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177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共生之环

177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共生之环

    风澈的铅笔在画册上勾勒出最后一道金色光柱的弧线时,种植区里突然传来一阵细碎的“沙沙”声。他抬头望去,只见攀雾藤的藤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轻轻颤动,叶片边缘渗出晶莹的露珠,露珠滚落时,竟在空气中划出一道短暂的、泛着微光的轨迹。

    “这是怎么回事?”林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拿着刚采集的雾沼麦样本,眼中满是好奇。风澈起身走近攀雾藤,指尖轻轻触碰一片叶片——叶片的触感温润,不像普通藤蔓那般粗糙,叶脉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缓缓流动,呈现出淡金色的光泽。

    “检测一下叶片的分泌物。”赵研究员也走了过来,他的防护服上还沾着刚收割时蹭到的麦芒。王玲立刻打开便携式检测仪,将探头对准攀雾藤的叶片。几秒钟后,检测仪的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王玲的眼睛倏地睁大:“叶片分泌的汁液里,含有高浓度的‘甲烷转化酶’,而且……这里面还有雾沼菌的活性细胞!”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愣住了。风澈迅速翻开花册,找到之前标注攀雾藤的页面——那是林霜提议种植时,他画下的简单草图,只标注了“攀雾藤:吸收甲烷,转化养分”。现在看来,这株藤蔓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难道攀雾藤和雾沼菌也形成了共生关系?”林霜蹲下身,仔细观察攀雾藤的根系。那些根系不像普通藤蔓那样粗壮,而是细如发丝,密密麻麻地缠绕在散雾芦的茎秆上,甚至有一部分扎进了雾泉边的土壤里,与雾沼菌的菌丝交织在一起。“你看,它的根系没有直接吸收土壤养分,而是通过雾沼菌的菌丝获取营养!”

    风澈立刻掏出铅笔,在画册上补充:攀雾藤的根系与雾沼菌菌丝缠绕,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箭头,标注“攀雾藤←雾沼菌:获取转化后的甲烷养分”。赵研究员则让王玲检测攀雾藤周围的甲烷浓度,结果显示,比种植区外低了足足85%,而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却提高了40%——这意味着,攀雾藤不仅吸收了甲烷,还通过雾沼菌将其转化成了可供其他植物吸收的养分。

    “共生链又多了一环!”赵研究员的声音难掩兴奋,“攀雾藤是‘转化者’,雾沼菌是‘纽带’,它们把空气中的甲烷变成了土壤的肥料,反过来滋养散雾芦、雾沼麦……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就在这时,慕容冷越的通讯器突然响了起来,是飞船驾驶舱传来的信号。“赵哥,总部回复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们收到了我们之前发送的生态系统数据,非常震惊,让我们继续监测,并且……总部准备派‘开拓者号’补给船过来,计划在雾沼星建立永久性的前哨基地!”

    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团队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风澈看着手中的画册,突然觉得这本笔记不再只是探险的记录,更像是一份为雾沼星撰写的“生命说明书”。他低头看着最后一页的生态全景图,那些用铅笔勾勒的植物、微生物,此刻仿佛都活了过来,在迷雾中编织出一张看不见的生命之网。

    然而,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三天后的清晨,风澈在例行巡查种植区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靠近沼泽边缘的几株散雾芦,叶片竟然开始出现焦枯的斑点,顶端的淡紫色花朵也失去了光泽,原本围绕在周围的稀薄迷雾,似乎又重新聚拢了一些。

    “林霜,你快来看!”风澈立刻通过通讯器呼叫。林霜赶到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她用镊子取下一片带有焦斑的叶片,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片刻后,倒吸了一口凉气:“叶片的细胞里,有细小的寄生虫!不是雾蛭,是一种我们没见过的虫子!”

    风澈立刻掏出画册,翻到记录雾蛭的页面,对比着显微镜下的虫子:这种虫子比雾蛭更小,身体呈透明的白色,头部有一根尖锐的口器,正钻进散雾芦的细胞里吸食汁液。“它们在破坏散雾芦的分泌系统!”林霜的声音带着焦虑,“散雾芦就是靠叶片和花茎分泌驱雾精油,一旦分泌系统被破坏,精油就会停止产生,到时候……”

    后面的话她没有说,但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散雾芦停止分泌精油,之前建立的驱雾带就会失效,迷雾和雾蛭会重新包围飞船,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崩塌。

    赵研究员很快带着团队赶到,王玲用检测仪对土壤和空气进行全面检测,结果显示:沼泽边缘的土壤中,这种新发现的寄生虫卵含量极高,而且它们的繁殖速度快得惊人,短短几个小时,就已经扩散到了五株散雾芦上。

    “给它命名为‘吸汁虫’吧。”赵研究员的眉头拧成了疙瘩,“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它的天敌是什么,也没有有效的办法杀死它——普通的杀虫剂会同时伤害散雾芦和噬虫苔,而噬虫苔的甜味物质对它根本没有吸引力。”

    团队陷入了沉默。风澈蹲在焦枯的散雾芦旁,手指轻轻抚摸着叶片上的焦斑,脑海里飞速闪过之前遇到的各种危机:雾蛭、腐根虫、腐泥藻……每一次,他们都是依靠找到共生关系才解决了问题。那这一次,吸汁虫的天敌,会不会也隐藏在雾沼星的某个角落?

    他突然想起,在绘制散雾芦生长分布图时,曾在一片远离雾泉的密林中,看到过一种奇怪的鸟类。那些鸟的羽毛是深灰色的,与迷雾融为一体,以昆虫为食,而且它们似乎特别喜欢在散雾芦附近停留。

    “我知道一种鸟!”风澈猛地站起身,翻开花册,找到那一页草图——几只灰色的鸟停在散雾芦的枝干上,旁边标注着“灰雾雀:以昆虫为食,常栖息于散雾芦附近”。“之前我在密林里见过它们,它们的喙很尖,说不定会吃吸汁虫!”

    林霜立刻眼睛一亮:“这是一个方向!但我们怎么确定灰雾雀会吃吸汁虫?而且,就算它们吃,数量够不够控制吸汁虫的繁殖?”

    “可以做个实验。”赵研究员立刻做出决定,“风澈、慕容冷越,你们去密林里寻找灰雾雀的踪迹,尽量捕捉一两只回来;林霜、王玲,继续研究吸汁虫的习性,寻找它们的弱点;周明,加强对种植区的隔离,在沼泽边缘挖一条浅沟,防止吸汁虫进一步扩散。”

    风澈和慕容冷越穿上涂有防护膏的防护服,走进了更深的迷雾中。密林里的雾气比种植区浓得多,扭曲的黑色树木相互交织,枝干上的白色丝线挂满了雾蛭,空气中的腐烂味也更重。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听到一阵清脆的鸟鸣声,透过迷雾传了过来。

    “在那边!”慕容冷越指着前方一棵粗壮的树木。风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只灰雾雀正停在树枝上,尖尖的喙在叶片间啄食着什么。他慢慢靠近,掏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灰雾雀的喙正伸进一片有细小虫洞的叶片里,啄出一只白色的小虫,正是吸汁虫!

    “找到了!”风澈兴奋地低呼。慕容冷越立刻拿出特制的捕鸟网,小心翼翼地靠近。灰雾雀非常警觉,一旦有动静就会立刻飞走。他们尝试了好几次,才终于捕捉到两只灰雾雀,将它们放进了透气的特制笼子里。

    回到种植区后,林霜立刻对灰雾雀进行了观察。她将一只吸汁虫放在装有灰雾雀的笼子里,只见灰雾雀毫不犹豫地伸出喙,几下就将吸汁虫啄食干净。王玲检测了灰雾雀的粪便,发现里面没有吸汁虫的虫卵,说明灰雾雀能彻底消化吸汁虫,不会造成二次传播。

    “太好了!”赵研究员松了一口气,“但我们不能只靠捕捉灰雾雀,必须让它们在种植区定居下来,形成自然的生态制衡。”

    风澈看着笼子里的灰雾雀,突然想起了攀雾藤的藤蔓。灰雾雀喜欢栖息在树枝上,而种植区里除了散雾芦,没有其他高大的植物。“我们可以用攀雾藤搭建栖息架!”他提议道,“攀雾藤的藤蔓粗壮,而且叶片能提供遮蔽,同时,它分泌的汁液里有雾沼菌,说不定能吸引灰雾雀喜欢的昆虫,为它们提供食物来源。”

    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周明和慕容冷越用飞船上的金属支架,在种植区的边缘搭建了几座高高的架子;风澈和林霜则将攀雾藤的藤蔓引导到支架上,让它们沿着支架攀爬。为了吸引灰雾雀,王玲还提取了攀雾藤的汁液,与雾泉的泉水混合,喷洒在支架周围。

    两天后,奇迹发生了。原本被关在笼子里的两只灰雾雀,在被放生后并没有飞走,而是停在了攀雾藤搭建的栖息架上。更让人惊喜的是,它们还带来了一群同伴——足足有十几只灰雾雀,在栖息架上筑巢、觅食,时不时飞到散雾芦的叶片上,啄食吸汁虫。

    风澈的画册又添了新的一页:攀雾藤搭建的栖息架上,几只灰雾雀正停在上面,有的在啄食散雾芦上的吸汁虫,旁边标注“灰雾雀:吸汁虫的天敌,栖息于攀雾藤支架,形成生态制衡”。检测仪显示,种植区里的吸汁虫数量在三天内下降了90%,那些出现焦斑的散雾芦,也重新长出了嫩绿的新叶,顶端的淡紫色花朵再次绽放,周围的迷雾又变得稀薄起来。

    “共生链越来越完善了。”林霜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灰雾雀是‘捕食者’,控制着吸汁虫的数量;攀雾藤是‘栖息地’,为灰雾雀提供生存的地方;而雾沼菌,则连接着这一切……”

    风澈点点头,他翻开画册的最后一页,在生态全景图的旁边,又补充了几笔:攀雾藤支架上的灰雾雀,散雾芦叶片上正在被啄食的吸汁虫,还有连接着所有植物和微生物的雾沼菌菌丝。他用红色的彩笔,在这些元素之间画了许多相互缠绕的箭头,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然后在旁边写下:

    “共生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每一个生命都在这个环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缺一不可。灰雾雀的到来,让这个环更加坚固,也让我明白,雾沼星的生态系统,从来都不是我们‘建立’的,而是我们‘发现’并‘融入’的。”

    就在这时,通讯器里传来了慕容冷越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开拓者号补给船已经进入雾沼星的大气层!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设备和种子,还有总部的指令——让我们正式启动‘雾沼星生态殖民计划’!”

    风澈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跑到飞船的舷窗边,看着一艘巨大的银白色补给船穿过紫灰色的云层,缓缓降落在飞船旁边的空地上。当补给船的舱门打开,一群穿着防护服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走下来时,风澈突然觉得,这本厚厚的画册,只是一个开始。

    他抱着画册,走到种植区的中心,看着成熟的雾沼麦在微风中摇曳,散雾芦的淡紫色花朵散发着清香,灰雾雀在攀雾藤的支架上唱着歌,雾泉的泉水潺潺流淌,阳光透过稀薄的迷雾,洒下金色的光柱。

    风澈掏出铅笔,在画册的扉页上,写下了新的标题:

    “雾沼共生: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共生之环(卷一)”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222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