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27章 新气象

第27章 新气象

    家学那间重新布置过的讲堂里,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陈旧墨臭,而是一种混合着新纸、粉笔灰和少年人专注气息的味道。

    贾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背脊挺得笔直,目光灼灼地追随着程先生在黑板上写下的每一个算学符号。

    那些在宝玉叔叔眼中如同天书的算式,在他看来却像是解开世间谜题的钥匙。

    当程先生讲解田亩面积与赋税折算时,他脑中立刻浮现出乌进孝庄子的账目,心中飞快地默算着其中的出入与关窍;

    当讲到简单的利息计算时,他又联想到母亲偶尔提及的府外放贷利息,两相对比,只觉得这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竟藏着如此多的学问。

    “……故而,若行船自金陵至神京,顺风顺水需二十日,若遇逆风或中转补给,则需月余……”

    地理课上,另一位姓沈的先生正在讲解大周漕运路线,墙上那幅巨大的疆域图仿佛在他眼前活了过来。

    他仿佛能看到滚滚长江,巍巍太行,看到那维系着帝国命脉的粮船如何穿梭往来。

    这比读那些“子曰诗云”更让他心潮澎湃。

    程先生手持粉笔,目光扫过台下众学子。

    贾环依旧眼神阴郁,神游天外;几个贾家族学子弟哈欠连天;宝玉……今日倒是没趴着,却也眼神放空,不知魂寄何处。

    唯有那坐在前排的贾兰,眼神专注,时而蹙眉深思,时而恍然领悟,听到精妙处,那小小的身板甚至会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课毕,程先生将贾兰唤至身前,随意考校了几个问题,不仅关于今日所讲,更引申至实际应用。

    贾兰对答如流,虽偶有稚嫩之处,但思路清晰,逻辑分明,更难得的是那份远超年龄的沉静与求知欲。

    “好,好!”程先生捻须微笑,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举一反三,心思缜密,于经济实务一道颇有天分。兰哥儿,你乃可造之材,切莫辜负了这份天赋。”

    贾兰被夸得脸颊微红,却依旧规矩地行礼:“学生谨记先生教诲,定当努力进学。”

    ……

    当程先生与沈先生一同在荣禧堂向贾母回话,并特意盛赞贾兰为“可造之材”时,贾母捻着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

    心中那份属于林晞的记忆告诉她,在原著那场大厦倾颓的悲剧中,贾兰是少数得以幸存并凭借科举重振家声的子弟。

    如今亲眼见证这棵幼苗在新学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她感到一种深切的欣慰。

    教育改革,这条路走对了。

    她看着下方垂手侍立、小脸紧绷却难掩激动的贾兰,仿佛看到了贾府血脉中潜藏的另一丝微光。

    珠哥儿早逝,是原身心中永远的痛。那孩子何等聪慧好学,若不是身子骨太弱,熬坏了根本,何至于年纪轻轻就……

    决不能让兰哥儿重蹈他父亲的覆辙!

    “先生们辛苦了。”贾母和颜悦色地对两位先生道,“兰儿能得先生青眼,是他的造化。可见这家学改革,路子是走对了。”

    她沉吟片刻,目光变得深远,“既如此,这教育上的投入,更不可吝啬。”

    她转向侍立一旁的鸳鸯和林之孝:“传我的话,第一,日后两位先生的束脩,再加三成。所需书籍、图册、器物,只要于学业有益,皆可采买,无需过分计较银钱。”

    “第二,”贾母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去寻访一位品行端正、懂得循序渐进的武师来。不必教什么高深武艺,只强身健体即可。

    日后家学子弟,每日需抽出半个时辰,随武师习练些基础的拳脚,活络筋骨。身体是根本,没有一副好身板,再大的学问也是空中楼阁。”

    她这话,既是对贾兰的期许,亦是对早逝长孙的无尽憾恨。

    王夫人坐在下首,听着老太太对贾兰的安排,尤其是增加束脩和延请武师,心中五味杂陈。

    兰儿是她的亲孙子,能有出息,她自然高兴。

    可老太太这般看重,资源倾斜,隐隐又让她生出几分微妙的不安,仿佛宝玉的地位受到了某种无形的挑战。

    但此刻,她只能垂首应是。

    贾母的目光又转向侍立在一旁的探春、黛玉、宝钗以及坐在稍远些的迎春、惜春等人。女孩们如今也常来她这里听些闲话,或做些针线。

    “还有第三桩,”贾母缓缓道,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女孩耳中,“咱们府上的女孩们,虽不必像哥儿们那般考取功名,但多学些东西,总不是坏事。

    去寻访几位有一技之长的女师,不必是那等只会教女红刺绣的。

    可请善医理的,教些养生保健、辨识药材;请通晓琴棋书画的,陶冶性情;若有那等见识不凡、甚至略通些经济庶务的,亦可请来,给姑娘们讲讲外面的世情道理。”

    她顿了顿,看着女孩们或惊讶、或好奇、或思索的神情,继续道:“另外,女孩家的身子骨同样要紧。整日闷在屋里,于养生无益。

    日后,也让那武师定个章程,教姑娘们一些舒缓筋骨的导引之术,或是每隔几日,由嬷嬷们陪着,在园子里多走动走动。强健了体魄,心思才能更开阔。”

    宝钗垂眸静听,心中波澜微起。

    老太太此举,竟是前所未有地开阔!

    让女子学习医理、经济,甚至强身健体?这完全颠覆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规。

    她不由得想起那日母亲与自己的谈话,老太太此刻的安排,不正暗合了自己“自强不息”的想法么?

    若真能学到些实在的本事……她抬眼悄悄望去,只见探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黛玉也微微颔首,似有所悟。

    黛玉听着外祖母的话,尤其是“强健体魄,心思才能更开阔”一句,心中那日被种下的种子仿佛又得到了浇灌。

    外祖母是真的希望她们好,希望她们能拥有更丰盈、更康健的人生,而非仅仅成为依附他人的莬丝花。

    她轻轻握了握袖中那个装着契书的紫檀木匣,一股暖流与力量悄然滋生。

    探春几乎要抚掌称快!

    这才像话!

    凭什么男子可学经世致用之学,女子就只能困于方寸之地?

    老太太此举,真真是开明!

    她已经开始在心中盘算,该请什么样的女师,又该如何安排姑娘们的“课程”了。

    贾母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稍慰。改变非一日之功,但种子已然播下。

    她看着目光坚定的贾兰,又看了看眼神各异的孙女们,仿佛看到了贾府未来可能的、截然不同的图景。

    这教育的革新,这体魄的强健,或许,真能成为这艘陈旧巨轮转向新生的开端。

    http://www.rulianshi.net/honglouzhilaozuzongzijiuzhinan/490190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