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26章 焦虑

第26章 焦虑

    入了夜的梨香院,比往常更显静谧,只闻得窗外几声零落的虫鸣。

    薛姨妈却毫无睡意,手里虽捻着一串蜜蜡佛珠,那珠子转得又急又乱,全然失了平日的节奏。

    烛光下,她眉宇间锁着一股化不开的愁绪,目光时不时瞟向坐在对面灯下,正安静地翻看一本账册的女儿。

    宝钗穿着一件半新的藕荷色绫袄,青缎子背心,头上只簪一支素银簪子,通身上下不见半点奢华,却自有一股沉稳端凝的气度。

    她看得专注,偶尔提笔在册子上标注几笔,神态平静无波,仿佛外界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

    薛姨妈看着女儿这般模样,心里更是焦灼得如同滚油煎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府里的风向就彻底变了。

    规矩一日严过一日,往日里那些大家子惯常的奢靡应酬、人情往来,如今都被死死按住。

    连她这客居的姨太太,都能感觉到那股无形的压力。

    这让她如何能不心急?

    “金玉良缘”之说,本是她们薛家进京最大的指望。

    薛家是皇商,听着风光,实则地位低微,全仗着祖上积荫和宫中些许人脉维系。

    丈夫早逝,留下他们孤儿寡母,儿子薛蟠又是个不成器的,闯祸比本事大。

    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容貌才德俱佳的女儿身上,指望着她能攀上贾府这门高亲,日后也好帮扶娘家,重振薛家。

    原本瞧着,王夫人是乐见其成的,宝玉那孩子也对宝钗颇为敬重。

    可如今……老太太这般雷厉风行,整顿家风,分明是要励精图治。

    这样的门第,对未来宗妇的要求,恐怕就不再仅仅是“贤良淑德”、“会管家”那么简单了。

    更何况,那林黛玉……虽身子弱,可才情相貌亦是顶尖,又得了老太太亲眼,宝玉待她更是不同……

    越想,薛姨妈心里越慌。那佛珠捻得越发快了,指甲掐进掌心尤不自知。

    宝钗虽垂眸看着账册,母亲那坐立不安的气息,又如何察觉不到?她心中暗叹一声。

    母亲的心思,她何尝不明白?无非是担忧那“金玉良缘”生变,担忧薛家前程。

    她轻轻合上账册,抬起眼,声音温和如常:“妈这么晚还不歇着,可是有什么心事?”

    薛姨妈见她终于抬头,像是找到了宣泄口,也顾不得许多,倾过身子,压低声音道:“我的儿,你怎地还如此沉得住气?

    你没见这府里如今是什么光景?规矩大过天!老太太的心思,深似海!

    我瞧着,那林丫头近来往老太太跟前走得越发勤了,宝玉又是个实心眼的……

    你,你也该多上上心,常在宝玉跟前走走,多在老太太、你姨太太面前尽尽孝心,显显你的好处才是!

    总不能……总不能让我们之前的盘算落了空啊!”

    她语气急切,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焦虑。

    宝钗静静听着,脸上并无羞赧,也无愠怒,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

    她伸手替母亲斟了杯热茶,推到她面前:“妈,先喝口茶,定定神。”

    见女儿这般不温不火,薛姨妈更是气结,声音不由拔高了些:“你!你叫我如何定神?

    你哥哥是指望不上了,咱们娘儿俩今后的依靠在哪里?

    难道真要回金陵去,看着那点祖产坐吃山空?或是任由你哥哥把那点家业败光?”

    “妈,”宝钗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安抚的力量,“哥哥近来,不是已然收敛了许多么?

    自那日程先生当堂以律法震慑之后,他虽未必立刻改了性子,可出门胡闹的时候确是少了。

    前儿我瞧他带回来的账本,竟也能坐下来看上一两个时辰。可见,并非全无指望。”

    薛姨妈一愣,想起儿子近来似乎确实安分了些,虽仍谈不上上进,但至少没再闯出大祸来。

    可她旋即又摇头:“就算蟠儿稍有长进,可咱们薛家的根基,终究是薄了!如何比得上这国公府的门第?”

    “妈,咱们薛家是商贾起家,这是事实,无可更改。”

    宝钗的目光清亮,看向母亲,“但商贾亦有商贾的立身之道。

    女儿近来帮着料理些家务,翻看旧年账目,发现咱们家在江南的几处织坊、当铺,若经营得法,收益未必就薄了。

    只是以往哥哥无心于此,家中又无得力之人精细打理,才日渐萧条。

    如今既知不足,何不从此处着手?若能将祖业整顿兴旺,咱们薛家,又何须全然仰仗他人鼻息?”

    她顿了顿,语气更缓,却字字清晰:“至于宝玉……他心地纯良,女儿自是知晓。姨母待我们亲厚,女儿也感念于心。

    只是,婚姻之事,讲究门当户对,两厢情愿,更关乎一生福祉。宝玉的性子,妈也是知道的,他志不在此,厌恶经济仕途,女儿……

    女儿也并非那等只知风花雪月、不论柴米油盐之人。若强行捆绑,日后……未必是佳偶。”

    这番话,如同冰水,缓缓浇在薛姨妈焦灼的心头。

    她难以置信地看着女儿,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

    宝钗竟……竟对“金玉良缘”并不热衷?

    甚至……觉得宝玉并非良配?

    她还想着要靠自家振兴门庭?

    莺儿在外间做着针线,隐约听到里头太太和姑娘的对话,心里也跟着扑通直跳。

    她自是盼着姑娘能有个好归宿,嫁入国公府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可听着姑娘方才那番话,冷静又清醒,句句在理,连她这小丫头都觉得,姑娘看得比太太更远,想得更深。

    姑娘这般人物,若是只困在后宅争风吃醋,也确实……可惜了。

    薛姨妈被女儿一番言论震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看着宝钗沉静的面容,那眉宇间竟隐隐有几分她早逝夫君当年谋划生意时的沉稳与决断。

    是啊,她的女儿,从来就不是那等只知依附男子的藤蔓。

    “可……可这终究是艰难得多……”薛姨妈的气势弱了下去,语气里带着茫然。

    “妈,”宝钗握住母亲微凉的手,声音坚定了几分,“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自己立得住,才是长久之计。

    哥哥若能立起来,自然最好。若不能,女儿……也愿尽力一试,为母亲分忧,为薛家寻一条实在的出路。

    总好过,将全部希望寄托于那虚无缥缈的‘良缘’之上,整日惴惴不安,失了自家风骨。”

    薛姨妈望着女儿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光芒,一时间心乱如麻。

    女儿的冷静与远见,让她既感欣慰,又觉酸楚。

    她知道,女儿的话是对的,那条路或许更艰难,却更踏实。

    可放弃经营多年的“金玉良缘”,她又如何能甘心?

    这一夜,梨香院的烛火,直到三更天才熄灭。

    http://www.rulianshi.net/honglouzhilaozuzongzijiuzhinan/490190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