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232 饯行宴

232 饯行宴

    苏轼沉醉于浓郁的蟹香时,隔壁的一家四口已经开动。

    王蘅本是为炸鲜奶而来。

    自打七夕节那天尝过炸鲜奶,她便对那软糯香甜的滋味念念不忘。

    她馋得紧,怎奈没法常来寻吴川哥哥,只好让家里的钟铛头试做。

    钟铛头却怀疑她异想天开,声称鲜奶绝不可能油炸,又找了一大堆托词,总而言之便是三个字:做不到。

    王蘅又差人到周遭的食肆打问,竟也无人会做。

    她这才明白吴川哥哥有多厉害,不禁有感而发,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小文。只等爹爹兑现了中秋节的承诺,再给爹爹过目,如此一来,又可换取一顿好饭。

    出门之前,王蘅已经打定主意,这回定要汲取教训,留够肚子,多吃几块炸鲜奶。

    岂料桂花糯米藕一上桌,她便被那鲜艳的色泽和精致的摆盘迷住了。

    鲜红的藕段层层堆迭,藕孔里塞满密密的糯米粒,浓稠的糖浆裹覆其上,表面撒落着点点金桂,零星青豆点缀其间,鲜红、金黄和青翠之色交映成趣,真真如画一般!

    三个小孩看得目不转瞬,吴琼也啧啧称奇。

    她率先动筷,兄妹三人紧随其后。

    王蘅夹起一小块莲藕,糖衣粘稠得拉丝,缕缕甜香袭来,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气。

    张口咬下。

    真甜!

    外层的糖浆醇厚甜美且桂香浓郁,藕肉里浸满糖汁,挟裹着莲藕独有的清甜,糯米软糯粘牙,饱吸糖汁与藕香,诸般甜意在舌尖上交织,一直甜到了心底。

    这甜甜的滋味,王蘅哪里抗拒得了?

    一块下肚,立刻又夹起第二块,再同咸香的卤肉搭配着吃,更觉妙不可言!

    三个小孩正争食糖藕,忽有浓香扑鼻,抬头看去,只见李二郎端着热气腾腾的餐盘走入。

    “姜葱炒蟹——”

    店堂里,三苏已重新落座。

    苏辙一边舔舐着糖马一边称赞老翁的好手艺。

    苏洵同样惊奇不已,他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自问见闻还算广博,可这以糖作画的功夫,却是生平仅见。

    苏轼却无动于衷,他的心思早被飘满店堂的香气勾走了,翘首望着灶房方向,待布帘一掀,立刻正襟危坐,喉头连滚。

    李二郎将其中一份姜葱炒蟹呈上桌,接着去隔壁上菜。

    三苏的目光齐刷刷落到盘中,但见橘红油亮的蟹块蟹壳堆砌,切段的葱白和葱叶交织其间,金黄的姜片穿插可见。

    热浪滚滚,锅气扑鼻,由蟹香、葱香和姜辛气复合而成的浓香直往鼻子里钻,激得三人食指大动,忙不迭举筷,各夹起一只蟹钳,后又改用手抓。

    苏轼并没有急着品尝,而是举着蟹钳细细端详片刻,以往只在书中、画中见过此物,如今终于见着实物,颇觉新奇。

    剥蟹自然是不会的,所幸这蟹已被拆解得七七八八,大块的蟹肉裸露出来,食肉弃壳,理所当然。

    苏轼将蟹钳送入口中,连咬带嗦,紧实的蟹肉和热乎的蟹汁涌入口中,极致的鲜甜瞬间喷发!

    好鲜啊!

    鲜香带着回甘,又以咸香打底,葱香和姜辛随之而来,却并不浓烈,更衬出蟹肉之鲜美,诸般滋味在唇齿间融合碰撞,丰富且平衡。

    苏轼接连取食,已浑然忘我,连细微甲缝里的汁水都吮吸得一干二净。

    螃蟹是极好的,吴掌柜的手艺亦是极好的,唯有一点不好:此物壳多肉少,这一盘看似满满当当的,实则没多少肉。

    不多会儿,三人便将盘中珍馐吃了个见底。

    不够!连塞牙缝都不够!

    苏轼嘬溜着指尖余味,眼见父亲亦是一副意犹未尽之态,便忍不住怂恿:“中秋蟹正肥,难得佳节,爹爹,咱再添一份可好?”

    苏洵一捋长须,肃然道:“凡事过犹不及,膏腴虽美,不可贪食。食至七分,留白三分,方得此中真味。”

    此言不虚,可苏轼扪心自问,他距食至七分至少还差着六分,莫说真味,连滋味都没尝明白哩!

    这不过是爹爹的托词,他心知肚明。

    说到底还是囊中羞涩……都怨爹爹这一路上不知节制,将盘缠挥霍殆尽,以至于落到今日这般窘迫境地。

    回去后定要告诉娘亲!

    苏轼暗自腹诽。

    老苏是个“惯犯”了,年轻时就因不务正业险些把家败光,幸亏夫人持家有方,否则,二十七岁始发愤的老苏怕是连进京赶考的钱都拿不出来。

    大苏也好不到哪儿去,父子三人里最会理财的当数小苏。

    父兄尚在,苏辙自然掌不了财政大权,他只管安心品尝美食,夹起一块桂花糯米藕送入口中,吃罢咸鲜香浓的蟹肉,再来块甜甜的糖藕,快哉快哉!

    临近午时,食客络绎而至,见店里已坐有一桌,又嗅见诱人菜香,哪管开没开张?纷纷抬脚进店。

    当午时的钟声敲响,店堂里已座无虚席,一盘盘姜葱炒蟹相继端出,熟悉的浓香随热气弥漫开来,用现代的话说,身处其间的三苏被迫吸入二手香气。

    大小苏频频瞄向邻桌,顿时感觉自家桌上的菜肴不香了。

    苏洵终究没忍住,心想来都来了,理应尽兴而归,大不了多抄两卷经书……

    唤来李二郎道:“再来一份姜葱炒蟹!”

    爹爹英明!!

    大小苏相顾欣喜,在心中呐喊。

    比起拮据的老苏,隔壁的吴琼则要阔绰许多,姜葱螃蟹和炸鲜奶都添了第二份。

    并非王安石有多富裕,主要是他不近声色,也不同旁人攀比,无甚花钱的嗜好。他早年间拒绝馆阁之职,自请外放,也是因为地方官比京官挣得多,便于养家糊口。

    十数年下来,倒也攒下些家底,一贯每份的姜葱螃蟹还是吃得起的。

    “嗝~”

    王蘅伸筷夹向盘中最后一块炸鲜奶,却禁不住打个饱嗝。

    “还吃!”吴琼按住女儿的手,“不知饱足的痴儿,当心吃出病来!”

    王芷趁机横刀夺爱,将最后一块炸鲜奶送进口中,一脸的心满意足。

    王蘅再一次败给了哥哥姐姐。

    虽然已经吃饱,她却依然感觉自己亏了!

    恨只恨自己饭量太小,她只盼自己快些长大,方有一战之力。

    “唉!”

    她搁下筷子,轻轻叹气。

    突然有些不舍,这便吃完了?

    按爹爹的脾性,下回再来怕是得等下个月的重阳节了……

    结账时,王蘅问李二郎:“吴川哥哥哩?怎的不来见见我?”

    “吴掌柜忙于厨事,不得闲暇,还望七娘见谅。”

    “哦……”

    王蘅本想请教吴川哥哥炸鲜奶的做法,也好回去教家里的笨厨子!哼,自己不会做还怪我异想天开!

    没奈何,只能等下回了。

    吴琼付讫饭钱,一家四口登车回府。

    店堂里,三苏也将新上的一盘姜葱炒蟹分食殆尽,只觉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苏轼感觉自己还能再吃三盘。

    惜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他只盼早早及第入仕,本朝官员俸禄丰厚,远胜前朝,以后想吃什么便吃什么,断不至于再像今日这般精打细算。

    苏辙仰脖饮尽杯中凉茶,想起回去后又该闭门治学,下回再来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不免有些忧伤。

    老苏付了钱,父子三人咂摸着残留在唇齿间的鲜美滋味,漫步离去。

    ……

    吴铭以往还会出去同三苏和小七娘唠两句,今天是真没空,姜葱炒蟹已经卖爆了,颠锅颠得他手酸。

    他本以为一贯每份的定价会劝退不少人,毕竟来吴记用饭的食客,富家子弟只占少数。

    看来逢年过节,东京的老百姓还是舍得花钱吃顿好的。

    吴铭采买的量本是供全天所需,岂料一个中午便卖光了。

    等忙过中午,一算账,营业额竟高达三十余贯!

    晚上再卖一波,倒是可以稍微弥补歇业改造的损失。

    “咦?”

    吴铭忽然瞥见两界门上弹出了新消息。

    【您有新的VIP客户,请确认!】

    伸手轻点,界面随之跳转。

    【王安石累计消费超过五千文,自动登记为本店的VIP客户,尊享以下福利:】

    【1.上门做菜……】

    仍是那五条福利。

    【王安石SVIP升级中(6540/50000)】

    两界门显然把王安石家人的消费也记在了他名下,倒也合理。

    这么说来……

    吴铭点开“会员”选项,查看了下二苏的累计消费。

    果然,今天分明是老苏付的账,却也记在了苏轼的名下,从之前的300文出头一跃升至2700余文。

    没办法,怪只怪两界门的选人标准太高,苏洵虽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留名于后世,终究只是一介布衣,当世的名望和影响力较低,无缘入会。

    又看了眼欧阳修的累计消费,三万多,今晚送两盘虾蟹过去,助力其突破四万大关。

    下午只好再跑一趟海鲜市场。

    吴建军和儿子同路,并非出于自愿,他是想回家睡午觉来着,怎奈受吴振华和陈萍胁迫,又想起儿子确实辛苦,他这个当爹的搭把手也是应该。

    父子俩先去海鲜市场买螃蟹,回来放下东西,又去菜市场里补货。

    路上免不了要聊一聊今晚的饯行宴。

    “今晚是不是最后一次招待狄青?”

    “或许是。”

    “或许?”

    “他是会员,每年享有一次上门做菜的福利,这是不限地点的,就看他有没有这个意愿了——老板,你这里有没有桂花酒?”

    吴铭在一酒水专卖店前驻足,目光扫过摆放在门口的一排酒坛,扬声询问。

    “有的!”老板立刻从柜台后弹起,脸上洋溢热情的笑容,“那个就是,我给你打一点尝尝。”

    他指了指门口的其中一个坛子,拿起酒杯快步迎出。

    吴铭瞧不太上,又问:“有没有陈酿?”

    “有!二位一看就是懂行的!咱家的桂花酒是按着祖传方子配的糯米酒糟一起酿,一点糖不添,全靠那桂花香自个儿浸到酒里去,足足陈了大半年……”

    老板邀二人进店,转身进内室取酒。

    吴建军趁机问儿子:“你不是说不能卖酒么?”

    “给狄家准备的,不卖给别人。”

    既是饯行宴,没有酒怎么行?

    “又是海鲜又是酒的,你别给人家吃出痛风来了。”

    “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不至于……”

    见老板抱着一个小巧的酒坛走出,父子俩立刻收声。

    揭开厚实的油纸和盖子,醇厚浓郁的桂花香混着酒气瞬间溢出,扑了满鼻。

    老板拿起竹酒提,小心翼翼地从坛里提出一小提清澈透亮的酒液,倒入一个浅口的小瓷碟中递给父子俩。

    光是闻见这香气,吴铭已知此酒不坏,一品之下,当即拍板道:“就它了,来三坛!”

    宁多勿少,剩下的内部消化,反正再过大半个月,就到现代的中秋节了,今年又和国庆挨在一起,足足八天假,还怕喝不完这点桂花酒吗?

    等父子俩归来,吴振华和陈萍已经到店,小谢和小何师徒也已睡醒。

    备菜备料!

    晚上的生意同样火红,螃蟹依然畅销。

    给狄家准备的吴铭提前预留出来了,至于给醉翁的那份,他家的仆从一向饭时来取餐,正好一锅炒了。

    将食盒交到对方手中时,嘱咐道:“此菜须趁热食用,若是凉了,便请孙铛头回个锅。”

    仆从应声去了。

    欧阳发早听闻今晚要吃蟹,馋了许久。

    这些天被关在屋里,唯有吃饭时才能出来“放放风”,可即便同桌而食,他也只能吃斋食素,眼巴巴看着爹娘和三个弟弟大鱼大肉。

    今日是中秋,早饭和午饭虽然照旧,但晚上的团圆宴,于情于理,爹爹总不至于再苛责自己……

    欧阳发从中午起便盼着开饭,婢女一来知会,他立刻夺门而出,奔向后院。

    未及落座,便嗅见浓郁的菜香!

    目光扫过饭桌,今日过节,菜品明显较以往丰盛许多,且有好几样,一看便知出自吴掌柜之手!

    他使劲咽口唾沫,迫不及待地举筷,夹向爹爹面前的螃蟹。

    “没你的份!”

    欧阳修抬手挡住,将一盘素菜端至大儿座前:“这才是你该吃的。”

    “……”

    欧阳发转向娘亲,欧阳夫人无奈地摇摇头。

    欧阳辩笑嘻嘻凑近,用力嗦着蟹腿:“大哥,这蟹肉端的香极了!”

    http://www.rulianshi.net/wodefanguantongbeisong/48731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