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巷里新事与岁月绵长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叶凡唐若雪医婿、将军,夫人喊你种田了、恰似寒光遇骄阳、至尊神婿叶昊、卓禹安舒听澜、阮沐希慕慎桀、快穿女配专抢女主剧本、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稳住别浪、史上最强炼气期、魏晋干饭人、渣前夫总想抢我儿砸
书画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银杏巷还没从热闹里完全沉静下来。巷口老槐树上挂着的彩色灯笼没来得及拆,风一吹,灯笼穗子轻轻晃,把青石板路上的光影也晃得跟着动。张婶一大早就在院子里晒被子,刚把被套晾在竹竿上,竹杆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她抬头擦汗时,忽然看见巷口拐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上周来参加书画节的年轻妈妈王敏,手里牵着蹦蹦跳跳的儿子乐乐,还提着一个鼓囊囊的布袋子。
“王女士,这么早就来了!” 张婶放下手里的衣叉,快步迎上去,围裙上还沾着晨起煮粥的米香。
王敏笑着把布袋子递过来,袋口的绳结系得紧实:“张婶,这是我周末在家熬的草莓酱,用的是老家寄来的奶油草莓,没放太多糖,您和邻居们尝尝鲜。乐乐上周回去就念叨雪团,今早天没亮就催着我出门。”
乐乐躲在妈妈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怯生生又带着期待:“张奶奶,雪团…… 还记得我吗?我带了小鱼干给它。”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密封好的小鱼干,包装袋上印着卡通猫咪的图案。
张婶被逗得笑出声,拉过乐乐的小手:“雪团肯定记得你!它呀,现在天天蹲在小夕画室门口,就盼着有人来陪它玩。走,咱们现在就去找它。”
三人往巷中间走,刚转过陈老板的杂货店,就看见林夕蹲在画架前写生。晨光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墙上悬挂的画作调整角度,相机屏幕里映出《书画节热闹图》的局部 —— 李爷爷挥毫写书法的模样被定格在画面中央,周围围满了举着灯笼的孩子。雪团趴在画架旁,尾巴卷成一个蓬松的圈,听见脚步声,耳朵先竖了起来,看见乐乐,立刻起身 “喵” 了一声,蹭到他脚边绕圈,尾巴尖轻轻扫过乐乐的裤腿。
“林姐姐!” 乐乐挣脱妈妈的手,跑过去蹲下来摸雪团的头,小鱼干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雪团,给你带好吃的啦!”
林夕放下画笔,指尖还沾着一点赭石色颜料:“欢迎你们来。上次你说喜欢雪团,我特意画了张小画,就放在画室的书架上,这就去拿给你。” 她起身时,晨光自然地伸手扶了她一把,还帮她拂去了裙摆上的银杏叶碎屑。
王敏走到画架前,看着画布上的巷景晨韵 —— 张婶家的蓝白格子被套在风里舒展,李爷爷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老花镜滑到鼻尖,陈老板的杂货店刚卸下门板,挂出一块 “今日有新鲜橘子” 的木牌,木牌边缘还沾着点去年的红漆。“林小姐,您的画还是这么有生活气,每次看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像喝了碗热粥。”
“她这几天一直在补画书画节的场景,” 晨光接过话,语气里带着骄傲,“昨天画到半夜,就为了把孩子们举灯笼的光影画得更真实些。”
正说着,巷口传来 “哗啦” 一声响,是李爷爷提着鸟笼出门了。鸟笼里的画眉鸟 “啾啾” 叫着,李爷爷看见王敏和乐乐,脚步立刻加快:“这不是乐乐嘛!快来爷爷家坐,我前几天晒的葡萄干刚好能吃了,甜得很。” 他说着,就想拉乐乐往家里走,鸟笼在手里轻轻晃悠。
乐乐眼睛一亮,又回头看了看妈妈,王敏笑着点头:“去吧,跟爷爷待一会儿,妈妈跟林小姐聊聊天。”
张婶也凑过来说:“中午就在我家吃饭,我这就去巷尾的菜市场买条新鲜的鲈鱼,给乐乐做糖醋鱼。上次他说爱吃我做的桂花糕,我再蒸一笼,你们下午回去的时候带在路上吃。”
王敏连忙推辞:“张婶,真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就是来看看雪团和大家,下午还要赶回去送乐乐上兴趣班。”
“不麻烦!” 张婶摆摆手,围裙带子在身后打了个结,“你难得来一次,必须尝尝我的手艺。再说,乐乐喜欢吃,我做着也开心。”
林夕和晨光对视一眼,都笑了。银杏巷就是这样,从不会把 “客人” 当外人,只要来了,就会被塞进满溢的热情里,暖得人心头发热。林夕转身走进画室,很快拿出一张巴掌大的画纸 —— 雪团戴着红色毛线帽,蹲在金黄的银杏叶堆里,爪子边放着一颗小小的草莓,旁边用娟秀的字迹写着 “乐乐的小友”。
乐乐接过画,小心地抱在怀里,像是捧着珍宝:“谢谢林姐姐!我要把它贴在我的书桌前,每天都能看见雪团。”
中午时分,张婶家的院子里飘满了饭菜香。糖醋鲈鱼摆在桌子中央,鱼身上淋着琥珀色的酱汁,旁边是红烧肉、清炒时蔬,还有一笼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糕面上撒着细碎的桂花,甜香扑鼻。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乐乐坐在李爷爷身边,小口吃着鲈鱼,还不忘跟李爷爷聊学校里的趣事 —— 他说班里新来了一只小仓鼠,老师让大家轮流照顾,他昨天还喂了仓鼠吃瓜子。
王敏则跟林夕打听巷里的民宿:“我爸妈退休后总想去安静的地方住几天,上次看了您画的王奶奶家民宿,他们特别感兴趣,想问问能不能预约下个月的房间?”
“当然可以,” 林夕放下筷子,“王奶奶家上个月刚装修了小院,种了不少月季和绣球,下个月刚好开花。我下午就帮您跟王奶奶说,保证留最好的房间。”
陈老板也端着一碗酸梅汤过来,碗边还放着两颗冰糖:“王女士,尝尝我新熬的酸梅汤,加了点陈皮,解腻。乐乐,陈爷爷给你拿个刚烤好的红薯,还是热乎的。” 他说着,从保温袋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红薯,递给乐乐。
乐乐接过红薯,剥开一点报纸,热气立刻冒了出来,他小心地咬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谢谢陈爷爷,红薯好甜!”
饭后,王敏要带着乐乐离开了。乐乐怀里抱着林夕送的画,手里提着张婶给的桂花糕和陈老板给的橘子,还不忘把没吃完的小鱼干塞给雪团。“张奶奶、林姐姐、陈爷爷,我下次还要来,跟雪团玩,还要吃张奶奶做的糖醋鱼!” 他挥着小手,声音脆生生的。
张婶站在门口挥手:“随时来啊,张奶奶给你做更多好吃的!”
看着母子俩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林夕忽然说:“我想把今天的场景画下来,乐乐抱着画的样子,张婶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李爷爷给乐乐剥葡萄干的模样,都特别温暖。”
晨光点点头,拿起画架旁的画板:“好啊,我帮你把画具整理好,咱们下午就在院子里画,光线正好。”
接下来的日子,银杏巷里的新事像春天的新芽,冒了一桩又一桩。陈老板的杂货店来了个新帮手,是他远房侄女陈佳佳,刚大学毕业,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说想回老家体验一段慢生活。佳佳穿着简单的白 T 恤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每天早上七点就到杂货店帮忙整理货物,还在店门口摆了个 “故事角”—— 一张小桌子上放着苏曼的《银杏巷的故事》《银杏巷的新故事》,还有林夕的画册,旁边摆着一个留言本,供游客写下自己的感受。
有天下午,四个穿着校服的学生背着画板走进巷里,说是从美术老师那里听说了银杏巷,特意来写生。佳佳看到他们,立刻端来四杯酸梅汤,还跟他们聊起巷里的故事:“你们看那棵老银杏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去年秋天,林姐姐在树下画了整整一个月,把银杏叶飘落的样子都画进了画里。”
学生们听得入迷,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说:“我们想把银杏巷写进毕业作品里,不知道能不能请林姐姐给我们指点一下?”
佳佳立刻掏出手机给林夕打电话,还热情地领着学生们往画室走。林夕正在画 “向日葵生长图”,画纸上的向日葵刚长出两片真叶,看到学生们,立刻放下画笔,带他们在巷里转了一圈,从张婶家的向日葵讲到李爷爷的围棋,从陈老板的酸梅汤讲到雪团的 “明星事迹”,每个细节都讲得细致入微。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时不时停下来拍照,本子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李爷爷也多了个新爱好。上次书画节,一位退休的老教授送了他一套围棋,黑棋是温润的云子,白棋是细腻的贝壳棋,棋盘是整块的楸木。李爷爷一开始只是觉得棋盘好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学了几天,没想到越学越着迷。每天下午,他都会在老槐树下摆上棋盘,棋盘旁放着一壶热茶,等着邻居们来对弈。有时候没人来,他就自己跟自己下,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步棋该走这里,不然就被吃了。” 林夕把李爷爷下棋的样子画了下来,画里的他眉头微蹙,手里捏着一颗棋子,阳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慈祥。李爷爷看到这幅画,笑得合不拢嘴,特意把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来客就指着画说:“你看,这是小夕给我画的,把我的‘棋瘾’都画出来了。”
张婶家的院子里也添了新景致。她听乐乐说喜欢向日葵,特意托人从乡下买了向日葵种子,在院子的东南角种了六棵。每天早上,张婶都会提着小水壶给向日葵浇水,还会蹲在旁边观察它们的生长:“今天又长高了一点,再过半个月就能开花了。” 林夕路过的时候,总会停下来跟张婶聊几句,顺便把向日葵的生长过程画进画里 —— 从破土而出的嫩芽,到长出锯齿状的真叶,再到长出粗壮的花茎,每一个阶段都被细致地记录在画纸上。
林夕的创作也有了新方向。她开始画 “银杏巷的小人物” 系列,把巷里邻居们的日常点滴都画了下来:陈佳佳在杂货店整理货物时,头发被风吹到耳后的模样;李爷爷下棋时,手指轻轻敲击棋盘的瞬间;张婶给向日葵浇水时,弯腰扶着腰的姿态;孩子们在巷里追逐打闹时,衣角飞扬的样子。每幅画下面,她都会写一段简短的小故事,比如《佳佳的故事角》里写着 “2025 年 4 月 15 日,佳佳给三位游客读了书里雪团的故事,游客说,这是他们听过最温暖的猫咪故事”;《李爷爷的围棋》里写着 “2025 年 4 月 20 日,李爷爷和陈老板下棋,下了三个小时,最后以和棋结束,两人约定明天再分胜负”。
晨光把这些画和故事整理成了一本浅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封面上画着一棵小小的银杏树,树下趴着雪团。小册子被放在画室的桌子上,供游客翻阅。很多游客看完,都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生活里最珍贵的宝藏”“看完这本小册子,我也想找个像银杏巷这样温暖的地方住下来”。
苏曼也经常发来消息,跟林夕分享她的写作进展。她的新书《银杏巷的新故事》已经写了一半,里面收录了很多关于巷里新事的内容:乐乐回访时,抱着画不肯撒手的可爱模样;陈佳佳的 “故事角” 里,游客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的温馨场景;李爷爷学下围棋时,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张婶种向日葵时,小心翼翼的姿态。苏曼在消息里说:“我想通过这些新故事告诉大家,银杏巷的温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流水一样,不断有新的美好汇入,让这份温暖变得越来越厚重。”
这天傍晚,林夕正在画室整理画册,忽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喧哗声,夹杂着年轻的笑声和画板碰撞的声音。她放下画册走出去,只见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背着画板、提着画箱,正往巷里走,带头的是上次来写生的林晓。林晓看到林夕,立刻加快脚步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林姐姐!我们老师说,您的画里有生活的温度,特意让我们来跟您学习一天,您愿意给我们指导吗?”
林夕笑着点头:“当然愿意,我带你们在巷里转一转,给你们讲讲巷里的故事,说不定能给你们带来新灵感。”
学生们跟着林夕在巷里走,林夕一边走一边讲解:“左边是张婶家的院子,里面种了六棵向日葵,再过几天就能开花了;前面是李爷爷家,每天下午他都会在门口下围棋;右边是陈老板的杂货店,门口的‘故事角’是佳佳办的,你们可以去看看……” 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在画板上快速记录,有的画下了张婶家院子里的向日葵,有的画下了李爷爷家门口的棋盘,还有的画下了杂货店门口的 “故事角”,画笔在画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轻快的曲子。
走到老银杏树下,林晓停下脚步,仰着头看着枝繁叶茂的树冠:“林姐姐,这棵老银杏树真的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吗?它看起来好有生命力。”
“是啊,” 林夕点点头,伸手拂过树干上粗糙的纹路,“这棵树是清朝末年种的,经历过很多风雨,却一直长得很茂盛。春天的时候,它会抽出嫩绿的新芽;夏天的时候,枝叶浓密,能遮住大半个巷口;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成金黄色,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金毯;冬天的时候,树枝上挂着雪,像开满了白色的花。”
学生们在老银杏树下散开,有的坐在青石板上写生,有的围着佳佳听她讲老银杏树的传说,还有的跟李爷爷请教围棋的规则。佳佳给他们端来酸梅汤,张婶从家里拿来刚蒸好的馒头,李爷爷则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果分给大家。整个巷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幅被拉长的温暖画卷。
天黑的时候,学生们要离开了。他们把自己画的速写小心翼翼地叠好,送给林夕:“林姐姐,这是我们今天画的速写,虽然画得不好,但都是我们对银杏巷的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林夕接过速写,一张张翻看 —— 有的画的是老银杏树的局部,有的画的是 “故事角” 的小桌子,还有的画的是雪团趴在地上的模样。虽然笔触稚嫩,却充满了真诚和热情。“谢谢你们,这些速写我会好好珍藏的。” 她轻声说,心里满是感动。
林晓依依不舍地说:“林姐姐,下次我们还要来,跟您学更多画画的技巧,也想听听银杏巷更多的故事。”
“随时欢迎,” 林夕笑着挥手,“银杏巷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送走学生们,林夕回到画室时,晨光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简单的两菜一汤 —— 番茄炒蛋、清炒西兰花,还有一碗冬瓜丸子汤,热气腾腾地摆在桌子上。雪团趴在桌子旁,眼巴巴地看着林夕,尾巴时不时晃一下,像是在提醒她别忘了给自己喂猫粮。
“今天累坏了吧?” 晨光给林夕盛了一碗冬瓜丸子汤,汤里的丸子是用新鲜的猪肉做的,咬一口满是肉香,“学生们都很有热情,跟你刚学画画的时候一模一样。”
林夕喝了口汤,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是啊,看到他们,我就想起我刚学画画的时候。那时候,我也像他们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艺术充满热爱,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值得被画下来。”
晨光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温热的温度:“以后会有更多人来银杏巷,会有更多人喜欢这里的故事,喜欢你的画。我们会一起把这里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平凡的生活里也藏着这么多美好。”
林夕点点头,转头看向窗外。巷里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映在墙上,像撒了一把星星。张婶家的院子里,向日葵在夜色里安静地站着,叶片上还沾着傍晚的露水;李爷爷家的灯还亮着,大概还在跟谁复盘今天的棋局;陈老板的杂货店已经关了门,门板上挂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 “明日见”,字迹是佳佳写的,娟秀又有力。
她忽然觉得,银杏巷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写着温暖的故事,每一个字都藏着生活的美好。而她和晨光,还有巷里的邻居们,都是这本书
http://www.rulianshi.net/chenmulinxi/49201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王女士,这么早就来了!” 张婶放下手里的衣叉,快步迎上去,围裙上还沾着晨起煮粥的米香。
王敏笑着把布袋子递过来,袋口的绳结系得紧实:“张婶,这是我周末在家熬的草莓酱,用的是老家寄来的奶油草莓,没放太多糖,您和邻居们尝尝鲜。乐乐上周回去就念叨雪团,今早天没亮就催着我出门。”
乐乐躲在妈妈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怯生生又带着期待:“张奶奶,雪团…… 还记得我吗?我带了小鱼干给它。”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密封好的小鱼干,包装袋上印着卡通猫咪的图案。
张婶被逗得笑出声,拉过乐乐的小手:“雪团肯定记得你!它呀,现在天天蹲在小夕画室门口,就盼着有人来陪它玩。走,咱们现在就去找它。”
三人往巷中间走,刚转过陈老板的杂货店,就看见林夕蹲在画架前写生。晨光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墙上悬挂的画作调整角度,相机屏幕里映出《书画节热闹图》的局部 —— 李爷爷挥毫写书法的模样被定格在画面中央,周围围满了举着灯笼的孩子。雪团趴在画架旁,尾巴卷成一个蓬松的圈,听见脚步声,耳朵先竖了起来,看见乐乐,立刻起身 “喵” 了一声,蹭到他脚边绕圈,尾巴尖轻轻扫过乐乐的裤腿。
“林姐姐!” 乐乐挣脱妈妈的手,跑过去蹲下来摸雪团的头,小鱼干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雪团,给你带好吃的啦!”
林夕放下画笔,指尖还沾着一点赭石色颜料:“欢迎你们来。上次你说喜欢雪团,我特意画了张小画,就放在画室的书架上,这就去拿给你。” 她起身时,晨光自然地伸手扶了她一把,还帮她拂去了裙摆上的银杏叶碎屑。
王敏走到画架前,看着画布上的巷景晨韵 —— 张婶家的蓝白格子被套在风里舒展,李爷爷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老花镜滑到鼻尖,陈老板的杂货店刚卸下门板,挂出一块 “今日有新鲜橘子” 的木牌,木牌边缘还沾着点去年的红漆。“林小姐,您的画还是这么有生活气,每次看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像喝了碗热粥。”
“她这几天一直在补画书画节的场景,” 晨光接过话,语气里带着骄傲,“昨天画到半夜,就为了把孩子们举灯笼的光影画得更真实些。”
正说着,巷口传来 “哗啦” 一声响,是李爷爷提着鸟笼出门了。鸟笼里的画眉鸟 “啾啾” 叫着,李爷爷看见王敏和乐乐,脚步立刻加快:“这不是乐乐嘛!快来爷爷家坐,我前几天晒的葡萄干刚好能吃了,甜得很。” 他说着,就想拉乐乐往家里走,鸟笼在手里轻轻晃悠。
乐乐眼睛一亮,又回头看了看妈妈,王敏笑着点头:“去吧,跟爷爷待一会儿,妈妈跟林小姐聊聊天。”
张婶也凑过来说:“中午就在我家吃饭,我这就去巷尾的菜市场买条新鲜的鲈鱼,给乐乐做糖醋鱼。上次他说爱吃我做的桂花糕,我再蒸一笼,你们下午回去的时候带在路上吃。”
王敏连忙推辞:“张婶,真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就是来看看雪团和大家,下午还要赶回去送乐乐上兴趣班。”
“不麻烦!” 张婶摆摆手,围裙带子在身后打了个结,“你难得来一次,必须尝尝我的手艺。再说,乐乐喜欢吃,我做着也开心。”
林夕和晨光对视一眼,都笑了。银杏巷就是这样,从不会把 “客人” 当外人,只要来了,就会被塞进满溢的热情里,暖得人心头发热。林夕转身走进画室,很快拿出一张巴掌大的画纸 —— 雪团戴着红色毛线帽,蹲在金黄的银杏叶堆里,爪子边放着一颗小小的草莓,旁边用娟秀的字迹写着 “乐乐的小友”。
乐乐接过画,小心地抱在怀里,像是捧着珍宝:“谢谢林姐姐!我要把它贴在我的书桌前,每天都能看见雪团。”
中午时分,张婶家的院子里飘满了饭菜香。糖醋鲈鱼摆在桌子中央,鱼身上淋着琥珀色的酱汁,旁边是红烧肉、清炒时蔬,还有一笼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糕面上撒着细碎的桂花,甜香扑鼻。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乐乐坐在李爷爷身边,小口吃着鲈鱼,还不忘跟李爷爷聊学校里的趣事 —— 他说班里新来了一只小仓鼠,老师让大家轮流照顾,他昨天还喂了仓鼠吃瓜子。
王敏则跟林夕打听巷里的民宿:“我爸妈退休后总想去安静的地方住几天,上次看了您画的王奶奶家民宿,他们特别感兴趣,想问问能不能预约下个月的房间?”
“当然可以,” 林夕放下筷子,“王奶奶家上个月刚装修了小院,种了不少月季和绣球,下个月刚好开花。我下午就帮您跟王奶奶说,保证留最好的房间。”
陈老板也端着一碗酸梅汤过来,碗边还放着两颗冰糖:“王女士,尝尝我新熬的酸梅汤,加了点陈皮,解腻。乐乐,陈爷爷给你拿个刚烤好的红薯,还是热乎的。” 他说着,从保温袋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红薯,递给乐乐。
乐乐接过红薯,剥开一点报纸,热气立刻冒了出来,他小心地咬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谢谢陈爷爷,红薯好甜!”
饭后,王敏要带着乐乐离开了。乐乐怀里抱着林夕送的画,手里提着张婶给的桂花糕和陈老板给的橘子,还不忘把没吃完的小鱼干塞给雪团。“张奶奶、林姐姐、陈爷爷,我下次还要来,跟雪团玩,还要吃张奶奶做的糖醋鱼!” 他挥着小手,声音脆生生的。
张婶站在门口挥手:“随时来啊,张奶奶给你做更多好吃的!”
看着母子俩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林夕忽然说:“我想把今天的场景画下来,乐乐抱着画的样子,张婶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李爷爷给乐乐剥葡萄干的模样,都特别温暖。”
晨光点点头,拿起画架旁的画板:“好啊,我帮你把画具整理好,咱们下午就在院子里画,光线正好。”
接下来的日子,银杏巷里的新事像春天的新芽,冒了一桩又一桩。陈老板的杂货店来了个新帮手,是他远房侄女陈佳佳,刚大学毕业,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说想回老家体验一段慢生活。佳佳穿着简单的白 T 恤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每天早上七点就到杂货店帮忙整理货物,还在店门口摆了个 “故事角”—— 一张小桌子上放着苏曼的《银杏巷的故事》《银杏巷的新故事》,还有林夕的画册,旁边摆着一个留言本,供游客写下自己的感受。
有天下午,四个穿着校服的学生背着画板走进巷里,说是从美术老师那里听说了银杏巷,特意来写生。佳佳看到他们,立刻端来四杯酸梅汤,还跟他们聊起巷里的故事:“你们看那棵老银杏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去年秋天,林姐姐在树下画了整整一个月,把银杏叶飘落的样子都画进了画里。”
学生们听得入迷,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说:“我们想把银杏巷写进毕业作品里,不知道能不能请林姐姐给我们指点一下?”
佳佳立刻掏出手机给林夕打电话,还热情地领着学生们往画室走。林夕正在画 “向日葵生长图”,画纸上的向日葵刚长出两片真叶,看到学生们,立刻放下画笔,带他们在巷里转了一圈,从张婶家的向日葵讲到李爷爷的围棋,从陈老板的酸梅汤讲到雪团的 “明星事迹”,每个细节都讲得细致入微。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时不时停下来拍照,本子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李爷爷也多了个新爱好。上次书画节,一位退休的老教授送了他一套围棋,黑棋是温润的云子,白棋是细腻的贝壳棋,棋盘是整块的楸木。李爷爷一开始只是觉得棋盘好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学了几天,没想到越学越着迷。每天下午,他都会在老槐树下摆上棋盘,棋盘旁放着一壶热茶,等着邻居们来对弈。有时候没人来,他就自己跟自己下,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步棋该走这里,不然就被吃了。” 林夕把李爷爷下棋的样子画了下来,画里的他眉头微蹙,手里捏着一颗棋子,阳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慈祥。李爷爷看到这幅画,笑得合不拢嘴,特意把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来客就指着画说:“你看,这是小夕给我画的,把我的‘棋瘾’都画出来了。”
张婶家的院子里也添了新景致。她听乐乐说喜欢向日葵,特意托人从乡下买了向日葵种子,在院子的东南角种了六棵。每天早上,张婶都会提着小水壶给向日葵浇水,还会蹲在旁边观察它们的生长:“今天又长高了一点,再过半个月就能开花了。” 林夕路过的时候,总会停下来跟张婶聊几句,顺便把向日葵的生长过程画进画里 —— 从破土而出的嫩芽,到长出锯齿状的真叶,再到长出粗壮的花茎,每一个阶段都被细致地记录在画纸上。
林夕的创作也有了新方向。她开始画 “银杏巷的小人物” 系列,把巷里邻居们的日常点滴都画了下来:陈佳佳在杂货店整理货物时,头发被风吹到耳后的模样;李爷爷下棋时,手指轻轻敲击棋盘的瞬间;张婶给向日葵浇水时,弯腰扶着腰的姿态;孩子们在巷里追逐打闹时,衣角飞扬的样子。每幅画下面,她都会写一段简短的小故事,比如《佳佳的故事角》里写着 “2025 年 4 月 15 日,佳佳给三位游客读了书里雪团的故事,游客说,这是他们听过最温暖的猫咪故事”;《李爷爷的围棋》里写着 “2025 年 4 月 20 日,李爷爷和陈老板下棋,下了三个小时,最后以和棋结束,两人约定明天再分胜负”。
晨光把这些画和故事整理成了一本浅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封面上画着一棵小小的银杏树,树下趴着雪团。小册子被放在画室的桌子上,供游客翻阅。很多游客看完,都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生活里最珍贵的宝藏”“看完这本小册子,我也想找个像银杏巷这样温暖的地方住下来”。
苏曼也经常发来消息,跟林夕分享她的写作进展。她的新书《银杏巷的新故事》已经写了一半,里面收录了很多关于巷里新事的内容:乐乐回访时,抱着画不肯撒手的可爱模样;陈佳佳的 “故事角” 里,游客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的温馨场景;李爷爷学下围棋时,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张婶种向日葵时,小心翼翼的姿态。苏曼在消息里说:“我想通过这些新故事告诉大家,银杏巷的温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流水一样,不断有新的美好汇入,让这份温暖变得越来越厚重。”
这天傍晚,林夕正在画室整理画册,忽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喧哗声,夹杂着年轻的笑声和画板碰撞的声音。她放下画册走出去,只见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背着画板、提着画箱,正往巷里走,带头的是上次来写生的林晓。林晓看到林夕,立刻加快脚步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林姐姐!我们老师说,您的画里有生活的温度,特意让我们来跟您学习一天,您愿意给我们指导吗?”
林夕笑着点头:“当然愿意,我带你们在巷里转一转,给你们讲讲巷里的故事,说不定能给你们带来新灵感。”
学生们跟着林夕在巷里走,林夕一边走一边讲解:“左边是张婶家的院子,里面种了六棵向日葵,再过几天就能开花了;前面是李爷爷家,每天下午他都会在门口下围棋;右边是陈老板的杂货店,门口的‘故事角’是佳佳办的,你们可以去看看……” 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在画板上快速记录,有的画下了张婶家院子里的向日葵,有的画下了李爷爷家门口的棋盘,还有的画下了杂货店门口的 “故事角”,画笔在画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轻快的曲子。
走到老银杏树下,林晓停下脚步,仰着头看着枝繁叶茂的树冠:“林姐姐,这棵老银杏树真的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吗?它看起来好有生命力。”
“是啊,” 林夕点点头,伸手拂过树干上粗糙的纹路,“这棵树是清朝末年种的,经历过很多风雨,却一直长得很茂盛。春天的时候,它会抽出嫩绿的新芽;夏天的时候,枝叶浓密,能遮住大半个巷口;秋天的时候,叶子会变成金黄色,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金毯;冬天的时候,树枝上挂着雪,像开满了白色的花。”
学生们在老银杏树下散开,有的坐在青石板上写生,有的围着佳佳听她讲老银杏树的传说,还有的跟李爷爷请教围棋的规则。佳佳给他们端来酸梅汤,张婶从家里拿来刚蒸好的馒头,李爷爷则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果分给大家。整个巷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幅被拉长的温暖画卷。
天黑的时候,学生们要离开了。他们把自己画的速写小心翼翼地叠好,送给林夕:“林姐姐,这是我们今天画的速写,虽然画得不好,但都是我们对银杏巷的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林夕接过速写,一张张翻看 —— 有的画的是老银杏树的局部,有的画的是 “故事角” 的小桌子,还有的画的是雪团趴在地上的模样。虽然笔触稚嫩,却充满了真诚和热情。“谢谢你们,这些速写我会好好珍藏的。” 她轻声说,心里满是感动。
林晓依依不舍地说:“林姐姐,下次我们还要来,跟您学更多画画的技巧,也想听听银杏巷更多的故事。”
“随时欢迎,” 林夕笑着挥手,“银杏巷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送走学生们,林夕回到画室时,晨光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简单的两菜一汤 —— 番茄炒蛋、清炒西兰花,还有一碗冬瓜丸子汤,热气腾腾地摆在桌子上。雪团趴在桌子旁,眼巴巴地看着林夕,尾巴时不时晃一下,像是在提醒她别忘了给自己喂猫粮。
“今天累坏了吧?” 晨光给林夕盛了一碗冬瓜丸子汤,汤里的丸子是用新鲜的猪肉做的,咬一口满是肉香,“学生们都很有热情,跟你刚学画画的时候一模一样。”
林夕喝了口汤,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胃里:“是啊,看到他们,我就想起我刚学画画的时候。那时候,我也像他们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艺术充满热爱,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值得被画下来。”
晨光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温热的温度:“以后会有更多人来银杏巷,会有更多人喜欢这里的故事,喜欢你的画。我们会一起把这里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平凡的生活里也藏着这么多美好。”
林夕点点头,转头看向窗外。巷里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映在墙上,像撒了一把星星。张婶家的院子里,向日葵在夜色里安静地站着,叶片上还沾着傍晚的露水;李爷爷家的灯还亮着,大概还在跟谁复盘今天的棋局;陈老板的杂货店已经关了门,门板上挂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 “明日见”,字迹是佳佳写的,娟秀又有力。
她忽然觉得,银杏巷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写着温暖的故事,每一个字都藏着生活的美好。而她和晨光,还有巷里的邻居们,都是这本书
http://www.rulianshi.net/chenmulinxi/49201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