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星环之网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星际共生研究基地的奠基仪式在雾沼星的晨光中举行时,风澈的画册正摊开在临时搭建的观测台上。他用淡蓝色的彩笔勾勒着基地的设计图——半圆形的主体建筑覆盖着晶鳞藤纤维,屋顶镶嵌着光明星的“光合玻璃”,能将雾气中的散射光转化为电能;建筑周围环绕着三层生态带,内层是散雾芦与冰雾星的凝冰藻混种,中层是浮净苔与冰绒苔交织,外层则预留了来自二十多个星球的特色物种种植区,画册的空白处,他标注着“星环生态带”的字样。
“风澈,顾老让你过去一下!”凌霜的声音穿透晨雾传来,她穿着一身银灰色的基地工作服,头发上还沾着几片凝冰藻的冰晶,“沼泽星的研究团队刚到,他们带来了‘气根蕨’的样本,说想和你聊聊气根蕨与雾泉的共生可能性。”
风澈合上画册,快步走向基地入口。顾深正和一位皮肤呈深褐色的中年研究员交谈,那位研究员的工作服上绣着沼泽星的标志——一株缠绕着藤蔓的气根蕨。“这位是沼泽星生态研究所的秦洲,”顾深为风澈介绍,“他是研究湿地植物共生的专家,这次带来的气根蕨,能在高湿度环境下通过气根吸收空气中的甲烷,转化为生长所需的能量。”
秦洲握住风澈的手,掌心粗糙却有力,带着沼泽地特有的湿润气息:“我看过你绘制的雾泉生态图,雾泉周围的甲烷浓度高达1.2ppm,正好是气根蕨的‘最佳能量源’。如果能让气根蕨与雾泉的雾沼菌共生,既能降低甲烷浓度,又能为雾沼菌提供有机养分。”
风澈眼睛一亮,立刻翻开画册,翻到雾泉区域的页面:“秦老师,你看,雾泉的边缘有一圈浅滩,那里的水位浅,土壤湿润,很适合气根蕨生长。而且浅滩的浮净苔能过滤水中的杂质,气根蕨的气根可以从浮净苔的缝隙中伸出,吸收空气中的甲烷。”
秦洲接过画册,仔细看着风澈的标注,不住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我们还带来了沼泽星的‘菌根网络’技术——气根蕨的根系能与真菌形成网络,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植物。如果把这种技术应用到雾泉浅滩,能让气根蕨、浮净苔、雾沼菌形成能量共享的共生链。”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基地的能源控制室突然传来一阵警报声。“嘀——嘀——能源输出异常,光合玻璃转化率下降40%!”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能源控制室的方向。苏野快步从控制室跑出来,脸色有些凝重:“基地的主能源依赖光合玻璃和热泉的热能转换,但刚才监测到,光合玻璃的表面附着了一层透明的黏液,导致光的透过率降低;同时,热泉的热能转换管道也出现了堵塞,输出功率下降了30%。”
风澈立刻想到了画册里的记录——雾沼星的晨雾中含有一种“雾黏菌”,这种微生物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分泌黏液,附着在物体表面。“是不是雾黏菌在光合玻璃上繁殖了?”他问道。
苏野点点头:“我们在玻璃表面检测到了雾黏菌的孢子,而且管道堵塞的位置,也发现了雾黏菌的菌丝——它们在管道内形成了网状结构,阻碍了热泉的水流。”
秦洲皱起眉:“雾黏菌的黏液含有多糖成分,普通的清洁剂无法清除,强行刮除还会损伤光合玻璃的表面涂层。”
凌霜突然开口:“冰雾星的凝冰藻能分泌一种‘冰晶酶’,这种酶能分解多糖类物质,而且不会损伤物体表面。我们可以将凝冰藻与光合玻璃的表面涂层结合,让凝冰藻在玻璃上生长,既分解雾黏菌的黏液,又能增强光的折射,提高光合效率。”
风澈补充道:“热泉的管道堵塞,或许可以利用气根蕨的气根——气根蕨的气根能分泌一种‘溶菌酶’,可以分解雾黏菌的菌丝,而且气根的网状结构还能起到过滤作用,防止菌丝再次堵塞管道。”
顾深当机立断:“立刻组建修复团队。第一组由凌霜、风澈负责,在光合玻璃表面培育凝冰藻,清除雾黏菌黏液;第二组由苏野、秦洲负责,将气根蕨的气根引入热泉管道,分解堵塞的菌丝;第三组由赵研究员、王玲负责,监测能源输出的实时数据,确保修复过程中的能源稳定。”
风澈和凌霜立刻前往光合玻璃的安装区域。他们带着凝冰藻的孢子液和特制的喷洒设备,将孢子液均匀地喷洒在光合玻璃的表面。凌霜调试着玻璃下方的温度控制器:“凝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5-10℃,我们需要将玻璃的表面温度控制在8℃左右,这样既能让凝冰藻快速生长,又不会影响光合玻璃的热能转换。”
风澈则在画册上快速记录着:“凝冰藻喷洒后1小时,孢子开始萌发;2小时后,玻璃表面出现淡蓝色的薄层——这是凝冰藻的叶片;3小时后,雾黏菌的黏液开始分解,玻璃的光透过率上升了15%。”
与此同时,苏野和秦洲正在热泉管道的入口处忙碌。他们将气根蕨的幼苗种植在管道周围的土壤中,然后用特制的导管将气根引导进管道内部。秦洲解释道:“气根蕨的气根会朝着有甲烷和水流的方向生长,进入管道后,它们会分泌溶菌酶分解雾黏菌的菌丝,同时气根会吸附管道内的杂质,起到净化水流的作用。”
六个小时后,能源控制室的警报终于解除。光合玻璃的光透过率恢复到了90%,热泉管道的堵塞也被清除,能源输出重新稳定。当顾深宣布基地能源系统恢复正常时,基地的广场上响起了一阵欢呼。
秦洲看着管道口伸出的气根,眼中满是赞叹:“气根蕨的气根已经在管道内形成了稳定的网络,它们不仅分解了雾黏菌,还与管道内的‘热泉菌’形成了共生——热泉菌为气根蕨提供矿物质,气根蕨为热泉菌提供有机养分,这是新的共生关系!”
风澈立刻掏出画册,在最新的一页上画下了这一幕:光合玻璃上淡蓝色的凝冰藻,热泉管道内交织的气根蕨气根,旁边用红色彩笔标注“第七层共生:凝冰藻分解雾黏菌→光合玻璃高效产电→气根蕨净化热泉管道→热泉菌滋养气根蕨→共同维持基地能源”。
就在这时,基地的通讯器传来了总部的消息:“星际生态联盟决定,在雾沼星举办第一届‘星际共生论坛’,邀请所有加盟星球的研究团队分享共生案例,同时启动‘星环共生计划’——将雾沼星的多层共生体系作为模板,为其他极端环境星球提供生态搭建方案。”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接下来的一个月,基地进入了紧张的筹备阶段。风澈和苏野负责整理雾沼星的共生数据,将每一层共生链的细节、物种特性、监测数据都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报告;凌霜和秦洲则合作设计“星环生态展示区”,将来自不同星球的共生物种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种植,形成一个微型的“星际共生博物馆”;赵研究员和王玲则负责论坛的技术支持,搭建实时的生态数据展示系统,让参会者能直观地看到雾沼星生态的动态变化。
论坛举办的那天,雾沼星的晨光格外明媚。来自二十多个星球的研究团队齐聚基地广场,广场中央的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雾沼星的生态演变过程——从最初的荒芜,到散雾芦与雾沼麦的种植,再到热泉区、洞穴核心、雾林的探索,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共生”二字。
顾深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风澈的目光落在了广场边缘的“星环生态展示区”。那里,冰雾星的凝冰藻与雾沼星的散雾芦并肩生长,凝冰藻的冰晶反射着阳光,散雾芦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沼泽星的气根蕨与雾泉的浮净苔交织,气根从浮净苔中伸出,吸收着空气中的甲烷;光明星的光合苔与热泉的嗜热植物相邻,光合苔在阳光下高效产电,为嗜热植物提供恒温的生长环境……这些来自不同星球的物种,在雾沼星的土地上,形成了新的和谐。
论坛的研讨环节,风澈作为雾沼星团队的代表,分享了“洞穴共生核心”的发现过程。当他展示自己画册里的洞穴示意图、共生关系图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一位来自火山星的研究员激动地说:“我们星球的火山口也有类似的‘能量核心’,但一直无法稳定它的活性。你们的‘洞穴共生链’给了我们启发,或许我们可以用火山星的‘熔浆菌’与核心共生,调节核心的能量释放!”
凌霜则分享了冰雾星与雾沼星的物种合作案例。她展示了凝冰藻与散雾芦的共生数据:“凝冰藻分解雾黏菌的效率达到了90%,同时散雾芦为凝冰藻提供了稳定的湿度环境,两者的存活率都比单独种植时提高了60%。这种跨星球的物种合作,为生态搭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秦洲的分享则聚焦在“菌根网络”技术的应用。他展示了气根蕨的菌根网络如何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植物:“在沼泽星,这种技术能让湿地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50%;在雾沼星,它与热泉菌的结合,让热泉的能量利用率提升了40%。未来,我们可以将这种技术推广到更多星球。”
论坛的最后一天,所有参会团队共同签署了《星际共生公约》,承诺共享共生研究数据,合作解决极端环境星球的生态问题。风澈作为雾沼星团队的代表,在公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他放下笔时,凌霜递给他一个精致的礼盒:“这是冰雾星的‘冰晶画册’,用冰晶藻的纤维制成,遇水会显现出冰雾星的生态图案。我们希望,它能和你的画册一起,记录更多星际共生的故事。”
风澈打开礼盒,里面的冰晶画册泛着淡淡的蓝光。他轻轻翻开,画册的第一页显现出冰雾星的雪景——一片片凝冰藻在雪地上生长,与冰层中的微生物形成了美丽的图案。他抬头看向凌霜,又看了看周围的伙伴们,心中充满了温暖。
论坛结束后,基地迎来了新的忙碌。来自不同星球的研究团队开始在雾沼星开展合作项目:火山星的团队在热泉区尝试种植“熔浆菌”,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热泉的能量输出;沙漠星的团队则带来了“沙棘果”的改良品种,与雾林的雾花果混种,培育出能在湿润环境下生长的“雾沙棘”;光明星的团队则优化了光合玻璃的涂层,让它能同时适应雾沼星的潮湿和光明星的强光。
风澈的画册也越来越厚。最新的一页上,他画下了星际共生研究基地的全景:半圆形的建筑在晨光中闪耀,星环生态展示区里来自不同星球的物种茁壮成长,广场上来自各个星球的研究员们正在交流讨论,旁边用金色的彩笔写下了一段新的笔记:
“共生从来不是局限于一个星球的故事。当冰雾星的凝冰藻遇见雾沼星的散雾芦,当沼泽星的气根蕨拥抱热泉的热泉菌,当来自二十多个星球的智慧汇聚在这片迷雾笼罩的土地上,我们终于明白:宇宙的生态平衡,是由无数个‘共生之环’交织而成的‘星环之网’。每一个物种,每一颗星球,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相互连接,相互滋养,共同编织着宇宙的生命奇迹。”
这天傍晚,风澈和苏野、凌霜、秦洲一起坐在基地的观测台上,看着夕阳为雾沼星的天空染上温暖的橙红色。远处的洞穴方向,共生核心的蓝光与夕阳的光芒交织,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带;近处的星环生态展示区,凝冰藻的冰晶在余晖中闪烁,气根蕨的气根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下个月,我们要去火山星协助他们搭建生态系统了,”苏野笑着说,“据说火山星的熔浆菌颜色像火焰一样,和热泉的火绒菌放在一起,肯定很壮观。”
凌霜点点头:“冰雾星也邀请我们去看看凝冰藻与冰层微生物的共生情况,到时候可以把雾沼星的浮净苔带过去,试试能不能优化冰雾星的水质。”
秦洲则看着风澈的画册:“等你们回来,我要把沼泽星的‘湿地共生图’画进你的画册里,让它成为‘星环之网’的新一页。”
风澈握紧了手中的冰晶画册,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雾沼星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故事的舞台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宇宙。未来,他们会带着在雾沼星学到的共生理念,去更多的星球,遇见更多的物种,编织更多的“共生之环”,让这张“星环之网”覆盖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夜色渐深,基地的灯光与共生核心的蓝光交相辉映,像一颗镶嵌在雾沼星上的璀璨星辰。风澈的画册静静地躺在观测台上,封面上的“共生之环”四个字,在星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不仅是雾沼星的印记,更是整个宇宙生命共生的见证……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319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风澈,顾老让你过去一下!”凌霜的声音穿透晨雾传来,她穿着一身银灰色的基地工作服,头发上还沾着几片凝冰藻的冰晶,“沼泽星的研究团队刚到,他们带来了‘气根蕨’的样本,说想和你聊聊气根蕨与雾泉的共生可能性。”
风澈合上画册,快步走向基地入口。顾深正和一位皮肤呈深褐色的中年研究员交谈,那位研究员的工作服上绣着沼泽星的标志——一株缠绕着藤蔓的气根蕨。“这位是沼泽星生态研究所的秦洲,”顾深为风澈介绍,“他是研究湿地植物共生的专家,这次带来的气根蕨,能在高湿度环境下通过气根吸收空气中的甲烷,转化为生长所需的能量。”
秦洲握住风澈的手,掌心粗糙却有力,带着沼泽地特有的湿润气息:“我看过你绘制的雾泉生态图,雾泉周围的甲烷浓度高达1.2ppm,正好是气根蕨的‘最佳能量源’。如果能让气根蕨与雾泉的雾沼菌共生,既能降低甲烷浓度,又能为雾沼菌提供有机养分。”
风澈眼睛一亮,立刻翻开画册,翻到雾泉区域的页面:“秦老师,你看,雾泉的边缘有一圈浅滩,那里的水位浅,土壤湿润,很适合气根蕨生长。而且浅滩的浮净苔能过滤水中的杂质,气根蕨的气根可以从浮净苔的缝隙中伸出,吸收空气中的甲烷。”
秦洲接过画册,仔细看着风澈的标注,不住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我们还带来了沼泽星的‘菌根网络’技术——气根蕨的根系能与真菌形成网络,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植物。如果把这种技术应用到雾泉浅滩,能让气根蕨、浮净苔、雾沼菌形成能量共享的共生链。”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基地的能源控制室突然传来一阵警报声。“嘀——嘀——能源输出异常,光合玻璃转化率下降40%!”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能源控制室的方向。苏野快步从控制室跑出来,脸色有些凝重:“基地的主能源依赖光合玻璃和热泉的热能转换,但刚才监测到,光合玻璃的表面附着了一层透明的黏液,导致光的透过率降低;同时,热泉的热能转换管道也出现了堵塞,输出功率下降了30%。”
风澈立刻想到了画册里的记录——雾沼星的晨雾中含有一种“雾黏菌”,这种微生物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分泌黏液,附着在物体表面。“是不是雾黏菌在光合玻璃上繁殖了?”他问道。
苏野点点头:“我们在玻璃表面检测到了雾黏菌的孢子,而且管道堵塞的位置,也发现了雾黏菌的菌丝——它们在管道内形成了网状结构,阻碍了热泉的水流。”
秦洲皱起眉:“雾黏菌的黏液含有多糖成分,普通的清洁剂无法清除,强行刮除还会损伤光合玻璃的表面涂层。”
凌霜突然开口:“冰雾星的凝冰藻能分泌一种‘冰晶酶’,这种酶能分解多糖类物质,而且不会损伤物体表面。我们可以将凝冰藻与光合玻璃的表面涂层结合,让凝冰藻在玻璃上生长,既分解雾黏菌的黏液,又能增强光的折射,提高光合效率。”
风澈补充道:“热泉的管道堵塞,或许可以利用气根蕨的气根——气根蕨的气根能分泌一种‘溶菌酶’,可以分解雾黏菌的菌丝,而且气根的网状结构还能起到过滤作用,防止菌丝再次堵塞管道。”
顾深当机立断:“立刻组建修复团队。第一组由凌霜、风澈负责,在光合玻璃表面培育凝冰藻,清除雾黏菌黏液;第二组由苏野、秦洲负责,将气根蕨的气根引入热泉管道,分解堵塞的菌丝;第三组由赵研究员、王玲负责,监测能源输出的实时数据,确保修复过程中的能源稳定。”
风澈和凌霜立刻前往光合玻璃的安装区域。他们带着凝冰藻的孢子液和特制的喷洒设备,将孢子液均匀地喷洒在光合玻璃的表面。凌霜调试着玻璃下方的温度控制器:“凝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5-10℃,我们需要将玻璃的表面温度控制在8℃左右,这样既能让凝冰藻快速生长,又不会影响光合玻璃的热能转换。”
风澈则在画册上快速记录着:“凝冰藻喷洒后1小时,孢子开始萌发;2小时后,玻璃表面出现淡蓝色的薄层——这是凝冰藻的叶片;3小时后,雾黏菌的黏液开始分解,玻璃的光透过率上升了15%。”
与此同时,苏野和秦洲正在热泉管道的入口处忙碌。他们将气根蕨的幼苗种植在管道周围的土壤中,然后用特制的导管将气根引导进管道内部。秦洲解释道:“气根蕨的气根会朝着有甲烷和水流的方向生长,进入管道后,它们会分泌溶菌酶分解雾黏菌的菌丝,同时气根会吸附管道内的杂质,起到净化水流的作用。”
六个小时后,能源控制室的警报终于解除。光合玻璃的光透过率恢复到了90%,热泉管道的堵塞也被清除,能源输出重新稳定。当顾深宣布基地能源系统恢复正常时,基地的广场上响起了一阵欢呼。
秦洲看着管道口伸出的气根,眼中满是赞叹:“气根蕨的气根已经在管道内形成了稳定的网络,它们不仅分解了雾黏菌,还与管道内的‘热泉菌’形成了共生——热泉菌为气根蕨提供矿物质,气根蕨为热泉菌提供有机养分,这是新的共生关系!”
风澈立刻掏出画册,在最新的一页上画下了这一幕:光合玻璃上淡蓝色的凝冰藻,热泉管道内交织的气根蕨气根,旁边用红色彩笔标注“第七层共生:凝冰藻分解雾黏菌→光合玻璃高效产电→气根蕨净化热泉管道→热泉菌滋养气根蕨→共同维持基地能源”。
就在这时,基地的通讯器传来了总部的消息:“星际生态联盟决定,在雾沼星举办第一届‘星际共生论坛’,邀请所有加盟星球的研究团队分享共生案例,同时启动‘星环共生计划’——将雾沼星的多层共生体系作为模板,为其他极端环境星球提供生态搭建方案。”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接下来的一个月,基地进入了紧张的筹备阶段。风澈和苏野负责整理雾沼星的共生数据,将每一层共生链的细节、物种特性、监测数据都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报告;凌霜和秦洲则合作设计“星环生态展示区”,将来自不同星球的共生物种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种植,形成一个微型的“星际共生博物馆”;赵研究员和王玲则负责论坛的技术支持,搭建实时的生态数据展示系统,让参会者能直观地看到雾沼星生态的动态变化。
论坛举办的那天,雾沼星的晨光格外明媚。来自二十多个星球的研究团队齐聚基地广场,广场中央的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雾沼星的生态演变过程——从最初的荒芜,到散雾芦与雾沼麦的种植,再到热泉区、洞穴核心、雾林的探索,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共生”二字。
顾深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风澈的目光落在了广场边缘的“星环生态展示区”。那里,冰雾星的凝冰藻与雾沼星的散雾芦并肩生长,凝冰藻的冰晶反射着阳光,散雾芦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沼泽星的气根蕨与雾泉的浮净苔交织,气根从浮净苔中伸出,吸收着空气中的甲烷;光明星的光合苔与热泉的嗜热植物相邻,光合苔在阳光下高效产电,为嗜热植物提供恒温的生长环境……这些来自不同星球的物种,在雾沼星的土地上,形成了新的和谐。
论坛的研讨环节,风澈作为雾沼星团队的代表,分享了“洞穴共生核心”的发现过程。当他展示自己画册里的洞穴示意图、共生关系图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一位来自火山星的研究员激动地说:“我们星球的火山口也有类似的‘能量核心’,但一直无法稳定它的活性。你们的‘洞穴共生链’给了我们启发,或许我们可以用火山星的‘熔浆菌’与核心共生,调节核心的能量释放!”
凌霜则分享了冰雾星与雾沼星的物种合作案例。她展示了凝冰藻与散雾芦的共生数据:“凝冰藻分解雾黏菌的效率达到了90%,同时散雾芦为凝冰藻提供了稳定的湿度环境,两者的存活率都比单独种植时提高了60%。这种跨星球的物种合作,为生态搭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秦洲的分享则聚焦在“菌根网络”技术的应用。他展示了气根蕨的菌根网络如何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植物:“在沼泽星,这种技术能让湿地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50%;在雾沼星,它与热泉菌的结合,让热泉的能量利用率提升了40%。未来,我们可以将这种技术推广到更多星球。”
论坛的最后一天,所有参会团队共同签署了《星际共生公约》,承诺共享共生研究数据,合作解决极端环境星球的生态问题。风澈作为雾沼星团队的代表,在公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他放下笔时,凌霜递给他一个精致的礼盒:“这是冰雾星的‘冰晶画册’,用冰晶藻的纤维制成,遇水会显现出冰雾星的生态图案。我们希望,它能和你的画册一起,记录更多星际共生的故事。”
风澈打开礼盒,里面的冰晶画册泛着淡淡的蓝光。他轻轻翻开,画册的第一页显现出冰雾星的雪景——一片片凝冰藻在雪地上生长,与冰层中的微生物形成了美丽的图案。他抬头看向凌霜,又看了看周围的伙伴们,心中充满了温暖。
论坛结束后,基地迎来了新的忙碌。来自不同星球的研究团队开始在雾沼星开展合作项目:火山星的团队在热泉区尝试种植“熔浆菌”,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热泉的能量输出;沙漠星的团队则带来了“沙棘果”的改良品种,与雾林的雾花果混种,培育出能在湿润环境下生长的“雾沙棘”;光明星的团队则优化了光合玻璃的涂层,让它能同时适应雾沼星的潮湿和光明星的强光。
风澈的画册也越来越厚。最新的一页上,他画下了星际共生研究基地的全景:半圆形的建筑在晨光中闪耀,星环生态展示区里来自不同星球的物种茁壮成长,广场上来自各个星球的研究员们正在交流讨论,旁边用金色的彩笔写下了一段新的笔记:
“共生从来不是局限于一个星球的故事。当冰雾星的凝冰藻遇见雾沼星的散雾芦,当沼泽星的气根蕨拥抱热泉的热泉菌,当来自二十多个星球的智慧汇聚在这片迷雾笼罩的土地上,我们终于明白:宇宙的生态平衡,是由无数个‘共生之环’交织而成的‘星环之网’。每一个物种,每一颗星球,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相互连接,相互滋养,共同编织着宇宙的生命奇迹。”
这天傍晚,风澈和苏野、凌霜、秦洲一起坐在基地的观测台上,看着夕阳为雾沼星的天空染上温暖的橙红色。远处的洞穴方向,共生核心的蓝光与夕阳的光芒交织,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带;近处的星环生态展示区,凝冰藻的冰晶在余晖中闪烁,气根蕨的气根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下个月,我们要去火山星协助他们搭建生态系统了,”苏野笑着说,“据说火山星的熔浆菌颜色像火焰一样,和热泉的火绒菌放在一起,肯定很壮观。”
凌霜点点头:“冰雾星也邀请我们去看看凝冰藻与冰层微生物的共生情况,到时候可以把雾沼星的浮净苔带过去,试试能不能优化冰雾星的水质。”
秦洲则看着风澈的画册:“等你们回来,我要把沼泽星的‘湿地共生图’画进你的画册里,让它成为‘星环之网’的新一页。”
风澈握紧了手中的冰晶画册,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雾沼星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故事的舞台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宇宙。未来,他们会带着在雾沼星学到的共生理念,去更多的星球,遇见更多的物种,编织更多的“共生之环”,让这张“星环之网”覆盖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夜色渐深,基地的灯光与共生核心的蓝光交相辉映,像一颗镶嵌在雾沼星上的璀璨星辰。风澈的画册静静地躺在观测台上,封面上的“共生之环”四个字,在星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不仅是雾沼星的印记,更是整个宇宙生命共生的见证……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319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