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火山星纪事:地热涌泉边的生命拼图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风澈的画册刚添上最后一笔焰麦丰收的涂色,生态站的地面突然传来一阵细密的震颤。不是火山喷发前的剧烈摇晃,而是像有什么东西在地下深处蠕动,带着温热的气流从土壤缝隙里钻出来。他手里的橙红色彩笔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扭的弧线,抬头时,正好看见窗外种植区的地面鼓起一个个小小的土包,土包顶端的矿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黄、枯萎。
“不好!是地热异常!”赵研究员的声音从通讯器里炸开,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他冲进休息区,手里的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着刺眼的红色数据,“种植区地下10米处出现地热涌泉,温度高达150℃,涌出的水体含硫量是之前的8倍,pH值1.9,比浓硫酸还酸!矿苔的根系已经被灼伤,裂石藤的气根也开始萎缩了!”
风澈跟着大家冲向种植区时,空气里的硫磺味已经浓得呛人,原本暗红饱满的焰麦麦穗开始发蔫,叶片上的蜡质层在高温气流的烘烤下泛起一层灰白。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面鼓起的土包越来越大,有几处已经裂开缝隙,滚烫的白色蒸汽从缝隙里冒出来,接触到空气瞬间凝结成黄色的酸雾,落在矿苔上,滋滋地腐蚀出细小的孔洞。
王玲立刻将检测仪的探头插进裂缝,屏幕上的数据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涌泉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预计24小时内会淹没种植区三分之一的面积!水流中的硫化物会和土壤里的重金属结合,形成更难分解的沉淀物,到时候不仅焰麦,就连矿苔和裂石藤都会被毒死!”
周明蹲在裂开的土包旁,用耐高温铲子挖开表层土壤,露出下面已经被烫得发黑的裂石藤气根——原本洁白的根须变成了褐色,末端的小刺软塌塌地垂着,像被抽走了力气的小钻头。“地热涌泉的高温破坏了土壤的温度平衡,裂石藤的酶在100℃以上就会失活,没法再疏松土壤;矿苔的叶片被酸雾灼伤,也没法再中和酸性了。”
风澈看着那株刚抽穗不久的焰麦,它的根系从土壤里露出来,根须上沾着黄色的硫化物沉淀物,轻轻一碰就碎成了粉末。他下意识地摸向怀里的画册,指尖触到了夹在沼泽星那一页的浮净苔标本——那株能净化污水、吸附杂质的绿色苔藓,在沼泽星时曾帮他们过滤过有毒的水体。
“浮净苔!”风澈突然喊出声,他翻开画册,指着浮净苔的插画,“浮净苔能净化有毒的水,说不定也能吸收涌泉里的硫化物!而且它在沼泽星的高温泥潭里也能活,应该能承受地热涌泉的温度!”
赵研究员眼睛一亮,立刻让助手从生态站的标本库取出浮净苔的培育样本。这些样本是风澈在沼泽星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用特制的营养液浸泡着,叶片依然保持着鲜绿的光泽。王玲立刻对浮净苔进行耐高温和耐酸性测试,屏幕上的数据很快跳出来:“浮净苔能承受120℃的短期高温,在pH值2.0以上的酸性环境中能存活,但涌泉的pH值1.9,而且温度超过150℃,直接放进去会被瞬间烫死!”
“那我们能不能给浮净苔做个‘防护衣’?”风澈盯着画册上浮净苔和沼稻共生的画面,突然有了主意,“就像给焰麦喷混合液一样,用沙晶花和沙棘麦的粉末给浮净苔做层保护膜,再把它种在裂石藤的藤蔓编成的网里,让裂石藤挡住一部分高温和强酸!”
周明立刻动手调配保护膜,他将之前剩下的沙晶花花瓣粉和沙棘麦种子壳粉混合,加入更多裂石藤分泌的多糖,调成更浓稠的糊状。王玲则用生态站的耐高温纤维编织成细密的网,这种纤维能承受200℃的高温,还能过滤掉一部分硫化物。风澈的任务是给浮净苔的叶片均匀地涂上保护膜,他戴上特制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捏住浮净苔的叶片,确保每一片都被保护膜覆盖,像给小绿芽穿上了一层透明的铠甲。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浮净苔送到地热涌泉的源头?”慕容冷越皱着眉头,看着地面上越来越大的裂缝,“涌泉在地下10米处,我们没法直接下去,而且裂缝越来越多,贸然挖掘会导致土壤塌陷,把涌泉的水流引向更多区域。”
风澈趴在地上,盯着裂缝里冒出来的蒸汽,突然发现裂缝边缘的火山岩上,有几株裂石藤的藤蔓正顺着缝隙往下爬,虽然气根已经萎缩,但藤蔓依然保持着韧性。他立刻指着藤蔓说:“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做‘绳索’,把装着浮净苔的网吊进裂缝里,让浮净苔顺着藤蔓往下生长,直到抵达涌泉源头!”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赵研究员和助手们用特制的夹子将编织好的网固定在裂石藤的藤蔓上,网里装满了涂好保护膜的浮净苔;周明则在网的边缘系上几个小型的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地下的温度变化;风澈则在每株浮净苔旁边放了一小勺沙棘麦的种子——沙棘麦的种子外壳坚硬,能在高温环境下休眠,说不定能在涌泉周围发芽,和浮净苔一起净化水体。
当第一组装着浮净苔的网被缓缓吊进裂缝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显示,地下5米处的温度已经达到130℃,浮净苔的叶片在保护膜的保护下,依然保持着鲜绿,但藤蔓的承重能力正在下降,网开始慢慢晃动。
“再加一组藤蔓!把裂石藤的气根也绑在上面,增强承重!”风澈大喊,他想起裂石藤的气根虽然萎缩,但依然有很强的韧性,能帮藤蔓分担重量。
周明立刻照做,他将几束萎缩的气根绑在藤蔓上,重新固定好网。这一次,网稳稳地向下延伸,直到温度传感器显示150℃时,才停止下降——这里距离涌泉源头只有1米,浮净苔的叶片已经能接触到涌出的热水。
接下来的12小时里,大家轮流监测浮净苔的生长情况。风澈几乎没合眼,每隔一小时就会跑到裂缝边,查看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当数据显示涌泉水体的含硫量下降了15%,pH值升到2.2时,他兴奋地跳起来,拉着王玲去看:“浮净苔起作用了!它在吸收硫化物,水体的酸性也降低了!”
王玲的检测仪显示,浮净苔的叶片虽然有一部分被高温灼伤,但保护膜完好无损,而且它的根系已经开始向涌泉源头延伸,根须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绒毛,像微型的海绵,正在不断吸附水体中的硫化物和重金属。更让人惊喜的是,沙棘麦的种子居然在高温水体的浸泡下开始发芽,细小的嫩芽顶着坚硬的外壳,从网的缝隙里钻出来,朝着涌泉的方向生长。
但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当天晚上,生态站的警报再次响起,这次的警报来自种植区的湿度监测仪——地热涌泉带来的大量水汽,让种植区的湿度从5%飙升到30%,这种高湿度环境下,一种名为“噬根菌”的有害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
“噬根菌专门以植物的根系为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殖速度极快,之前因为火山星过于干燥,它们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现在被涌泉的水汽激活了!”赵研究员拿着显微镜下的噬根菌样本,脸色凝重,“焰麦的根系已经出现被啃食的痕迹,再这样下去,就算解决了地热涌泉的问题,焰麦也会因为根系受损而枯死!”
风澈看着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白色微生物,心里突然想起在沙丘星时,沙晶花的花瓣能分泌一种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他立刻翻开画册,找到沙晶花的插画,指着花瓣上的纹路说:“沙晶花的花瓣!之前我们用它的粉末做保护膜,它的汁液是不是也能抑制噬根菌?”
王玲立刻提取沙晶花的汁液,进行抑菌测试。结果显示,沙晶花汁液对噬根菌的抑制率高达80%,但汁液的有效期只有6小时,而且在高湿度环境下容易被稀释,需要频繁喷洒。
“我们可以把沙晶花汁液和浮净苔分泌的多糖混合!”风澈想起浮净苔的多糖能形成保护膜,“多糖能让汁液附着在根系上,延长有效期,还能防止被水汽稀释!”
周明立刻动手调配抑菌液,他将沙晶花汁液和浮净苔多糖按2:1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耐高温防腐剂,调成淡黄色的液体。风澈和大家一起,拿着喷雾器在种植区里穿梭,将抑菌液均匀地喷在焰麦、矿苔和裂石藤的根系上。
此时,种植区的湿度已经达到35%,噬根菌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有些焰麦的根系已经被啃食得露出了木质部。风澈的护目镜上沾满了水汽,视线模糊不清,他只能凭着记忆和标记,一点点移动,确保每一株植物的根系都能喷到抑菌液。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一片被涌泉浸泡过的土壤里,手里的喷雾器也掉了出去。就在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时,却发现身边的一株焰麦根系上,有几株细小的沙棘麦幼苗正在生长,幼苗的根系缠绕在焰麦的根系上,分泌出一种透明的黏液,噬根菌碰到黏液后,立刻停止了活动。
“你们看!沙棘麦幼苗的黏液能抑制噬根菌!”风澈大喊,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下一点黏液,递给王玲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沙棘麦幼苗分泌的黏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能永久性抑制噬根菌的活性,而且黏液能在根系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比浮净苔的多糖更耐用。“这是沙棘麦在干旱高温环境下进化出的自保机制,没想到在高湿度环境下也能起作用!”王玲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大量培育沙棘麦幼苗,让它们和焰麦共生,从根本上解决噬根菌的问题!”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赵研究员和助手们在种植区里开辟了一片临时育苗区,用涌泉经过浮净苔净化后的水浇灌沙棘麦种子;周明则调配了促进沙棘麦发芽的营养液,加入了浮净苔的多糖和裂石藤的酶,让幼苗能更快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风澈则负责将发芽的沙棘麦幼苗移栽到焰麦的根系旁,确保每一株焰麦都能有沙棘麦幼苗相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地热涌泉的问题在浮净苔的作用下逐渐得到控制,水体的含硫量下降了40%,pH值升到2.5,不再对植物造成致命伤害;噬根菌的问题也在沙棘麦幼苗的作用下得到缓解,焰麦的根系不再被啃食,反而因为沙棘麦幼苗的陪伴,吸收养分的能力更强了。
就在大家以为危机即将解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态站的气象监测仪显示,未来12小时内,火山星将迎来一场罕见的“热暴雨”——雨水的温度高达40℃,含硫量是酸性降雨的3倍,而且伴随强风,会直接冲击种植区的植物,甚至可能将沙棘麦幼苗连根拔起。
“热暴雨的冲击力会破坏浮净苔的保护膜,还会将抑菌液冲掉,噬根菌会再次活跃起来!”赵研究员盯着气象数据,声音里满是焦虑,“我们必须在12小时内搭建一个既能挡雨又能通风的防护棚,还要确保防护棚能承受40℃的高温和强风!”
风澈看着种植区里的裂石藤藤蔓,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和火山岩搭建防护棚!裂石藤的藤蔓韧性强,能承受强风,火山岩重量大,能固定棚架,再在棚顶铺上反光薄膜,既能挡雨又能反射阳光,降低温度!”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主意,立刻分工行动。慕容冷越和赵研究员的助手们用特制的钢钉将火山岩固定在地面上,作为防护棚的立柱;周明和王玲则将裂石藤的藤蔓编织成网状,固定在立柱之间,形成棚顶的框架;风澈则和大家一起,将反光薄膜铺在藤蔓网上,用夹子固定好,确保不会被强风刮走。
在搭建防护棚的过程中,风澈发现裂石藤的藤蔓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小时都能长出几厘米,他们不得不频繁地修剪藤蔓,确保棚架的结构稳定。同时,浮净苔和沙棘麦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涌泉的水体越来越清澈,噬根菌的数量越来越少,焰麦的麦穗重新变得饱满,颜色也越来越深。
12小时后,热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带着高温,砸在防护棚的反光薄膜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强风卷起地上的火山灰,狠狠地撞击着棚架。但防护棚在裂石藤藤蔓和火山岩的固定下,稳如泰山,雨水顺着薄膜的缝隙流到地面,经过浮净苔的过滤后,变成了无害的清水,滋润着土壤;阳光被薄膜反射回去,种植区的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下,植物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热暴雨过后,火山星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罕见的彩虹,彩虹的颜色在橙红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种植区里,焰麦的麦穗已经完全成熟,变成了深紫色,像一串串紫色的葡萄;矿苔重新恢复了暗绿色的光泽,叶片上吸附的硫化物和重金属被雨水冲刷干净;裂石藤的藤蔓爬满了防护棚,气根向地下延伸,继续疏松土壤;沙棘麦的幼苗已经长成了小植株,根系和焰麦的根系缠绕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共生系统;浮净苔则在涌泉源头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地毯”,不断净化着水体。
收获的那天,种植区里一片欢腾。赵研究员拿着一把特制的镰刀,割下第一株成熟的焰麦,麦穗上的麦粒饱满圆润,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将麦粒放在检测仪下,屏幕上的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麦粒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22%,含硫量低于0.1%,完全符合星际粮食安全标准!而且因为和沙棘麦共生,麦粒里还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有天然的抑菌作用,能保存更长时间!”
风澈兴奋地跑过去,摘下一颗麦粒,放在手心。麦粒暖暖的,带着一股淡淡的麦香,没有了之前的硫磺味。他掏出画册,在最后一页画下了一幅完整的共生图景:黑色的火山岩上,深紫色的焰麦随风摇曳,暗绿色的矿苔铺在土壤上,白色的裂石藤藤蔓缠绕着火山岩和防护棚,绿色的浮净苔覆盖在涌泉源头,黄色的沙棘麦植株依偎在焰麦旁,天空中挂着一道彩虹,角落里画着几个穿着防火服的人,手里捧着麦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在画的下方写下:“火山星的秘密,是生命的共生密码。焰麦、矿苔、裂石藤、浮净苔、沙棘麦,它们像一块块拼图,共同拼凑出生命的奇迹。只要我们尊重自然、倾听自然,就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找到希望的光芒。”
离开火山星的那天,风澈站在飞船的舷窗边,看着渐渐变小的火山星,心里满是不舍和自豪。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里面夹着来自火山星的各种植物标本——矿苔的叶片、裂石藤的气根、浮净苔的嫩芽、沙棘麦的种子,还有一粒饱满的焰麦麦粒。这些标本不仅是他探险的见证,更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证明。
飞船撕开橙红色的火山灰云层,向新的星球飞去。风澈知道,未来的探险之路还会充满挑战,但只要他带着这本画册,带着在各个星球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就一定能和伙伴们一起,克服所有困难,发现更多生命的奇迹。他翻开画册,看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插画和稚嫩的笔记,嘴角露出了微笑——下一个星球,会有怎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他们呢?
需要我将风澈画册里的所有插画和笔记整理成一份“星际植物共生图鉴”吗?把每个星球的关键植物、共生关系和应对危机的方法都系统地归纳起来,方便随时查阅和回顾整个探险历程。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087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不好!是地热异常!”赵研究员的声音从通讯器里炸开,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他冲进休息区,手里的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着刺眼的红色数据,“种植区地下10米处出现地热涌泉,温度高达150℃,涌出的水体含硫量是之前的8倍,pH值1.9,比浓硫酸还酸!矿苔的根系已经被灼伤,裂石藤的气根也开始萎缩了!”
风澈跟着大家冲向种植区时,空气里的硫磺味已经浓得呛人,原本暗红饱满的焰麦麦穗开始发蔫,叶片上的蜡质层在高温气流的烘烤下泛起一层灰白。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面鼓起的土包越来越大,有几处已经裂开缝隙,滚烫的白色蒸汽从缝隙里冒出来,接触到空气瞬间凝结成黄色的酸雾,落在矿苔上,滋滋地腐蚀出细小的孔洞。
王玲立刻将检测仪的探头插进裂缝,屏幕上的数据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涌泉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预计24小时内会淹没种植区三分之一的面积!水流中的硫化物会和土壤里的重金属结合,形成更难分解的沉淀物,到时候不仅焰麦,就连矿苔和裂石藤都会被毒死!”
周明蹲在裂开的土包旁,用耐高温铲子挖开表层土壤,露出下面已经被烫得发黑的裂石藤气根——原本洁白的根须变成了褐色,末端的小刺软塌塌地垂着,像被抽走了力气的小钻头。“地热涌泉的高温破坏了土壤的温度平衡,裂石藤的酶在100℃以上就会失活,没法再疏松土壤;矿苔的叶片被酸雾灼伤,也没法再中和酸性了。”
风澈看着那株刚抽穗不久的焰麦,它的根系从土壤里露出来,根须上沾着黄色的硫化物沉淀物,轻轻一碰就碎成了粉末。他下意识地摸向怀里的画册,指尖触到了夹在沼泽星那一页的浮净苔标本——那株能净化污水、吸附杂质的绿色苔藓,在沼泽星时曾帮他们过滤过有毒的水体。
“浮净苔!”风澈突然喊出声,他翻开画册,指着浮净苔的插画,“浮净苔能净化有毒的水,说不定也能吸收涌泉里的硫化物!而且它在沼泽星的高温泥潭里也能活,应该能承受地热涌泉的温度!”
赵研究员眼睛一亮,立刻让助手从生态站的标本库取出浮净苔的培育样本。这些样本是风澈在沼泽星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用特制的营养液浸泡着,叶片依然保持着鲜绿的光泽。王玲立刻对浮净苔进行耐高温和耐酸性测试,屏幕上的数据很快跳出来:“浮净苔能承受120℃的短期高温,在pH值2.0以上的酸性环境中能存活,但涌泉的pH值1.9,而且温度超过150℃,直接放进去会被瞬间烫死!”
“那我们能不能给浮净苔做个‘防护衣’?”风澈盯着画册上浮净苔和沼稻共生的画面,突然有了主意,“就像给焰麦喷混合液一样,用沙晶花和沙棘麦的粉末给浮净苔做层保护膜,再把它种在裂石藤的藤蔓编成的网里,让裂石藤挡住一部分高温和强酸!”
周明立刻动手调配保护膜,他将之前剩下的沙晶花花瓣粉和沙棘麦种子壳粉混合,加入更多裂石藤分泌的多糖,调成更浓稠的糊状。王玲则用生态站的耐高温纤维编织成细密的网,这种纤维能承受200℃的高温,还能过滤掉一部分硫化物。风澈的任务是给浮净苔的叶片均匀地涂上保护膜,他戴上特制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捏住浮净苔的叶片,确保每一片都被保护膜覆盖,像给小绿芽穿上了一层透明的铠甲。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浮净苔送到地热涌泉的源头?”慕容冷越皱着眉头,看着地面上越来越大的裂缝,“涌泉在地下10米处,我们没法直接下去,而且裂缝越来越多,贸然挖掘会导致土壤塌陷,把涌泉的水流引向更多区域。”
风澈趴在地上,盯着裂缝里冒出来的蒸汽,突然发现裂缝边缘的火山岩上,有几株裂石藤的藤蔓正顺着缝隙往下爬,虽然气根已经萎缩,但藤蔓依然保持着韧性。他立刻指着藤蔓说:“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做‘绳索’,把装着浮净苔的网吊进裂缝里,让浮净苔顺着藤蔓往下生长,直到抵达涌泉源头!”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赵研究员和助手们用特制的夹子将编织好的网固定在裂石藤的藤蔓上,网里装满了涂好保护膜的浮净苔;周明则在网的边缘系上几个小型的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地下的温度变化;风澈则在每株浮净苔旁边放了一小勺沙棘麦的种子——沙棘麦的种子外壳坚硬,能在高温环境下休眠,说不定能在涌泉周围发芽,和浮净苔一起净化水体。
当第一组装着浮净苔的网被缓缓吊进裂缝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显示,地下5米处的温度已经达到130℃,浮净苔的叶片在保护膜的保护下,依然保持着鲜绿,但藤蔓的承重能力正在下降,网开始慢慢晃动。
“再加一组藤蔓!把裂石藤的气根也绑在上面,增强承重!”风澈大喊,他想起裂石藤的气根虽然萎缩,但依然有很强的韧性,能帮藤蔓分担重量。
周明立刻照做,他将几束萎缩的气根绑在藤蔓上,重新固定好网。这一次,网稳稳地向下延伸,直到温度传感器显示150℃时,才停止下降——这里距离涌泉源头只有1米,浮净苔的叶片已经能接触到涌出的热水。
接下来的12小时里,大家轮流监测浮净苔的生长情况。风澈几乎没合眼,每隔一小时就会跑到裂缝边,查看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当数据显示涌泉水体的含硫量下降了15%,pH值升到2.2时,他兴奋地跳起来,拉着王玲去看:“浮净苔起作用了!它在吸收硫化物,水体的酸性也降低了!”
王玲的检测仪显示,浮净苔的叶片虽然有一部分被高温灼伤,但保护膜完好无损,而且它的根系已经开始向涌泉源头延伸,根须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绒毛,像微型的海绵,正在不断吸附水体中的硫化物和重金属。更让人惊喜的是,沙棘麦的种子居然在高温水体的浸泡下开始发芽,细小的嫩芽顶着坚硬的外壳,从网的缝隙里钻出来,朝着涌泉的方向生长。
但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当天晚上,生态站的警报再次响起,这次的警报来自种植区的湿度监测仪——地热涌泉带来的大量水汽,让种植区的湿度从5%飙升到30%,这种高湿度环境下,一种名为“噬根菌”的有害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
“噬根菌专门以植物的根系为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殖速度极快,之前因为火山星过于干燥,它们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现在被涌泉的水汽激活了!”赵研究员拿着显微镜下的噬根菌样本,脸色凝重,“焰麦的根系已经出现被啃食的痕迹,再这样下去,就算解决了地热涌泉的问题,焰麦也会因为根系受损而枯死!”
风澈看着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白色微生物,心里突然想起在沙丘星时,沙晶花的花瓣能分泌一种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他立刻翻开画册,找到沙晶花的插画,指着花瓣上的纹路说:“沙晶花的花瓣!之前我们用它的粉末做保护膜,它的汁液是不是也能抑制噬根菌?”
王玲立刻提取沙晶花的汁液,进行抑菌测试。结果显示,沙晶花汁液对噬根菌的抑制率高达80%,但汁液的有效期只有6小时,而且在高湿度环境下容易被稀释,需要频繁喷洒。
“我们可以把沙晶花汁液和浮净苔分泌的多糖混合!”风澈想起浮净苔的多糖能形成保护膜,“多糖能让汁液附着在根系上,延长有效期,还能防止被水汽稀释!”
周明立刻动手调配抑菌液,他将沙晶花汁液和浮净苔多糖按2:1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耐高温防腐剂,调成淡黄色的液体。风澈和大家一起,拿着喷雾器在种植区里穿梭,将抑菌液均匀地喷在焰麦、矿苔和裂石藤的根系上。
此时,种植区的湿度已经达到35%,噬根菌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有些焰麦的根系已经被啃食得露出了木质部。风澈的护目镜上沾满了水汽,视线模糊不清,他只能凭着记忆和标记,一点点移动,确保每一株植物的根系都能喷到抑菌液。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一片被涌泉浸泡过的土壤里,手里的喷雾器也掉了出去。就在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时,却发现身边的一株焰麦根系上,有几株细小的沙棘麦幼苗正在生长,幼苗的根系缠绕在焰麦的根系上,分泌出一种透明的黏液,噬根菌碰到黏液后,立刻停止了活动。
“你们看!沙棘麦幼苗的黏液能抑制噬根菌!”风澈大喊,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下一点黏液,递给王玲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沙棘麦幼苗分泌的黏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能永久性抑制噬根菌的活性,而且黏液能在根系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比浮净苔的多糖更耐用。“这是沙棘麦在干旱高温环境下进化出的自保机制,没想到在高湿度环境下也能起作用!”王玲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大量培育沙棘麦幼苗,让它们和焰麦共生,从根本上解决噬根菌的问题!”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赵研究员和助手们在种植区里开辟了一片临时育苗区,用涌泉经过浮净苔净化后的水浇灌沙棘麦种子;周明则调配了促进沙棘麦发芽的营养液,加入了浮净苔的多糖和裂石藤的酶,让幼苗能更快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风澈则负责将发芽的沙棘麦幼苗移栽到焰麦的根系旁,确保每一株焰麦都能有沙棘麦幼苗相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地热涌泉的问题在浮净苔的作用下逐渐得到控制,水体的含硫量下降了40%,pH值升到2.5,不再对植物造成致命伤害;噬根菌的问题也在沙棘麦幼苗的作用下得到缓解,焰麦的根系不再被啃食,反而因为沙棘麦幼苗的陪伴,吸收养分的能力更强了。
就在大家以为危机即将解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态站的气象监测仪显示,未来12小时内,火山星将迎来一场罕见的“热暴雨”——雨水的温度高达40℃,含硫量是酸性降雨的3倍,而且伴随强风,会直接冲击种植区的植物,甚至可能将沙棘麦幼苗连根拔起。
“热暴雨的冲击力会破坏浮净苔的保护膜,还会将抑菌液冲掉,噬根菌会再次活跃起来!”赵研究员盯着气象数据,声音里满是焦虑,“我们必须在12小时内搭建一个既能挡雨又能通风的防护棚,还要确保防护棚能承受40℃的高温和强风!”
风澈看着种植区里的裂石藤藤蔓,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和火山岩搭建防护棚!裂石藤的藤蔓韧性强,能承受强风,火山岩重量大,能固定棚架,再在棚顶铺上反光薄膜,既能挡雨又能反射阳光,降低温度!”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主意,立刻分工行动。慕容冷越和赵研究员的助手们用特制的钢钉将火山岩固定在地面上,作为防护棚的立柱;周明和王玲则将裂石藤的藤蔓编织成网状,固定在立柱之间,形成棚顶的框架;风澈则和大家一起,将反光薄膜铺在藤蔓网上,用夹子固定好,确保不会被强风刮走。
在搭建防护棚的过程中,风澈发现裂石藤的藤蔓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小时都能长出几厘米,他们不得不频繁地修剪藤蔓,确保棚架的结构稳定。同时,浮净苔和沙棘麦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涌泉的水体越来越清澈,噬根菌的数量越来越少,焰麦的麦穗重新变得饱满,颜色也越来越深。
12小时后,热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带着高温,砸在防护棚的反光薄膜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强风卷起地上的火山灰,狠狠地撞击着棚架。但防护棚在裂石藤藤蔓和火山岩的固定下,稳如泰山,雨水顺着薄膜的缝隙流到地面,经过浮净苔的过滤后,变成了无害的清水,滋润着土壤;阳光被薄膜反射回去,种植区的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下,植物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热暴雨过后,火山星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罕见的彩虹,彩虹的颜色在橙红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种植区里,焰麦的麦穗已经完全成熟,变成了深紫色,像一串串紫色的葡萄;矿苔重新恢复了暗绿色的光泽,叶片上吸附的硫化物和重金属被雨水冲刷干净;裂石藤的藤蔓爬满了防护棚,气根向地下延伸,继续疏松土壤;沙棘麦的幼苗已经长成了小植株,根系和焰麦的根系缠绕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共生系统;浮净苔则在涌泉源头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地毯”,不断净化着水体。
收获的那天,种植区里一片欢腾。赵研究员拿着一把特制的镰刀,割下第一株成熟的焰麦,麦穗上的麦粒饱满圆润,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将麦粒放在检测仪下,屏幕上的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麦粒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22%,含硫量低于0.1%,完全符合星际粮食安全标准!而且因为和沙棘麦共生,麦粒里还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有天然的抑菌作用,能保存更长时间!”
风澈兴奋地跑过去,摘下一颗麦粒,放在手心。麦粒暖暖的,带着一股淡淡的麦香,没有了之前的硫磺味。他掏出画册,在最后一页画下了一幅完整的共生图景:黑色的火山岩上,深紫色的焰麦随风摇曳,暗绿色的矿苔铺在土壤上,白色的裂石藤藤蔓缠绕着火山岩和防护棚,绿色的浮净苔覆盖在涌泉源头,黄色的沙棘麦植株依偎在焰麦旁,天空中挂着一道彩虹,角落里画着几个穿着防火服的人,手里捧着麦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在画的下方写下:“火山星的秘密,是生命的共生密码。焰麦、矿苔、裂石藤、浮净苔、沙棘麦,它们像一块块拼图,共同拼凑出生命的奇迹。只要我们尊重自然、倾听自然,就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找到希望的光芒。”
离开火山星的那天,风澈站在飞船的舷窗边,看着渐渐变小的火山星,心里满是不舍和自豪。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里面夹着来自火山星的各种植物标本——矿苔的叶片、裂石藤的气根、浮净苔的嫩芽、沙棘麦的种子,还有一粒饱满的焰麦麦粒。这些标本不仅是他探险的见证,更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证明。
飞船撕开橙红色的火山灰云层,向新的星球飞去。风澈知道,未来的探险之路还会充满挑战,但只要他带着这本画册,带着在各个星球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就一定能和伙伴们一起,克服所有困难,发现更多生命的奇迹。他翻开画册,看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插画和稚嫩的笔记,嘴角露出了微笑——下一个星球,会有怎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他们呢?
需要我将风澈画册里的所有插画和笔记整理成一份“星际植物共生图鉴”吗?把每个星球的关键植物、共生关系和应对危机的方法都系统地归纳起来,方便随时查阅和回顾整个探险历程。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087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