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302章 豪华游轮的时代(第三更,求订阅)

第2302章 豪华游轮的时代(第三更,求订阅)

    任何一款产品,想要进入市场,首先必须要获得客户的认可。

    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放在武器上也是,只不过武器的用户是军方。

    不过顾正宏却有他自己的想法。

    “军方现在正在一门心思的造“刑天之盾”。”

    顾正宏一边说一边把目光投向护卫舰模型,然后说道: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去找海外客户的,而最大的突破口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军舰主力是战后从英国进口的几艘驱逐舰,老旧且战斗力低下,防空能力差,他们急需新型军舰为其航空母舰提供区域防空能力。

    从理论上来说,采购“刑天之盾”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可以料见的是在短期内,军方是不会出口刑天之盾的。

    所以,它就是最有力的补充,它的吨位不大,不会挤占太多军费。

    而且即便是未来澳大利亚引进了刑天之盾,护卫舰也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补充。配合其进行军事行动,所以,我认为相比于军方,更容易取得突破的应该是澳大利亚。”

    顾正宏并不是造船工程师,他在大学的时候读的是商科,更擅长从事商业营销,事实上,在设计这款军舰的时候,与其说是出于战争发展对军舰的需求,倒不如说是他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客户的“痛点”,然后有所针对的性的向船舶工程师们提出了要求。

    现在,面对客户的问题,他自然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

    海外客户……有时候,会比国内的客户更大方。

    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军火生产商最喜欢的还是外贸生意,因为,出口的武器价格远远超过本国军方的采购价格。

    利润极其丰厚,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军火商都非常乐意向其他国家出口武器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制裁,没有管制,估计,这些船商早就把航空母舰卖到了全世界了。

    当然,前提是对方能够买得起。

    而澳大利亚,显然是一个能够掏得出钱的优质客户,它不像有些垃圾国家那样,只能靠外国的援助采购军火。

    对于澳大利亚那样的优质客户,邵则铭同样也是垂涎已久的,随后他就和顾正宏一起聊着如何争取这个客户。

    “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和澳大利亚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往来,没有合作基础,恐怕事情会有些困难。”

    “合作基础?”

    邵则铭“嗤”了一声,把烟摁灭在烟灰缸里,身体往椅背上一靠,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说白了就是公关没做到位。你去安排一下,先从政府高层入手,尤其是负责国防的那位部长,下周他不是要曼谷参加东约防务论坛?想办法让我们的人‘偶遇’,带上最新的方案,再……”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说道:

    “准备一份‘伴手礼’,不用太扎眼,但得让他知道我们的诚意。”

    顾正宏飞快地在记事本上记录,笔尖顿了顿,抬头问:

    “政府这边好说,海军那边呢?”

    “海军那边也没有问题。”

    邵则铭摆了摆手,眼神里透着了然,说道:

    “你去联系一下威尔斯上校,就是现在负责海军后勤的那个上校——之前我们合作过维修项目,他对我们的工艺心里有数。让他帮忙牵个线,安排一场私下的晚宴,别谈工作,就‘叙旧’。”

    他往前倾了倾身,语气变得郑重,盯着顾正宏说道:

    “关键是‘特别公关费’的比例,你和财务那边打个招呼,这次可以适当提高,不用太死抠之前的标准。”

    “提高比例?”

    顾正宏想了一下,说道:

    “之前给其他国家的项目,最高也没超过……”

    “澳大利亚不一样。”

    邵则铭打断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

    “他们的军火采购体系看着透明,背地里的规矩比谁都多。你以为英国的船厂凭什么?不就是把‘公关’做得更隐蔽。”

    他靠回椅背,手指摩挲着下巴,说道:

    “在国际军火贸易里,这都不是什么秘密——所谓的‘特别公关费’,说穿了就是变相的行贿,只不过换了个好听的名字。对方要的不是这点钱,是‘安全感’,是确认我们‘懂规矩’。这笔钱可以通过棉兰老或者泗水的金融公司收咨询费,毕竟,我们都是守法商人。”

    顾正宏点点头,把“提高特别公关费比例”记了下来,虽然他很擅长商业营销,但是经理更擅长管理,尤其是某些灰色领域的管理:

    “我明白了,那我这就去联系曼谷的办事处,安排和部长的‘偶遇’,再让澳大利亚那边的人对接上校,尽快把晚宴定下来。另外,公关费的具体数额,我和财务核算后给您报过来?”

    邵则铭嗯了一声,说道:

    “这笔钱不用省。只要能拿下这个单子,后续的维修、升级订单都是我们的。这笔公关费,是给未来铺路。”

    他的目光落在那个军舰模型上,眼神里闪过一丝算计,这可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只要挤进去,东宁船舶就能够在国际军火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明白。”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就在顾正宏想要退出去时,邵则铭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道:

    “对于了,一会殖业的爱德华。阿尔伯特理事过来,我会礼貌性的见上一面,然后你负责接待一下,毕竟是公司的人,不要失了礼数。”

    只不过东宁船舶并不是殖业公司的子公司,所以,也就只需要礼节性的客气也就足够了。

    正像邵则铭说的那样,也就是礼节性的客气,在公司一楼大厅表示了礼节性的欢迎,然后引着对方去了会议室,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他就借着还有其它事务,离开了会议室,把李奕轩交给了顾正宏。

    对于顾正宏,李奕唯也是有所耳闻的,知道他毕业于东宁商科学校,听着似乎没有什么名气,但实际上却是sEA最好的几所商学院之一。

    他虽然是经理的助理,可是实际上他却是东宁船舶的营销核心。

    “顾先生,我想知道您为什么会选择游轮。”

    李奕唯的语气诚恳,态度也非常认真,这也正是他此行的目的所在。就是想弄清楚“选择”的问题。

    整个七零年代,全球船舶工业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了巨大波动、戏剧性转折,从暴利到危机,可以说是直接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流转。

    基本上可以清晰地以四年前的石油危机为界,分为天堂与地狱般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石油危机前的黄金时代,利润空前高涨。

    这一时期是造船业前所未有的“超级繁荣期”,利润极其丰厚。当时受全球石油消费量猛增以及石油运输航线,特别是从中东到欧美、SEA的延长。这导致对巨型油轮(VLCC/ULCC)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世界船运业对油轮需求爆炸式增长。有了这个核心驱动因素,船价自然飙升,利润惊人:船台,也就是造船位就成为一种稀缺商品,新船订单排到了3-4年之后。

    如此一来,船价水涨船高。当时一艘巨型油轮的价格在几年内可能翻番。造船厂的利润率极高。当时行业内有句玩笑话:“造船厂几乎可以自己给自己的订单定价。”

    SEA和欧洲的主要造船企业在此期间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这也就引起了投资狂热——高利润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各大造船厂纷纷投资扩建船坞、购买新设备,以提高产能。

    太平、东宁都是在那一时期进一步扩张。

    石油危机后,情况急转直下,造船业从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变成了最困难的行业之一。需求瞬间蒸发:原油价格暴涨导致全球石油消费量锐减,对油轮的需求量断崖式下跌。

    更致命的是,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缩短了航程,进一步减少了对运输船舶总量的需求。

    此前高价订船的船东,面对运价暴跌的市场,无法履行合同,出现了大规模的订单取消或要求延迟交付的情况。造船厂不仅失去了未来收入,还陷入了法律和财务纠纷。

    在这一系列打击之下,全球绝大多数造船企业都陷入了严重的亏损境地,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油轮订单的厂商比如SEA。

    但是在东宁却是其中的异类。去年他的利润远远超过太平,靠的是什么?

    是游轮!

    一个油轮,一个游轮,两个截然不同的产品,利润率也是截然不同的。

    “嗯……”

    面对这位阿尔伯特理事的询问,顾正宏想了一下,问道:

    “理事您还记得石油危机发生后的情景吗?

    当时,即便船厂手里既然还有一些已签订但未完成的合同,造船厂面临的是固定价格合同。危机后,钢材等原材料成本和通货膨胀仍在上升,但合同价格不变,导致建造成本远超合同售价,每造一艘船都在亏钱。

    而与此同时,大量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油轮无人接收,变成了闲置的“海上储油库”或直接抛锚闲置,这些船舶被称为“漂浮的钢铁”,这就是行业危机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及时转型,就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在说话的时候,顾正宏把目光投向远处,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的船台上一艘正在建造中白色的巨轮。

    那是正在建造中的一艘豪华游轮,现在在东宁的船台上,有四艘同时在建的游轮,而在公司的手中,还有两艘排期到两年后的合同。

    看着那艘游轮,顾正宏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当年冒出这个念头的原因,他看一眼面前这位家境出身必定非常优越的年青理事,问道:

    “理事,您平常看电视剧吗?”

    http://www.rulianshi.net/huidaoguoquzuocaifa/487265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