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回港

    10月底的大阪湾,深秋的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掠过造船厂的龙门吊。

    巨大的钢铁臂架如巨人的臂膀,将“东波号” VLCC油轮稳稳托在船台边缘——这艘 22.7万吨的庞然大物通体银白,船身侧面“环球航运”的蓝色徽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即将成为今年环球航运在日本下水的第 15艘超 20万吨级油轮。

    码头边,红毯从入口一直铺到船台,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菅野和太郎身着深色西装,带着一众官员已经在等候。当陈光良与严人美并肩走来时,菅野立刻快步上前,用带着敬意语气说道:“陈先生,严女士,欢迎来到大阪!能邀请到您这位‘世界船王’,是我们日本造船业的荣幸。”

    陈光良笑着与他握手,目光扫过周围的媒体记者——《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的摄影记者举着相机不停拍照,欧美媒体的记者更是挤在最前排,显然对环球航运“一年下水 15艘 VLCC”的壮举充满好奇。

    “菅野部长客气了,环球航运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日本造船厂的支持。”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感慨,“从去年订下 360万吨运力,到今年追加 400万吨定单,三菱、川崎的效率从未让我失望。”

    严人美站在丈夫身边,身着墨绿色旗袍,气质优雅。她看着眼前的钢铁巨轮,想起丈夫去年力排众议扩张船队时的坚定——当时环球航运的负债一度攀升,集团高层纷纷劝阻,唯有陈光良坚信“苏伊士运河关闭”的预判,如今看来,这份远见终于换来了回报。

    下水仪式在上午 10点准时开始。

    菅野和太郎的妻子身着传统和服,手持香槟,缓步走到船台边。在众人的注视下,她将香槟砸向“东波号”的船首,清脆的碎裂声响起,船台两侧的彩带瞬间喷涌而出。随着船台机械的轰鸣声,“东波号”缓缓滑向大阪湾,激起巨大的浪花,码头边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东波号”下水后,将直接驶往波斯湾装载原油,连“试水”环节都省去了——苏伊士运河关闭后,全球原油运输航线拉长,油轮需求缺口极大,每多耽误一天,就意味着少赚数十万美元运费。

    仪式后的晚宴上,菅野和太郎主动找到陈光良,端着清酒说道:“陈先生,有件事想跟您透个底——虽然日本造船厂的订单排到了 1969年,但最近来咨询造船的客户已经开始减少了。很多船东觉得,苏伊士运河最多关闭一两年,没必要现在跟风造船。”

    陈光良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笑着举杯:“哦?还有这种事?我还以为大家都看好原油运输的前景呢。”

    “唉,都是短期眼光啊。”菅野叹了口气,“欧洲的一些船东已经暂停了造船计划,美国的油轮公司也在观望,就连你们香港的船东都开始谨慎起来。”

    陈光良抿了口清酒,心中早已盘算开来。

    他清楚,苏伊士运河的关闭将持续八年,而非外界猜测的一两年——这八年里,原油运输航线绕行好望角的格局不会改变,油轮需求将长期处于高位。如今其他船东放缓造船,反而给了环球航运“垄断市场”的机会。

    “部长放心,明年初,我会再考虑的。”陈光良故作谦虚地说道,“环球航运目前的船队规模也就 1200万吨,离我的目标还差得远。如果日本造船厂能保证工期,我或许还会追加订单。”

    菅野眼睛一亮,立刻说道:“陈先生放心!只要您肯订船,我们一定优先安排产能,住友金属的特种钢材也能优先供应,甚至日本开发银行还能提供低息贷款!”

    对日本来说,环球航运的造船订单不仅能拉动造船业、钢铁业的发展,还能带动港口、物流等相关产业,这样的“大客户”,无论如何都要留住。

    更何况,这次苏伊士运河关闭后,日本航运急需用船,这位世界船王也是将VLCC主力租给日本,这就是一个情分。

    晚宴间隙,严人美走到陈光良身边,小声问道:“你真的还要再追加造船订单?现在咱们的负债已经不低了吧。”

    陈光良握住妻子的手,语气笃定:“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其他船东观望,我们趁机扩张,等他们反应过来时,我们已经垄断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 VLCC运力。你想想,50艘 VLCC油轮,每一艘在七十年代都相当于一幢中环大厦,等这些船全部投入运营,环球航运的年营收能达到多少?”

    严人美心中一算,顿时明白了丈夫的野心。

    按目前 25~30美元/吨的运费计算,一艘 20万吨级 VLCC跑一趟波斯湾到欧洲的航线,就能赚 200多万美元,如此利润,两年就能赚回一艘新船。就算一年后运费下跌,但也无需三年时间。

    而拥有50艘VCLL这样的规模,足以让环球航运坐稳“全球第一油轮公司”的位置。

    三天后。

    陈光良回到香港海域的‘英美号’超级游艇上,立刻召集环球航运的核心团队开会。

    会议室里,灯光明亮,墙上的世界航运地图上,用红色标记着环球航运的航线,从波斯湾到欧洲、美洲,再到亚洲,密密麻麻的航线几乎覆盖了全球主要原油运输通道。

    “现在情况很清楚了,其他船东开始观望,日本造船厂在一年后有产能空余,这是我们追加订单的最好机会。”陈光良指着地图上的波斯湾区域,“我决定,再向三菱、川崎等订 10艘 26万吨级 VLCC、15艘 22.7万吨级 VLCC,总运力增加 570万吨,争取在 1970年底前全部下水。”

    “可是老板,这样一来,我们的负债会超过 50%,远超之前定下的 40%警戒线啊!”财务总监忍不住提醒道。

    “负债不是问题,关键是收益能不能覆盖成本。”陈光良语气坚定,“苏伊士运河关闭时间越长,我们就能很快偿还完贷款油轮运费就算有所回调,也会比正常水平高 30%以上。按现在的运费计算,这些新船投入运营后,不到三五年就能回本.而且,我们可以用现有船队的租金做抵押,向日本银行申请低息贷款,降低资金压力。”

    陈光聪这时候问道:“这25艘VCLL要不要分批造,毕竟越到后面,其它船东越是谨慎造船。更重要的是,据说日本的VCLL已经可以超过30万吨,我们也可以尝试几艘。”

    陈光良一听,就直接说道:“可以考虑,我说的也是一个大概方案,总之在1969~1970年,我们要大量下水VCLL。资金情况我们还是无需紧张的,虽然短时间来看我们的负债很高,但我们的利润也很高,所以无需忧虑。”

    “明白!”管理层纷纷点头,脸上的顾虑渐渐消散。

    他们早已习惯了陈光良的“激进”,但每次“激进”背后,都有着精准的预判和周密的计划,这也是环球航运能在快速崛起的关键。

    深夜的香港海域,海风依旧吹拂着码头。

    “等这批新船下水,环球航运的船队规模就能突破 2000万吨,远超包宇刚前世的巅峰时期。”陈光良喃喃自语,“无论是希腊船东,还是日本油轮公司,都远无法与我们抗衡了。”

    1970年底完成2000万吨的目标,债务预计1973年~1974偿还清。

    本身五十多艘VCLL就是价值不菲,何况在1974~1979年期间还能赚钱。等到1979年开始减船上岸时,他也不可能全部卖掉,怎么也需要保持20艘VCLL,以及相当数量的货柜船。

    11月初,陈光良时隔近六个月,再次回到香港。

    深水湾79号别墅,陈光良、严人美夫妇在书房里,召见了四个儿子——陈文杰、陈文铭、陈文恺、陈文胜。

    他主要了解一下四家集团公司的具体布局,虽然他在海外能遥控指挥,但毕竟很多细节他也没有抓。

    陈文杰说道:“我们的商业和酒店等业务,都遭受一定的影响。不过对于庞然大物的长实集团来说,度过困难时期的抗风险能力很大,所以一切都井井有序与此同时,我们从七八月份开始抄底那些没人要的楼盘,作为储备地皮,价格非常之廉价”

    陈光良点点头,抗风险能力是大企业必须要做的。而且长实集团的抗风险能力,不仅仅是体现在‘低负债、有银行背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业务广’,其中零售和食品饮料等,毕竟影响较小,商业地产和酒店,实际上也不是致命的,唯独发展地产基本已经停罢。

    陈文铭说道:“我们环球集团的影响最小,毕竟主业是航运。当然在航空、贸易上,也受到一些冲击,但这些都是必然的。事情过后,一切都会照旧。”

    有自信当然是好事,对未来也充满乐观。

    陈文恺说道:“长江工业集团本该影响很大,但我们提前半年开始改善员工的福利,并清退一些风险的岗位工厂基本没有停工一天,再加上我们是出口型集团企业,所以实际上影响也不大。”

    陈光良自然知道有事情发生,就不可能不进行布局。员工的福利上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自然就强,自然也不会跟风;而一些低工资的工种,直接交给‘第三方外包’,自然也就规避了风险。

    最后是陈文胜,他说道:“金融影响很大,但风雨过后必然有彩虹,我们准备充分,已经开始抄底证券、物业,且准备尽快启动扶持工厂度过难关等商业银行行为”

    四个儿子都详细汇报了情况,眼里都是对父亲指挥的佩服。

    “好。那我也该去港府一趟了!”

    四个儿子明白,父亲最聪明不过,这个时候去港府,显然意味着事情快结束了。

    http://www.rulianshi.net/congshanghaitanderenlichefukaishijueqi/487228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