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 > 第207章 降卒作乱

第207章 降卒作乱

    “启禀陛下,天下虽定,然各地往来不便,消息迟滞。臣请修驰道,贯通四方。”

    “一旦边地有变,大军可朝发夕至,迅疾平乱。”

    此言一出,满堂微动。修驰道乃浩大工程,耗力极广。

    一名文官当即出列,语气恳切:“陛下,此举恐扰民生。秦初立,百姓需休养,不宜劳役过重。”

    话音未落,数名文臣相继附和。

    驰道之利,多归军旅,于文书政令虽有助益,却非切身所需。

    众人喧议之际,执夫缓步上前。

    “陛下,臣以为驰道可建。六国余烬未熄,暗流潜涌。若道路畅通,兵马速达,则叛意难生。”

    “且降卒数十万,闲置为患。不如遣其修路,以苦役代刑罚。工成之后,放归乡里,重执农耕。”

    一番话说得条理分明,直击要害。

    嬴政默然点头。此前正为此事踌躇——既不敢尽释降兵,又不愿妄开杀戒。

    今有此策,可谓两全。

    既能借力完工巨制,又能羁縻人心,防患未然。

    “善!便依武安君所奏。”

    “此事由蒙恬、蒙毅兄弟督办,务必妥当施行。”

    嬴政面露笑意,心中甚慰。

    本有意推动驰道之议,却苦于无妥善说辞。执夫三言两语,破局而成。

    朝中格局,向来泾渭分明。

    武将以蒙氏、王翦父子为尊;文官则奉吕不韦、王绾为首。

    李斯位列中枢,事务繁剧,无暇卷入纷争。

    执夫更是超然其外,从不参与权谋倾轧。

    他志在疆场,刀剑之间见功业,对廊庙之争毫无兴趣。

    唯有触及己身或亲近之人,方会出手。

    而一旦出手,必斩尽根由,不留转圜。

    嬴政深知权柄之道,在于制衡。

    故从不轻易偏袒一方,任其坐大。

    退朝之后,嬴政召李斯与执夫入内殿密谈。

    “二位,朝中之势,你等作何观?”

    “皇上,连年征战使得军中将领权势日盛,朝中重武之风已成常态。”

    嬴政望着殿中二人,目光落在执夫身上。

    李斯俯身跪地,双手抱拳,声音沉稳:“天下既定,理应稍重文治。可设学宫以育人,广施教化,使民心归顺,国本稳固。”

    此言入耳,嬴政微微颔首,转而看向另一人。

    执夫亦单膝触地,抬头直视帝王:“臣附议。然文武之道,贵在均衡。偏重一方,则国不稳。”

    “武者执戈,守土安邦,拓疆卫民。”

    “文者执笔,明礼正俗,润泽天下。”

    殿内一时寂静。嬴政默然良久,低声自语:“平衡……”

    战事平息后,武将之用渐减。若朝中文官借势压制,军中将士将无立足之地。

    执夫所言,并非单纯抬举文臣,而是要让两股势力彼此牵制,互不压倒。

    强则抑之,弱则扶之,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三人议定细节,决定兴办学府。原拟由李斯主持此事,但他尚需修订秦律,政务缠身。

    最终,嬴政命吕不韦担此重任。

    至于军中调度与将领安排,则交由执夫全权处置。

    “有卿二人辅佐,大秦何忧不兴?”嬴政立于阶上,语气坚定。

    两人齐声叩应:“愿为始皇竭尽全力,生死无悔!”

    议事已毕,执夫返家。

    与此同时,蒙恬已率军行动,调集六国降卒修筑驰道。

    他亲领二十万秦军,监督工程进度。

    三日后,动工如期展开。

    以咸阳为中心,四条主道向四方延伸,各郡皆设支路相连。

    因覆盖范围极广,分支众多,工程浩大。

    蒙恬坐镇南方主线,其余东、西、北三线分由其他将领监管。

    各支道则由夫长统领施工。

    驰道修建并不复杂:路面需平整,凹陷处填土,凸起处铲平。

    遇山开凿,遇水架桥,务求通畅。

    然而,部分秦军对降兵心存鄙夷,动辄挥鞭责打。

    这些俘虏本已疲惫不堪,再受皮肉之苦,怨气悄然滋生。

    “哼,还敢歇着?”

    “啪——”

    鞭影落下,一名刚坐下喘息的降兵应声倒地。

    除了食与眠,他们不得片刻停歇。

    搬运石块、开山掘土,有人力竭难行,换来的仍是棍棒相加。

    夫长视若无睹,主将远在别处,无力管辖。

    压迫愈深,怨恨愈积。不满的情绪如暗流,在沉默的人群中缓缓涌动。

    夜幕降临,一群被俘的士兵围聚在荒野的营帐中。

    “再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活活饿死。我们不能再忍了。”

    “可我们手无寸铁,怎么跟秦军斗?”

    “这地方偏僻险要,山势陡峭,只要我们先动手,占据地形优势,拖住他们,总能撑下去。只要有人带头,其他人也会跟着起事。咱们联合起来,何愁推不倒暴秦!”

    ……

    营帐内,低语不断,怒火暗涌。这些降兵早已对秦军的压迫恨之入骨。

    天刚破晓,秦军照例走进降兵营地。

    “都起来!别躺着装死!”

    一名秦兵见几人仍在酣睡,抬手就要挥鞭抽打。

    谁知那几人猛然跃起,扑上前去,当场将他杀死,夺过武器。

    “兄弟们!我们不是牲口!不必任人宰割!只要齐心,大秦也能踏平!”

    一人冲出帐篷,高举染血的秦剑,站在土坡上嘶声呐喊。

    火种点燃,群情沸腾。

    杀秦兵,抢兵器,成群结队逃入深山密林。

    一处起事,处处响应。

    各地降兵纷纷效仿,烽烟四起。

    消息如风,直抵咸阳。

    咸阳宫内,朝会之上。

    “陛下,臣早言此事不可轻率。如今降卒作乱,战火再燃,国将不安!”

    “此事根由,全因蒙恬执意修驰道,劳民伤财,激变至此!”

    “请陛下治蒙恬之罪,以安天下人心!”

    “臣附议!”

    “臣附议!”

    满朝文官齐声弹劾,矛头直指蒙恬。

    嬴政默然不语,目光落在殿中跪伏的身影上。

    “蒙恬,你有何话说?”

    蒙恬叩首,声音沉稳:“臣愿领责,但求陛下准臣亲往平乱,以功补过。”

    嬴政正欲开口,忽听侧殿传来一声。

    “陛下,此事不能怪蒙将军。”

    众人侧目,只见执夫缓步而出。

    嬴政皱眉:“若不怪他,该怪谁?”

    http://www.rulianshi.net/zhansijiubianqiangwoshadichengdaqinwuan/48893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