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苔痕之约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星环生态展示区的晨雾还未散尽,王玲的化验室里就已经亮起了灯。淡蓝色的光从水质分析仪的屏幕上漫出来,映在她专注的侧脸,发梢上还沾着几片未干的雾珠——那是她今早去雾泉支流采样时,被散雾芦的露珠打湿的。
“还是不对。”她皱着眉,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跳出一组波动的曲线:雾泉支流的水质pH值从上周的6.8降到了5.9,而雾沼菌的孢子浓度则异常升高了20%。这意味着水质正在酸化,一旦pH值低于5.5,雾沼菌就会失去活性,进而影响整个雾泉的生态链。
“在跟数据较劲?”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慕容冷越端着一个保温杯走进来,杯壁上凝着水珠,“风澈说你今早五点就去采样了,没吃早饭吧?我让食堂做了热乎的玉米粥,加了你喜欢的蜜豆。”
王玲抬头,看见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工装,袖口还沾着机油——想必是刚从能源控制室过来,那里的热泉管道昨晚又出现了轻微的压力波动。她接过保温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谢了,正好有点饿。”
慕容冷越的目光落在分析仪的屏幕上,眉头跟着皱起:“水质又出问题了?”他凑过去,手指轻轻点在pH值的曲线节点上,“这个下降趋势太陡了,上周不是刚清理过支流的浮净苔吗?”
“浮净苔的过滤效率没问题,但我在水样里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有机酸。”王玲打开另一个检测界面,屏幕上显示出有机酸的分子结构,“这种酸不是雾沼星本土物种产生的,更像是……外来物种的分泌物。”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上个月引入星环展示区的“酸叶藤”——那是来自酸雨星的物种,原本以为它的叶片只会在干燥环境下分泌有机酸,没想到在雾沼星的高湿度环境下,分泌物竟然通过根系渗透到了地下水中,顺着水流汇入了雾泉支流。
“必须尽快找到酸叶藤的根系分布,切断它的水源连接。”慕容冷越立刻转身,“我去拿探测仪,咱们现在就去支流沿线排查。”
王玲放下刚喝了一口的玉米粥,抓起防护服和采样箱:“等等,我把水样分装几份,万一途中需要对比数据。”她的动作麻利,不到五分钟就将水样密封好,塞进采样箱的防震层里——这是她的习惯,任何时候都要留好备份,就像慕容冷越总会在工具箱里多带一套备用零件。
两人抵达雾泉支流时,晨光刚好穿透薄雾,在水面上洒下细碎的金斑。慕容冷越拿出“根系探测仪”,仪器的探头插入土壤后,屏幕上立刻显现出地下根系的三维图像。王玲则沿着河岸行走,每隔十米就采集一份水样,同时记录下周围的植物种类——酸叶藤的叶片呈暗红色,与雾沼星的绿色植物格格不入,很好辨认。
“这边!”慕容冷越突然喊道。王玲跑过去,看见探测仪的屏幕上,一团密集的红色根系正沿着河岸的土壤延伸,最深的根系已经触及了地下水脉。而在根系上方,几株酸叶藤正缠绕在雾叶树的树干上,叶片上的水珠滴落在土壤里,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那是有机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的声音。
“根系已经深入地下水脉了,普通的挖掘会破坏河岸的土壤结构,甚至可能导致支流改道。”王玲蹲下身,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试纸立刻变成了淡红色,“土壤pH值已经降到5.6了,再拖下去,下游的浮净苔就会受影响。”
慕容冷越盯着探测仪的屏幕,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调试:“我可以用‘定向根系切割器’——这是我上周改造的设备,能通过高频振动切断指定深度的根系,不会破坏周围的土壤。但需要有人在旁边实时监测pH值,确保切割后有机酸的分泌量下降。”
“我来监测。”王玲立刻打开采样箱,将便携式pH计的探头插入水中,“你动手的时候,我每隔三十秒报一次数据,一旦pH值开始回升,就说明切割有效。”
慕容冷越点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定向根系切割器。这台设备比普通的切割器小巧,探头是特制的合金材质,能精准定位根系的位置。他将探头插入土壤,根据探测仪显示的根系深度,将切割深度设定为1.5米,然后按下启动键——切割器发出轻微的振动声,土壤表面的苔藓微微颤动,但没有出现任何塌陷。
“pH值5.6,稳定。”王玲盯着pH计的屏幕,声音沉稳。
“三十秒,切割深度1.2米。”慕容冷越的额角渗出细汗,他紧盯着探测仪,确保切割器只针对酸叶藤的根系。
“pH值5.7,开始回升!”王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六十秒,切割完成!”慕容冷越按下停止键,拔出切割器,探头表面沾着几根暗红色的根系,“现在需要在切割处种植‘中和苔’——这种苔藓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酸,中和酸碱度。”
两人立刻分工:慕容冷越用小铲子在切割处挖开浅坑,王玲则将中和苔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种进去,然后浇上适量的雾泉水。中和苔的叶片呈淡绿色,接触到酸性土壤后,叶片上立刻渗出一层薄薄的黏液——那是它在分泌中和酶。
忙完这一切,两人坐在河岸的石头上休息。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雾叶树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玲拿出保温杯,递给慕容冷越:“还有点玉米粥,你也喝点吧,刚才你一直没停手。”
慕容冷越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甜糯的蜜豆在嘴里化开。他看着王玲专注地记录数据的样子,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的情景——那是在开拓者号补给船的舱里,她正蹲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雾沼菌的孢子,眉头皱得像现在一样,却在发现孢子的共生结构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合作吗?”慕容冷越突然开口。
王玲抬起头,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当然记得,是搭建第一座生态监测站的时候。你负责安装传感器,我负责调试数据传输系统,结果你把传感器的线路接反了,导致我这边的数据全是乱码,害我熬夜重新调试。”
“那不是接反了,是传感器的接口设计有问题。”慕容冷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后来我改造了接口,你还说那是‘慕容式改良接口’,比总部的设计还好用。”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的紧张感渐渐消散。王玲低头看着手中的pH计,屏幕上显示pH值已经回升到5.8:“中和苔起效了,不过还需要持续监测一周,确保有机酸不会再次积累。”
“我可以在切割处安装一个小型的pH监测传感器,连接到基地的中央系统,实时传输数据。”慕容冷越说,“这样你就不用每天跑过来采样了,节省时间。”
王玲心里一暖。她知道慕容冷越的心思——最近基地在筹备火山星的合作项目,她需要整理大量的水质数据,确实分身乏术。而他总是这样,用最实际的方式帮她解决问题,不像风澈那样擅长表达,却比任何人都细心。
接下来的一周,王玲每天都会在中央系统上查看pH监测数据。数据曲线稳步回升,到第七天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6.7,雾沼菌的孢子浓度也回到了正常范围。她长舒一口气,正准备去告诉慕容冷越这个好消息,却发现他不在能源控制室。
“慕容去支流那边了,”周明告诉她,“他说要给pH监测传感器加个防护壳,防止被动物碰到。”
王玲立刻朝着支流的方向跑去。远远地,她就看见慕容冷越蹲在河岸上,手里拿着一块透明的合金板,正在切割打磨。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土壤里,溅起细小的尘埃。
“数据恢复正常了!”王玲喊道。
慕容冷越抬起头,看见她跑过来,脸上露出笑容:“正好,防护壳快做好了,加了这个,传感器就能更稳定地工作。”
王玲蹲在他身边,看着他手中的防护壳——边缘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还钻了几个细小的孔,既能保护传感器,又不影响数据的传输。“你还特意做了透气孔?”她惊讶地问。
“嗯,雾沼星的湿度大,不透气的话,传感器内部会结露,影响精度。”慕容冷越说着,将防护壳套在传感器上,然后用螺丝固定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王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的化验室里,那台被他改造过的水质分析仪——原本分析仪的采样口容易堵塞,他就用合金条做了一个小型的过滤网,还在过滤网上刻了细小的花纹,既防止了堵塞,又不影响采样速度。她当时问他为什么要刻花纹,他说:“这样你每次采样的时候,看到花纹就能想起我,就不会忘记清理过滤网了。”
想到这里,王玲的脸颊微微发烫。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袋,递给慕容冷越:“这个给你。”
布袋是用散雾芦的纤维织成的,里面装着一些干燥的中和苔叶片——这是她特意制作的“防虫包”,中和苔的叶片能散发一种淡淡的气味,防止昆虫靠近设备。
慕容冷越接过布袋,打开一看,里面的中和苔叶片被整齐地剪成了圆形,还混着几颗淡黄色的雾花果种子——那是他之前说过喜欢的植物种子,因为雾花果的种子能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
“谢谢,我正好可以把它挂在能源控制室的设备上。”慕容冷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将布袋收好,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个也给你。”
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用合金打造的小巧叶片,叶片的形状和中和苔一模一样,边缘还刻着细小的纹路——那是雾泉支流的水流轨迹。“我用切割传感器剩下的合金做的,”慕容冷越的声音有些低沉,“你可以把它挂在化验室的钥匙上,这样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咱们一起解决水质问题的事。”
王玲接过叶片,合金的触感冰凉,却又带着一丝慕容冷越手心的温度。她轻轻摩挲着叶片上的水流轨迹,突然觉得,这条蜿蜒的支流,就像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轰轰烈烈,却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渐渐变得紧密而坚定。
“对了,”慕容冷越突然开口,“火山星的合作项目,总部让咱们俩负责水质监测设备的调试。下个月出发,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王玲抬起头,看见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还有一丝紧张。她想起火山星的资料——那里的地表温度极高,水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监测设备需要经过特殊的改造才能使用。而慕容冷越擅长设备改造,她擅长水质分析,他们的合作,无疑是最合适的。
“我愿意。”王玲笑着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她手中的合金叶片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
就在这时,风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王玲姐,慕容哥!顾老让你们去基地广场,有新的设备到了!”
两人站起身,朝着基地广场的方向走去。慕容冷越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看看王玲,确保她没有被脚下的藤蔓绊倒;王玲跟在后面,手里紧紧握着那枚合金叶片,心里满是期待。
基地广场上,一艘新的补给船正在卸货。顾深站在一堆设备旁,笑着对他们说:“这是总部送来的‘极端环境水质监测仪’,专门为火山星的环境设计的。玲子,冷越,你们俩负责调试,下个月的火山星之行,就靠你们了!”
王玲和慕容冷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火山星的任务会充满挑战,但只要他们一起合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一起在实验室里调试新的监测设备。慕容冷越改造设备的外壳,增加隔热层和防腐蚀涂层;王玲则调试设备的检测参数,确保能准确监测火山星水质中的硫化物浓度和微生物活性。累了的时候,他们就坐在实验室的窗边,喝着热乎的玉米粥,聊着火山星的计划,聊着雾沼星的未来。
出发去火山星的前一天晚上,王玲和慕容冷越一起去了雾泉支流。夜色中的支流泛着淡淡的蓝光,那是共生核心的光芒透过水流折射,出,来的。中和苔的叶片在月光下泛着淡绿色的光,pH监测传感器的防护壳上,慕容冷越刻的水流轨迹清晰可见。
“你说,火山星的水质会是什么样子的?”王玲轻声问。
“应该会很复杂,但只要我们一起,就能搞定。”慕容冷越说,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王玲的手。
王玲的手心微微出汗,但她没有松开。她知道,从他们一起解决雾泉支流的水质问题开始,从他为她改造设备开始,从他送给她那枚合金叶片开始,他们的关系就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同事。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与共生核心的蓝光、中和苔的绿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风澈的画册里,又多了新的一页——那是他偷偷画下的,雾泉支流边的两个身影,旁边用红色的彩笔标注着:“苔痕之约,共赴星河。”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319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还是不对。”她皱着眉,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跳出一组波动的曲线:雾泉支流的水质pH值从上周的6.8降到了5.9,而雾沼菌的孢子浓度则异常升高了20%。这意味着水质正在酸化,一旦pH值低于5.5,雾沼菌就会失去活性,进而影响整个雾泉的生态链。
“在跟数据较劲?”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慕容冷越端着一个保温杯走进来,杯壁上凝着水珠,“风澈说你今早五点就去采样了,没吃早饭吧?我让食堂做了热乎的玉米粥,加了你喜欢的蜜豆。”
王玲抬头,看见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工装,袖口还沾着机油——想必是刚从能源控制室过来,那里的热泉管道昨晚又出现了轻微的压力波动。她接过保温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谢了,正好有点饿。”
慕容冷越的目光落在分析仪的屏幕上,眉头跟着皱起:“水质又出问题了?”他凑过去,手指轻轻点在pH值的曲线节点上,“这个下降趋势太陡了,上周不是刚清理过支流的浮净苔吗?”
“浮净苔的过滤效率没问题,但我在水样里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有机酸。”王玲打开另一个检测界面,屏幕上显示出有机酸的分子结构,“这种酸不是雾沼星本土物种产生的,更像是……外来物种的分泌物。”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上个月引入星环展示区的“酸叶藤”——那是来自酸雨星的物种,原本以为它的叶片只会在干燥环境下分泌有机酸,没想到在雾沼星的高湿度环境下,分泌物竟然通过根系渗透到了地下水中,顺着水流汇入了雾泉支流。
“必须尽快找到酸叶藤的根系分布,切断它的水源连接。”慕容冷越立刻转身,“我去拿探测仪,咱们现在就去支流沿线排查。”
王玲放下刚喝了一口的玉米粥,抓起防护服和采样箱:“等等,我把水样分装几份,万一途中需要对比数据。”她的动作麻利,不到五分钟就将水样密封好,塞进采样箱的防震层里——这是她的习惯,任何时候都要留好备份,就像慕容冷越总会在工具箱里多带一套备用零件。
两人抵达雾泉支流时,晨光刚好穿透薄雾,在水面上洒下细碎的金斑。慕容冷越拿出“根系探测仪”,仪器的探头插入土壤后,屏幕上立刻显现出地下根系的三维图像。王玲则沿着河岸行走,每隔十米就采集一份水样,同时记录下周围的植物种类——酸叶藤的叶片呈暗红色,与雾沼星的绿色植物格格不入,很好辨认。
“这边!”慕容冷越突然喊道。王玲跑过去,看见探测仪的屏幕上,一团密集的红色根系正沿着河岸的土壤延伸,最深的根系已经触及了地下水脉。而在根系上方,几株酸叶藤正缠绕在雾叶树的树干上,叶片上的水珠滴落在土壤里,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那是有机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的声音。
“根系已经深入地下水脉了,普通的挖掘会破坏河岸的土壤结构,甚至可能导致支流改道。”王玲蹲下身,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试纸立刻变成了淡红色,“土壤pH值已经降到5.6了,再拖下去,下游的浮净苔就会受影响。”
慕容冷越盯着探测仪的屏幕,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调试:“我可以用‘定向根系切割器’——这是我上周改造的设备,能通过高频振动切断指定深度的根系,不会破坏周围的土壤。但需要有人在旁边实时监测pH值,确保切割后有机酸的分泌量下降。”
“我来监测。”王玲立刻打开采样箱,将便携式pH计的探头插入水中,“你动手的时候,我每隔三十秒报一次数据,一旦pH值开始回升,就说明切割有效。”
慕容冷越点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定向根系切割器。这台设备比普通的切割器小巧,探头是特制的合金材质,能精准定位根系的位置。他将探头插入土壤,根据探测仪显示的根系深度,将切割深度设定为1.5米,然后按下启动键——切割器发出轻微的振动声,土壤表面的苔藓微微颤动,但没有出现任何塌陷。
“pH值5.6,稳定。”王玲盯着pH计的屏幕,声音沉稳。
“三十秒,切割深度1.2米。”慕容冷越的额角渗出细汗,他紧盯着探测仪,确保切割器只针对酸叶藤的根系。
“pH值5.7,开始回升!”王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六十秒,切割完成!”慕容冷越按下停止键,拔出切割器,探头表面沾着几根暗红色的根系,“现在需要在切割处种植‘中和苔’——这种苔藓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酸,中和酸碱度。”
两人立刻分工:慕容冷越用小铲子在切割处挖开浅坑,王玲则将中和苔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种进去,然后浇上适量的雾泉水。中和苔的叶片呈淡绿色,接触到酸性土壤后,叶片上立刻渗出一层薄薄的黏液——那是它在分泌中和酶。
忙完这一切,两人坐在河岸的石头上休息。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雾叶树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玲拿出保温杯,递给慕容冷越:“还有点玉米粥,你也喝点吧,刚才你一直没停手。”
慕容冷越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甜糯的蜜豆在嘴里化开。他看着王玲专注地记录数据的样子,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的情景——那是在开拓者号补给船的舱里,她正蹲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雾沼菌的孢子,眉头皱得像现在一样,却在发现孢子的共生结构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合作吗?”慕容冷越突然开口。
王玲抬起头,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当然记得,是搭建第一座生态监测站的时候。你负责安装传感器,我负责调试数据传输系统,结果你把传感器的线路接反了,导致我这边的数据全是乱码,害我熬夜重新调试。”
“那不是接反了,是传感器的接口设计有问题。”慕容冷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后来我改造了接口,你还说那是‘慕容式改良接口’,比总部的设计还好用。”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的紧张感渐渐消散。王玲低头看着手中的pH计,屏幕上显示pH值已经回升到5.8:“中和苔起效了,不过还需要持续监测一周,确保有机酸不会再次积累。”
“我可以在切割处安装一个小型的pH监测传感器,连接到基地的中央系统,实时传输数据。”慕容冷越说,“这样你就不用每天跑过来采样了,节省时间。”
王玲心里一暖。她知道慕容冷越的心思——最近基地在筹备火山星的合作项目,她需要整理大量的水质数据,确实分身乏术。而他总是这样,用最实际的方式帮她解决问题,不像风澈那样擅长表达,却比任何人都细心。
接下来的一周,王玲每天都会在中央系统上查看pH监测数据。数据曲线稳步回升,到第七天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6.7,雾沼菌的孢子浓度也回到了正常范围。她长舒一口气,正准备去告诉慕容冷越这个好消息,却发现他不在能源控制室。
“慕容去支流那边了,”周明告诉她,“他说要给pH监测传感器加个防护壳,防止被动物碰到。”
王玲立刻朝着支流的方向跑去。远远地,她就看见慕容冷越蹲在河岸上,手里拿着一块透明的合金板,正在切割打磨。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土壤里,溅起细小的尘埃。
“数据恢复正常了!”王玲喊道。
慕容冷越抬起头,看见她跑过来,脸上露出笑容:“正好,防护壳快做好了,加了这个,传感器就能更稳定地工作。”
王玲蹲在他身边,看着他手中的防护壳——边缘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还钻了几个细小的孔,既能保护传感器,又不影响数据的传输。“你还特意做了透气孔?”她惊讶地问。
“嗯,雾沼星的湿度大,不透气的话,传感器内部会结露,影响精度。”慕容冷越说着,将防护壳套在传感器上,然后用螺丝固定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王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的化验室里,那台被他改造过的水质分析仪——原本分析仪的采样口容易堵塞,他就用合金条做了一个小型的过滤网,还在过滤网上刻了细小的花纹,既防止了堵塞,又不影响采样速度。她当时问他为什么要刻花纹,他说:“这样你每次采样的时候,看到花纹就能想起我,就不会忘记清理过滤网了。”
想到这里,王玲的脸颊微微发烫。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袋,递给慕容冷越:“这个给你。”
布袋是用散雾芦的纤维织成的,里面装着一些干燥的中和苔叶片——这是她特意制作的“防虫包”,中和苔的叶片能散发一种淡淡的气味,防止昆虫靠近设备。
慕容冷越接过布袋,打开一看,里面的中和苔叶片被整齐地剪成了圆形,还混着几颗淡黄色的雾花果种子——那是他之前说过喜欢的植物种子,因为雾花果的种子能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
“谢谢,我正好可以把它挂在能源控制室的设备上。”慕容冷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将布袋收好,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个也给你。”
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用合金打造的小巧叶片,叶片的形状和中和苔一模一样,边缘还刻着细小的纹路——那是雾泉支流的水流轨迹。“我用切割传感器剩下的合金做的,”慕容冷越的声音有些低沉,“你可以把它挂在化验室的钥匙上,这样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咱们一起解决水质问题的事。”
王玲接过叶片,合金的触感冰凉,却又带着一丝慕容冷越手心的温度。她轻轻摩挲着叶片上的水流轨迹,突然觉得,这条蜿蜒的支流,就像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轰轰烈烈,却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渐渐变得紧密而坚定。
“对了,”慕容冷越突然开口,“火山星的合作项目,总部让咱们俩负责水质监测设备的调试。下个月出发,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王玲抬起头,看见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还有一丝紧张。她想起火山星的资料——那里的地表温度极高,水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监测设备需要经过特殊的改造才能使用。而慕容冷越擅长设备改造,她擅长水质分析,他们的合作,无疑是最合适的。
“我愿意。”王玲笑着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她手中的合金叶片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
就在这时,风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王玲姐,慕容哥!顾老让你们去基地广场,有新的设备到了!”
两人站起身,朝着基地广场的方向走去。慕容冷越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看看王玲,确保她没有被脚下的藤蔓绊倒;王玲跟在后面,手里紧紧握着那枚合金叶片,心里满是期待。
基地广场上,一艘新的补给船正在卸货。顾深站在一堆设备旁,笑着对他们说:“这是总部送来的‘极端环境水质监测仪’,专门为火山星的环境设计的。玲子,冷越,你们俩负责调试,下个月的火山星之行,就靠你们了!”
王玲和慕容冷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火山星的任务会充满挑战,但只要他们一起合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一起在实验室里调试新的监测设备。慕容冷越改造设备的外壳,增加隔热层和防腐蚀涂层;王玲则调试设备的检测参数,确保能准确监测火山星水质中的硫化物浓度和微生物活性。累了的时候,他们就坐在实验室的窗边,喝着热乎的玉米粥,聊着火山星的计划,聊着雾沼星的未来。
出发去火山星的前一天晚上,王玲和慕容冷越一起去了雾泉支流。夜色中的支流泛着淡淡的蓝光,那是共生核心的光芒透过水流折射,出,来的。中和苔的叶片在月光下泛着淡绿色的光,pH监测传感器的防护壳上,慕容冷越刻的水流轨迹清晰可见。
“你说,火山星的水质会是什么样子的?”王玲轻声问。
“应该会很复杂,但只要我们一起,就能搞定。”慕容冷越说,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王玲的手。
王玲的手心微微出汗,但她没有松开。她知道,从他们一起解决雾泉支流的水质问题开始,从他为她改造设备开始,从他送给她那枚合金叶片开始,他们的关系就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同事。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与共生核心的蓝光、中和苔的绿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风澈的画册里,又多了新的一页——那是他偷偷画下的,雾泉支流边的两个身影,旁边用红色的彩笔标注着:“苔痕之约,共赴星河。”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319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