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四合院:从怒怼众禽开始走向巅峰 > 第一卷 第126章 宋运辉的喜讯

第一卷 第126章 宋运辉的喜讯

    北方的秋意渐浓,四合院里的柿子树挂满了橙红的果子。林凡的“三产”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不仅稳定承接军需零件加工,还在韩春明的运作下,成功开拓了民用五金和建筑构件的市场,成了红星轧钢厂乃至整个轻工局系统内改革的一面旗帜。

    这日,林凡正在公司办公室里审核月度报表,通讯员送来了一封厚实的信件。一看那熟悉的、略显潦草却力透纸背的字迹,林凡便知道是宋运辉写来的。

    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一丝期待拆开了信封。信很长,足足写满了七八页信纸。开头依旧是惯常的技术交流,宋运辉详细描述了他在新岗位上遇到的一个技术瓶颈以及他独特的解决思路,并向林凡求证可行性。林凡看着那严谨的公式和草图,仿佛能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样子,嘴角不禁泛起一丝笑意。

    然而,信纸翻到后半部分,笔调却陡然变得沉重起来。宋运辉倾诉了他推行技术改革时遇到的巨大阻力——那些盘根错节的人事关系、固步自封的元老、以及“只唯上、不唯实”的官僚作风,都让他感到举步维艰,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我怀疑。字里行间充满了苦闷、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愤懑。

    但信的结尾,笔锋又是一转,墨迹似乎都清晰有力了许多:

    “林凡兄,见信如晤。写至此处,胸中块垒稍舒。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或许是否极泰来,亦或是坚持不懈终究起了作用。厂部最新任命已下,我已被正式调回技术处,并担任新成立的‘连铸工艺优化攻关组’副组长!虽然级别未变,但终究是回到了能发挥所长的岗位。部里对新工艺的推广有了新指示,厂长似乎也顶住了部分压力,给了我一个有限度的试验空间。”

    “回想此前种种,如陷泥沼,几近绝望。幸得兄台此前书信鼓励,授我以‘迂回’、‘积势’之策,我方能在黑暗中勉力支撑。如今虽只是微光,但已是前行之方向。兄之远见与情谊,运辉铭记于心。”

    “新的挑战已然开始,前路必然仍有坎坷,但此番,我必当更加谨慎,亦更加坚定。望兄在四九城一切顺利,盼常来信,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信的最后,还附上了一张他和几位年轻技术员在新设备前的合影,照片上的宋运辉,虽然依旧戴着那副厚厚的眼镜,身形瘦削,但眼神中却重新焕发出了那种专注于技术时的光芒。

    林凡仔细地将信读完,心中感慨万千。他为宋运辉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个纯粹的技术天才,终于冲破了一层阻碍,回到了属于他的战场。他知道,以宋运辉的才华和执着,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整个行业。

    他当即铺开信纸,准备回信。首先对宋运辉的重返技术岗位表示热烈祝贺,接着针对他信中提到的技术难题,结合自己这边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补充建议。最后,他写道:

    “……运辉兄,困境破局,实乃大幸。然需知,技术之路如逆水行舟,人事之复杂亦远超公式推演。望兄既保赤子之心,亦需渐通方圆之道。立足已稳,当思更远。我近日于‘三产’公司运作中,颇感技术与管理、市场结合之重要。或许,你我所思所想,未来可于更广阔处交汇。盼他日重逢,再把酒言欢,畅谈天下技术事。”

    写完信,林凡封好口,让通讯员尽快寄出。他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阎阜贵在一旁修剪着他的花草,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戏文,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而易中海则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看着远方,神情有些落寞。

    院内看似平静,但林凡知道,这种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宋运辉在几百里外迎来了转机,而他自己身边的“风浪”,或许也快要到来了。他想起前几天许大茂见到他时那躲闪的眼神,以及刘海中看似无意提起的、关于“三产”公司占用厂里资源的闲话,眼神微微眯起。

    http://www.rulianshi.net/siheyuancongnuduizhongqinkaishizouxiangdianfeng/490190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