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送货的机仆(十四更)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轮回乐园、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从木叶开始逃亡、这个外援强到离谱、我,哥斯拉,旧日支配者、我家娘子,不对劲、从执教皇马开始、我在异界肝经验、神秘之劫、海贼之死神副船长、精灵之摆烂大师、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在废镇工坊深处,空气因高度集中的能量而显得格外凝重。
陈瑜暗红色的身躯伫立在经过多次迭代优化的维度传送仪前。
他猩红色的光学镜头以远超人类视觉的频率持续扫描,锁定在中央的能量焦点区域,那里的幽光正随着能量的精确注入有规律地扭曲、闪烁,呈现出一种受控制的不稳定状态。
此前的实验已成功验证了信息与小质量样本的传递可行性,但始终受限于能量供给和谐振精度,未能打开一个足够大、足以让具备工程实用性的物资单位通过的稳定裂隙。
能量输出的上限、谐振频率与本地物理规则耦合时的微小偏差,以及维持通道稳定所需的高额能耗,是摆在面前必须逐一解决的技术障碍。
通过对积累的海量实验数据进行近乎穷举的推演与模拟,陈瑜构建了多个高度拟真的能量-空间模型。
他清楚地意识到,要实现下一阶段的突破,必须执行一次经过精密计算、大幅提升能量层级的注入协议。
他已经充分计算过相关数据,建立了数据模型演算各种可能性。
所有潜在风险,包括能量回路过载阈值、空间结构耐受极限,以及失败情况下的能量泄散路径,都已在他的模型中反复演算,并配备了相应的缓冲与安全机制。
“执行能量注入协议。”陈瑜的合成音在工坊内响起,平稳而确定,不带任何犹豫。
他庞大的机械体与传送仪控制核心建立了更深层的物理连接,数根特制的粗导能线缆从他背后的专用接口延伸出来,与主控台的关键节点紧密对接。
这使得他能够以更高权限和更精细的控制粒度,直接调节即将释放的能量洪流。
指令下达的瞬间,工坊内的辅助照明系统自动调暗,将电力优先供给核心设备。
墙壁与地板内嵌的能量导管发出逐渐升高频率和强度的嗡鸣,稳定而持续。
肉眼可见的、愈发浓郁的湛蓝色能量流,如同被精确引导的巨流,沿着强化后的路径奔腾汇聚,被高效导入传送仪基座中经过扩容和加固的核心能量池。
传送仪中央的多层环形结构开始以远超以往的速度同步旋转,精密校准的运动轨迹在空中留下残影。
悬浮在环内的几何符号被充沛的能量激发,亮度和复杂程度急剧上升,发出一种高频但并不刺耳的呼啸声,那是能量高效运转时固有的物理声响。
空气中,臭氧与受热金属的气味变得更加明显,这是高能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陈瑜视野侧边的悬浮界面中,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和动态模型显示,能量读数正沿着预设的最佳曲线稳步上升,精准贴合理论轨迹。
多个关键参数,如空间曲率张力、局部能量密度和背景辐射水平,均已进入此前未曾触及的高负载运行区间,但所有数值仍严格控制在已验证的安全边界之内。
系统反馈与他模型预测高度吻合,表明整个过程仍处于他的精密掌控之中。
“核心能量场稳定性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三阈值。局部空间曲率波动超出基准模型百分之十五,处于预案B预测范围。”伺服颅骨用单调的电子音汇报实时数据。
这些波动并未引起陈瑜的意外,它们完全落在他预先推演的多种情景模型之内。
他的逻辑核心正以高负载运行,但这并非应对突发状况,而是为了执行一项需要极致精度的微调任务。
他根据实时反馈,以毫秒级的速度微调能量输出的频率和相位,如同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在已知的湍流中持续调整控制参数,以对抗并利用空间结构本身固有的、已被部分探知的规律性“排异”效应。
整个过程,更像是在与一组已知而强大的物理法则进行一场预设步骤的高强度交互。
“执行最终阶段指令。”
他的合成音依旧平稳。指令发出后,一组经过特殊加密的坐标和身份验证信号,与一股经过精密调制、高度凝聚的能量脉冲,被同步且精准地注入传送仪的核心。
刹那间,工坊中央的亮度急剧增强,达到肉眼难以直视的程度。
一道边缘闪烁着复杂几何光纹、形态在不断自我调整中趋于稳定的幽蓝色裂隙,在强大能量场的支撑下逐渐显现。
它并非粗暴撕裂的缺口,而更像是在现实构造中被临时“编织”出的异常区域,其内部光影流动,映射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维度特性与能量路径。
裂隙的尺寸在初始阶段存在预期的波动,这是能量与空间达成新平衡前的正常瞬态过程,但很快就在陈瑜的持续调控下,收敛并稳定在一个足以容纳成年人类通过的、边界清晰的椭圆形态。
通道成功建立。
一个具备实际物资输送能力的临时跨维度接口,已按预定目标,在他的完全控制下形成。
几乎在裂隙稳定的同一刻,一个身影从那片混沌的光影中一步迈出。
从翻涌的能量裂隙中走出的机仆,其标准人形轮廓因背负和加装的多种设备而显得异常臃肿。
躯干和四肢上固定着数个结构不明的金属箱体,线路与加固支架交错分布,最显眼的是其背部负载的一个体积不小的圆柱形装置——那明显是一台小型等离子反应堆。
这些额外负重使它原本流畅的线条变得笨拙,移动时带有沉重的机械感。
机仆踏上工坊地面的瞬间,其头部的单镜头传感器迅速锁定陈瑜,发出一段带有静电杂音的、刻板的合成语音:“指令确认。运输单元-泽塔-7,任务序列执行完毕。货物状态:待查验。”
语音结束,它便完全静止,进入待命状态,如同一件标记为“已送达”的包裹。
陈瑜没有片刻耽搁。
他的注意力完全越过成功开启的裂隙本身,直接集中在这具刚刚抵达、满载物资的金属躯体上。对他而言,其中所装载的东西,远比这次技术验证的成功更为重要。
“开始卸货。”他下达指令,数根搭载不同工具的机械触手从工坊各处伸了过来,如同具备自主意识的操作臂,精准地围向静止的机仆。
http://www.rulianshi.net/zhanchuijiyoulaochuanyueji/49140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陈瑜暗红色的身躯伫立在经过多次迭代优化的维度传送仪前。
他猩红色的光学镜头以远超人类视觉的频率持续扫描,锁定在中央的能量焦点区域,那里的幽光正随着能量的精确注入有规律地扭曲、闪烁,呈现出一种受控制的不稳定状态。
此前的实验已成功验证了信息与小质量样本的传递可行性,但始终受限于能量供给和谐振精度,未能打开一个足够大、足以让具备工程实用性的物资单位通过的稳定裂隙。
能量输出的上限、谐振频率与本地物理规则耦合时的微小偏差,以及维持通道稳定所需的高额能耗,是摆在面前必须逐一解决的技术障碍。
通过对积累的海量实验数据进行近乎穷举的推演与模拟,陈瑜构建了多个高度拟真的能量-空间模型。
他清楚地意识到,要实现下一阶段的突破,必须执行一次经过精密计算、大幅提升能量层级的注入协议。
他已经充分计算过相关数据,建立了数据模型演算各种可能性。
所有潜在风险,包括能量回路过载阈值、空间结构耐受极限,以及失败情况下的能量泄散路径,都已在他的模型中反复演算,并配备了相应的缓冲与安全机制。
“执行能量注入协议。”陈瑜的合成音在工坊内响起,平稳而确定,不带任何犹豫。
他庞大的机械体与传送仪控制核心建立了更深层的物理连接,数根特制的粗导能线缆从他背后的专用接口延伸出来,与主控台的关键节点紧密对接。
这使得他能够以更高权限和更精细的控制粒度,直接调节即将释放的能量洪流。
指令下达的瞬间,工坊内的辅助照明系统自动调暗,将电力优先供给核心设备。
墙壁与地板内嵌的能量导管发出逐渐升高频率和强度的嗡鸣,稳定而持续。
肉眼可见的、愈发浓郁的湛蓝色能量流,如同被精确引导的巨流,沿着强化后的路径奔腾汇聚,被高效导入传送仪基座中经过扩容和加固的核心能量池。
传送仪中央的多层环形结构开始以远超以往的速度同步旋转,精密校准的运动轨迹在空中留下残影。
悬浮在环内的几何符号被充沛的能量激发,亮度和复杂程度急剧上升,发出一种高频但并不刺耳的呼啸声,那是能量高效运转时固有的物理声响。
空气中,臭氧与受热金属的气味变得更加明显,这是高能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陈瑜视野侧边的悬浮界面中,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和动态模型显示,能量读数正沿着预设的最佳曲线稳步上升,精准贴合理论轨迹。
多个关键参数,如空间曲率张力、局部能量密度和背景辐射水平,均已进入此前未曾触及的高负载运行区间,但所有数值仍严格控制在已验证的安全边界之内。
系统反馈与他模型预测高度吻合,表明整个过程仍处于他的精密掌控之中。
“核心能量场稳定性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三阈值。局部空间曲率波动超出基准模型百分之十五,处于预案B预测范围。”伺服颅骨用单调的电子音汇报实时数据。
这些波动并未引起陈瑜的意外,它们完全落在他预先推演的多种情景模型之内。
他的逻辑核心正以高负载运行,但这并非应对突发状况,而是为了执行一项需要极致精度的微调任务。
他根据实时反馈,以毫秒级的速度微调能量输出的频率和相位,如同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在已知的湍流中持续调整控制参数,以对抗并利用空间结构本身固有的、已被部分探知的规律性“排异”效应。
整个过程,更像是在与一组已知而强大的物理法则进行一场预设步骤的高强度交互。
“执行最终阶段指令。”
他的合成音依旧平稳。指令发出后,一组经过特殊加密的坐标和身份验证信号,与一股经过精密调制、高度凝聚的能量脉冲,被同步且精准地注入传送仪的核心。
刹那间,工坊中央的亮度急剧增强,达到肉眼难以直视的程度。
一道边缘闪烁着复杂几何光纹、形态在不断自我调整中趋于稳定的幽蓝色裂隙,在强大能量场的支撑下逐渐显现。
它并非粗暴撕裂的缺口,而更像是在现实构造中被临时“编织”出的异常区域,其内部光影流动,映射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维度特性与能量路径。
裂隙的尺寸在初始阶段存在预期的波动,这是能量与空间达成新平衡前的正常瞬态过程,但很快就在陈瑜的持续调控下,收敛并稳定在一个足以容纳成年人类通过的、边界清晰的椭圆形态。
通道成功建立。
一个具备实际物资输送能力的临时跨维度接口,已按预定目标,在他的完全控制下形成。
几乎在裂隙稳定的同一刻,一个身影从那片混沌的光影中一步迈出。
从翻涌的能量裂隙中走出的机仆,其标准人形轮廓因背负和加装的多种设备而显得异常臃肿。
躯干和四肢上固定着数个结构不明的金属箱体,线路与加固支架交错分布,最显眼的是其背部负载的一个体积不小的圆柱形装置——那明显是一台小型等离子反应堆。
这些额外负重使它原本流畅的线条变得笨拙,移动时带有沉重的机械感。
机仆踏上工坊地面的瞬间,其头部的单镜头传感器迅速锁定陈瑜,发出一段带有静电杂音的、刻板的合成语音:“指令确认。运输单元-泽塔-7,任务序列执行完毕。货物状态:待查验。”
语音结束,它便完全静止,进入待命状态,如同一件标记为“已送达”的包裹。
陈瑜没有片刻耽搁。
他的注意力完全越过成功开启的裂隙本身,直接集中在这具刚刚抵达、满载物资的金属躯体上。对他而言,其中所装载的东西,远比这次技术验证的成功更为重要。
“开始卸货。”他下达指令,数根搭载不同工具的机械触手从工坊各处伸了过来,如同具备自主意识的操作臂,精准地围向静止的机仆。
http://www.rulianshi.net/zhanchuijiyoulaochuanyueji/49140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