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金川营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额尔德尼这次回乌布苏湖,把他的部众都搞成神经病了。
所谓上行下效,统治者的意志,通常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封臣。
和托辉特部的贵族,在此之前,都在态度上把刘承宗当做生死大敌。
因为他们早就听说过刘承宗。
早在林丹汗殡天的时候,刘承宗称岱青契丹汗,就已经在漠北扬名万里了。
只是那个时候,名气虽然很大,但名声坏得很。
别管是林丹汗亲口禅让,还是那场开在青海的忽里台大会,漠北的贵族们,都不认为有任何合法性。
尤其是额尔德尼。
因为漠北的三大封建主,是衮布、硕垒和素巴第。
额尔德尼作为分家的小领主,名气仅仅威震斡罗思部份地区,在传统的漠南与卫拉特,没人把他当做汗。
以至于刘承宗称汗的宣告,额尔德尼都没有提名的资格。
漠北三汗是帛书送到了部落,不拥戴就是给自己树敌,何况对刘承宗的情况当时也不够了解,就模棱两可的捏着鼻子接受了。
额尔德尼不一样,他从头到尾就根本不承认刘承宗这个狗屁汗号。
因为心里有一股气顶着他,就是不服。
凭什么啊?
你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在战俘营里开忽里台大户,谁敢不拥戴你?这玩意完全是暴力催生出来的,一点合法性都没有。
说你兵强马壮,那没办法,必须认;但要说你是神奇所归必在有德,那完全是放屁。
我就是不服!
除了这个能摆在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层的缘由,是额尔德尼的嫉妒。
他嫉妒刘承宗。
额尔德尼的敌意,就源于嫉妒。
他的部落诞生之初,就为统治卫拉特;他的父亲也确实曾统治卫拉特,直到被哈喇忽剌手下的贵族所杀。
额尔德尼接手和托辉特,牧地在收缩、牲畜被劫掠、人口在凋零。
男人们在额尔齐思河上战死,归家的尸首甚至没有足够的布料裹身,老者在沙漠绿洲用木铲沉默掘坑。
遗孀哭喊着问他,下一代还没长大,谁能像那些战死的勇士一样来保护我们?
没有人。
那时候的额尔德尼,也不过是个早年丧父的少年。
他保护不了任何人,只有巍峨的阿尔泰和萨彦岭,能拖延卫拉特人的反攻脚步。
后来萨彦岭也挡不住了,乌梁海的领地丢了大半,北边的图巴部残兵败将只能翻过唐努山。
额尔德尼试过找回场子,在楚琥尔台吉作乱时,趁机进攻卫拉特。
但卫拉特的军队也在几次大胜中拥有精良的装备、骠勇的战法,哈喇忽剌也用兵如神,一边对付作乱的儿子楚琥尔,腾出手来又把额尔德尼揍得晕头转向。
额尔德尼做梦都想杀了哈喇忽剌。
巨大的怨念,在乌布苏湖上空盘旋。
直到哈喇忽剌老死天山。
额尔德尼再度起兵,却仍屡战屡败。
继位的巴图尔珲台吉并不像其父哈喇忽剌那样百战百胜,却更有王者风范,弥合卫拉特四部的矛盾,使其拥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他们不再势均力敌,卫拉特成为雄踞天山北麓的强大联盟,而和托辉特部的家底,都在复仇战争输光了。
额尔德尼做梦都想打败卫拉特。
但差距越来越大,额尔德尼不再提及兴兵复仇,即使是向斡罗思讨要兵马,也只是将复仇当做借口,巩固既有的权势。
草原上一场大败就伤筋动骨,一个孩子成长为控弦勇士需要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让卫拉特越来越强大。
所有的惨败,都在他继承部落那一刻就决定了,这就是他的命运。
他不是认命了,是真没招儿了。
而刘承宗的名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传进他的耳朵。
那个让他嫉妒发狂的汉儿恶棍,简直就是额尔德尼心里绝对理想的超我状态。
林丹汗席卷漠南的西征到此为止,轻而易举地力挫卫拉特四部联军,一卷帛书只手摭天,从乌斯藏到兴安岭,按着所有台吉那颜的脖子,让他们承认他是天上地下唯一真汗。
草原上已经很多年没出现过,这种演都不演直接掀桌子的歹徒了。
额尔德尼恨啊。
他深恨这个如日中天的假大汗,为何不是他?
和托辉特部的贵族,在额尔德尼这种嫉妒衍生出的厌恶下,都对刘承宗抱有巨大敌意。
偏偏,在素巴第的邀请下,额尔德尼因缘际会地参加了岭东战役。
准确的说,应该是观战。
整场战役,让他对刘承宗、元帅府乃至整个天下的看法,焕然一新。
从头到尾,刘承宗都只在战胜分赃,封他做参将的时候,正眼看了他一次。
就那一眼,所有嫉妒烟消云散。
在刘承宗那双带有温和笑意的眼里,额尔德尼看见自己内心的怪物——天下大势正向他滚滚碾来,他强盛部落的抱负与使命,可通过此人达成。
先不说使命不使命的。
单就一个,随着漠北三部加盟敦塔汗国,额尔德尼突然发现,自己的和托辉特部,从漠北喀尔喀的边疆区,成了敦塔汗国的腹里。
当然萨彦岭可能没贺兰山那么‘腹’,但距离最近的前线泰萌卫一千五百里,怎么说也谈不上边疆了。
梦寐以求的和平,突然就来了。
不过说实话,刘承宗的金莲川参将,对额尔德尼来说……很肉疼。
对刘狮子来说,三千军队,不过是扩编一个营。
偌大的元帅府,参将以上的将领也就将近一百个,给额尔德尼一个编制,算给素巴第一个面子。
但是对额尔德尼来说,这个面子太沉重了。
三千军队,他去哪儿给刘承宗凑三千堪战军队啊?
这倒不是漠北诸部太弱,而是刘承宗的军队,机动兵力的占比太高。
说白了,兴安岭辽东一线,是放眼世界烈度都在第一梯队的战争前线,卷入其中的参战各国皆为强权霸主。
哪怕是林丹汗时期衰弱的北元,被吓得狼狈逃窜,丢弃土地向西滚进的败兵,都是一支能碾碎无数小国的步骑兵团。
事实上林丹汗也确实碾碎了无数小国,就比如曾强势一时的土默特,在林丹汗过境之后,衰落为一个三千精锐都凑得费劲的小部。
这种战线,对额尔德尼来说太勉强了。
就别说让他拉三千牧兵过去,岭东战役里素巴第那七千军团在漠北算精锐了,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能横着走。
可是在刘承宗和黄台吉的岭东战场上,素巴第的人只能溜边走,连黄台吉的汉军阵都不敢碰,巴牙喇冲出来就把他们打得满地跑。
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敢上去硬碰一下,战后统计,就打出了漠北三部数十年没有的惨重伤亡。
即便已经回到属于和托辉特部的乌布苏湖盆地,额尔德尼仍对那场战役心有余悸。
他看着自己部落里的歪瓜裂枣,盘算着即使是精锐倾巢而出,都凑不齐三千甲骑,更何况这帮人出去,他的部落就离散伙不远了。
他们在与卫拉特四部的战争中被打残了一代人,兵力本来就不多。
若是说让他领军跟在刘承宗身边也就罢了,拉个凑合的半装部队,跟着大元帅混吃混喝,就他看刘大汗那财大气粗的样子,要不了多久半装营就能成全员甲骑的精锐部队。
偏偏金莲川那地方真不算后方,离兴安岭很近,后金军没准明年就会从松漠府突防而出。
刘承宗的兵强,黄台吉的兵也不弱。
那也是装备精良、作战勇猛的部队,额尔德尼若是拉着装备不全的游牧部队过去,恐怕阵上一仗就得叫人吃干抹净。
所以这兵啊,他思前想后,自己也就能出个一千精锐,不,三百精骑,六百辅骑。
剩下的两千人,还是得从外边出。
乌梁海的图巴诸部,需要征兵了。
当然还有额尔德尼的老朋友,斡罗思。
沿着林中几条大河,和托辉特部的人知道斡罗思十几个冬季营地和木垒位置。
在额尔德尼眼里,定居于西伯利亚的斡罗思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
他们穿着锁子甲、腰上别着火器,会骑马还会驾船,但不会让额尔德尼心中产生看刘承宗的人时那种羡慕,并且发自内心地想要加入其中的感觉。
反而会有一种……我的动物朋友们真厉害的骄傲。
那漠北以北,牛马畜生都活不了的地方,年年有不知道为啥活着的斡罗思人扎堆往里涌。
可以预见的是,有忒猛汗国在西边截断航路,在泰萌卫城被攻陷之前,他们很难再过来了。
额尔德尼自然就会把主意打到留在这里的斡罗思人身上。
不过要想控制他们,也不容易,好在额尔德尼有特殊的操控方法。
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欺骗,斡罗思对契丹的情报,一直掌握得有很大偏差。
因为额尔德尼一直都在把归化城当做契丹给斡罗思人介绍。
所以就会有什么契丹是一座河边的大城,一会是难攻不落之城,一会又被林丹汗攻陷的鬼话。
只要他派人去告诉斡罗思人组织军队,跟他一起去契丹,那些人自己就会组织出一支堪战军队,跟他一同行动。
这自然会带来很大的隐患,比如他们不会真正听从自己的控制。
但是在这里,不受额尔德尼控制无所谓,只要走到兴安岭西路的金莲川,刘大汗上万军队在那驻着,就他们这大几百或一千多人长得跟别人不一样。
就由不得他们不受控制了。
额尔德尼把自己即将带队前往契丹的消息,跟接受他册封的斡罗思使臣雅科夫沟通,二个坏种是一拍即合。
封建贵族制度,很难形成国族意识,形成了就会向官僚制度的集权国家转变。
相对来说,斡罗思虽然科学技术一塌糊涂,反而在这方面相较西欧更加进步。
因为他们真被蒙古人统治过。
这种意识在和平年代的温室中会慢慢消散,但战争年代自己就回来了。
都是杀出来的。
就比如所有人都张牙舞爪的中原。
礼记严格规定了,北狄东夷西戎南蛮。
明朝更是直接在律法上明明白白规定了一个北虏首级赏银多少,一个东虏首级又赏银多少;相应的是汉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个汉人,努尔哈赤的刀子也能帮他认祖归宗。
雅科夫是贵族,而且是先向斡罗思与和托辉特汗国共同的贵族,根本不在乎西伯利亚讨生活的斡罗思士兵与猎人。
反倒是劝说斡罗思士兵从征,到时候还想办法跟契丹达成贸易联系,两边功劳都是他的。
所有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前往叶尼塞堡征兵的任务。
任务也达成的很漂亮,人刚过去还不到十天,额尔德尼这边招募乌梁海图巴诸部的事还没干完,军队尚未集结,就从叶尼塞堡传回话来。
叶尼塞的督军彼得对这个消息格外振奋,立刻集结了二百士兵,并且向周围堡寨、冬季营地下令征兵,预计能在两个月内,组织起一支一千三百人的部队,追随黄金汗向东南挺进。
这个消息把额尔德尼高兴坏了。
他直接改变了招募计划。
不仅将本部出动九百骑编入金川营的计划扩编,不惜血本地增兵至一千两百人。
还向游牧于萨彦岭南北的图巴诸部下令,从征的士兵可以少一点,只要五百骑兵既可,但要再抽调五百猎人,以便到兴安岭游牧渔猎,为持久计。
甚至还要从部落中调一批婆姨娃娃,到那边占住地方,形成新的游牧部落。
不过雅科夫忧心忡忡提醒额尔德尼:“大汗,督军彼得招募军队,是以为我们要带他们到东南去劫掠作战,为了财富去的,到时候整编成军,恐怕他们会闹事。”
“是过去劫掠打仗啊,呵,他们又不知道契丹长什么样子,一条大河旁边有一座大城池,城里都是白银……那不就盛京吗?”
额尔德尼是振振有词:“抢谁不是抢,再说了,等到了那边,出兵作战,刘大汗的赏赐,那可是出了名的大方!”
http://www.rulianshi.net/wanzei/492176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所谓上行下效,统治者的意志,通常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封臣。
和托辉特部的贵族,在此之前,都在态度上把刘承宗当做生死大敌。
因为他们早就听说过刘承宗。
早在林丹汗殡天的时候,刘承宗称岱青契丹汗,就已经在漠北扬名万里了。
只是那个时候,名气虽然很大,但名声坏得很。
别管是林丹汗亲口禅让,还是那场开在青海的忽里台大会,漠北的贵族们,都不认为有任何合法性。
尤其是额尔德尼。
因为漠北的三大封建主,是衮布、硕垒和素巴第。
额尔德尼作为分家的小领主,名气仅仅威震斡罗思部份地区,在传统的漠南与卫拉特,没人把他当做汗。
以至于刘承宗称汗的宣告,额尔德尼都没有提名的资格。
漠北三汗是帛书送到了部落,不拥戴就是给自己树敌,何况对刘承宗的情况当时也不够了解,就模棱两可的捏着鼻子接受了。
额尔德尼不一样,他从头到尾就根本不承认刘承宗这个狗屁汗号。
因为心里有一股气顶着他,就是不服。
凭什么啊?
你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在战俘营里开忽里台大户,谁敢不拥戴你?这玩意完全是暴力催生出来的,一点合法性都没有。
说你兵强马壮,那没办法,必须认;但要说你是神奇所归必在有德,那完全是放屁。
我就是不服!
除了这个能摆在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层的缘由,是额尔德尼的嫉妒。
他嫉妒刘承宗。
额尔德尼的敌意,就源于嫉妒。
他的部落诞生之初,就为统治卫拉特;他的父亲也确实曾统治卫拉特,直到被哈喇忽剌手下的贵族所杀。
额尔德尼接手和托辉特,牧地在收缩、牲畜被劫掠、人口在凋零。
男人们在额尔齐思河上战死,归家的尸首甚至没有足够的布料裹身,老者在沙漠绿洲用木铲沉默掘坑。
遗孀哭喊着问他,下一代还没长大,谁能像那些战死的勇士一样来保护我们?
没有人。
那时候的额尔德尼,也不过是个早年丧父的少年。
他保护不了任何人,只有巍峨的阿尔泰和萨彦岭,能拖延卫拉特人的反攻脚步。
后来萨彦岭也挡不住了,乌梁海的领地丢了大半,北边的图巴部残兵败将只能翻过唐努山。
额尔德尼试过找回场子,在楚琥尔台吉作乱时,趁机进攻卫拉特。
但卫拉特的军队也在几次大胜中拥有精良的装备、骠勇的战法,哈喇忽剌也用兵如神,一边对付作乱的儿子楚琥尔,腾出手来又把额尔德尼揍得晕头转向。
额尔德尼做梦都想杀了哈喇忽剌。
巨大的怨念,在乌布苏湖上空盘旋。
直到哈喇忽剌老死天山。
额尔德尼再度起兵,却仍屡战屡败。
继位的巴图尔珲台吉并不像其父哈喇忽剌那样百战百胜,却更有王者风范,弥合卫拉特四部的矛盾,使其拥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他们不再势均力敌,卫拉特成为雄踞天山北麓的强大联盟,而和托辉特部的家底,都在复仇战争输光了。
额尔德尼做梦都想打败卫拉特。
但差距越来越大,额尔德尼不再提及兴兵复仇,即使是向斡罗思讨要兵马,也只是将复仇当做借口,巩固既有的权势。
草原上一场大败就伤筋动骨,一个孩子成长为控弦勇士需要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让卫拉特越来越强大。
所有的惨败,都在他继承部落那一刻就决定了,这就是他的命运。
他不是认命了,是真没招儿了。
而刘承宗的名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传进他的耳朵。
那个让他嫉妒发狂的汉儿恶棍,简直就是额尔德尼心里绝对理想的超我状态。
林丹汗席卷漠南的西征到此为止,轻而易举地力挫卫拉特四部联军,一卷帛书只手摭天,从乌斯藏到兴安岭,按着所有台吉那颜的脖子,让他们承认他是天上地下唯一真汗。
草原上已经很多年没出现过,这种演都不演直接掀桌子的歹徒了。
额尔德尼恨啊。
他深恨这个如日中天的假大汗,为何不是他?
和托辉特部的贵族,在额尔德尼这种嫉妒衍生出的厌恶下,都对刘承宗抱有巨大敌意。
偏偏,在素巴第的邀请下,额尔德尼因缘际会地参加了岭东战役。
准确的说,应该是观战。
整场战役,让他对刘承宗、元帅府乃至整个天下的看法,焕然一新。
从头到尾,刘承宗都只在战胜分赃,封他做参将的时候,正眼看了他一次。
就那一眼,所有嫉妒烟消云散。
在刘承宗那双带有温和笑意的眼里,额尔德尼看见自己内心的怪物——天下大势正向他滚滚碾来,他强盛部落的抱负与使命,可通过此人达成。
先不说使命不使命的。
单就一个,随着漠北三部加盟敦塔汗国,额尔德尼突然发现,自己的和托辉特部,从漠北喀尔喀的边疆区,成了敦塔汗国的腹里。
当然萨彦岭可能没贺兰山那么‘腹’,但距离最近的前线泰萌卫一千五百里,怎么说也谈不上边疆了。
梦寐以求的和平,突然就来了。
不过说实话,刘承宗的金莲川参将,对额尔德尼来说……很肉疼。
对刘狮子来说,三千军队,不过是扩编一个营。
偌大的元帅府,参将以上的将领也就将近一百个,给额尔德尼一个编制,算给素巴第一个面子。
但是对额尔德尼来说,这个面子太沉重了。
三千军队,他去哪儿给刘承宗凑三千堪战军队啊?
这倒不是漠北诸部太弱,而是刘承宗的军队,机动兵力的占比太高。
说白了,兴安岭辽东一线,是放眼世界烈度都在第一梯队的战争前线,卷入其中的参战各国皆为强权霸主。
哪怕是林丹汗时期衰弱的北元,被吓得狼狈逃窜,丢弃土地向西滚进的败兵,都是一支能碾碎无数小国的步骑兵团。
事实上林丹汗也确实碾碎了无数小国,就比如曾强势一时的土默特,在林丹汗过境之后,衰落为一个三千精锐都凑得费劲的小部。
这种战线,对额尔德尼来说太勉强了。
就别说让他拉三千牧兵过去,岭东战役里素巴第那七千军团在漠北算精锐了,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能横着走。
可是在刘承宗和黄台吉的岭东战场上,素巴第的人只能溜边走,连黄台吉的汉军阵都不敢碰,巴牙喇冲出来就把他们打得满地跑。
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敢上去硬碰一下,战后统计,就打出了漠北三部数十年没有的惨重伤亡。
即便已经回到属于和托辉特部的乌布苏湖盆地,额尔德尼仍对那场战役心有余悸。
他看着自己部落里的歪瓜裂枣,盘算着即使是精锐倾巢而出,都凑不齐三千甲骑,更何况这帮人出去,他的部落就离散伙不远了。
他们在与卫拉特四部的战争中被打残了一代人,兵力本来就不多。
若是说让他领军跟在刘承宗身边也就罢了,拉个凑合的半装部队,跟着大元帅混吃混喝,就他看刘大汗那财大气粗的样子,要不了多久半装营就能成全员甲骑的精锐部队。
偏偏金莲川那地方真不算后方,离兴安岭很近,后金军没准明年就会从松漠府突防而出。
刘承宗的兵强,黄台吉的兵也不弱。
那也是装备精良、作战勇猛的部队,额尔德尼若是拉着装备不全的游牧部队过去,恐怕阵上一仗就得叫人吃干抹净。
所以这兵啊,他思前想后,自己也就能出个一千精锐,不,三百精骑,六百辅骑。
剩下的两千人,还是得从外边出。
乌梁海的图巴诸部,需要征兵了。
当然还有额尔德尼的老朋友,斡罗思。
沿着林中几条大河,和托辉特部的人知道斡罗思十几个冬季营地和木垒位置。
在额尔德尼眼里,定居于西伯利亚的斡罗思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
他们穿着锁子甲、腰上别着火器,会骑马还会驾船,但不会让额尔德尼心中产生看刘承宗的人时那种羡慕,并且发自内心地想要加入其中的感觉。
反而会有一种……我的动物朋友们真厉害的骄傲。
那漠北以北,牛马畜生都活不了的地方,年年有不知道为啥活着的斡罗思人扎堆往里涌。
可以预见的是,有忒猛汗国在西边截断航路,在泰萌卫城被攻陷之前,他们很难再过来了。
额尔德尼自然就会把主意打到留在这里的斡罗思人身上。
不过要想控制他们,也不容易,好在额尔德尼有特殊的操控方法。
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欺骗,斡罗思对契丹的情报,一直掌握得有很大偏差。
因为额尔德尼一直都在把归化城当做契丹给斡罗思人介绍。
所以就会有什么契丹是一座河边的大城,一会是难攻不落之城,一会又被林丹汗攻陷的鬼话。
只要他派人去告诉斡罗思人组织军队,跟他一起去契丹,那些人自己就会组织出一支堪战军队,跟他一同行动。
这自然会带来很大的隐患,比如他们不会真正听从自己的控制。
但是在这里,不受额尔德尼控制无所谓,只要走到兴安岭西路的金莲川,刘大汗上万军队在那驻着,就他们这大几百或一千多人长得跟别人不一样。
就由不得他们不受控制了。
额尔德尼把自己即将带队前往契丹的消息,跟接受他册封的斡罗思使臣雅科夫沟通,二个坏种是一拍即合。
封建贵族制度,很难形成国族意识,形成了就会向官僚制度的集权国家转变。
相对来说,斡罗思虽然科学技术一塌糊涂,反而在这方面相较西欧更加进步。
因为他们真被蒙古人统治过。
这种意识在和平年代的温室中会慢慢消散,但战争年代自己就回来了。
都是杀出来的。
就比如所有人都张牙舞爪的中原。
礼记严格规定了,北狄东夷西戎南蛮。
明朝更是直接在律法上明明白白规定了一个北虏首级赏银多少,一个东虏首级又赏银多少;相应的是汉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个汉人,努尔哈赤的刀子也能帮他认祖归宗。
雅科夫是贵族,而且是先向斡罗思与和托辉特汗国共同的贵族,根本不在乎西伯利亚讨生活的斡罗思士兵与猎人。
反倒是劝说斡罗思士兵从征,到时候还想办法跟契丹达成贸易联系,两边功劳都是他的。
所有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前往叶尼塞堡征兵的任务。
任务也达成的很漂亮,人刚过去还不到十天,额尔德尼这边招募乌梁海图巴诸部的事还没干完,军队尚未集结,就从叶尼塞堡传回话来。
叶尼塞的督军彼得对这个消息格外振奋,立刻集结了二百士兵,并且向周围堡寨、冬季营地下令征兵,预计能在两个月内,组织起一支一千三百人的部队,追随黄金汗向东南挺进。
这个消息把额尔德尼高兴坏了。
他直接改变了招募计划。
不仅将本部出动九百骑编入金川营的计划扩编,不惜血本地增兵至一千两百人。
还向游牧于萨彦岭南北的图巴诸部下令,从征的士兵可以少一点,只要五百骑兵既可,但要再抽调五百猎人,以便到兴安岭游牧渔猎,为持久计。
甚至还要从部落中调一批婆姨娃娃,到那边占住地方,形成新的游牧部落。
不过雅科夫忧心忡忡提醒额尔德尼:“大汗,督军彼得招募军队,是以为我们要带他们到东南去劫掠作战,为了财富去的,到时候整编成军,恐怕他们会闹事。”
“是过去劫掠打仗啊,呵,他们又不知道契丹长什么样子,一条大河旁边有一座大城池,城里都是白银……那不就盛京吗?”
额尔德尼是振振有词:“抢谁不是抢,再说了,等到了那边,出兵作战,刘大汗的赏赐,那可是出了名的大方!”
http://www.rulianshi.net/wanzei/492176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