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九十四章 用代码和钢铁搭建的童话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修改版】
李俊毅显然有所准备,他示意团队成员调出系统架构图,然后回答:“感谢陈院士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5G专网与卫星通信相结合的异构网络架构,关键节点有冗余备份。
同时,每架飞行器都具备一定的边缘计算能力和邻机通信功能,即使在失去中央调度指令的极端情况下,也能基于预设规则和实时环境信息进行自主避让和紧急处置。
详细的技术白皮书已包含在提交给各位专家的材料中。”
紧接着,民航局空管中心的王处长提问:“空域集成是核心关键。
你们的系统如何与现有民航、通用航空空域进行无缝衔接和动态隔离?特别是进出机场净空区等敏感区域的协同管理机制是怎样的?”
项目团队的空域协调专家起身回答:“王处长,我们开发了一套动态空域栅格化管理模型,能与民航现有的空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协同决策。
系统会实时获取民航航班信息,自动规避固定航路和机场净空区。对于临时空域限制,也能通过空管指令快速响应调整。
在灵湖测试中,我们已与区域空管部门进行了多次联合演练,效果良好。”
提问继续,这次提问的是省交通大学的王教授,他推了推眼镜:“李工,我想问问续航问题。
目前测试的飞行器,满电状态下能飞多久?如果遇到堵车,在空中会不会出现‘没电可飞’的情况?”
李俊毅早有准备,随即点开了一组数据图表回答:“在这款四轴桨载人飞行器上,我们用的是浩宇科技的超级锂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300公里,满电状态下可以连续飞行三个小时。
而且每个起降点都装了超级快充设备,飞行器补充电量只需要15至20分钟,相当于人喝杯咖啡的时间。
另外,系统会实时监控每架飞行器的电量,一旦低于20%,就会自动调度到最近的起降点充电,绝对不会出现‘空中断电’的情况。”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灵湖测试时,我们模拟过极端情况,那就是故意让一架飞行器在飞行中‘电量告急’,系统只用了8分钟就安排它降落到了附近的公园起降点,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颠簸。”
王教授点点头,没再追问。吴浩坐在专家席上,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两个字:“稳妥”。
他抬头时,正好对上李工的目光,李工悄悄松了口气,嘴角往上扬了扬。
接下来是技术演示环节。
工作人员把一台缩小版的飞行器模型搬到了台上,模型大概有半米高,四个螺旋桨是透明的,通电后轻轻转动起来,发出细微的“嗡嗡”声。
“大家可以看到,这台模型的螺旋桨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既轻又结实,就算遇到小鸟撞击,也不会轻易断裂。”
李俊毅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碰了碰螺旋桨,模型稳稳地悬在空中,没有丝毫晃动,“而且我们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同时识别1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包括飞鸟、风筝,甚至是飘落的树枝。”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专家举手问道:“李工,我想问问老百姓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以后坐这种飞行器,大概要多少钱一次?贵不贵?”
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都竖起了耳朵。
而李俊毅则是笑了笑,然后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这才讲道:“关于低空载人飞行器的出行成本与便捷性,其实可以用‘效率换成本’的逻辑来理解。
它就像城市交通里的“空中出租车”,既有传统出租车的灵活优势,又在速度维度实现了质的突破。
从便捷性来看,它完全颠覆了地面交通的时空限制:当出租车还在拥堵的高架桥上龟速前行时,低空飞行器能直接以100-150公里/小时的速度直线穿越楼宇间,比如从灵湖新区到市中心商务区,地面交通可能需要40分钟,而飞行器仅需8-10分钟。
这种“门到门”的垂直通勤模式,甚至能直接降落在写字楼顶层的停机坪,省去了地面换乘的时间损耗。
价格方面,目前单次出行费用确实高于传统出租车。
以灵湖测试区的模拟数据为例,10公里航程的费用约为120-180元,相当于同距离出租车费用的3-5倍。
但如果换算成时间成本,就会发现性价比的差异:假设一位商务人士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为300元,乘坐飞行器节省的30分钟相当于“赚回”了150元,反而比出租车更划算。
而且随着技术迭代,电池成本下降和规模化运营后,这个价格也将会相对降低。
就像智能手机刚出现时价格高昂,但当人们习惯了即时通讯的效率后,便不再纠结于初期成本,低空交通或许也会成为未来城市的‘效率刚需’。
甚至,未来还可以推出‘通勤套餐’,比如每月上下班通勤,包1次飞行,只需要500元,这样一来,单次价格将会便宜很多。”
“当然了,”李俊毅转换语气说道:“这只是测试阶段的试运营费用,正式运营后其成本和费用肯定要比这个高,但也不会高太多。”
“而且,”李俊毅扫视会场内众人,加重语气继续说道:“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传统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痛点。
比如暴雨天路面积水、早晚高峰的绝对拥堵,飞行器能像‘空中摆渡车’一样准时抵达。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细密的议论声,像春蚕啃桑般沙沙作响。仔细听去,话语间多是“不错”“可行性非常高”之类的赞许和肯定。
坐在前排专家们不约而同地的露出了笑容,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欣慰。
而居中而坐的主要领导右手轻抚下巴,一边微微颔首,一边用钢笔在议程上划下重点记号。
整个会场仿佛被注入了暖流,原先紧绷的空气渐渐融化,此起彼伏的点头动作像风吹麦浪般在席间传递。
偶尔爆发的轻声笑语,更给这场严肃的研讨添了几分知音相逢的暖意。
http://www.rulianshi.net/jungongkeji/488025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李俊毅显然有所准备,他示意团队成员调出系统架构图,然后回答:“感谢陈院士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5G专网与卫星通信相结合的异构网络架构,关键节点有冗余备份。
同时,每架飞行器都具备一定的边缘计算能力和邻机通信功能,即使在失去中央调度指令的极端情况下,也能基于预设规则和实时环境信息进行自主避让和紧急处置。
详细的技术白皮书已包含在提交给各位专家的材料中。”
紧接着,民航局空管中心的王处长提问:“空域集成是核心关键。
你们的系统如何与现有民航、通用航空空域进行无缝衔接和动态隔离?特别是进出机场净空区等敏感区域的协同管理机制是怎样的?”
项目团队的空域协调专家起身回答:“王处长,我们开发了一套动态空域栅格化管理模型,能与民航现有的空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协同决策。
系统会实时获取民航航班信息,自动规避固定航路和机场净空区。对于临时空域限制,也能通过空管指令快速响应调整。
在灵湖测试中,我们已与区域空管部门进行了多次联合演练,效果良好。”
提问继续,这次提问的是省交通大学的王教授,他推了推眼镜:“李工,我想问问续航问题。
目前测试的飞行器,满电状态下能飞多久?如果遇到堵车,在空中会不会出现‘没电可飞’的情况?”
李俊毅早有准备,随即点开了一组数据图表回答:“在这款四轴桨载人飞行器上,我们用的是浩宇科技的超级锂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300公里,满电状态下可以连续飞行三个小时。
而且每个起降点都装了超级快充设备,飞行器补充电量只需要15至20分钟,相当于人喝杯咖啡的时间。
另外,系统会实时监控每架飞行器的电量,一旦低于20%,就会自动调度到最近的起降点充电,绝对不会出现‘空中断电’的情况。”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灵湖测试时,我们模拟过极端情况,那就是故意让一架飞行器在飞行中‘电量告急’,系统只用了8分钟就安排它降落到了附近的公园起降点,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颠簸。”
王教授点点头,没再追问。吴浩坐在专家席上,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两个字:“稳妥”。
他抬头时,正好对上李工的目光,李工悄悄松了口气,嘴角往上扬了扬。
接下来是技术演示环节。
工作人员把一台缩小版的飞行器模型搬到了台上,模型大概有半米高,四个螺旋桨是透明的,通电后轻轻转动起来,发出细微的“嗡嗡”声。
“大家可以看到,这台模型的螺旋桨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既轻又结实,就算遇到小鸟撞击,也不会轻易断裂。”
李俊毅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碰了碰螺旋桨,模型稳稳地悬在空中,没有丝毫晃动,“而且我们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同时识别1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包括飞鸟、风筝,甚至是飘落的树枝。”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专家举手问道:“李工,我想问问老百姓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以后坐这种飞行器,大概要多少钱一次?贵不贵?”
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都竖起了耳朵。
而李俊毅则是笑了笑,然后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这才讲道:“关于低空载人飞行器的出行成本与便捷性,其实可以用‘效率换成本’的逻辑来理解。
它就像城市交通里的“空中出租车”,既有传统出租车的灵活优势,又在速度维度实现了质的突破。
从便捷性来看,它完全颠覆了地面交通的时空限制:当出租车还在拥堵的高架桥上龟速前行时,低空飞行器能直接以100-150公里/小时的速度直线穿越楼宇间,比如从灵湖新区到市中心商务区,地面交通可能需要40分钟,而飞行器仅需8-10分钟。
这种“门到门”的垂直通勤模式,甚至能直接降落在写字楼顶层的停机坪,省去了地面换乘的时间损耗。
价格方面,目前单次出行费用确实高于传统出租车。
以灵湖测试区的模拟数据为例,10公里航程的费用约为120-180元,相当于同距离出租车费用的3-5倍。
但如果换算成时间成本,就会发现性价比的差异:假设一位商务人士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为300元,乘坐飞行器节省的30分钟相当于“赚回”了150元,反而比出租车更划算。
而且随着技术迭代,电池成本下降和规模化运营后,这个价格也将会相对降低。
就像智能手机刚出现时价格高昂,但当人们习惯了即时通讯的效率后,便不再纠结于初期成本,低空交通或许也会成为未来城市的‘效率刚需’。
甚至,未来还可以推出‘通勤套餐’,比如每月上下班通勤,包1次飞行,只需要500元,这样一来,单次价格将会便宜很多。”
“当然了,”李俊毅转换语气说道:“这只是测试阶段的试运营费用,正式运营后其成本和费用肯定要比这个高,但也不会高太多。”
“而且,”李俊毅扫视会场内众人,加重语气继续说道:“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传统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痛点。
比如暴雨天路面积水、早晚高峰的绝对拥堵,飞行器能像‘空中摆渡车’一样准时抵达。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细密的议论声,像春蚕啃桑般沙沙作响。仔细听去,话语间多是“不错”“可行性非常高”之类的赞许和肯定。
坐在前排专家们不约而同地的露出了笑容,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欣慰。
而居中而坐的主要领导右手轻抚下巴,一边微微颔首,一边用钢笔在议程上划下重点记号。
整个会场仿佛被注入了暖流,原先紧绷的空气渐渐融化,此起彼伏的点头动作像风吹麦浪般在席间传递。
偶尔爆发的轻声笑语,更给这场严肃的研讨添了几分知音相逢的暖意。
http://www.rulianshi.net/jungongkeji/488025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