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九十七章 刀耕火种也有计数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叶凡唐若雪医婿、将军,夫人喊你种田了、恰似寒光遇骄阳、至尊神婿叶昊、卓禹安舒听澜、阮沐希慕慎桀、快穿女配专抢女主剧本、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稳住别浪、史上最强炼气期、魏晋干饭人、渣前夫总想抢我儿砸
这场欢乐的聚会一直持续到了十二点后,就好比汉族的守岁,不守到第二天到来是不会结束的。
这也导致到了第二天马队的出发时间晚了俩小时。
好在大家都是休假,休假主打一个“闲适”,早点晚点都无所谓,只要两三个小时内能到就行。
“骑马三个小时,能走多远?”闫霄骑在马上,感觉自己已经骑得十分专业了,开始对目的地到两站的距离感到好奇。
“其实并不远。”周至笑道:“茶马古道上的走法,不苛刻的话,一天以四十到六十里为限,速度的话一小时也就四五里,三个小时,就是十五里,其实也就是从夹川县城到笔架山或者榕山镇的距离。”
“那不对啊。”闫霄说道:“我们走路去笔架山也就个把钟头啊?”
“那是因为路好啊。”周至笑道:“我们现在走的路就类似茶马古道的走法,和夹川那种平地水泥路是不一样的。”
“就拿从西昌到联和乡这段来说,从西昌过来,第一天需要到美姑住下,然后次日清早换马,走一天后才能到达粮站。需要两天的时间。”
“后来大路修到了美姑,开车从西昌到美姑从十个小时变成只需要六个小时,不过美姑到粮站的路还是很烂的石子路,不通小车,大车过来相比骑马也快不了多少。”
“再后来公路加宽,铺上了柏油,西昌到美姑的时间提到了四小时,美姑到九口的石子路也修出来了,换马的地方就移到了九口。”
“那个时候乡道可以走夜路了,晚上骑马从乡里出来,早上到九口能赶上早班车,傍晚可以到西昌城。”阿紫补充道。
“现在就不一样了。”吴仁中说道:“现在柏油马路直接修到了乡里,从乡里到美姑也只需要三个小时,要是自己开车快一点,六个小时可以从西昌城里开到粮站。”
“所以全靠路,路好了就可以把以前耗在路上的时间压降到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周至笑道:“要是路不好的话,那就和现在一样了。”
“这样也不错。”冯雪珊和何诗情这两位最不熟悉骑马的被大队保护在中央:“慢慢走着欣赏风景,这一路的风景是真好看。”
“其实这条路也好走多了。”周至笑道:“我们第一次过来的时候还要开道呢,路都被蕨草给封掉了。后来我们经常过来玩,道路自然就保持下来了。”
道路两边现在都是厚厚的植被,但是品种单一,全是菜蕨,菜蕨现在已经是联和乡的创收项目之一,可是依然漫山遍野,有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架式。
杨和也发现了这一点:“这一大片松林下怎么全是这个?要在老家,找点蕨菜也不容易。”
“老家的蕨类品种太多了。”周至说道:“百分之九十都不能吃。不像这里,这里的蕨类常见的就两三种,还都是可以吃的,这就叫道地资源。”
“那一会儿我们采一点?”闫霄发现枯黄的蕨原上还有一些冒头出来的蕨芽,有些想玩。
“这里是旱坡,蕨苔不好,一会儿等我们到了营地后我带你们去采。”阿紫说道:“我们去采黄瓜条,那个比这种紫蕨好吃多了。”
“嗯,我们这一路上不能再耽误了。”周至笑道:“三个小时才能到,到了还要搭帐篷建基地做饭,可要花一点时间呢。”
“对了,再给大家强调下纪律,大家都看到了吧?这个季节松林下全是枯草,因此用火安全要特别注意,出了营地范围一定不能用火,不然很可能造成火灾。”
这个问题一眼就看得出来,现在马队行经的道路两边是高大的松林,松林下是茂密的蕨类草原,这些蕨草高度已经达到了马腹,除了部分把秋天错认成春天发芽的那些“反骨”外,已经大多数都已经枯萎。加上现在是旱季,枯萎的蕨草还十分干燥,这种情况下要是着火,那就是连绵十几个山头的事情。
“诶?”聊到这里,何诗情又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肘子你不是说乡亲们以前都是刀耕火种吗?就是靠烧山得到可以耕作的土地,然后将土豆埋到烧过的地里是吧?那乡亲们又是怎么控制过火面积的呢?”
“这个要靠经验了。”周至笑道:“其实烧掉的山头也不是全生地,更多还是轮作后歇耕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经过整理,去掉石头,有些地块和地块之间还有石头垒砌的矮墙,和其余森林保持着相对独立,可以控制。”
“如果是全生地,乡亲们也会懂得开辟火带,或者选择有水源自然分割地形的地方,再根据风向点火,烧到水边就自然停下来了。”
“还有就是烧山的时机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大毕摩辨别气候的能力了。”周至说道:“烧山的时机需要把握得很好,一般都在雨季来临之前,大凉山的雨季雨量是非常充沛的,火烧起来几天后进入雨季,大雨就能将火浇灭,而珍贵的雨水也正好可以为播下的种子提供充足的水量,为发芽定根打下好基础。”
“所以说,即便是刀耕火种,发展上千年以后,也是有一套技术存在的,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绝对原始’。”
“比如草木灰中的钾肥很容易流失,因此需要在雨前及时翻耕,将灰与土充分混合,以尽量保持肥力;”
“又比如混耕和休耕,轮作;”
“又比如去原生林里采集腐殖土背回来,或者利用人畜粪肥改良土质。”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乡亲们也都是掌握的。”
“其实都是没有水源的。”阿紫说道:“现在有了水源,乡亲们跟着璐璐姐她们学习管理果树,在半坡种牧草,在山下河滩地种豆子,种烟草,在水浇地学习种玉米套荞麦,套土豆这些新型种植技术,学起来也很快的。”
“这个的确要表扬一下。”周至笑道:“这就叫一张白纸好画画,相比农业种植,教乡亲们科学养羊反倒麻烦得多,去势圈养,两种方式都和传统不同,推广起来费劲多了。尤其几个犟种,特么比黑山羊还要犟,有时候真想连他俩一起骟了!”
http://www.rulianshi.net/zhongshengzhichengfengerqi/48933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这也导致到了第二天马队的出发时间晚了俩小时。
好在大家都是休假,休假主打一个“闲适”,早点晚点都无所谓,只要两三个小时内能到就行。
“骑马三个小时,能走多远?”闫霄骑在马上,感觉自己已经骑得十分专业了,开始对目的地到两站的距离感到好奇。
“其实并不远。”周至笑道:“茶马古道上的走法,不苛刻的话,一天以四十到六十里为限,速度的话一小时也就四五里,三个小时,就是十五里,其实也就是从夹川县城到笔架山或者榕山镇的距离。”
“那不对啊。”闫霄说道:“我们走路去笔架山也就个把钟头啊?”
“那是因为路好啊。”周至笑道:“我们现在走的路就类似茶马古道的走法,和夹川那种平地水泥路是不一样的。”
“就拿从西昌到联和乡这段来说,从西昌过来,第一天需要到美姑住下,然后次日清早换马,走一天后才能到达粮站。需要两天的时间。”
“后来大路修到了美姑,开车从西昌到美姑从十个小时变成只需要六个小时,不过美姑到粮站的路还是很烂的石子路,不通小车,大车过来相比骑马也快不了多少。”
“再后来公路加宽,铺上了柏油,西昌到美姑的时间提到了四小时,美姑到九口的石子路也修出来了,换马的地方就移到了九口。”
“那个时候乡道可以走夜路了,晚上骑马从乡里出来,早上到九口能赶上早班车,傍晚可以到西昌城。”阿紫补充道。
“现在就不一样了。”吴仁中说道:“现在柏油马路直接修到了乡里,从乡里到美姑也只需要三个小时,要是自己开车快一点,六个小时可以从西昌城里开到粮站。”
“所以全靠路,路好了就可以把以前耗在路上的时间压降到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周至笑道:“要是路不好的话,那就和现在一样了。”
“这样也不错。”冯雪珊和何诗情这两位最不熟悉骑马的被大队保护在中央:“慢慢走着欣赏风景,这一路的风景是真好看。”
“其实这条路也好走多了。”周至笑道:“我们第一次过来的时候还要开道呢,路都被蕨草给封掉了。后来我们经常过来玩,道路自然就保持下来了。”
道路两边现在都是厚厚的植被,但是品种单一,全是菜蕨,菜蕨现在已经是联和乡的创收项目之一,可是依然漫山遍野,有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架式。
杨和也发现了这一点:“这一大片松林下怎么全是这个?要在老家,找点蕨菜也不容易。”
“老家的蕨类品种太多了。”周至说道:“百分之九十都不能吃。不像这里,这里的蕨类常见的就两三种,还都是可以吃的,这就叫道地资源。”
“那一会儿我们采一点?”闫霄发现枯黄的蕨原上还有一些冒头出来的蕨芽,有些想玩。
“这里是旱坡,蕨苔不好,一会儿等我们到了营地后我带你们去采。”阿紫说道:“我们去采黄瓜条,那个比这种紫蕨好吃多了。”
“嗯,我们这一路上不能再耽误了。”周至笑道:“三个小时才能到,到了还要搭帐篷建基地做饭,可要花一点时间呢。”
“对了,再给大家强调下纪律,大家都看到了吧?这个季节松林下全是枯草,因此用火安全要特别注意,出了营地范围一定不能用火,不然很可能造成火灾。”
这个问题一眼就看得出来,现在马队行经的道路两边是高大的松林,松林下是茂密的蕨类草原,这些蕨草高度已经达到了马腹,除了部分把秋天错认成春天发芽的那些“反骨”外,已经大多数都已经枯萎。加上现在是旱季,枯萎的蕨草还十分干燥,这种情况下要是着火,那就是连绵十几个山头的事情。
“诶?”聊到这里,何诗情又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肘子你不是说乡亲们以前都是刀耕火种吗?就是靠烧山得到可以耕作的土地,然后将土豆埋到烧过的地里是吧?那乡亲们又是怎么控制过火面积的呢?”
“这个要靠经验了。”周至笑道:“其实烧掉的山头也不是全生地,更多还是轮作后歇耕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经过整理,去掉石头,有些地块和地块之间还有石头垒砌的矮墙,和其余森林保持着相对独立,可以控制。”
“如果是全生地,乡亲们也会懂得开辟火带,或者选择有水源自然分割地形的地方,再根据风向点火,烧到水边就自然停下来了。”
“还有就是烧山的时机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大毕摩辨别气候的能力了。”周至说道:“烧山的时机需要把握得很好,一般都在雨季来临之前,大凉山的雨季雨量是非常充沛的,火烧起来几天后进入雨季,大雨就能将火浇灭,而珍贵的雨水也正好可以为播下的种子提供充足的水量,为发芽定根打下好基础。”
“所以说,即便是刀耕火种,发展上千年以后,也是有一套技术存在的,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绝对原始’。”
“比如草木灰中的钾肥很容易流失,因此需要在雨前及时翻耕,将灰与土充分混合,以尽量保持肥力;”
“又比如混耕和休耕,轮作;”
“又比如去原生林里采集腐殖土背回来,或者利用人畜粪肥改良土质。”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乡亲们也都是掌握的。”
“其实都是没有水源的。”阿紫说道:“现在有了水源,乡亲们跟着璐璐姐她们学习管理果树,在半坡种牧草,在山下河滩地种豆子,种烟草,在水浇地学习种玉米套荞麦,套土豆这些新型种植技术,学起来也很快的。”
“这个的确要表扬一下。”周至笑道:“这就叫一张白纸好画画,相比农业种植,教乡亲们科学养羊反倒麻烦得多,去势圈养,两种方式都和传统不同,推广起来费劲多了。尤其几个犟种,特么比黑山羊还要犟,有时候真想连他俩一起骟了!”
http://www.rulianshi.net/zhongshengzhichengfengerqi/48933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