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龙蛇再起:开局掀我棺材板 > 第9章 何为武,这是独属于人的叛逆!

第9章 何为武,这是独属于人的叛逆!

    时空缝隙中的王三丰,心神剧震,已无暇悲伤刘伯温的彻底消逝。

    自那道模糊虚影被刘伯温剑光斩落的刹那,一股难以言喻的吸力便攫住了王三丰的意识,仿佛灵魂深处沉睡的某物被骤然唤醒。

    一种源自本能,近乎蛮横的渴望汹涌而生,驱使着王三丰想要不顾一切冲向那虚影,与之彻底融合。

    王三丰强行按捺住这股几乎要撕裂灵魂的悸动,惊疑不定:

    “怎会如此?!”

    “那虚影究竟是何物?为何……为何让我感觉如此亲近,如此……渴望?”

    目送剑光裹挟着那道虚影离去,直至祂降落于武当山下。王三丰的目光紧紧的锁定着祂,关注着祂。

    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一种近乎宿命的预感:

    “无论那虚影是何来历,祂与我之间,必有无法斩断的牵连……深厚至极!”

    .......

    洪武三十一年,岁次戊寅,夏六月庚申,西元一三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帝星陨落,龙驭上宾,明太祖朱元璋,于西宫驾崩,享寿七十有一。

    同日,国运升腾,天惊地变,最后国师陨落,龙脉崩碎,群臣惊惶。

    也在同一日,武当山下张家村,出现一名背负宝剑,但却浑浑噩噩的男子,不知其年岁,更不知其来历,只因一日三疯,便私下里称呼他为:

    “张三疯!”

    帝崩三日之后,京城上空弥漫的惊惶与压抑尚未散去。

    为迅速稳定波谲云诡的朝局,平息四起的流言,皇太孙朱允炆在群臣拥戴下,仓促登基,接过了这风雨飘摇的帝国权柄。

    新年号定为“建文”,寓意文治昌明,然其背后,却是暗流汹涌。

    新帝登基的喜庆尚未散去,龙脉崩碎的可怕后果便开始显现。

    那些曾高高在上,依附于龙脉气运,传承悠久的世家豪阀,以及他们背后支撑的各门各派——无论是名门正道,还是隐秘魔宗,抑或是山精野怪、旁门左道……

    几乎在同一时间,所有感知敏锐的修行者,无论身处何方,皆脸色骤然铁青,感受到了一种源自天地根本的枯竭与断绝!

    他们惊骇欲绝,纷纷舍弃经营多年的基业,带着门中最核心的弟子与典籍,形色匆匆,狼狈离去,如同躲避末日天灾。

    不久之后,一则令人心悸的传言,开始在民间悄然流传,并以惊人速度扩散:

    “龙脉尽碎,天地灵气,日渐稀薄,终将不存!”

    “诸般道法,根基尽毁,传承断绝,诸道寂灭!”

    “世间即将末法!”

    起初,世人多是将信将疑,毕竟修行之事缥缈难寻,与凡俗生活相隔遥远。

    然而,当各大门派陆续公开宣布召回所有在外门人,封山闭门,全力推演新法,试图寻找在末法时代延续传承的道路时,恐慌终于彻底爆发!

    此举无疑证实了诸道即将寂灭的传闻。

    一时间,人心惶惶,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沦!

    就在天下苍生为末法降临而惊疑不定,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刚刚坐稳龙椅的建文帝朱允炆,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

    诸道寂灭?灵气不存?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修行者从此失去超凡力量,再无法干预世俗王朝更迭,朝廷将再无掣肘,世间一切,将彻底以军功强权为尊!

    大明江山,将真正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按捺不住心中勃勃野心,也或许是为了转移国内因末法传言而产生的恐慌,朱允炆做出了一个谁也未曾预料的决定。

    朱允炆先发制人,突然对各大藩王下手。

    趁着藩王们同样因天地异变而心神不宁,猝不及防之下,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一个个被迅速削夺王爵,贬为庶人。

    湘王朱柏性情刚烈,不堪受辱,阖宫*焚,惨烈景象震动天下。

    一时间,朱氏宗亲人人自危。

    雷霆手段,铁血无情,建文帝的威势一时无两。

    1399年,建文元年,当朱允炆磨刀霍霍,准备对势力最强、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下手时。

    这位久历沙场,同样早有准备的燕王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悍然起兵!

    迅速攻占北平九门,控制全城,随即誓师南下。

    靖难之役,就此爆发!

    战火席卷南北,持续三年。

    1402年,建文三年。燕王之师渡过长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

    南京城破,宫中燃起熊熊大火,映红了半边天际。

    建文帝朱允炆于烈焰之中不知所踪,生死不明。

    同年,燕王朱棣于南京奉天殿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了旧的秩序,也带来了新的变局。

    巧合的是,就在这改朝换代的喧嚣与血火之中,武当山下疯了三年的“张三疯”似乎从某种状态醒转,仿佛大梦初醒。疯癫之态消失无踪,整个人气质陡然一变,仿佛脱胎换骨。

    在一个无人知晓的深夜,背负着那柄从未离身的古朴宝剑,一步步,悄然走进了巍峨连绵的武当山脉深处。

    此后岁月,山脚下的猎户、采药人,时常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瞥见一个身影。

    那人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状似邋遢,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独特气韵。

    他时而静坐于悬崖之巅,凝望云卷云舒;时而伏身于溪流之畔,观察龟蛇嬉戏;时而手舞足蹈,演练着一些从未见过的奇怪招式。

    以天地为师,与鸟兽为伍,独自创武演道。

    久而久之,关于武当山上有“异人”的传说,开始在周边地区流传开来:

    “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寒署惟一衲一袭!”

    “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

    “善嬉,旁若无人........”

    传闻愈演愈烈,吸引了越来越多好奇之人。

    不少人满怀期待,慕名而来,跋山涉水,深入武当,只为寻访仙缘。

    有人寻觅多日,一无所获,便嗤笑此乃无稽之谈,败兴而归。

    但亦有人言之凿凿,声称有幸得遇那位“异人”,蒙其点拨,传授了不可思议的武学与道理,甚至当场演练起来,招式古拙,却又暗合某种天地至理,威力不凡。

    最初,世人对此大多还是将信将疑。

    然而,当那些流传出来的零星武学片段,辗转流入了一些道门修士耳中时,竟然发现这些所谓的“武功”竟另辟蹊径,不怎么依赖天地灵气,反而注重激发人体自身潜能。

    顿时惊动道门高手,齐临武当山!

    这下彻底点燃了世人的热情。

    末法时代,诸道寂灭,前路无望,而武当山上传出的“武”,似乎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一时之间,武当山仿佛成了最后的希望之地。

    无数人,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皆如潮水般蜂拥而至,闯入武当山,不顾艰险,只为能得见那位神秘“异人”,窥得“武道”真容!

    最后,这股寻仙狂潮,连远在京城的永乐大帝朱棣都被惊动。

    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竟也派遣使者,携带重礼,前来武当山寻访“仙人”。

    武当山,彻底成为了天下瞩目的“仙缘之地”。

    而“武”,这全新的力量体系,也自武当山开始,如同燎原星火,逐渐流传于世。

    “武道!”

    “何为武道?以武入道!这非是向天借力,而是人自身的道!这是以不朽的精神,逆天夺命。这是叛逆,这是逆天,我们向天夺命!”

    “武,是江湖草莽的武,是凡人亦可擎天的武!”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损不足而益有余!”

    “龙脉破碎,清浊不分,浑浊厚重,沉滞不堪,灵气不再,世间末法”

    “大道外求已是绝路,唯有向内求索!”

    “世无灵气可借,那我直接吞吐天地,吐纳世间一切法。”

    “道外不可求,唯武,力自生!武道,才是真正掌握属于自己的力量!”

    “武道第一境,是为后天!食后天五谷精微,纳天地浑浊之气,内壮脏腑,强健体魄,打下坚实根基……”

    “武道第二境,是为先天!外练筋骨皮膜,坚逾金石;内炼丹田一口气,绵长不绝。锤炼精神,凝聚真气,气行周天……”

    “武道第三境,是为宗师!精气神三者饱满,身强神足,以真气冲开任督二脉,贯通天地之桥!能汲取稀薄的天地元气为己用,一招一式,宛若天地涛涛之势,沛然大力,开山裂石……”

    http://www.rulianshi.net/longshezaiqikaijuxianwoguancaiban/489056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