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李四璟田间求“劝农使”官职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听着他们那个在宫里连闻到些许异味都要蹙眉掩鼻、被宫人小心翼翼伺候着的娇气儿子能如此流畅、自然,甚至带着点讨论家常便饭般的随意,说出“腐熟的稀薄人粪尿”这样的字眼。
承景帝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他想象过儿子下乡可能会吃苦,可能会见识到民间疾苦,但绝没想到,会“进步”到连……连这等农家肥的施用细节都能侃侃而谈的地步!
这何止是收获颇多,这简直是脱胎换骨!
而此刻,李四璟表面维持着恭敬和从容,心里那个小人儿早就乐开了花,得意地翘起了尾巴:
“嘿嘿,没想到吧?吓死你们!”
“真当我这几个月是来游山玩水的?自从上回在村委二楼和月兰婶子一起开了那场农业公开课,我才发现自己深深喜欢上了农业!从那以后,我可是得了空就钻进谢文的书房(虽然谢文抗议很多次不许我进去,但架不住我厚脸皮),我把谢文那些农书翻了个遍!什么《齐民要术》、《农桑辑要》,还有谢文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那些奇奇怪怪但很有用的手札,我都看!”
“光看书有什么用?不懂的地方,我就去问婶子!嘿,婶子可厉害了,我头天晚上问的问题,她第二天准能举一反三,用最通俗易懂的话给我讲明白,有时候还能带我去实地指给我看!” 想到李月兰,他心中全是感激和敬佩。
“光听讲也不行,得实践!我还自己跑去田里,找村里经验最丰富的老农学习。张老爹,李大爷……他们一开始见了我还抠抠搜搜的不愿意教,后来发现我是真心请教,可喜欢我了!都觉得我上进好学,啥都愿意和我分享,怎么观天气、怎么辨土质、怎么除虫……这些书本上没有的宝贝经验,我可是学了不少!”
“我这些日子,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可没少进步!现在听到我说这些,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哼,就是要让你们知道,你们的老四,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哭鼻子、躲在二哥身后的跟屁虫了!”
没人能听到李四璟心里那些得意的暗爽,但是大家也都承认,他确实是进步了。
连站在承景帝身侧的沈砚,也忍不住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
他低声对承景帝道:“舅舅,老四所言,皆是田间实务之要,非亲身实践、用心钻研,不能道出。”
跟着来到田间凑热闹的长公主和沈老太君也笑着夸赞道:“这孩子,变化真大,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是啊,懂事了,也踏实了,进步颇大。”
李四璟感受到周围惊讶和赞赏的目光,尤其是父皇母后那难以置信的眼神,他终于鼓起了勇气想要为自己争取一番。
今日在宴席上,他们五人都在低声议论,谢锋这个教头马上就要去玄策卫上任,他们这些下乡体验民生的皇子们,恐怕很快就要被召回京城了。
可他不想回去!
他迷恋这片土地,迷恋这种将学问用于实践、看着作物茁壮成长的成就感。
这比在宫里吟风弄月、勾心斗角有意义得多!
况且,他以后........定是不想和二哥争那九五至尊之位的,他更愿意留在桃源村研究农业学问。
他深吸一口气,趁着这股热乎劲儿,上前一步,拉着承景帝到一旁的无人的田埂,语气坚定而恳切:
“父皇!孩儿……恳请父皇成全!孩儿于此地,方知种地之艰,农事之重,亦觉其中学问,浩瀚如海!孩儿愿留在此地,继续钻研农学,协助村民将‘百日收’之种植经验总结成册,观察其在不同气候水土下的表现,探索更多增产之法!”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直接说出了那个承景帝本想给谢广福的职位构想:
“若父皇有意在此设立专司农事改良、推广之职。孩儿愿毛遂自荐,担此重任!恳请父皇允准孩儿留驻桃源村,专司农事!孩儿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这一番话,如同平地惊雷,把承景帝彻底震住了。
两人并肩立于田埂之上,背对着大部分仍在惊叹于稻穗的众人。
承景帝目光落在远处的稻浪上,声音压得极低,仅容他们父子二人听见,语气是难得的严肃和认真:
“李璟,你……当真想好了?不去想那些经史子集,不去争……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只想留在此地,与这庄稼泥土为伍,做个……劝农使?”
李四璟听到承景帝这一回喊出了自己的大名,知道这次的谈话关乎自己的一辈子,他心头一热,同样压低声音,语气却无比郑重:
“是,父皇,孩儿想好了!孩儿往日浑浑噩噩,不知天地之大,民生之艰。来到桃源村,方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绝非虚言。这田间地头,有大学问,有大作为!孩儿愿以此为志,为我大宁粮仓丰盈,略尽绵薄之力!求父皇成全!”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没有半分虚假。
承景帝听在耳中,感受着他语气里的热切与担当,心中最后一点因儿子选择“小道”而产生的遗憾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慰。
能有一技之长,能安身立命,能于国于民有益,远比在京城那潭浑水里挣扎要强。
他微微颔首,声音带着金口玉言的重量:“好。既然你意已决,且有此见识与决心,父皇……便准了你。这桃源村及周边农事,父皇便交由你这‘劝农使’负责。望你莫要辜负这片土地,莫要辜负父皇……与你母后的期望。”
李四璟闻言,心中狂喜,几乎要雀跃起来,但强行忍住,只是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孩儿……谢父皇恩典!”
承景帝看着他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提醒道:“你小点声,你父皇我这身份不便暴露,待回京之后,我自会让人办理人命文书,择日再行颁发。眼下,你便先以李四璟的身份继续在桃源村,好生学习,用心做事。”
“是!孩儿明白!”
李四璟用力点头,只觉得自己的“小道”选择能得到父皇的肯定,让他浑身充满了干劲。
http://www.rulianshi.net/taohuangyoukongjianquanjiahunchuangudaigaoshiye/492322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承景帝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他想象过儿子下乡可能会吃苦,可能会见识到民间疾苦,但绝没想到,会“进步”到连……连这等农家肥的施用细节都能侃侃而谈的地步!
这何止是收获颇多,这简直是脱胎换骨!
而此刻,李四璟表面维持着恭敬和从容,心里那个小人儿早就乐开了花,得意地翘起了尾巴:
“嘿嘿,没想到吧?吓死你们!”
“真当我这几个月是来游山玩水的?自从上回在村委二楼和月兰婶子一起开了那场农业公开课,我才发现自己深深喜欢上了农业!从那以后,我可是得了空就钻进谢文的书房(虽然谢文抗议很多次不许我进去,但架不住我厚脸皮),我把谢文那些农书翻了个遍!什么《齐民要术》、《农桑辑要》,还有谢文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那些奇奇怪怪但很有用的手札,我都看!”
“光看书有什么用?不懂的地方,我就去问婶子!嘿,婶子可厉害了,我头天晚上问的问题,她第二天准能举一反三,用最通俗易懂的话给我讲明白,有时候还能带我去实地指给我看!” 想到李月兰,他心中全是感激和敬佩。
“光听讲也不行,得实践!我还自己跑去田里,找村里经验最丰富的老农学习。张老爹,李大爷……他们一开始见了我还抠抠搜搜的不愿意教,后来发现我是真心请教,可喜欢我了!都觉得我上进好学,啥都愿意和我分享,怎么观天气、怎么辨土质、怎么除虫……这些书本上没有的宝贝经验,我可是学了不少!”
“我这些日子,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可没少进步!现在听到我说这些,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哼,就是要让你们知道,你们的老四,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哭鼻子、躲在二哥身后的跟屁虫了!”
没人能听到李四璟心里那些得意的暗爽,但是大家也都承认,他确实是进步了。
连站在承景帝身侧的沈砚,也忍不住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
他低声对承景帝道:“舅舅,老四所言,皆是田间实务之要,非亲身实践、用心钻研,不能道出。”
跟着来到田间凑热闹的长公主和沈老太君也笑着夸赞道:“这孩子,变化真大,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是啊,懂事了,也踏实了,进步颇大。”
李四璟感受到周围惊讶和赞赏的目光,尤其是父皇母后那难以置信的眼神,他终于鼓起了勇气想要为自己争取一番。
今日在宴席上,他们五人都在低声议论,谢锋这个教头马上就要去玄策卫上任,他们这些下乡体验民生的皇子们,恐怕很快就要被召回京城了。
可他不想回去!
他迷恋这片土地,迷恋这种将学问用于实践、看着作物茁壮成长的成就感。
这比在宫里吟风弄月、勾心斗角有意义得多!
况且,他以后........定是不想和二哥争那九五至尊之位的,他更愿意留在桃源村研究农业学问。
他深吸一口气,趁着这股热乎劲儿,上前一步,拉着承景帝到一旁的无人的田埂,语气坚定而恳切:
“父皇!孩儿……恳请父皇成全!孩儿于此地,方知种地之艰,农事之重,亦觉其中学问,浩瀚如海!孩儿愿留在此地,继续钻研农学,协助村民将‘百日收’之种植经验总结成册,观察其在不同气候水土下的表现,探索更多增产之法!”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直接说出了那个承景帝本想给谢广福的职位构想:
“若父皇有意在此设立专司农事改良、推广之职。孩儿愿毛遂自荐,担此重任!恳请父皇允准孩儿留驻桃源村,专司农事!孩儿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这一番话,如同平地惊雷,把承景帝彻底震住了。
两人并肩立于田埂之上,背对着大部分仍在惊叹于稻穗的众人。
承景帝目光落在远处的稻浪上,声音压得极低,仅容他们父子二人听见,语气是难得的严肃和认真:
“李璟,你……当真想好了?不去想那些经史子集,不去争……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只想留在此地,与这庄稼泥土为伍,做个……劝农使?”
李四璟听到承景帝这一回喊出了自己的大名,知道这次的谈话关乎自己的一辈子,他心头一热,同样压低声音,语气却无比郑重:
“是,父皇,孩儿想好了!孩儿往日浑浑噩噩,不知天地之大,民生之艰。来到桃源村,方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绝非虚言。这田间地头,有大学问,有大作为!孩儿愿以此为志,为我大宁粮仓丰盈,略尽绵薄之力!求父皇成全!”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没有半分虚假。
承景帝听在耳中,感受着他语气里的热切与担当,心中最后一点因儿子选择“小道”而产生的遗憾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慰。
能有一技之长,能安身立命,能于国于民有益,远比在京城那潭浑水里挣扎要强。
他微微颔首,声音带着金口玉言的重量:“好。既然你意已决,且有此见识与决心,父皇……便准了你。这桃源村及周边农事,父皇便交由你这‘劝农使’负责。望你莫要辜负这片土地,莫要辜负父皇……与你母后的期望。”
李四璟闻言,心中狂喜,几乎要雀跃起来,但强行忍住,只是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孩儿……谢父皇恩典!”
承景帝看着他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提醒道:“你小点声,你父皇我这身份不便暴露,待回京之后,我自会让人办理人命文书,择日再行颁发。眼下,你便先以李四璟的身份继续在桃源村,好生学习,用心做事。”
“是!孩儿明白!”
李四璟用力点头,只觉得自己的“小道”选择能得到父皇的肯定,让他浑身充满了干劲。
http://www.rulianshi.net/taohuangyoukongjianquanjiahunchuangudaigaoshiye/492322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