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176雾沼共生: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

176雾沼共生: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

    飞船穿过紫灰色的云层时,风澈正趴在舷窗边,指尖摩挲着画册里夹着的晶鳞藤鳞片。这片来自冰雾星的银白色鳞片,在飞船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让他想起了冰雾星地下湖泊里,氧泡藻那片幽蓝的光。而此刻窗外的“雾沼星”,却像是被打翻的墨水瓶——地表被厚厚的灰色迷雾覆盖,只有偶尔露出的墨绿色沼泽和扭曲的黑色树木,在迷雾中勾勒出诡异的轮廓。

    “注意!雾沼星的‘腐心雾’浓度超标12倍!”赵研究员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尖锐的电流声,“这种雾气含有高浓度的腐殖酸和甲烷,吸入过量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更危险的是,雾气中的‘雾蛭’——一种微型寄生虫,会通过皮肤缝隙钻进体内,附着在血管壁上繁殖!所有人立刻检查防护服的密封层,戴上防毒面罩!”

    风澈刚扣紧面罩,飞船就传来一阵剧烈的颠簸,像是撞上了无形的屏障。“是‘雾流漩涡’!”慕容冷越的声音带着紧张,“迷雾在高空中形成了旋转气流,飞船的导航系统被干扰了!准备紧急迫降,目标坐标:北纬41°,西经89°,那里是监测到的‘弱雾区’,有一片相对干燥的高地!”

    迫降的过程比想象中更惊险。飞船穿过层层迷雾时,窗外的景象不断扭曲,像是隔着水波看世界;机身被雾流裹挟着左右摇晃,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跳动;直到最后一刻,飞船才重重地摔在一片覆盖着苔藓的高地上,激起的迷雾像蘑菇云一样散开,又很快重新聚拢。

    “所有人检查身体状况!”赵研究员率先走出驾驶舱,他的防护服上沾着一层灰色的雾气,用手一擦,竟留下了黑色的痕迹,“王玲,检测高地的土壤和空气;周明,修复飞船的通讯系统;风澈、林霜,跟我一起探查周围环境,寻找水源和可利用的本土植物!”

    风澈跟着赵研究员和林霜走进迷雾时,才真正感受到雾沼星的诡异。脚下的苔藓是深绿色的,踩上去软软的,却会渗出黑色的汁液;周围的树木没有叶子,只有扭曲的枝干,枝干上挂着像蜘蛛网一样的白色丝线,丝线上粘着细小的雾蛭,在迷雾中轻轻晃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腐烂的树叶味,吸入面罩的空气经过过滤,依然带着一丝甜腻的诡异气息。

    “这里的植物都很‘怪异’。”林霜蹲下身,用特制的镊子夹起一片贴在地面上的植物——它没有茎秆,只有一片圆形的叶片,叶片边缘长满了细密的绒毛,绒毛上吸附着大量的雾蛭,“这是‘吸蛭苔’,应该是靠吸附雾蛭获取养分,叶片的绒毛能分泌一种黏性物质,把雾蛭粘住,再慢慢分解吸收。”

    风澈立刻掏出画册,用铅笔快速勾勒吸蛭苔的样子:圆形的叶片上画满细小的绒毛,绒毛上粘着小小的雾蛭,旁边标注“吸蛭苔:雾蛭捕捉者,分泌黏性物质”。他刚画完,就听见赵研究员的惊呼,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的沼泽里,生长着一种奇怪的芦苇——芦苇杆是黑色的,顶端开着淡紫色的花,花朵周围的迷雾似乎特别稀薄,像是有一层无形的屏障。

    “是‘散雾芦’!”林霜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快步走到沼泽边,小心翼翼地观察,“这种芦苇的花茎能分泌一种‘驱雾精油’,可以中和雾气中的腐殖酸,还能驱赶雾蛭!你看,它周围的迷雾明显比其他地方淡,而且没有雾蛭靠近!”

    风澈立刻凑近,果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透过面罩也能闻到。他在画册上补充画下散雾芦:黑色的芦苇杆顶着淡紫色的花,花朵周围用虚线画了一圈,标注“散雾芦:驱雾驱虫,分泌驱雾精油”。赵研究员用检测仪对着散雾芦周围的空气检测,结果显示:腐殖酸浓度下降了60%,雾蛭的活性明显降低,空气的安全性提高了3倍!

    “太好了!”赵研究员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用散雾芦的精油制作防护剂,涂抹在防护服上,就能在迷雾中安全行动;同时,把散雾芦种植在飞船周围,形成一道‘驱雾带’,既能降低雾气浓度,又能防止雾蛭靠近!王玲,立刻提取散雾芦的精油进行分析!”

    然而,提取,精油的过程并不顺利。散雾芦的花茎非常脆弱,一碰就会折断,而且精油的挥发性极强,刚提取出来就会在空气中消散。“必须找到保存精油的方法。”王玲看着蒸发的精油,眉头拧成了疙瘩,“普通的密封容器根本不行,精油会渗透容器壁;而且精油在高温下会分解,我们的设备无法提供低温环境。”

    风澈盯着散雾芦的花朵,突然想起冰雾星的晶鳞藤黏液。他翻开花册,指着晶鳞藤的标注说:“晶鳞藤的黏液有密封和抗挥发的作用,我们可以把精油和黏液混合,再加入沙晶花的精油(从火山星带的样本中提取),增强稳定性!沙晶花精油在高温下能保持稳定,三者混合,说不定能制成不挥发的防护剂!”

    林霜立刻从飞船的样本箱里取出晶鳞藤黏液和沙晶花精油。王玲按照风澈的建议,将散雾芦精油、晶鳞藤黏液和沙晶花精油按3:5:2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了一种淡绿色的膏状物质。她将膏状物质涂抹在一块金属片上,放在迷雾中测试:两小时后,金属片上的膏状物质没有挥发,周围的雾蛭纷纷避开,金属片上的腐殖酸痕迹也明显减少!

    “成功了!”王玲激动地举起金属片,“这种防护膏能在防护服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持续8小时有效!而且它的原料都是我们现有的,可以大量制作!”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围绕散雾芦展开工作。周明和慕容冷越负责采集散雾芦的花茎,他们穿上涂有防护膏的防护服,在沼泽中开辟出一条小径,将采集到的花茎运回飞船;王玲和林霜则在临时实验室里制作防护膏,风澈的任务是绘制散雾芦的生长分布图,标注出最适合采集的区域。

    在绘制分布图的过程中,风澈发现散雾芦的生长有一个奇怪的规律:它们只生长在靠近“雾泉”的地方。雾泉是雾沼星特有的地理景观,从地下涌出的泉水带着大量的气泡,气泡破裂后会形成迷雾,而散雾芦就沿着雾泉的边缘生长,像是在守护着泉水。

    “雾泉的泉水里肯定有散雾芦需要的养分。”风澈蹲在雾泉边,看着涌出的泉水——泉水是淡绿色的,里面漂浮着细小的颗粒,“而且散雾芦的根系应该能净化泉水,不然泉水里的有害物质会让它无法生长。”

    林霜采集了少量泉水样本,检测后发现:泉水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还有一种特殊的“雾沼菌”,这种细菌能分解水中的腐殖酸,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养分。“散雾芦的根系能与雾沼菌共生!”林霜兴奋地说,“雾沼菌分解腐殖酸,为散雾芦提供养分;散雾芦则为雾沼菌提供氧气,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散雾芦能在雾泉边生长的原因!”

    风澈立刻在画册上画下雾泉和散雾芦的共生关系:雾泉涌出淡绿色的泉水,散雾芦的根系扎在泉水中,根系周围画着小小的雾沼菌,旁边标注“雾沼星第一层共生:散雾芦+雾沼菌”。他刚画完,就听见飞船方向传来一阵惊呼,跑回去一看,只见王玲正拿着检测仪,脸色苍白地看着屏幕。

    “不好了!”王玲的声音带着颤抖,“我们采集的散雾芦花茎里,藏着一种‘腐根虫’!这种虫子会啃食散雾芦的根系,而且繁殖速度极快,我们种植在飞船周围的散雾芦,根系已经被啃食了30%,再这样下去,散雾芦会全部死亡!”

    众人立刻跑到飞船周围的散雾芦种植区,果然看到散雾芦的叶片开始发黄,轻轻一碰就会掉落;拔出一株,根系已经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里面藏着许多白色的小虫子,正在快速蠕动。“腐根虫的虫卵藏在花茎的缝隙里,我们采集的时候没有发现!”周明懊恼地说,“它们在土壤里孵化后,就会立刻攻击散雾芦的根系,而且普通的杀虫剂对它们无效,因为它们会钻进根系内部!”

    风澈看着发黄的散雾芦,心里一阵着急。他翻开花册,快速浏览之前的笔记,当看到火山星的沙棘麦能分泌抑菌物质时,突然想起一种植物:“噬虫苔!我们在沼泽星见过,它的叶片能分泌一种吸引虫子的甜味物质,虫子一旦落在叶片上,就会被叶片包裹,慢慢消化吸收!种子箱里应该有样本!”

    赵研究员立刻让周明取出噬虫苔的种子。这些种子是褐色的,像小小的芝麻,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发芽。林霜建议将噬虫苔种植在散雾芦的周围,形成一道“防虫带”:“噬虫苔的甜味物质能吸引腐根虫,让它们离开散雾芦的根系;同时,噬虫苔的根系能分泌一种抑制虫卵孵化的物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团队立刻行动:风澈和林霜在散雾芦种植区周围挖开浅沟,将噬虫苔的种子撒进去,再浇上雾泉的泉水(含有雾沼菌,能促进种子发芽);王玲则提取噬虫苔叶片的甜味物质,制成引诱剂,喷洒在散雾芦的根系周围,吸引腐根虫出来;周明和慕容冷越则负责清理已经被啃食的散雾芦,防止虫卵扩散。

    两天后,噬虫苔终于发芽了。嫩绿的叶片从土壤中探出头来,散发着淡淡的甜味,吸引了大量的腐根虫。风澈亲眼看到一只腐根虫爬到噬虫苔的叶片上,叶片立刻卷曲起来,将虫子包裹在里面,叶片的颜色慢慢变成深绿色,像是在消化虫子。检测仪显示,土壤中的腐根虫数量在24小时内下降了70%,散雾芦的根系不再有新的啃食痕迹,叶片也重新变得翠绿。

    “成功了!”林霜兴奋地说,“而且我发现,噬虫苔和散雾芦也能形成共生关系!噬虫苔为散雾芦驱赶腐根虫,散雾芦的驱雾精油能为噬虫苔阻挡雾蛭,两者相互保护!”风澈在画册上补充画下这一幕:散雾芦的周围是一圈噬虫苔,噬虫苔的叶片包裹着腐根虫,旁边标注“第二层共生:散雾芦+噬虫苔”。

    然而,新的危机很快又出现了。第七天早上,飞船的能源系统突然出现故障,仪表盘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慕容冷越检查后发现,是能源线路被一种黑色的黏液腐蚀了,而这种黏液,竟然来自飞船周围的土壤!

    “是‘腐泥藻’!”林霜拿着土壤样本,脸色凝重,“这种藻类生长在沼泽的土壤里,能分泌一种强腐蚀性的黏液,当土壤湿度超过60%时,它们会快速繁殖,黏液会渗透到地下,腐蚀金属线路!我们之前为了种植散雾芦和噬虫苔,浇了太多的雾泉泉水,导致土壤湿度超标,激活了腐泥藻!”

    风澈看着被腐蚀的线路,心里咯噔一下。如果能源系统彻底瘫痪,他们将无法与总部联系,也无法修复飞船,只能困在雾沼星。他翻开花册,快速思考着解决方案,当看到冰雾星的浮净苔能净化水体时,突然有了主意:“浮净苔!它的根系能吸收水中的藻类,而且它的叶片能分泌一种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我们可以在飞船周围的土壤里种植浮净苔,吸收腐泥藻,同时降低土壤湿度!”

    王玲立刻取出浮净苔的种子,这些种子是从沼泽星带的,需要在湿润但不积水的环境中生长。周明建议在土壤中铺设一层“滤水层”:“用火山星的火山岩碎块(之前探险时收集的样本)铺在土壤下方,火山岩的孔隙能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同时,火山岩的矿物质能为浮净苔提供养分,促进它的生长!”

    团队立刻行动:慕容冷越和周明负责挖掘土壤,铺设火山岩滤水层;风澈和林霜则将浮净苔的种子与雾沼菌混合(雾沼菌能帮助浮净苔适应雾沼星的土壤),撒在滤水层上方的土壤里;王玲则提取浮净苔叶片的抑制物质,制成喷雾,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腐泥藻的生长。

    三天后,浮净苔终于长成了。翠绿的叶片覆盖在土壤表面,像一层厚厚的地毯,根系深深扎进滤水层,吸收着土壤中的腐泥藻。检测仪显示,土壤湿度降到了45%,腐泥藻的数量下降了80%,能源线路的腐蚀速度明显减慢。慕容冷越趁机修复了能源系统,飞船的仪表盘终于恢复了正常。

    “太好了!”赵研究员松了一口气,“现在我们有了散雾芦的驱雾带、噬虫苔的防虫带、浮净苔的防腐蚀带,飞船周围的环境终于稳定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种植‘雾沼麦’了!”

    雾沼麦是总部为雾沼星特制的粮食作物,由沼泽星的沼稻和冰雾星的暖穗麦杂交培育而成,能耐受高湿度和低光照,颗粒饱满,营养价值高。风澈和团队一起,在飞船周围开辟出一片种植区,将雾沼麦的种子撒进土壤里,再浇上经过浮净苔净化的雾泉泉水。

    让人惊喜的是,雾沼麦的种子在雾沼星的土壤里仅用四天就发芽了。嫩绿的芽尖顶着种子壳,从浮净苔的叶片之间探出头来,根系很快就和浮净苔的根系缠绕在一起。“雾沼麦和浮净苔形成了共生关系!”王玲看着监测屏幕,兴奋地说,“浮净苔为雾沼麦净化土壤和水源,雾沼麦的根系能为浮净苔提供氮元素,两者相互促进,生长速度比预期快了一倍!”

    风澈的画册又多了新的内容:他画了种植区的截面图,最下方是火山岩滤水层,中间是浮净苔和雾沼麦的根系,上方是雾沼麦的幼苗和散雾芦、噬虫苔,旁边标注“第三层共生:雾沼麦+浮净苔+散雾芦+噬虫苔”。林霜看着他的画,笑着说:“等雾沼麦长到一定高度,我们可以在种植区上方搭建支架,种植‘攀雾藤’——一种能沿着支架攀爬的藤蔓植物,它的叶片能吸收雾气中的甲烷,转化为养分,为雾沼麦提供,肥料!”

    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在雾沼星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系统。他们搭建了藤蔓支架,种植了攀雾藤;在雾泉边扩建了散雾芦种植区,确保防护膏的原料供应;还在沼泽中开辟了一片“雾沼菌培养区”,为各种植物提供充足的微生物共生体。

    雾沼麦成熟的那天,整个种植区都沉浸在喜悦中。风澈和团队一起收割雾沼麦——麦穗是金黄色的,颗粒比暖穗麦更饱满,在淡淡的迷雾中,泛着柔和的光芒。王玲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地说:“雾沼麦的蛋白质含量达到了16%,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而且因为长期吸收甲烷转化的养分,麦粒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抗雾因子’,能增强人体对雾气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理想的雾沼星粮食!”

    风澈抱着一束雾沼麦,走进种植区的中心。他看着周围的景象:散雾芦的淡紫色花朵在微风中摇曳,驱走了周围的迷雾;噬虫苔的嫩绿叶片覆盖在土壤上,守护着雾沼麦的根系;浮净苔的翠绿根系缠绕着雾沼麦的根系,净化着土壤和水源;攀雾藤的藤蔓沿着支架攀爬,叶片吸收着雾气中的甲烷;雾泉的泉水潺潺流淌,为所有植物提供着生命之源。

    他掏出画册,在最后一页画下了“雾沼星生态全景图”:最上方是攀雾藤缠绕的支架,中间是成熟的雾沼麦,下方是浮净苔和噬虫苔,周围是散雾芦和雾泉,迷雾在散雾芦的作用下变得稀薄,阳光透过迷雾,洒在种植区里,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旁边用红色的彩笔写下了一段长长的笔记:

    “雾沼星教会我的,是‘共生’的深度——它不是简单的相互帮助,而是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散雾芦驱雾,是生态链的‘守护者’;噬虫苔防虫,是‘卫士’;浮净苔防腐蚀,是‘净化者’;雾沼麦提供粮食,是‘生产者’;攀雾藤吸收甲烷,是‘转化者’;而雾沼菌,则是连接所有环节的‘纽带’。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217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