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七十七章 有智而迟难以断

第七十七章 有智而迟难以断

    汴梁城中的暗流刘淮是管不了的。

    如今锦衣卫已经在开封府全面铺开,甚至连劝降工作都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但是在没有设立民政官与地方卫所之前,刘淮终究还是不能对开封府如臂使指。

    就比如娄王孙他们准备干的事情,就根本不是一两个密探能拦住的。

    而他们所理解的重点,也与刘淮所在意的堪称南辕北辙。

    到了刘淮这种地位,哪里会在乎某个人?

    哪怕这个人再天资卓绝,地位崇高也没有用。

    天下大势难道是一人可以改变的吗?

    刘淮在意的终究还是中原腹地的人口,田地仓储,水利设施,贸易枢纽等等,有了这些东西,才华横绝之辈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出现。

    完颜光英即便再天资卓绝又能如何,能抵得过千人万人的合力吗?

    但这些都不是娄王孙等人可以理解的,而他们等待的机会很快就到了。

    正月二十六,随着汉军的三面包围网进一步扎紧,仆散忠义终于忍耐不住,亲率大军离开了汴梁城。

    这时候大河刚刚解冻,远远还不到凌汛的程度,不过金军已经等不及了。

    若是再等些时日,让汉军在汴梁城下会师,那士气才是彻底要不得了。

    所有计划都是这样,无论事先做的准备如何完善,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肯定会变样,战场形势复杂,得需要随机应变,临机决断。

    而随着仆散忠义大军的出动,无论是不是自愿,开封府的猛安谋克户还是开始了迁徙。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的父兄子弟还在军中为完颜亮效力,剩下的老弱病残但凡不想跟亲人相隔两国,就得跟着仆散忠义去洛阳安家。

    当然,即便在现代社会,搬家都会闹得鸡飞狗跳,更别说封建时代了。

    迁民速度一开始就进行得十分缓慢,以至于仆散忠义都觉得是不是要将汉军击溃,才能安然撤退。

    这就是金军最为薄弱的时候了。

    然而正在仆散忠义严防死守,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之时,汉军却诡异的保持了沉默。

    一开始,仆散忠义还以为是完颜雍终于让大军进攻涉县,刘淮被晋地战事吸引了注意力,但随后他就自己推翻了猜想。

    因为各部汉军并没有撤退,而是放弃了对周边县城的占据,整军集结在一起,捏成了一个拳头。

    众所周知,拳头收回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尽全力打出去。

    意识到这一点后,仆散忠义不由得寒毛直竖。

    他似乎猜到刘淮的战略意图了。

    汉军就是等着金军主力从汴梁离开,再行野战决胜。

    汉军不是为了那些猛安谋克户而来,而是依靠那些猛安谋克户作牵扯,拖住金军主力撤军的步伐,从而一举将这一万五金军主力弄死在开封府。

    自以为已经察觉到了汉军的战略意图后,仆散忠义很快就下令各部兵马聚集应变,同时命令各处猛安谋克户加快迁徙步伐。

    刘淮看着参谋部在沙盘上总结出来的情报,笑着对梁肃说道:“梁先生,你说的果真不错,仆散忠义此人果真是有智而迟。”

    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过于贬低的评价,因为上一个获得此种评价的人乃是陈宫。

    这类人的智慧乃是顶尖的,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会慢半拍,会被敌人抓住漏洞。

    当然,也只是慢半拍而已,在平日甚至能用大势或者本身的智慧予以掩盖,然而当大势与谋略都不在己方时,就很可能会陷入混乱之中。

    梁肃目的就是将局面搞得更加错综复杂,让仆散忠义出现判断失误。

    梁肃没有应声,而是径直询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不过这样一来,金贼就算是真的将兵马集中起来了,要不要试着打一场?”

    汉军此番出战的正军人数加起来足有一万七千余众,若是算上数目庞大的本地辅兵,更是将近五万人,在人数上对金军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如果真的正式开打,赢面还是很大的。

    刘淮不置可否:“梁先生莫忘了完颜元宜,金贼在荥阳建立防线,仆散忠义将大量兵马都安置在了郑州附近,关键时刻是真的能出兵做支援的。

    而咱们身后乃是大河凌汛,大军难以行军。打成大战,西金在东边的兵力很有可能要倾巢而出来杀我了。”

    “除此之外,金贼多是骑兵,咱们以大军逼近,肯定会引起仆散忠义的警觉,到时候他一走了之又该如何?”

    现在仆散忠义没搞明白汉军的意图,而等到大军进发,仆散忠义即便再智迟,也会发现汉军的目标,到时候就能做出准确判断了。

    梁肃在沙盘上比比划划:“汉王的意思是,让仆散忠义再乱一些?”

    刘淮点头,指了指汴梁城周边代表着猛安谋克户的绿色小旗:“再派些人过去,阻拦住猛安谋克户的迁徙。”

    梁肃立即应诺。

    之前汉军迟滞金国的方法大多数都是政治攻势,效果显著,已经让大部分汉人与少部分女真人与西金朝廷离心离德,现在就是要用军事手段再加一把火了。

    归化的女真人、契丹人此时已经与汉人无异,但是口音尚存,他们将盔甲隐藏在罩袍之下,以十人队的规模穿插在开封府的广袤平原上,让金军根本分不清敌我。

    这些人时不时突袭斩杀金军将领,又时不时对着将要迁徙的猛安谋克户们撒上一把传单,偶尔还会大摇大摆的在两支金军中间袭扰,引起火并。

    当然,这些汉军的手段其实很糙,如果金国有稳定的地方统治,再加上军队与地方的互相配合,很快就能将搞破坏之人全都揪出来。

    但以西金现在的基层组织能力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很快,就连金国依仗为根基的猛安谋克户们就开始人心惶惶。

    原本因为太子完颜光英而聚拢起来的人心也开始变得涣散起来。

    正在分兵把守几处要地与汉军对峙的仆散忠义也因为局势的突然混乱,而变得更加犹疑。

    他到此时已经完全想不明白刘淮的战略意图了。

    莫不是已经有一支汉军精锐已经在黄河下游渡河,此时潜伏在东平府左近,就等着打一场大的?

    仆散忠义越想越是惊慌。

    但在这种时候,惊慌反而会判断出错。

    仆散忠义给汴梁城中传信,让太子立即带着东宫侍卫,护送着政事堂诸位宰相尚书出城。

    “张相公,此番别过,今生恐不得相见。”

    政事堂之中,完颜光英对着张浩躬身行礼:“张相公难道真的不与我一起走吗?”

    张浩失笑摇头:“太子殿下,我能登上相位,乃是营造汴梁的功劳。当时开封府已经荒芜,百姓离散,城墙屋舍颓唐,土地撂荒。

    是老夫,还有苏保衡那老狗,外加许许多多人一起,用了将近十年时间,方才重新将汴梁城建立起来。

    太子殿下,这座城乃是老夫亲眼看着从一砖一瓦,一村一社,一市一镇,逐渐成为如今的规模。

    老夫愚钝,平生只做了一件好事,总该有始有终。”

    完颜光英知道张浩决心已决,只能微微叹气。

    这位十分聪慧的太子自然知道张浩所想。

    依照仆散忠义的性子,知道汴梁不可守后,他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将开封府完整交予刘淮的。

    这跟资敌有什么区别?

    不说派兵大肆杀戮,四处点火焚城也是少不了的。

    正因为有张浩还有他的族弟张守素在城中掌握着一支汉儿军,方才让仆散忠义投鼠忌器,不敢将事情做绝。

    这并不是说城中汉儿军有多么厉害,而是汉儿军只要能抵抗些时日,汉军就会杀过来,到时候金军肯定会在前后夹击之下,全军覆没。

    而既然有这种顾虑,再加上娄王孙那一档子事,将相之间起龃龉乃是再正常不过之事,张浩也就绝对不能跟着完颜光英走了。

    “太子殿下。”

    待到完颜光英走到政事堂大门处时,张浩方才朗声说道:“告诉陛下,臣绝不会失节。”

    完颜光英心乱如麻,闻言也没有在意,只是回身拱手:“还请张相公保重。”

    待政事堂中已经空无一人之后,同样满头白发的张守素方才从屏风后走出,来到族兄身前:“阿兄,城中防务已经准备妥当了。”

    张浩不知在想什么,片刻之后方才如梦初醒一般,含笑点头:“三哥,真的是辛苦你了,来日咱们张家的门楣就靠你来争了。”

    张守素摘下硬翅幞头官帽,指着花白的头发苦笑:“阿兄莫要取笑于我了,如今你我都已经不是壮年,我还维持了许久兵马,又如何还有心气用作仕途上?”

    张浩闻言点头,却又有些好奇:“那来日你到了新朝之中,想要去做什么?”

    张守素似乎早有腹稿:“自然是跟着那朱夫子去做学问。我读他的《格物论》简直是如痴如醉,《格物报》也是期期不落,只不过人老了之后,脑子顽固,根本格不出学问来。

    待到天下承平之后,我就去那科学院中当个学子,去学一学孔孟未竟之学问。”

    张浩点头:“难得你有心了,罢了,后人自有后人福。你且去巡查城防吧,咱们务必将这汴梁城完整交给汉王。”

    http://www.rulianshi.net/jiangbeifajinxingdaodi/487798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