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守窑人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叶凡唐若雪医婿、将军,夫人喊你种田了、恰似寒光遇骄阳、至尊神婿叶昊、卓禹安舒听澜、阮沐希慕慎桀、快穿女配专抢女主剧本、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稳住别浪、史上最强炼气期、魏晋干饭人、渣前夫总想抢我儿砸
回到酒店,陈墨白只觉得脑仁嗡嗡作响,比在琉璃厂跟摊主斗智斗勇一整天还累。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金爷宁愿蹲在杂货铺里听收音机,也不乐意掺和这些‘高大上’的场面。”他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吐槽,“这哪是开会,分明是掉进了一个用学术术语编织的迷魂阵,还得时刻提防着四面八方飞来的软刀子和眼神箭。”
林清瑶给他倒了杯水,笑道:“哪有那么夸张。不过,南派学界的门户之见和保守风气,确实比北方更明显些。今天那位老专家的话,你也听到了,‘承安会’和‘范记窑’在这里,怕是个不太受欢迎的议题。”
陈墨白坐直身子,眼神恢复了锐利:“越是这样,越说明里面有东西。还有那件带标记的修复器,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标记出现在学术展品上,意味着什么?是挑衅?是联络暗号?还是说,这个‘先生’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很核心的层面?”
“都有可能。”林清瑶神色也凝重起来,“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会场里。师父笔记里提到的‘碎瓷堆’,必须尽快去探一探。”
师父的笔记中,关于景德镇的部分语焉不详,只零星提到“窑工弃渣堆积如山,内有玄机,尤以古窑址附近为甚,需于月晦之夜,静心感应,或有所得。” 结合吴助理白天的介绍,这“碎瓷堆”无疑就是本地人俗称的“渣饼山”。
目标锁定,接下来就是行动方案。大白天的,渣饼山虽是独特景观,但难免有游客或本地人往来,不方便陈墨白施展他的“特殊技能”。夜探,成了唯一选择。
“月晦之夜是指农历月末不见月亮的时候,今晚恰好是廿九,天时倒是符合。”林清瑶查看了一下日历,“地利我们也大致清楚了,城郊有几处比较大的渣饼山。关键是人和,怎么避开可能存在的耳目?”
陈墨白摸了摸下巴,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这好办。晚饭后,我们假装散步消食,往人少的地方溜达。你这身学术精英的打扮太显眼,换套轻便点的衣服。我呢,就当是初来乍到,对什么都好奇的北方土鳖,看见‘垃圾山’都想爬上去瞅瞅,合情合理。”
林清瑶被他这个“土鳖”自嘲逗乐了,点头同意。
入夜后的景德镇,褪去了白日的喧嚣,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空气依然湿润,但多了几分凉爽。两人退了酒店提供的晚餐,在路边小店简单吃了点当地特色的碱水粑和饺子粑,然后便沿着灯火渐稀的街道,向城郊走去。
越是靠近古窑遗址区,那股混合着瓷土和矿物的独特气息就越发浓郁。路上行人稀少,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宁静。借着路灯和朦胧的夜色,远远的,他们看到了一片巨大的、在黑暗中呈现出诡异轮廓的阴影,那便是渣饼山了。
走近了看,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山”的震撼。那是由无数破碎的瓷片、窑具、烧废的胎坯堆积而成的,层层叠叠,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积累,高达数十米,蜿蜒如一道巨大的伤疤横亘在大地上。破碎的瓷片在微弱的光线下,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幽光,宛如无数只窥伺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陈年的尘土味,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火焰气息。
“好家伙,”陈墨白低声感叹,“这要是在我们那儿,早被拉去填坑铺路了。在这儿,倒成了地标。千年窑火,烧出来的不仅是瓷器,还有这么一座‘败家’的奇观。”
他示意林清瑶留在山下相对隐蔽的树影里望风,自己则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脚,开始向上攀爬。脚下是松滑的瓷片,发出哗啦啦的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他必须万分小心,既要避免滑倒,又要尽量减轻声响。
爬了约莫十几米高,找了一处相对平坦、能俯瞰四周的“平台”坐下。陈墨白闭上眼,努力排除杂念,将手掌轻轻按在冰冷、粗糙的碎瓷片上。
瞬间,一股庞大、混乱的信息流汹涌而至!
无数破碎的画面、嘈杂的声响、零散的情绪碎片……烧窑时的熊熊烈火、工匠们挥汗如雨的劳作、开窑时的期待与忐忑、瓷器成型时的喜悦、碎裂时的惋惜……数百年来,无数工匠的希望与失望、成功与失败,都沉淀在这片碎瓷之中,形成了极其庞杂的精神印记。
陈墨白只觉得脑袋像要炸开一样,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比他感知单件器物要困难无数倍,就像试图从一片喧嚣的闹市中分辨出某一个特定的耳语。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运转《鉴古心经》中的法门,努力将感知收束,不再被动接收所有信息,而是主动去“搜寻”,搜寻与师父笔记中描述的“兵符”相关的、那种独特的、带有指向性的能量波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风吹过,碎瓷山发出呜咽般的轻响。山下的林清瑶紧张地注视着四周,手心微微出汗。
陈墨白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有些发白。这种大范围的精细感知,对精神力的消耗极大。就在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准备暂时放弃时,忽然,在东南方向的一处角落,一丝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牵引感”,触碰到了他的感知核心。
那是一种冷静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意念残留,与周围那些或热烈、或沮丧的工匠情绪截然不同!而且,这股意念似乎与某种具体的器物碎片绑定着,散发出一种类似指南针般的定向波动。
陈墨白精神一振,立刻循着那丝感应,小心翼翼地向下攀爬,来到那片区域。这里堆积的瓷片看起来年代更为久远,多是青花和灰白釉的残片。他屏住呼吸,像扫雷一样,用手指轻轻拂开表面的浮土和碎屑,仔细甄别。
终于,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片约莫巴掌大小、胎质坚致、青花发色沉稳的明代中期青花瓷片。瓷片上绘着缠枝莲纹,但在一处莲瓣的尖端,纹路出现了极其细微的、不似画工失误的扭曲,隐隐构成一个抽象的符号,与他手中那半块兵符上的某个纹样,有着惊人的相似!
就是它!
陈墨白强压住心中的激动,正要将瓷片取出,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毫无征兆地从他身后的阴影里响了起来:
“后生仔,黑灯瞎火的,在这渣饼堆里扒拉啥呢?寻宝啊?”
陈墨白吓得一个激灵,差点从碎瓷片上滑下去。他猛地回头,只见一个佝偻着背、身形干瘦、脸上布满深深皱纹的老人,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站在了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老人手里拄着一根竹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眼神在夜色中却亮得惊人,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山下的林清瑶也听到了动静,心中一紧,正要上前,却被陈墨白一个隐蔽的手势制止了。
“老、老伯,”陈墨白定了定神,努力挤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我……我是来旅游的,听说这渣饼山是景德镇一景,晚上没事,过来看看稀奇。这、这些碎瓷片,花花绿绿的,挺好看。”
“好看?”老人嗤笑一声,竹杖点了点脚下的瓷片堆,“这些都是烧败了的、没人要的破烂儿,有啥好看?后生仔,你不老实。你这手法,可不是看稀奇的游客该有的。”
陈墨白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懂行的。这老人步履无声,眼神锐利,对这里地形极为熟悉,恐怕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守窑人”一类角色。
“老伯慧眼,”陈墨白收起伪装,恭敬地拱了拱手,“实不相瞒,晚辈是对古陶瓷有些兴趣,听闻这渣饼山虽是无用之物,却也藏着历代窑工的智慧结晶,所以想来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些有研究价值的标本。”
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他看了半晌,又瞥了一眼他刚才想要捡起那片青花瓷片的位置,缓缓道:“智慧结晶?碰运气?你这运气,倒是有点门道。不过……”
他顿了顿,竹杖指向陈墨白刚才感应到异常的那个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意味深长:“你找的这东西,搁在这满是怨气、败兴儿的渣饼堆里,就像把灵芝草扔进了烂泥塘,埋没了。真正的老根儿,不在这浮头面上。”
陈墨白心中一动,连忙追问:“老伯的意思是?”
老人用竹杖敲了敲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根,得往下头找。龙窑,老龙窑的根脚底下,那才是有真东西的地方。这浮在面上的,都是幌子,是前人故意留下的迷魂阵。”
龙窑遗址!陈墨白立刻想到了白天的研讨会资料里提到的,那种依山而建、形似长龙的古老窑炉。
“多谢老伯指点!”陈墨白真心实意地行礼。这守窑老人看似奚落,实则给出了至关重要的提示。
老人摆摆手,转身颤巍巍地往山下走,背影融入夜色,只留下最后一句话飘过来:“年轻人,好奇心重是好事,但那老龙窑的根脚,深着呢,也凶着呢。要去,白天人多的时候再去,别像现在这样,鬼鬼祟祟的,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声音渐行渐远,最终消失不见。
陈墨白站在原地,握着那片费尽力气才找到的青花瓷片,心情复杂。瓷片上的纹路确实与兵符相关,证明了师父笔记的线索没错。但守窑老人的话更值得深思,这渣饼山上的发现,可能只是个“诱饵”,真正的核心秘密,藏在更危险、更深入的龙窑遗址之下。
他小心翼翼地将瓷片收好,走下渣饼山,与林清瑶汇合。
“没事吧?”林清瑶关切地问。
“虚惊一场,”陈墨白把经过和守窑老人的话简单说了一遍,“看来,我们得调整一下计划了。龙窑遗址,才是下一个目标。”
两人趁着夜色,悄然返回酒店。
http://www.rulianshi.net/chuwujianbaoyiyanqiannian/488859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金爷宁愿蹲在杂货铺里听收音机,也不乐意掺和这些‘高大上’的场面。”他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吐槽,“这哪是开会,分明是掉进了一个用学术术语编织的迷魂阵,还得时刻提防着四面八方飞来的软刀子和眼神箭。”
林清瑶给他倒了杯水,笑道:“哪有那么夸张。不过,南派学界的门户之见和保守风气,确实比北方更明显些。今天那位老专家的话,你也听到了,‘承安会’和‘范记窑’在这里,怕是个不太受欢迎的议题。”
陈墨白坐直身子,眼神恢复了锐利:“越是这样,越说明里面有东西。还有那件带标记的修复器,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标记出现在学术展品上,意味着什么?是挑衅?是联络暗号?还是说,这个‘先生’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很核心的层面?”
“都有可能。”林清瑶神色也凝重起来,“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会场里。师父笔记里提到的‘碎瓷堆’,必须尽快去探一探。”
师父的笔记中,关于景德镇的部分语焉不详,只零星提到“窑工弃渣堆积如山,内有玄机,尤以古窑址附近为甚,需于月晦之夜,静心感应,或有所得。” 结合吴助理白天的介绍,这“碎瓷堆”无疑就是本地人俗称的“渣饼山”。
目标锁定,接下来就是行动方案。大白天的,渣饼山虽是独特景观,但难免有游客或本地人往来,不方便陈墨白施展他的“特殊技能”。夜探,成了唯一选择。
“月晦之夜是指农历月末不见月亮的时候,今晚恰好是廿九,天时倒是符合。”林清瑶查看了一下日历,“地利我们也大致清楚了,城郊有几处比较大的渣饼山。关键是人和,怎么避开可能存在的耳目?”
陈墨白摸了摸下巴,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这好办。晚饭后,我们假装散步消食,往人少的地方溜达。你这身学术精英的打扮太显眼,换套轻便点的衣服。我呢,就当是初来乍到,对什么都好奇的北方土鳖,看见‘垃圾山’都想爬上去瞅瞅,合情合理。”
林清瑶被他这个“土鳖”自嘲逗乐了,点头同意。
入夜后的景德镇,褪去了白日的喧嚣,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空气依然湿润,但多了几分凉爽。两人退了酒店提供的晚餐,在路边小店简单吃了点当地特色的碱水粑和饺子粑,然后便沿着灯火渐稀的街道,向城郊走去。
越是靠近古窑遗址区,那股混合着瓷土和矿物的独特气息就越发浓郁。路上行人稀少,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宁静。借着路灯和朦胧的夜色,远远的,他们看到了一片巨大的、在黑暗中呈现出诡异轮廓的阴影,那便是渣饼山了。
走近了看,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山”的震撼。那是由无数破碎的瓷片、窑具、烧废的胎坯堆积而成的,层层叠叠,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积累,高达数十米,蜿蜒如一道巨大的伤疤横亘在大地上。破碎的瓷片在微弱的光线下,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幽光,宛如无数只窥伺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陈年的尘土味,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火焰气息。
“好家伙,”陈墨白低声感叹,“这要是在我们那儿,早被拉去填坑铺路了。在这儿,倒成了地标。千年窑火,烧出来的不仅是瓷器,还有这么一座‘败家’的奇观。”
他示意林清瑶留在山下相对隐蔽的树影里望风,自己则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脚,开始向上攀爬。脚下是松滑的瓷片,发出哗啦啦的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他必须万分小心,既要避免滑倒,又要尽量减轻声响。
爬了约莫十几米高,找了一处相对平坦、能俯瞰四周的“平台”坐下。陈墨白闭上眼,努力排除杂念,将手掌轻轻按在冰冷、粗糙的碎瓷片上。
瞬间,一股庞大、混乱的信息流汹涌而至!
无数破碎的画面、嘈杂的声响、零散的情绪碎片……烧窑时的熊熊烈火、工匠们挥汗如雨的劳作、开窑时的期待与忐忑、瓷器成型时的喜悦、碎裂时的惋惜……数百年来,无数工匠的希望与失望、成功与失败,都沉淀在这片碎瓷之中,形成了极其庞杂的精神印记。
陈墨白只觉得脑袋像要炸开一样,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比他感知单件器物要困难无数倍,就像试图从一片喧嚣的闹市中分辨出某一个特定的耳语。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运转《鉴古心经》中的法门,努力将感知收束,不再被动接收所有信息,而是主动去“搜寻”,搜寻与师父笔记中描述的“兵符”相关的、那种独特的、带有指向性的能量波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风吹过,碎瓷山发出呜咽般的轻响。山下的林清瑶紧张地注视着四周,手心微微出汗。
陈墨白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有些发白。这种大范围的精细感知,对精神力的消耗极大。就在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准备暂时放弃时,忽然,在东南方向的一处角落,一丝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牵引感”,触碰到了他的感知核心。
那是一种冷静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意念残留,与周围那些或热烈、或沮丧的工匠情绪截然不同!而且,这股意念似乎与某种具体的器物碎片绑定着,散发出一种类似指南针般的定向波动。
陈墨白精神一振,立刻循着那丝感应,小心翼翼地向下攀爬,来到那片区域。这里堆积的瓷片看起来年代更为久远,多是青花和灰白釉的残片。他屏住呼吸,像扫雷一样,用手指轻轻拂开表面的浮土和碎屑,仔细甄别。
终于,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片约莫巴掌大小、胎质坚致、青花发色沉稳的明代中期青花瓷片。瓷片上绘着缠枝莲纹,但在一处莲瓣的尖端,纹路出现了极其细微的、不似画工失误的扭曲,隐隐构成一个抽象的符号,与他手中那半块兵符上的某个纹样,有着惊人的相似!
就是它!
陈墨白强压住心中的激动,正要将瓷片取出,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毫无征兆地从他身后的阴影里响了起来:
“后生仔,黑灯瞎火的,在这渣饼堆里扒拉啥呢?寻宝啊?”
陈墨白吓得一个激灵,差点从碎瓷片上滑下去。他猛地回头,只见一个佝偻着背、身形干瘦、脸上布满深深皱纹的老人,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站在了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老人手里拄着一根竹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眼神在夜色中却亮得惊人,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山下的林清瑶也听到了动静,心中一紧,正要上前,却被陈墨白一个隐蔽的手势制止了。
“老、老伯,”陈墨白定了定神,努力挤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我……我是来旅游的,听说这渣饼山是景德镇一景,晚上没事,过来看看稀奇。这、这些碎瓷片,花花绿绿的,挺好看。”
“好看?”老人嗤笑一声,竹杖点了点脚下的瓷片堆,“这些都是烧败了的、没人要的破烂儿,有啥好看?后生仔,你不老实。你这手法,可不是看稀奇的游客该有的。”
陈墨白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懂行的。这老人步履无声,眼神锐利,对这里地形极为熟悉,恐怕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守窑人”一类角色。
“老伯慧眼,”陈墨白收起伪装,恭敬地拱了拱手,“实不相瞒,晚辈是对古陶瓷有些兴趣,听闻这渣饼山虽是无用之物,却也藏着历代窑工的智慧结晶,所以想来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些有研究价值的标本。”
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他看了半晌,又瞥了一眼他刚才想要捡起那片青花瓷片的位置,缓缓道:“智慧结晶?碰运气?你这运气,倒是有点门道。不过……”
他顿了顿,竹杖指向陈墨白刚才感应到异常的那个方向,语气带着几分意味深长:“你找的这东西,搁在这满是怨气、败兴儿的渣饼堆里,就像把灵芝草扔进了烂泥塘,埋没了。真正的老根儿,不在这浮头面上。”
陈墨白心中一动,连忙追问:“老伯的意思是?”
老人用竹杖敲了敲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根,得往下头找。龙窑,老龙窑的根脚底下,那才是有真东西的地方。这浮在面上的,都是幌子,是前人故意留下的迷魂阵。”
龙窑遗址!陈墨白立刻想到了白天的研讨会资料里提到的,那种依山而建、形似长龙的古老窑炉。
“多谢老伯指点!”陈墨白真心实意地行礼。这守窑老人看似奚落,实则给出了至关重要的提示。
老人摆摆手,转身颤巍巍地往山下走,背影融入夜色,只留下最后一句话飘过来:“年轻人,好奇心重是好事,但那老龙窑的根脚,深着呢,也凶着呢。要去,白天人多的时候再去,别像现在这样,鬼鬼祟祟的,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
声音渐行渐远,最终消失不见。
陈墨白站在原地,握着那片费尽力气才找到的青花瓷片,心情复杂。瓷片上的纹路确实与兵符相关,证明了师父笔记的线索没错。但守窑老人的话更值得深思,这渣饼山上的发现,可能只是个“诱饵”,真正的核心秘密,藏在更危险、更深入的龙窑遗址之下。
他小心翼翼地将瓷片收好,走下渣饼山,与林清瑶汇合。
“没事吧?”林清瑶关切地问。
“虚惊一场,”陈墨白把经过和守窑老人的话简单说了一遍,“看来,我们得调整一下计划了。龙窑遗址,才是下一个目标。”
两人趁着夜色,悄然返回酒店。
http://www.rulianshi.net/chuwujianbaoyiyanqiannian/488859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