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禅

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禅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受命然后得封禅。”

    炎帝以来,无怀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七十二王皆曾封禅。

    春秋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

    鲁之季孙氏亦有泰山之旅,结果被孔子所讥,理由是资格不够。

    可以说,封禅泰山至少是齐鲁士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

    也就是说代周而帝的统治者必须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方可得到上天的认可,成为天下新的君主。

    如此理论起码成为了齐鲁大地共识,得到齐鲁士大夫的认同,寄托了他们渴望统一,渴望天下共主再生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

    之所以在秦始皇帝成制,与秦室曾为东方诸侯国卑视不无关系,奋六世余烈,励精图治、蚕食诸侯、最终兼并天下,如果拥有天下后不发泄一下私愤、炫耀一下功绩,那这天下不是白打下来了吗?

    厚积薄发,至秦始皇帝时,秦廷以十倍的热情注重形式上的炫耀,再加上“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军事本就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事业,于是乎,以天下共主身份祭祀天地的泰山封禅,自然而然为秦始皇帝所接受。

    “上君,汉兴已八十余岁矣,天下艾安,九州一统,万民之属皆望太子封禅改正度也。”

    张汤拳拳进步之心在燃烧。

    在汉家百姓心中,最好的时代始终是孝文、孝景之际,尽管那时北部边境偶尔会遭到匈奴、鲜卑骚扰,但那属于“自古以来”的局部冲突,除此以外,国朝内部总体上人和政通,民富国安。

    除非遇到天灾人祸,一个平民黔首至少可以安稳地度过余生,黄老道治之下,不必担心太多预期之外的政令、赋税。

    特别是孝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与地方的矛盾也缓和下来,那数十年是春秋战国之世以来数百年里难得一见的平和康宁时期。

    国势冉冉上升,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就遇到了当今陛下。

    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大汉兵威越来越盛,但百姓生活越来越苦。

    现在,新主当国执政,国势恢复了上升趋势,百姓又有了安居、乐业,似乎没有比这时更适合封禅的契机了。

    上君可以借封禅来向天下人宣示天命,改弦更张,而他们,可以借参与封禅实现仕途进步。

    张汤知道自己注定无缘大汉丞相之位,但公孙弘能开辟“丞相褒侯”先河,他,又能否开辟“御史大夫褒侯”先河呢?

    刘据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神情平静,望向公孙弘问道:“老相国,你以为呢?”

    公孙弘沉默,良久道:“上君之功,已经不必虚礼昭彰,封禅大典,一劳民伤财,二诸儒易生歹念,三仪礼漫长繁琐,臣以为不必。”

    封禅本身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封”指在山巅封土祭天神,“禅”指在山脚筑坛祭地神,山上山下两祭。

    实际上并非如此,泰山在齐鲁大地,长安在关中平原,两地相隔数千里,远行祭拜,过程等同天子出巡,既然是昭彰武功,必然要携中外两朝文臣、武将,甚至召集南征北战中军队随行,来回折腾,不亚于上君进行了一次御驾亲征,靡费太大。

    封禅,又是“颇采儒术以文之”的大典,以上君和儒家的关系,难保儒生不会从中作梗、作恶。

    另外,封禅仪礼繁琐,还没有共识,有些细节该留,还是弃置不用,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在秦始皇帝时,为了封禅大典,就仪礼的讨论,秦廷群臣争论了数年。

    以上君一统华夏之功,泰山封禅那是给泰山增加荣耀去了,上君的法理、地位,根本无可撼动,刘氏君主对关东又没有什么执念,况且高皇帝就是出自关东,没有什么发泄报复的,泰山什么都给不了上君。

    “相国,此言差……”

    张汤立刻就要争辩,泰山给不了上君什么,封禅泰山的上君却可以给他们很多啊。

    话才开头,便能公孙弘打断,颇有深意道:“你们得到的够多了。”

    闻言。

    张汤一怔,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大汉朝制、军制在改变,但那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不少弊端在纠正中,有功无赏的情况,确实存在。

    不过,上君通过其他方式给予了补偿,很多时候,是“过赏”。

    赏与罚,是人君的权力,多了,少了,人臣都会生出异心。

    赏少了,罚多了,臣恐君,会疏离。

    赏多了,罚少了,臣欺君,会贪婪。

    平衡之道,存乎一心。

    上君认为惩罚是可怜的手段,用不惯,所以大汉朝廷中,臣子得赏远比罚多,简单说,绝大多数朝臣的地位和得到的赏赐,都超过了自己本该得到的。

    丞相府注意到,包括太子宫卿在内,两朝官吏日渐“骄纵”。

    甚至南北军方面,一些将军显露出骄悍姿态,只是在卫青和霍去病压制下,不敢有太过分的举动。

    成为大汉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去病,有权力也敢于手刃不法将校,完全没有情面可讲。

    一人一剑,往那一站,就能让整个大汉帝国数十万大军敬若神明。

    朝廷里没有这样的人,公孙弘觉得自己年轻二十岁或许可以,如今是真不行了,而看似凶狠的张汤,以及绣衣直指御史,说白了就是一把刀,吓唬吓唬一般朝臣可以,想震慑两朝王公大臣不能动弹就不行了,而且,习惯任用酷吏的张汤,始终没有利用手中权力把自己彻底洗干净。

    绣衣直指御史中,有一批张汤喜欢、能干的酷吏藏匿其中。

    法吏,一身血腥味却不自知,怎么可能登上人臣大位。

    刀,也要有心。

    公孙弘摇头,转望向刘据,恭声道:“上君,太庙祭祖之事,臣这就回丞相府安排,其他的事,臣也会做,定不负上君之望!”

    http://www.rulianshi.net/zibuleifuainilaodiexuanwumenjian/491182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