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443章 李四璟被父皇考校

第443章 李四璟被父皇考校

    夕阳将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众人跟随着谢广福和谢里正,浩浩荡荡地来到村外的稻田边。

    只见眼前一片金黄与翠绿交织的海洋,稻秆挺拔,稻穗低垂,那沉甸甸、密匝匝的模样,与寻常稻田截然不同,仿佛每一株都铆足了劲儿,要将所有的养分都灌注到穗粒之中。

    承景帝快步走到田埂边,俯身托起一株稻穗,那扎实的重量让他心头再次一震。

    他仔细端详着那长长的穗子上一颗颗饱满的、正从绿转黄的谷粒,指尖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充满生命力的鼓胀感。

    他虽然不是躬耕之人,但作为帝王,基本的农事常识和历年的各地粮产奏报他是烂熟于心的,眼前这稻穗的成色、密度,远超他认知中的任何品种!

    “老丈”

    他语气极为客气地询问一位凑到跟前的老农:“依您看,这稻子,一亩地大概能出多少粮食?”

    那老农见这位气度不凡的“黄先生”如此虚心请教,也不拘谨,用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稻穗,脸上笑开了花:

    “黄先生,不瞒您说,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就没见过这么争气的稻子!您看这穗头,比寻常稻子长一截,粒数也多,关键是结实,空壳少!依老汉的经验看,就算没有一千斤,八百斤往上那是绝对跑不脱的! 这可是了不得的收成啊!”

    另一位好事的老农也凑过来补充:“是啊,黄先生,这种子要是真能推广开,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田间地头,田埂纵横,村民们到了这里,像是回到了家里一般轻松自在,也顾不上什么县令大人,沈大人之类的身份了,只要有人问,他们就能七嘴八舌的凑上来“显摆”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农作物,这是庄稼汉的天性。

    石坚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激动地对承景帝说:“黄先生,您看!老农们的眼力不会错!这‘百日收’……这‘百日收’或许真是我大宁的祥瑞啊!”

    承景帝心中已然信了八九分,巨大的喜悦和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交织在心头。

    如此高产的稻种,必须尽快验证,若能成功,必须想方设法在大宁朝合适的地区推广!

    这桃源村,或许将成为大宁朝农业变革的起点!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形成:或许可以在此设立皇庄,或者由司农寺直接管辖的试验田,专门负责此种的培育、驯化和推广事宜。

    想到这里,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谢广福,这个带来无数惊喜的中年男人。

    他心中已有了计较,如此大功,必须重赏,更要委以重任。

    他看了看四周弯腰观察稻穗的众人,清了清嗓子,低声在谢广福耳边说道:“谢先生,若此稻丰收,证实确有此等产量,你为桃源村、乃至为天下百姓,立下了不世之功!我欲……”

    他本想直接说出给予官职或委以重任的想法,然而,没等说出口,谢广福却连忙摆手,态度诚恳甚至带着点惶恐地打断了他:

    “黄先生,您太抬举我了!这‘百日收’能长成这样,我真没出多少力。这种子是四海奇珍坊来的,种下去后,也就是按部就班地施肥浇水,主要还是这种子本身争气,村里的乡亲们伺候得精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语气带着一种实事求是不争功绩的坦然:

    “说起来,上一次在村委楼二楼开农业公开课,给村里人讲这新稻种的习性和管理要点的人,还是内子月兰和……和.......李四璟,两人协作操办的。要说对这‘百日收’了解得最透彻、平日里往田里跑得最勤、记录最详细的,恐怕李四璟都要比我晓得多一些。”

    “李四璟?”

    承景帝和皇后同时一愣,这名字听着有点耳生,又带着点莫名的……熟悉?

    像是在哪个孩子的名字里随便硬塞了个数字,两人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目光里带着疑惑。

    这时,只见站在旁边的四皇子李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带着几分腼腆和局促,结结巴巴的说道:

    “父……黄先生,黄夫人……我……我就是李四璟。”

    承景帝和皇后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皮肤晒成了小麦色的四儿子,简直哭笑不得。

    谢锋这家伙,起化名还真是……简单粗暴!直接把排行塞进去了!

    不过,此时的老四确实跟他们印象中那个在宫里有些怯懦、总是跟在老二身后、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承景帝心中失笑,但面上不显,他压根不信这个对政事农事从不关心的老四,能真懂什么农耕。

    他带着几分考校和随意,开口问道:“哦?四璟啊,那你倒是说说,这‘百日收’育苗时,水温需控制在几成为宜?浸种时长多久最佳?”

    他本以为会看到儿子支支吾吾、面露难色的样子。

    不料,李四璟几乎是不假思索,流畅地回答:“回黄先生,此稻种皮薄,芽势较弱。浸种时水温以‘一烫手’为度,约为常人体温,不可过烫。浸种时间需足二十四时辰,期间需换水两到三次,确保透气,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冒出小芽即可播种,此时发芽率最高。”

    他的回答不仅准确,还带上了老农常用的“一烫手”这样的经验形容,听得旁边的谢里正都忍不住点头。

    承景帝和皇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明显的惊讶。皇后更是微微张开了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承景帝不死心,又追问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那秧苗移栽后,若遇连日阴雨,田间积水,当如何处置?需注意哪些方面?”

    李四璟神色从容,对答如流,言语间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首要之急自然是排水。不过,在咱们桃源村,去年在广福叔的带领下,早早便兴修了完善的田间水利,水渠纵横,闸口处的水位刻度清晰,可以精准控制沿途每一块稻田里的水位高低,遇上连日阴雨,只需及时调节闸口,便能有效排水,根本无需如此操心。”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若是其他地方,未曾修建此类水利设施的田亩遇到积水问题,那便需立即组织人力,深挖排水沟,尽快排净田间积水,否则稻根长时间浸泡,极易腐烂,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排水之后,也并非万事大吉,需适时浅水勤灌,保持土质湿润即可,并可追施少量草木灰或充分腐熟的........稀薄人粪尿,以恢复地力,促进新根生长。同时,积水过后,田间湿度大,需格外注意观察是否有叶瘟病 等病害发生,务必提前预防,防大于治。”

    承景帝和皇后这回是彻底信了。

    http://www.rulianshi.net/taohuangyoukongjianquanjiahunchuangudaigaoshiye/492322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