴振华抢答,“不是我吹,你爷爷弄的香辣蟹,简直不摆了(好极了)!”

    “没问你……”

    吴铭转向何双双:“杀只蟹我看看,一开四,用于炒制。”

    “好。”

    这可难不倒她,何双双立刻取出一只被绳子缚住“武器”的花蟹,用刀尖轻巧插入嘴部,撬开硬壳,麻利地去除两边尖刺和壳里的蟹胃。

    紧跟着斩断蟹钳,砍下蟹嘴并去除生殖器,哐哐哐三刀,将蟹身斩作四份。

    “哦哟,得行诶!”

    吴振华连连点头,小女娃娃的操作相当娴熟,以前指定没少杀蟹。

    何双双抿着嘴笑,抬头看向吴掌柜。

    谢清欢从何厨娘脸上看到了她再熟悉不过的神情:求表扬。

    “不错,记得用刀背拍一拍蟹钳,方便入味。”

    “好。”

    何双双立刻照做。

    吴铭接着吩咐小谢:“你待会儿让何厨娘教你杀蟹。”

    “哦……”

    自从何双双师徒入职吴记,谢清欢便感觉自己的地位一日低过一日。

    师父如今都不愿亲自教我了……哼,哪有师妹教师姐的道理!

    腹诽归腹诽,技术还得学,她老老实实地向双双姐请教。

    ……

    “爹爹,该出门了!”

    在苏轼的催促声中,苏洵推门而出,抬头瞧一眼天色:“这还不到午时罢?”

    “午时再去便迟了!这时出发正合适!”

    “你倒是性急。我话说在前头,今日过后,你二人须即刻收心,专注课业,潜心备考。”

    “省得了!”

    苏轼小声嘀咕:“说过多少回了……”

    父子三人离了兴国寺,沿兴子行街往东,至御街向南,过州桥,出朱雀门,往右转入熟悉的麦秸巷中。

    来得略早,但不是最早的,三苏抵达时,王家已在隔壁屋里落座了。

    不过店堂里仍是空无一人,毕竟尚未开张。

    门口又新贴出一张告示,苏轼走至近前查看,原是歇业通知。

    见店门是开着的,父子三人径直跨进店里。

    李二郎并未制止,反倒招呼三人落座——他早得了吴掌柜的吩咐,这三位客官可以提前进店。

    苏轼的目光扫过水牌,今日又添了两样新菜,一曰“桂花糯米藕”,一曰“姜葱炒蟹”。

    这顿饭的菜品是老苏定下的,大小苏不得而知,但既是中秋节,想来这两样节日特色菜该当包含其中。

    苏轼久闻蟹肉鲜美,却始终无缘得尝。自从三天前,爹爹说中秋节要请他俩吃螃蟹,苏轼便兴奋得睡不着觉,此时坐在店堂里,仿佛已能嗅到螃蟹的美妙滋味。

    无须点菜,李二郎径回厨房里通报,并取出一应餐具。

    苏辙问:“今日可有西瓜?”

    李二郎摇头称否。

    今日并未备货,但听在苏辙耳朵里,只道是西瓜过季了,下回再吃,得等明年了。

    不免有些遗憾,只好退而求其次:“那我要凉茶。”

    李二郎应个喏,说道:“值此中秋佳节,吴掌柜特赠三位糖画一份,聊表祝贺之意。”

    “糖画?”

    “以糖作画,既可赏玩亦可食用。作画过程最是生动有趣,诸位若有兴致,不妨进灶房一观。”

    “善!”

    苏轼欣然起身,此等新奇之物,断不容错过!

    老苏和小苏紧随其后。

    掀起布帘,一扇宽厚素朴的木质屏风当门而立,屏下仅设一桌一椅。

    吴振华早已摆足架势,目光扫过三人。

    苏东坡的脸果然很长!

    不仅脸长,嘴边还长着一颗小痣,俗称好吃痣,又叫三八痣,好吃且口无遮拦,确为苏轼无疑!

    他忽又生出做东坡宴的念头……

    吴振华打量三人的同时,三人也在打量他。

    苏轼有些意外,他已光顾吴记川饭多次,却是头一回见着这位老翁,看他身着吴记川饭的“工作服”,许是吴掌柜特意请来的手艺人。

    吴掌柜真是有心了!

    视线继而落到风炉上,锅中的糖液起泡粘稠,丝丝甜气随着热气扑鼻,大苏和老苏尚不觉得如何,一旁的苏辙已禁不住直咽唾沫。

    仍和七夕时一样,吴振华指着转盘笑吟吟道:“诸位不妨试试手气。”

    厨房里忙碌开来。王家和苏家都已提前到店,且是前后脚到的,两家的菜品重合度很高,正好一并做了。

    桂花糯米藕已提前备好,这道菜的食材非常普通,但可以花点心思摆盘,提升档次。

    吴铭将莲藕切作小块,呈阶梯状装盘,淋上收浓的汤汁和淡黄的糖桂花,再在鲜红的莲藕上插两片铜钱草,撒几粒青豆。

    “走菜!”

    紧跟着炒蟹。

    姜葱炒蟹是粤菜系的传统名菜,也是螃蟹非常经典的做法。

    菜料已备好,于蟹肉刀口处裹上少许淀粉,以免炸制时水分流失。

    起油锅,下宽油,烧至五成热,下入蟹壳炸熟捞出,随后倒入蟹肉和姜片炸十余秒,倒出备用。

    锅中留些许底油,下姜末爆香,倒入蟹肉,转大火,自锅边淋入料酒炝锅,颠勺翻炒。

    尽管已看过无数次,谢、何二人却总也看不腻,盯着于火舌中翻飞的食材挪不开眼。

    浓郁的香气随之弥漫开来,勾得人唇齿生津。

    见香味已出,吴铭往锅里添入少许清水,再倒入刚才炸好的蟹壳和葱白,同时加入适量的蚝油、盐、糖和少许胡椒粉,翻炒均匀后倒入水淀粉勾芡。

    最后再加入葱段和少许花生油,翻炒均匀,盛入盘中,蟹壳打底,盛上蟹肉和香浓的蟹汁,功成。

    “走菜!”

    ……

    灶房里,三苏聚精会神地观赏老翁“作画”,只见他手中铜勺或倾或提、或顿或放,金灿灿的糖液如丝缕般泻落于石板,一匹骏马逐渐成形,端的栩栩如生,教人叹为观止……

    突然间,屏风后传来一声“走菜”。

    不多时,李二郎便端着两盘色泽鲜艳的精致菜肴走出。

    苏轼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忙问:“这是何菜?”

    “桂花糯米藕。”

    李二郎掀起灶间布帘而出,将其中一盘置于三苏桌上,接着去隔壁上菜。

    等他回到吴记川饭,灶房里已弥漫着炒蟹的浓香。

    苏轼的喉头接连滚动,早已不再关心糖画,又问:“这香气可是姜葱炒蟹?”

    “正是。”

    话音未落,屏风后再度响起吴掌柜的呼喊:

    “走菜——”

    http://www.rulianshi.net/wodefanguantongbeisong/487213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