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229 没有谁能挺直腰杆走出吴记

229 没有谁能挺直腰杆走出吴记

    今天的自助餐大多出自何双双之手,且都是大锅菜,论味道,自然不如吴铭亲自掌勺的单锅小炒。

    苏轼将所有菜品逐一尝过后,便已心下了然。

    这丝毫无碍他大快朵颐。

    滋味稍显逊色是相较吴记而言,比起其他食肆,依然远远胜之。

    何况,仅花七十文便能吃到这许多菜品,且随意自取不限量,如此实惠,夫复何求?

    苏轼只恨自己食量不济,挨个尝下来,竟已有六七分饱足。

    搁在从前断不至此,定是数月来食素吃斋,生生饿小了肚肠!

    究其另一缘由,这满堂食客皆是初试自助餐,难免缺乏经验。

    按现代人的吃法本应少量多次取菜,细嚼慢咽进食,将限定的时辰从容吃尽。

    店堂里的景象却是:个个盘盈钵满,埋头猛啖,那刘几更甚,大口吃肉,大口喝柠檬水,一个文弱书生,愣是吃出了几分江湖豪气。

    “嗝~”

    不消半个时辰,满座已是饱嗝连连。

    一众食客陆续起身离店,来时昂首阔步,去时弓腰驼背,抚肚缓行。

    刘几深感惋惜,可松开的腰带已被撑起,实在吃不下了。幸而,他这般胡吃海喝,吴掌柜能否赚钱不好说,他反正不亏!

    唯有苏轼那桌吃满了一个时辰,准确地说,是苏辙吃满了一个时辰,期间跑了多次茅厕,走起路来,仿佛能听见肚子里哗啦哗啦响。

    今日终于实现了“西瓜自由”!

    今夏再无遗憾!

    进食时未曾计较,待离店行于巷陌,方觉步履维艰,撑得难受。

    苏轼抚着滚圆的肚腹,感慨道:“适才只顾饕餮快意,将这肚囊当成了无底深瓮,殊不知,吃饭本是为饱腹享味,暴食不但伤身,亦无益于品评滋味。这自助宴虽不限量,我等亦须有所节制……”

    “然也!”林希打个响亮的饱嗝,“凡事过犹不及,贪一时之快,后患必生,能知止,方能恒久。下回光顾,断不可再似今日这般……”

    六人一边反躬自省一边蹒跚远去。

    学霸即便吃个饭也能有所感悟,欧阳发不同,他连饭都没得吃。

    想起昔日的同窗正在吴记川饭大啖自助宴,眼前的饭菜顿时不香了——本来也没什么滋味可言,送来的菜肴委实清淡,竟是一点儿荤腥也无,这哪里是病人的待遇?庙里的斋饭也不过如此!

    欧阳发既悔又恼,这才第一日,他已叫苦不迭,距放榜尚有一月,假使落榜……

    他浑身一激灵,不成,这日子没法过了!

    待父翁回府,他立刻扒着窗户嚎叫起来:“爹爹!孩儿知错!”

    无人理会。

    连素来护着自己的娘亲也默不应声。

    唯有四弟蹦蹦跳跳跑过来,笑嘻嘻道:“大哥可是馋了?想吃什么菜,我替你尝!”

    欧阳发甩给他一个白眼,让他自己体会。

    幸好欧阳辩年幼,无法擅自离家,不然,真教他吃了吴记的自助宴,回来同大哥细说,那不得把欧阳发气个半死。

    ……

    直至吴记的最后一桌食客离去,何双双仍然兴奋不已。

    苦练多日,今日终于正式上灶,由她独立为食客烹制菜肴,兴奋之余,难免有些忐忑。

    待灶火一开,心里那点忐忑立时烟消云散,眼里唯余灶台,心中只剩菜肴,再无杂念。

    干活时不觉得热和累,此时歇下来了,才发觉衣衫早被汗水浸湿,手脚都有些发软。

    三昧真火名不虚传,哪怕已经熄火,仍觉得热气扑面。

    在凡间当厨娘须注重仪态,仙家灶房里显然不讲究这个,见吴掌柜和小谢都很随意,何双双也不再矜持,拿干毛巾胡乱擦去脸上汗渍,以手作扇替自己扇风。

    吴铭见状笑道:“去门口乘会儿凉吧。”

    “???”

    何双双不明所以,见谢清欢搬了张小凳坐在通往仙界的入口处,一脸的惬意,便好奇走过去。

    未至门口,已有缕缕凉意袭来,她禁不住发出一声喟叹,脸上也流露出同样的惬意之色。

    怪哉!按小谢的说法,门那边该是接待仙人之所,怎的竟似冰窖一般,不断散发着寒气!

    谢清欢解释道:“这是师父特意召来的仙风,若非如此,我等凡俗之躯岂能承受三昧真火之烈?”

    何双双恍然,任仙风拂去燥热,呆呆地望向门那头。

    单是仙家灶房里便有诸多奇珍异宝,仙界又该是何等玄妙光景?

    李二郎和张关索将店堂里的锅碗瓢盆收进厨房。

    “掌柜的,这些剩菜如何处置?”

    盆里的各色菜肴剩下不少,按往日的做法,该倒进潲水桶里,可这些菜未经染指,就这么倒掉,未免可惜。

    “员工餐。”

    “好!”

    李、张二人喜不自禁,他俩等的正是这句话,当即将盆中剩菜换作碗盘盛装。

    “二郎,”何双双冷不丁开口,“客人对今日的菜品是否满意?”

    尽管出菜之前已尝过滋味,但毕竟头一回掌灶,好与不好,得由客人说了算。

    李二郎笑道:“满不满意我倒是没问,但没有哪个客人能挺直腰杆走出吴记!”

    众人都笑了起来。

    谢清欢本也笑眼盈盈,忽然瞧见自己做的蒜泥黄瓜和红糖凉虾剩的最多,双双姐做的荤菜却所剩无几,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挫败感。

    何双双看向吴铭:“吴大哥,这自助宴当真有利可图么?”

    这也是谢清欢和李二郎的疑问。

    食材的成本摆在那里,七十文每人,不限量,哪怕不亏,也决计没多少赚头,远不如单锅小炒和套餐的利润高。

    事实也确实如此。

    吴铭正色道:“我本也没打算靠这个挣钱,这自助宴是给你练手的,让你多积攒些经验。”

    这是实话。

    何厨娘毕竟入职不久,私下的练习再多,也不如正经给客人做几回菜。

    这三天恰是最好的实操机会,吴铭交给她做的菜都是吴记川饭的固定菜品,即便做出来的品质不如以往,因是七十文的自助餐,谁也不会较这个真。

    经营餐厅重在“诚信”二字,既是徒弟练手的菜,就别指望挣什么钱了。

    闻听此言,何双双既惊又喜,她只道吴掌柜失策,殊不知,此举竟是为自己铺路,他真的……

    “多谢吴大哥!”

    心里甜滋滋的,又有些歉疚,提议道:“开店便是为了挣钱,岂能因为我做亏本买卖?不如这样,剩下的菜按原价卖给我,这顿员工餐算我的。”

    吴铭失笑道:“哪有付钱干活的道理?我既然答应了要教你厨艺,这便是我应做的。”

    何双双的眉眼瞬间弯成了月牙儿,笑容更甜了。

    吴铭并未察觉,在某个无人的角落,另一个徒弟闷闷不乐地嘟起了嘴,心里呐喊:看看我啊师父,我才是正经拜师学艺的大弟子啊!

    ……

    近日来,狄家并不太平。

    父亲时常遭受同僚攻讦,狄咏早已司空见惯,本以为这回也和往常一样,只是“例行公事”,无法撼动父亲的地位分毫。

    可此番竟愈演愈烈,某些堪称恶毒的谣言,如今连坊间都在盛传。父亲回家后仍只字不提,只是神色一日阴郁过一日。

    狄咏蒙父荫入仕,在朝中挂了个武将的虚职,消息自然比旁人灵通些。

    一打听才知晓,朝中形势竟这般凶险,说是满朝皆敌也不为过!

    狄咏光是耳闻,便觉得喘不过气来,父亲身处其中,必定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可父亲从不在家里谈论朝政,也从未在家人和下属面前流露出软弱的一面,无论遭逢何种变故,都统统压在心底,自己一力承担。

    狄咏有时很想同爹爹把酒共饮,一醉方休,兴许趁着醉意,爹爹会把憋在心底的愁绪尽数袒露,他也能趁机宽慰几句。

    但这念头只能在心里想想,因为他心知肚明,爹爹不仅不会领情,反而会赏他一顿棍棒。

    自打狄咏有记忆那日起,父亲便是魁伟强悍如山岳般的形象,说实话,他根本想象不出爹爹向旁人倾诉心事的模样。

    或许,连爹爹自己都想象不出。

    狄咏唯一能做的,是每日多带些小酥肉给爹爹,只盼美食能稍解愁绪。

    置办乔迁宴时分明是一派欢欣热闹的景象,这才过去二十天,狄府上下竟似换了天地,笼罩在一片肃穆沉闷之中。

    狄咏的心情也日益沉重起来,唯有在吴记用饭时,才能暂时忘却这些烦心事。

    是日,临近酉时,他一如既往地出了家门,径往麦秸巷而去。

    相较大相国寺,狄府距吴记川饭要近得多,行不多时,吴记川饭的布招已遥遥在望。

    远远地便看见门口排起长龙,还没开张哩,竟有如此多人排队等候,远胜以往!

    狄咏加快脚步:“铁牛,今日生意怎的这般红火?”

    张关索正在店外维持秩序,见是狄小官人,忙叉手唱个喏:“小店今日卖自助宴,不排号,坐满即止。”

    “自助宴?”

    “俺也说不清楚,门口贴有告示,小官人一看便知。”

    狄咏大感新奇,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走至门口浏览告示。

    好个吴掌柜,竟又捣鼓出新花样来!

    狄咏当即走至队尾排队,顺便数了数人数,不禁扬唇而笑。

    来得正是时候!

    厨房里,有中午的经验,何双双的操作越发熟练,无论是烹饪,还是对菜量的把控,都了然于心,有条不紊,同吴铭三人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吴铭、李二郎和锦儿将做好的菜肴相继端出,张关索招呼客人进店,同时收取饭钱。

    中午吃过自助的客人自不会再度光顾,尽管如此,晚上的客流量较之中午却只高不低,许多人是慕名而来,七十文不限量,光是这六个字,宣传效果便已拉满。

    只不过,吴记川饭的容量就这么大,坐满后仍有不少客人无处落脚,只能道声抱歉,请对方明日再来。

    不妨事,活动持续三天,总能吃到一回。

    “诸位客官!中秋节后,小店将进行店面扩建和翻修,预计歇业十日,还望见谅!”

    话音落地,如投石入水,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些个饕客自是恨不得吴掌柜十二时辰不歇,无论何时光顾,都有美食可吃。

    一片抱怨声中,吴铭注意到,昔日最爱起哄的狄咏今天反倒安静得出奇。

    再过三日,赵祯便会下诏罢免狄青。眼下的形势对老狄有多不利,吴铭用脚趾想也知道,狄咏虽不参与朝政,多少能听到些风声。

    “小官人!”

    他走上前去,叉手行个礼,并邀请狄咏“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至店外,吴铭直奔正题:“小官人可还记得中秋之约?”

    狄咏笑道:“别的事未必记得,这事决计不会忘!我还等着吃吴掌柜的蹄花羹哩!”

    “不止蹄花羹,还有中秋特色美食。假使令尊有意同来,最好挑个清静的时辰,记得提前半日知会一声,方便小店备菜。”

    狄咏一愣,他原本没打算把这事告诉爹爹,吴掌柜这话点醒了他:小酥肉再香,哪比得过吴掌柜亲自操持的一桌宴席?

    恰逢中秋佳节,理应阖家吃顿团圆饭,爹爹定然不会拒绝。

    只是,以爹爹的身份,于这市井小店中用饭,只怕多有不便……

    “吴掌柜可否再来寒舍掌一回灶?”

    吴铭歉然道:“中秋不歇业,脱不开身。小官人若欲避人耳目,入夜后光顾也无不可。”

    其实没这个必要,届时狄青已遭罢官,即便出入市井小店,也不会惹人非议,但有可能被路人围观,因此挑个饭点以外的时间来就行。

    狄咏既意外又感动,拱手郑重道:“吴掌柜深情厚谊,狄某铭记于心!”

    吴铭摆摆手:“小官人言重了!令尊捍卫疆土,慑服四夷,使我辈安享太平。大宋百姓谁不仰若长城?吴某虽是庖厨,亦对狄公心怀敬仰,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聊罢,返回店中。

    众食客已吃得热火朝天,狄咏也忙不迭拿碗取食。

    一块冰甜多汁的西瓜下肚,顿觉精神一震,心底似也泛起丝丝甜意。

    美食果真最能抚慰人心啊!

    http://www.rulianshi.net/wodefanguantongbeisong/486948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