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469章 愉景湾

第469章 愉景湾

    1967年 12月。

    香港,凛冽的海风掠过维多利亚港。

    曾经因风波泛起的躁动已渐渐平息,尖沙咀的商铺重新挂起招牌,中环的电车恢复了往日的班次,惟有街角偶尔残留的涂鸦,还在无声诉说着半年前的动荡。

    但商业的萧条并未随秩序一同回暖——英资企业忙着将资金转移至伦敦,华人富商纷纷办理移民手续,铜锣湾的豪宅中介门口,“急售”的告示牌堆成了小山,地产市道如同冬日的海面,平静下藏着刺骨的冷意。

    保利大厦 36楼,长江实业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却透着截然不同的热度。

    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船只往来如梭,陈光良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指尖划过地产负责人陆孝清送来的“抄底清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清单上的每一项都透着“捡漏”的惊喜:

    九龙油麻地的煤气公司地皮,6万平方尺的体量,仅以 600万港元拿下,每平方尺单价不足 100港元;

    中西区中半山马己仙峡道 1至 3号的豪宅地皮,5万平方尺的稀缺地段,800万港元便收入囊中,比风波前的市价低了近 50%;

    更意外的是浅水湾 1号别墅,这栋前世属于赌王的大宅,竟被陆孝清以 90万港元的低价拿下——要知道,浅水湾的别墅在风波前,随便一栋都要价 200万左右。

    “陆经理,这份成绩单,我很满意。”陈光良将清单放在桌上,目光扫过陆孝清,“尤其是马己仙峡道和浅水湾这两块地,眼光很准。”

    陆孝清连忙谦逊道:“都是董事长您的指示到位——您说‘风波后半年是抄底黄金期’,让我们‘大小通吃,重点盯稀缺地段’,我们只是按您的要求执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浅水湾 1号的业主确实急着移民加拿大,听说连家具都要一起打包带走,所以价格才压得这么低。”

    陈光良笑着点头,指尖在浅水湾 1号的条目上敲了敲:“这栋别墅暂时不用重建,将其重新装修换新后,我会承租下来,作为度假之用。”

    他想起四房太太与嫡子们的住处——深水湾 79号、80号、77号、75号住着四房,深水湾79号、浅水湾 35号、山顶道 1号、石澳 12号分给四个嫡子。

    如今多了这栋浅水湾 1号,倒真能避开家里的热闹,享受片刻清净。

    陆孝清立刻应下:“我这就安排,稍后把装修方案拿给您。”

    上午 10点,长实集团的地产高层会议准时召开。

    会议室里,十多位高管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摊着香港地图与各类地皮资料,气氛热烈得仿佛与窗外的萧条隔绝。

    “目前来看,我们这5个月已经拿下26块地皮地盘项目,可建筑面积超过 200万平方尺,总耗资6800万港元。”

    陆孝清站在地图前,用红笔圈出已收购的地块.

    “速度可以再快一点。”

    陈光良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现在的地皮价格,比风波前低了 50%还多,很多业主急着套现移民,这是我们扩大版图的最好时机。不管是大地盘还是小地盘,只要位置合适、价格合理,就果断拿下——尤其是新界的地皮,现在没人看得上,十年后会成为香饽饽。”

    一位负责财务的高管忍不住提问:“董事长,我们这5个月已经花了6800万,再继续收购,现金流会不会紧张?毕竟红磡隧道的项目还在投入,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也需要资金支持。”

    “现金流不是问题。”

    陈光良翻开财务报表,语气笃定:“第一,长实的综合盈利不菲,其中酒店、商业地产、饮料食品的收益比较稳定,地产抄底的资金完全能覆盖;第二,平安银行会给予全力的支持,专门用于地产收购。”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继续说道:“大家要记住,地产行业的规律是‘三年一小周期,十年一大周期’,现在是周期的谷底,越是没人敢买,我们越要敢出手。等市道回暖,这些地皮的价值至少翻三倍,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今天的决定有多正确。”

    高管们纷纷点头,原本的顾虑渐渐消散。

    他们早已习惯陈光良的“逆向思维”——1950年期间的抄底、1958年期间的抄底,甚至1965年也小抄了一把。

    陈光良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大屿山区域,说道:“还有一件事,关于大屿山愉景湾的项目,我打算正式立项。”

    这句话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愉景湾位于大屿山北部,是一个远离市区的离岸岛屿,当时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滩涂,没有道路、没有水电,甚至连常住人口都没有,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块“毫无价值”的地皮。

    陆孝清忍不住问道:“董事长,愉景湾的面积确实大,但开发难度也大——光是修建道路、水塘、供电设施,就要投入数亿港元,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收益。我们现在正值抄底的关键时期,把资金投到愉景湾,会不会影响其他地皮的收购?”

    “不会。”陈光良摇了摇头,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规划图,“我已经交代平安银行谈好,愉景湾项目单独成立一家公司——香港兴业,所有资金都用专项贷款,不占用长实的自有资金。至于开发节奏,我们不用急,未来十年,先重点做三件事:第一,修建一个 18洞的高尔夫俱乐部,吸引高端客群;第二,建一个游艇码头和游艇俱乐部,对接尖沙咀的航运资源;第三,开发数栋独立花园别墅,每栋占地面积要超过2万平方尺以上”

    他指着规划图上的沙滩区域,补充道:“另外,要保留愉景湾的自然景观,同时修建一个人造沙滩;内部会修建马路,还有水塘、电力.现在看起来投入大,但十年后,这里会成为香港首个‘度假式住宅项目’,而长期开发甚至可以四十年为周期,价值不可估量。”

    高管们看着规划图,渐渐明白了陈光良的野心——愉景湾不是短期的“抄底项目”,而是长期的“战略布局”,用现在的低价锁定未来的稀缺资源,这正是陈光良远超其他地产商的眼光。

    “我明白了,”陆孝清点了点头。

    “我这就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香港兴业的注册和愉景湾的前期调研,争取本月就向港府提交申请。”

    李家成从新加坡匆忙回到香港,第一时间来到维港实业。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维港实业出了依旧在做玩具、塑胶花以外,还已经拥有一幢筲其湾12层高工业大厦。这次香港动荡,李家成也带着家人去了新加坡躲避,将香港事务交给盛颂声和周千和。

    “老板,现在基本上已经平息,期间我们的工厂虽然遭受到一定的打击,但这半年也算保持着盈利,没有彻底停罢。”周千和递上财务资料。

    李家成认真的阅读起来,发现半年盈利12万港币,倒也没有觉得落差。毕竟回到工厂,看到正常运转,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

    “嗯,塑胶花产业是已经彻底不行了,不过玩具产业依旧前景很大,后期我们主力发在玩具产业上。”

    负责生产的盛颂声说道:“明白.实际上,这半年塑胶花是亏损的,要不要考虑关闭?”

    李家成犹豫起来,稍后便说道:“留着吧,我看虽然赚的不多,但总归那些老客户还有需求,我们就要负责到底。毕竟,我们玩具产业也有这些客户介绍和代理的。”

    说到底,是他对这个产业有感情,如果不是塑胶花,他也不会有手中的一幢工业大厦,以及手中还有200多万的存款。

    “好”

    稍后,李家成突然说道:“我想进入地产业,马上进行抄底,你们说说香港的具体行情!”

    盛颂声眼睛一亮,他当即说道:“从1965年香港地产就开始下跌,今年更是跌的最多,而是市场充斥着便宜地盘和物业。举个例子,原本价值20多万的豪宅,现在家族仅8万港币;原本观塘价值150港币以上的工业地皮,现在也就50多港币.”

    李家成自然心中也有一些数,他在新加坡一直看报了解香港动态。

    稍作思考,他便说道:“我目前拿的出200多万港币的资金,买下两幅工业地皮差不多,后期我们可以利用贷款,再建两幢工业大厦。”

    很快,李家成便想到方案——他在1958年第一次工业地皮,1960年建成开始收租,期间利润非常的客观,仅用几年便还清贷款。

    盛颂声点点头,说道:“玩具和塑胶花,每年依旧可以为公司带来大几十万的利润,再加上工业大厦的租金,问题不是很大。”

    李家成突然想到什么,说道:“嗯,你们马上替我物色看看,我可能还要再筹集一些资金,追加地产投资。”

    “好”

    此一时非彼一时,此时李家成已经和表妹结婚,如果向舅父邀股,那就是合作,至少岳母会支持自己。

    说不定,除了两幢工厂物业外,他还能筹集资金再购入一幢工厂物业。

    此时的李家成,可谓将资金用到极致,这为他后来上市打下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两周后,长实集团向港府提交了愉景湾项目的申请。出乎陆孝清意料的是,港府的审批异常顺利——一方面,陈光良在风波后多次表态支持港府,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港府对他颇有好感;另一方面,愉景湾在当时被视为“毫无价值”的荒岛,港府认为交给长实开发,既能带动大屿山的经济,又不用承担开发风险,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12月16日,长实集团与港府土地署正式签约,以 3500万港元的价格,拿下了愉景湾 650公顷的土地——这是香港政府有史以来一次性批出的最大面积土地,也是香港首个度假式住宅项目。消息传出,香港地产界一片哗然,不少英资地产商嘲笑陈光良“疯了”,花 3500万买一块“荒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华人商人,隐约察觉到这场布局的深意。

    签约当天下午,陈光良乘坐“英美号”超级游艇,来到愉景湾的海面上。

    游艇停在离岸边几百米的地方,他站在甲板上,望着眼前这片荒芜的滩涂——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清澈的海水,沙滩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空气里满是海风的清新。

    “真是块好地方。”陈光良喃喃自语,随后登上直升飞机,从空中俯瞰愉景湾。

    飞机缓缓升空,愉景湾的全貌渐渐展开——650公顷的土地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屿山东南部,海岸线蜿蜒曲折,有多处天然海湾,还有大片平坦的土地适合开发。他指着下方的一片平地,对身边的陆孝清说:“那里就是高尔夫俱乐部的选址,要保证每一个球洞都能看到海景;还有那边的海湾,建游艇码头正好,水深足够停大型游艇。”

    陆孝清拿着笔记本,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我会让设计团队尽快出方案,争取明年初就启动前期建设,先把道路和水电设施修好。”

    直升飞机在愉景湾上空盘旋了半个小时,陈光良才示意返航。

    坐在游艇上,他看着渐渐远去的愉景湾,心中满是期待。

    他知道,这个项目可能需要十年后才能看到真正的收益,但他有耐心——就像当年在苏伊士运河关闭时狂造油轮,如今在香港地产低谷时抄底,他从来都不缺“等待的勇气”。

    夕阳西下,“英美号”游艇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航行,金色的阳光洒在船身上,映着陈光良坚定的身影。

    香港的地产寒冬还未过去,但他知道,属于长实的春天,已经在这场抄底潮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愉景湾这个看似“疯狂”的项目,终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香港地产史上的一段传奇——他要把这里打造成‘城中之城’。

    他不会完全复制前世査氏家族的风格,会打造一个更加拥有影响力的地产项目。

    http://www.rulianshi.net/congshanghaitanderenlichefukaishijueqi/487476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