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晨幕林夕 > 第三十四章 巷里新事与岁月绵长

第三十四章 巷里新事与岁月绵长

    第三十四章 巷里新事与岁月绵长

    书画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银杏巷还没从热闹里完全沉静下来。巷口老槐树上挂着的彩色灯笼没来得及拆,风一吹,灯笼穗子轻轻晃,把青石板路上的光影也晃得跟着动。张婶一大早就在院子里晒被子,刚把被套晾在竹竿上,就看见巷口拐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上周来参加书画节的那个年轻妈妈,手里牵着孩子,还提着一个布袋子。

    “王女士,你怎么来了?” 张婶放下手里的衣叉,笑着迎上去。

    年轻妈妈叫王敏,上周带儿子乐乐来参加书画节,临走时说特别喜欢巷里的氛围。她把布袋子递过来,里面装着一罐子自己做的草莓酱:“张婶,这是我在家熬的草莓酱,给您和邻居们尝尝。我跟乐乐说想再来看看雪团,他一早就吵着要出门。”

    乐乐躲在妈妈身后,探着脑袋往巷里望,眼睛亮晶晶的:“张奶奶,雪团呢?我还想跟它玩。”

    张婶笑着拉过乐乐的手:“雪团肯定在小夕的画室呢,走,我带你们去找它。”

    三人往画室走,刚到巷中间,就看见林夕蹲在画架前写生。晨光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墙上的画拍照。雪团趴在画架旁,尾巴卷成一个圈,听见脚步声,立刻抬起头,看见乐乐,一下子跳起来,蹭到他脚边绕圈。

    “林姐姐!” 乐乐跑过去,蹲下来摸雪团的头,“我好想你和雪团呀。”

    林夕放下画笔,笑着说:“欢迎你们来。上次你说喜欢我画的雪团,我特意给你画了一张小画,放在画室里,这就去拿给你。”

    王敏看着林夕画架上的画,是巷里的晨景 —— 张婶家的被子晾在院子里,李爷爷坐在门口看报纸,陈老板的杂货店刚开门,挂出 “今日有新鲜橘子” 的木牌。她忍不住说:“林小姐,您的画还是这么温暖,每次看都觉得心里特别舒服。”

    晨光接过话:“她这几天一直在补画书画节的场景,想把大家热闹的样子都记下来。”

    正说着,李爷爷提着鸟笼从家里走出来,看见王敏和乐乐,连忙打招呼:“这不是上次来的小乐乐吗?快来爷爷家坐,我给你拿刚晒好的葡萄干。”

    乐乐眼睛一亮,拉着妈妈的手跟着李爷爷走。张婶也说:“中午就在我家吃饭,我去买条鱼,给乐乐做糖醋鱼吃。”

    王敏连忙推辞:“张婶,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就是来看看,下午还要回去呢。”

    “不麻烦!” 张婶摆摆手,“你难得来一次,必须尝尝我的手艺。再说乐乐喜欢吃我做的桂花糕,我再蒸一笼,让你们带回去。”

    林夕和晨光对视一眼,都笑了。银杏巷就是这样,不管是熟客还是新友,只要来了,就会被当成家人一样对待。林夕回到画室,拿出给乐乐画的小画 —— 雪团戴着红色毛线帽,蹲在银杏叶堆里,旁边写着 “乐乐的小友”。乐乐拿到画,开心得蹦起来,小心地把画抱在怀里,说要贴在自己的房间墙上。

    中午,张婶做了一桌子菜。糖醋鱼、红烧肉、炒青菜,还有乐乐爱吃的桂花糕。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乐乐跟李爷爷聊起学校的事,王敏跟林夕打听巷里的民宿,说下次想带父母来住几天。

    “我们巷尾的王奶奶家民宿又装修了,加了个小院子,种了不少花,” 林夕说,“您要是来,我提前帮您预约。”

    王敏点点头:“太好了,我爸妈就喜欢这样的小院,肯定会喜欢的。”

    陈老板也过来凑热闹,给乐乐带了个刚烤好的红薯:“乐乐,这个红薯甜得很,快尝尝。”

    乐乐接过红薯,剥开皮,热气腾腾的,咬了一口,笑着说:“谢谢陈爷爷,真甜!”

    饭后,王敏要走了。乐乐抱着林夕送的画,手里还提着张婶给的桂花糕和陈老板给的橘子,恋恋不舍地跟大家告别:“我下次还要来,跟雪团玩,还要吃张奶奶做的糖醋鱼。”

    张婶笑着说:“随时来,张奶奶给你做更多好吃的。”

    看着王敏和乐乐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林夕忽然说:“我想把今天的事也画下来,乐乐抱着画的样子,张婶做饭的样子,李爷爷给乐乐拿葡萄干的样子,都特别温暖。”

    晨光点点头:“好啊,我帮你整理画具,咱们下午就画。”

    接下来的日子,银杏巷里的新事一件接一件。陈老板的杂货店来了个新帮手,是他远房的侄女,叫陈佳佳,刚大学毕业,想回老家体验生活。佳佳勤快又热情,很快就跟巷里的人熟络起来。她帮陈老板整理货物,还在杂货店门口摆了个 “故事角”,放了几本苏曼的书和林夕的画册,供游客翻看。

    有天下午,几个学生来巷里写生,佳佳给他们端来酸梅汤,跟他们聊起银杏巷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入迷,说要把银杏巷写进他们的毕业作品里。佳佳还帮他们联系了林夕,林夕带他们在巷里转了一圈,给他们讲了很多画里没写的细节,学生们都特别感激。

    李爷爷也有了新爱好。上次书画节,有个游客送了他一套围棋,李爷爷跟着学了几天,竟然迷上了。每天下午,他都会在老槐树下摆上棋盘,等着邻居们来下棋。有时候没人来,他就自己跟自己下,嘴里还念念有词,特别认真。林夕把李爷爷下棋的样子画了下来,挂在画室里,李爷爷看到了,笑得合不拢嘴,说这画把他的 “棋瘾” 都画出来了。

    张婶家的院子里也添了新东西。她在院子里种了几棵向日葵,说是听乐乐说喜欢向日葵,下次乐乐来,就能看到开花了。每天早上,张婶都会给向日葵浇水,看着它们一点点长高,脸上满是期待。林夕路过的时候,总会停下来跟张婶聊几句,顺便把向日葵的生长过程画进画里。

    林夕的创作也有了新方向。她开始画 “银杏巷的小人物” 系列,把巷里邻居们的日常都画了下来 —— 陈佳佳在杂货店整理货物的样子,李爷爷下棋的样子,张婶给向日葵浇水的样子,还有孩子们在巷里追逐打闹的样子。每幅画下面,她都会写一段小故事,记录画里的场景。

    晨光把这些画和故事整理成了一本小册子,放在画室里,供游客翻阅。很多游客看了,都被里面的故事打动,说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生活里最珍贵的东西。

    苏曼也经常发来消息,跟林夕分享她的写作进展。她的新书已经写了一半,里面有很多关于银杏巷新事的内容 —— 乐乐回访的故事,陈佳佳的 “故事角”,李爷爷的围棋,张婶的向日葵。苏曼说,她想通过这些新故事,告诉大家,银杏巷的温暖一直在延续,这里每天都有新的美好在发生。

    这天傍晚,林夕正在画室整理画册,忽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声音。她走出去一看,只见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手里拿着画板和画笔,正往巷里走。带头的是上次来写生的那个学生,叫林晓,她看到林夕,连忙跑过来:“林姐姐,我们是来跟您学习的!我们老师说,您的画里有生活的温度,让我们来跟您多学学。”

    林夕笑着说:“欢迎你们,我带你们在巷里转一转,给你们讲讲巷里的故事。”

    学生们跟着林夕在巷里走,林夕给他们讲张婶的向日葵,李爷爷的围棋,陈佳佳的 “故事角”,还有雪团的趣事。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在画板上记录,时不时停下来拍照,眼里满是兴奋。

    走到老银杏树下,林晓停下脚步,对林夕说:“林姐姐,我想把这棵老银杏树画下来,它见证了银杏巷的这么多故事,肯定特别有意义。”

    林夕点点头:“好啊,这棵老银杏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春天发芽,夏天遮阳,秋天落叶,冬天挂雪,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美。”

    学生们在老银杏树下散开,有的写生,有的跟巷里的邻居聊天。佳佳给他们端来酸梅汤,张婶给他们拿了刚蒸好的馒头,李爷爷跟他们聊起了老银杏树的传说。整个巷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天黑的时候,学生们要走了。他们把自己画的速写送给林夕,说这是给她的礼物。林夕接过速写,看着上面稚嫩却充满热情的笔触,心里满是感动。林晓说:“林姐姐,下次我们还要来,跟您学更多画画的技巧,也想听听银杏巷更多的故事。”

    林夕笑着说:“随时欢迎,银杏巷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送走学生们,林夕回到画室。晨光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简单的两菜一汤,却满是家的味道。雪团趴在桌子旁,眼巴巴地看着林夕,等着她给点好吃的。

    “今天累坏了吧?” 晨光给林夕盛了碗汤,“学生们都很有热情,跟你年轻时很像。”

    林夕喝了口汤,笑着说:“是啊,看到他们,就想起我刚学画画的时候,那时候也像他们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艺术充满热爱。”

    晨光握住她的手:“以后会有更多人来银杏巷,会有更多人喜欢这里的故事,喜欢你的画。我们会一起把这里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林夕点点头,看向窗外。巷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映在墙上,像星星一样。张婶家的院子里,向日葵在夜色里安静地站着,仿佛在等待明天的阳光。李爷爷家的灯还亮着,大概还在跟谁下棋吧。陈老板的杂货店已经关门了,门上挂着 “明日见” 的木牌。

    她忽然觉得,银杏巷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写着温暖的故事,每一个字都藏着生活的美好。而她和晨光,还有巷里的邻居们,都是这本书的作者,用自己的日子,一笔一笔地书写着岁月的绵长。

    接下来的几个月,银杏巷又迎来了很多新客人。有来体验民宿的一家三口,有来写生的美术生,有来寻找灵感的作家,还有来回忆老巷生活的老人。每个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也带走了银杏巷的温暖。

    林夕的 “银杏巷的小人物” 系列画得越来越多,她把这些画挂在画室的墙上,整个画室都成了一个小小的展览馆。苏曼的新书也出版了,书名是《银杏巷的新故事》,书的封面是林夕画的 —— 老银杏树下,学生们在写生,佳佳在递酸梅汤,张婶在浇向日葵,李爷爷在下棋,雪团在旁边玩耍。

    苏曼带着新书来银杏巷的时候,巷里的邻居们都来庆祝。张婶做了一桌子菜,李爷爷写了 “新书问世” 的书法,陈老板熬了酸梅汤,孩子们给苏曼送了自己做的银杏叶标本。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苏曼读新书里的故事,读到有趣的地方,就一起笑;读到温暖的地方,就一起沉默,心里满是感动。

    苏曼说:“我以后还会写银杏巷的故事,因为这里每天都有新的美好在发生,每天都有温暖的故事在延续。”

    林夕也说:“我会一直画下去,把银杏巷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故事,都画进画里,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好。”

    张婶、李爷爷、陈老板、佳佳,还有巷里的孩子们,都笑着点头。他们知道,银杏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这里的岁月,会像老银杏树一样,一年又一年,枝繁叶茂,温暖绵长。

    冬天的时候,银杏巷又下起了雪。雪纷纷扬扬地落在老银杏树上,落在巷口的灯笼上,落在青石板路上。林夕和晨光带着雪团,在巷里散步。张婶站在门口,邀请他们去家里喝热粥;李爷爷坐在院子里,对着雪景下棋;陈老板的杂货店门口,佳佳正在给游客递热乎的红薯。

    林夕停下脚步,拿起画架,想把这雪景画下来。晨光站在一旁,帮她撑着伞。雪团蹲在画架旁,尾巴上沾着雪粒,像个小毛球。

    “你看,” 林夕轻声说,“每年的雪景都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美,不一样的是巷里的故事,越来越多,越来越温暖。”

    晨光点点头,把她的围巾又紧了紧:“是啊,岁月在变,巷里的人在变,但这里的温暖,永远不变。”

    雪还在下,把整个银杏巷都裹成了白色。巷里的笑声、说话声、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林夕看着眼前的景象,笔尖在画纸上轻轻移动,把这温暖的瞬间,定格成永恒。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银杏巷还会有更多新的故事,还会有更多温暖的瞬间,而她和身边的人,会一起守护着这片温暖的天地,让岁月在这里,永远绵长。

    http://www.rulianshi.net/chenmulinxi/491914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