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73章 文具得新订单

第73章 文具得新订单

    第二天一早,苏皖比平时来的更早。

    她打开烘干室的门,里面还残留着淡淡的药香。她把今天要加工的板蓝根搬进来,清洗、切片、烘干,每一步都做得一丝不苟。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她的侧脸上,睫毛的影子投在记录本上。

    李寡妇进来送水时,看见她额头上的细汗笑着说:“婉丫头现在真是药厂的顶梁柱了。”苏婉抬起头笑了笑,手里的刀片还在飞速转动,切出的板蓝根片落在竹匾里,堆起座小小的、洁白的山。她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只会犯错的苏婉了。

    有了一技之长,能为这片土地、为身边的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就像那些被切成薄片的板蓝根,带着她手上的刀口和汗味,被装进布袋,送到不知道名字的战士手里。

    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刚停在村口老槐树下,陆宇轩就迎上去。

    信封上印着邻县供销社的红章,边角让雨水浸得发皱。

    他撕开信封,手指在‘五千个铁盒子、两千本笔记本’那行字上顿了顿,喉咙突然有点发紧。”

    那行字上顿了顿,喉咙突然有点发紧。

    “咋了?”二柱子扛着锄头路过,见他举着订单发愣,“又有新活计?”宇轩把订单递过去,二柱子的烟袋锅“当啷”掉地上;二柱子捡起草里的烟袋锅:‘这么多?咱这小作坊能赶出来不?宇轩没搭话,往文具厂跑,帆布裤腿扫着路边的草,车间里王师傅正给冲压机上油,铁皮碰撞的叮当声在屋里荡着。

    “王师傅,加人!”宇轩把订单派在机器上,“邻县五千个铅笔盒,月底就得交货”。

    王师傅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推了推,数了数订单上的零:“现在一天顶多做两百个,还差一半呢。”宇轩蹲地上,手指在泥里划:“再招五个工人,两班倒,机器不停”。抬头时,眼里亮得很。

    招工告示贴出去三天,来了七个妇女两个年轻小伙。李寡妇的侄女翠兰也来了,在家绣过花,手上功夫细,给铅笔盒穿挂绳正合适。宇轩给新工人分工:“老张带俩男的管冲压,翠兰你们几个负责印刷和包装”。

    开工头天,车间里机器响得厉害。冲压机“哐当哐当”响,咬着铁皮,油墨味混着汗味,在闷热的屋里飘。

    宇轩背着旧算盘,在各道工序间转,时不时停下来,拿卡尺量铅笔盒厚度:“这批次薄了零点一毫米,调机器”。

    中午歇晌,工人们蹲墙根啃窝头,宇轩捧着订单算不停。翠兰凑过来看,纸上画满歪歪扭扭的数字:“轩哥,能赶出来不?”宇轩把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只要机器不出岔子,该差不多”。

    话刚落,印刷机“咔“一声停了。

    王师傅赶紧关电源,掀开机子盖子,齿轮上卡着块碎铁皮。

    ‘进料口没清理干净”,他拿镊子往外夹,手指被划破,血珠滴在机油里,‘这老机子不经造,经不起这么连轴转“要不跟供销社说说,晚几天?”翠兰小声说。

    宇轩猛地站起来:“不行!头回接这么大的单,不能丢了招牌”。往县城跑时,自行车蹬的飞快,车链子快摸出火星子。

    县城维修铺关着门,老板回老家了。宇轩在胡同转三圈,才从邻居嘴里问到,老板在城郊亲戚家帮忙。找到人时,老板正蹲院里修拖拉机:“这机器得带工具去,今天怕是赶不及”。

    “我给您加钱”,宇轩拽着老板胳膊,手心全是汗,“您去看看,实在不行拆零件凑也成”。

    老板看他眼睛通红,叹口气:“罢了,谁让你小子实诚”。往回赶时天已擦黑,拖拉机在土路上颠,老板的工具箱‘哐当哐当’撞着车厢板。

    宇轩心里揪着,想起陆战野说的:“做买卖跟打仗一样,信誉就是阵地,丢了就啥都没了”。回车间,工人们还等着。宇轩让大家把印好的半成品先包装:“能做多少是多少”。

    翠兰她们拿出牛皮纸,裁的裁,粘的粘,手指被纸边划了口,往嘴里吮一下接着干。李寡妇端来一锅玉米糊糊,没人有空喝,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半夜,维修师傅总算把机器修好。

    往齿轮上抹新机油,机器重新转起来,印的图案比之前还清楚。

    “这机器得歇人不歇马,不然还得坏”,师傅收拾工具时,宇轩往他兜里塞两斤红糖,“谢谢您,救了急”。

    接下来的日子,车间灯亮到后半夜。宇轩把铺盖卷搬到车间角落,机器一响就醒,摸黑去检查成品。

    有天凌晨,发现一批铅笔盒图案印歪了,连夜叫起工人返工:“宁肯少做十个,也不能让残次品混进去”。

    翠兰的手被真扎了,血滴在挂绳上,偷偷摸把眼泪接着干。老张的腰扭伤可,贴块膏药照样往机器前奏。工人们嘴上不说,心里都憋着力,这单做成了,不光能多拿工钱,陆家村的文具也能在外县打出名气。

    交货前一天,最后一批铅笔盒打包完。四十个大木箱在院里堆得像小山,每个箱子上都贴着“陆家村文具厂”的红纸条。

    宇轩雇辆卡车,亲自押车去邻县,临走前苏瑶往他包里塞袋炒花生:“路上垫垫,跟王主任好好说”。

    供销社仓库里,王主任戴白手套,随手从箱子里拿出个铅笔盒。掂量掂量,又对着光看印刷:“不错,比样品还好”。宇轩心总算落了地,掏出账本:“您点点数,五千个铅笔盒,两千本笔记本,一分不少”。

    王主任的助手数到最后一箱,突然喊:“多了五个铅笔盒”。宇轩赶紧解释:“我们多做的,怕路上有损坏,您别嫌多”。王主任突然笑了,拍他肩膀:“你们这小伙子,实在!”从抽屉里拿出张新订单,“下个月再给我来三千个,还按这标准”。

    往回走时,卡车在柏油路上跑平稳了。宇轩打开车窗,风灌进来,带着麦苗香。摸出王主任给的定金,崭新的票子在手里沙沙响。

    路过村口,工人们都在老槐树下等着,看见卡车,翠兰第一个跑上来:“成了?”

    宇轩举起订单,阳光照在红章上,晃得人睁不开眼。李寡妇往他手里塞个刚出锅的菜窝窝:“快尝尝,热乎的”。

    王师傅蹲地上,数着新订单上的数字,突然哼起年轻时的小调。

    车间里机器暂时歇了,宇轩没闲着。

    在墙上画张新图纸,是带计算器的铅笔盒:“下次做这个,准卖得好”。翠兰她们凑过来看,七嘴八舌提建议:“加点荧光粉,晚上能发光”“笔记本封面换成温室样子”。

    夕阳把车间的影子拉得老长,宇轩看着忙碌的工人,突然觉得这小文具厂真有奔头。

    http://www.rulianshi.net/qilinghouchiguameirenkeyanbaofuyangzaiji/489223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