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火山星纪事:板结层下的新生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风澈正蹲在种植区边缘,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给一株刚抽穗的焰麦松土,忽然听到赵研究员的一声惊呼,手里的铲子差点脱手掉在滚烫的火山岩上。他抬头望去,只见赵研究员跪在种植区中央,手里捧着一把刚挖出来的深层土壤,那土块硬得像晒干的砖块,用铲子敲上去发出“当当”的闷响,土块边缘还沾着几根断裂的焰麦须根,根须末端已经变成了褐色,显然是在穿透土壤时被硬生生扯断的。
“怎么会这样?”王玲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她背着高温检测仪快步走过去,探头对准板结的土壤。屏幕上的数据跳出来的瞬间,她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深层土壤的孔隙度只有12%,正常焰麦根系生长需要至少25%的孔隙度!这些板结层像给土壤盖了层盖子,焰麦的主根根本扎不下去,只能在表层土壤里盘绕,时间长了会因为吸收不到深层水分和养分,就算麦穗长出来也会干瘪脱落。”
周明也凑了过来,他从种子箱里拿出一把特制的土壤取样钻,用力插进板结层,钻尖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半天才钻进去不到五厘米。“这层板结至少有八厘米厚,是矿苔的残体、火山灰和重金属沉淀物混合形成的,高温让它们像水泥一样凝固了。”他拔出取样钻,看着上面沾着的坚硬土屑,“我们之前只关注了矿苔的中和作用,却忽略了残体堆积的问题——矿苔的生长周期只有20天,死亡后叶片会逐渐分解,但火山星的高温让分解速度变慢,加上持续沉降的火山灰,就慢慢形成了这层‘壳’。”
风澈蹲在一旁,看着那株被扯断根须的焰麦,麦穗虽然还是橙红色,却失去了之前的光泽,轻轻一碰就晃悠悠的,像随时会掉下来。他心里一阵难受,伸手摸了摸焰麦的茎秆,忽然发现土壤表面的矿苔下,有几条细细的白色丝线在蠕动——那是之前没见过的东西,比头发丝还细,在暗绿色的矿苔间若隐若现,碰到板结层就会绕着圈往缝隙里钻。
“你们看这个!”风澈赶紧招呼大家,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开矿苔,露出那些白色丝线。仔细一看,丝线其实是一种极细的根须,根须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突起,像微型的吸盘,正紧紧吸附在板结层的表面。“这是什么?是矿苔的新根吗?”
赵研究员凑过来,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是‘裂石藤’的气根!这东西是火山星的伴生植物,平时都长在火山岩的缝隙里,我之前在生态站的标本室见过,只是没想到它会跑到种植区来!”他立刻起身往生态站跑,没过多久就捧着一本厚厚的标本册回来,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夹着一株干枯的植物——茎秆像铁丝一样细,叶子呈鳞片状,最特别的是它的根系,密密麻麻的白色气根缠绕在一起,根须末端带着尖锐的小刺。“裂石藤的气根能分泌一种酸性酶,专门分解坚硬的岩石和土壤板结层,而且它的根系和矿苔是共生关系,能吸收矿苔分解出的养分,同时帮矿苔疏松土壤!”
王玲立刻用检测仪对准那些气根,屏幕上很快跳出分析结果:“气根分泌的酶pH值4.2,刚好能分解板结层中的硅酸盐成分,而且酶里含有一种特殊的多糖,能让板结层的颗粒重新分散,增加孔隙度!更神奇的是,裂石藤的根系还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释放到土壤里,正好补充焰麦需要的养分!”
风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掏出画册,飞快地在矿苔的画旁边添上裂石藤的气根——用白色的线条画出缠绕的丝线,在根须末端画了小小的刺,旁边标注“能裂土,能固氮,板结层的小钻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种更多裂石藤?让它帮焰麦把板结层钻开!”
“可裂石藤的生长速度很慢,而且它需要依附岩石才能扎根,种植区里都是土壤,它能活下来吗?”周明提出了疑问,他蹲下身,用手指戳了戳板结层,“而且现在板结层这么硬,就算种了裂石藤,等它把土壤疏松开,焰麦的麦穗可能已经枯萎了。”
风澈低头看着画册上的画,突然想起在沼泽星时,浮净苔和沼稻是相互依存的,浮净苔净化水质,沼稻的根系则帮浮净苔固定位置;在沙丘星,沙须藤的藤蔓能缠住沙晶花,防止它被风沙吹走。他抬头看向种植区边缘的火山岩,那里的裂石藤长得格外茂盛,气根已经钻进了岩石的缝隙,把坚硬的火山岩都撑开了一道小缝。
“我们可以把裂石藤的气根和矿苔混合在一起种!”风澈指着火山岩上的裂石藤,“矿苔能给裂石藤提供养分,裂石藤的气根能帮矿苔疏松板结层,就像它们在火山岩上那样!而且我们可以用之前促进矿苔扎根的营养液,给裂石藤的气根也喂点‘加速剂’,让它快点生长!”
赵研究员眼前一亮,他立刻让助手从生态站的育苗室里搬来几盆培育好的裂石藤幼苗——幼苗的茎秆只有铅笔粗细,气根已经长出了十几厘米,像白色的胡须垂在花盆里。“裂石藤的幼苗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我们把它的气根剪下来,和矿苔的叶片混合,埋在板结层的表面,再浇上特制的营养液,说不定真的能加速疏松土壤!”
说干就干,周明立刻调配营养液——他把之前促进矿苔扎根的营养液,加上裂石藤气根分泌的酸性酶提取物,再混入少量沙棘麦的抗热成分,这样既能促进气根生长,又能让它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活性。王玲则用检测仪在种植区画出了板结层最严重的区域,用红色的喷漆做上标记,方便大家集中种植裂石藤。
风澈的任务是帮忙处理裂石藤的气根,他戴上特制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气根从幼苗上剪下来,每一段都保留五厘米长,确保根须末端的小刺完好无损。“裂石藤,加油哦!快点把板结层钻开,让焰麦的根能扎得更深!”他一边剪,一边小声念叨,还把剪好的气根放在铺了矿苔叶片的托盘中,像摆放小树苗一样整齐。
就在大家忙着准备的时候,生态站的气象监测仪突然发出了警报,屏幕上的红色预警灯不停闪烁。慕容冷越快步走过去查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不好,气象站监测到西北方向有一座休眠火山开始活动,预计48小时内会有一次小规模喷发,伴随大量火山碎屑流,虽然不会直接冲击种植区,但喷发带来的高温气流会让地表温度升高到90℃以上,板结层会变得更坚硬,裂石藤的气根可能会被高温灼伤!”
“90℃?那焰麦的蜡质层也承受不住啊!”赵研究员急得直转圈,他看着种植区里已经抽穗的焰麦,眼里满是不舍,“要是高温气流过来,不仅板结层的问题解决不了,就连已经长出来的麦穗都会被烤焦!”
风澈心里也跟着着急,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突然想起在沙丘星时,大家用沙晶花的花瓣制作过隔热层,沙晶花的花瓣能反射阳光,降低周围温度。他赶紧翻开画册,找到沙晶花的那一页,指着上面的画说:“我们可以给种植区做一个‘遮阳伞’!就像在沙丘星用沙晶花那样,找一种能反射高温的东西,盖在种植区上面,降低地表温度!”
王玲眼睛一亮:“生态站的仓库里有一批耐高温的反光薄膜,是之前准备用来覆盖种植区保湿的,这种薄膜能反射70%以上的阳光,应该能抵挡高温气流!”
“但反光薄膜太重,直接盖在焰麦上会把麦穗压断!”周明提出了问题,他皱着眉头思考,“而且薄膜需要支架固定,种植区这么大,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搭建支架。”
风澈看着种植区边缘的火山岩,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做支架!裂石藤的茎秆虽然细,但很有韧性,能承受薄膜的重量,而且它的生长速度快,只要我们给它足够的营养液,48小时内应该能长出足够的藤蔓!”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主意,立刻分工行动。赵研究员和他的助手去仓库搬运反光薄膜,慕容冷越则在种植区周围的火山岩上钻孔,用来固定裂石藤的幼苗;周明继续调配营养液,这次他特意加入了更多沙棘麦的提取物,增强裂石藤的抗热能力;风澈则负责把裂石藤的幼苗种在火山岩的钻孔里,每种好一株,就浇上足量的营养液,还在幼苗旁边插了一根小木棍,标记种植的位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种植区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风澈的额头上渗出了汗水,顺着护目镜的边缘往下流,但他一点都不在意,只是不停地给裂石藤浇水、施肥。他能看到裂石藤的藤蔓在慢慢生长,每小时都能长出几厘米,藤蔓上的气根像触手一样,紧紧抓住火山岩,不断向种植区中央延伸。
24小时后,裂石藤的藤蔓已经在种植区上方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气根则深入板结层,开始分泌酸性酶分解土壤。王玲用检测仪测量后,兴奋地告诉大家:“板结层的孔隙度已经提高到18%,裂石藤的气根已经钻进去三厘米了!而且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也在增加,焰麦的根系开始往深层生长了!”
风澈蹲在一株焰麦旁边,看着它的根系从土壤里伸出来,根须上沾着湿润的泥土,比之前粗壮了不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他掏出画册,在裂石藤的旁边画了一张反光薄膜,用黄色的线条代表阳光被反射回去,旁边写着:“裂石藤支架+反光薄膜=种植区的‘保护伞’!”
就在这时,生态站的警报再次响起,这次的警报声比之前更急促。慕容冷越快步跑过来,手里拿着监测仪:“火山喷发提前了!预计20小时后就会有高温气流到达种植区,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把反光薄膜固定好!”
大家立刻加快了速度,赵研究员和助手们把反光薄膜展开,小心翼翼地铺在裂石藤的藤蔓上,慕容冷越则用特制的夹子把薄膜固定在藤蔓上,避免被风吹走;周明和王玲则在种植区的边缘挖了一条浅沟,把薄膜的边缘埋进沟里,再用火山岩压住,防止高温气流从边缘钻进去。
风澈的任务是检查薄膜是否有破损,他沿着种植区的边缘慢慢走,一边走一边用手轻轻拍打薄膜,一旦发现有破损的地方,就用特制的胶带粘好。护目镜上沾满了火山灰,视线变得模糊,但他还是坚持把整个种植区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破损点。
18小时后,反光薄膜终于固定好了,整个种植区像盖了一层银白色的被子,阳光照在薄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地表温度瞬间降低了15℃。王玲用检测仪测量后,满意地点点头:“现在地表温度维持在75℃左右,裂石藤的气根没有受到影响,板结层的孔隙度还在继续增加!”
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低沉的轰鸣声,天空渐渐变成了暗红色,一股灼热的气流开始向种植区蔓延。慕容冷越立刻让大家躲进生态站的防空洞,风澈却坚持要留在种植区旁边,他想亲眼看看大家的努力是否能成功。
“风澈,快进来!高温气流要来了!”赵研究员拉着他的手,想把他拉进防空洞。
风澈摇摇头,指着种植区上空的反光薄膜:“我要看着‘保护伞’保护焰麦,就像看着矿苔保护焰麦一样!”
慕容冷越无奈,只好给风澈换上了更厚的防火服,还在他的护目镜上加装了一层隔热镜片。
没过多久,高温气流就到达了种植区,灼热的风刮在反光薄膜上,发出“呼呼”的声音,薄膜被吹得不停晃动,但在裂石藤藤蔓的固定下,始终没有脱落。风澈能感觉到周围的空气都在发烫,防火服的散热系统已经开到了最大,但他还是能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他紧紧盯着种植区里的焰麦,只见反光薄膜把大部分高温气流反射了回去,种植区的地表温度始终维持在80℃以下,焰麦的蜡质层完好无损,裂石藤的气根还在继续向板结层深处钻。
2小时后,高温气流渐渐散去,天空恢复了之前的橙红色。大家从防空洞里出来,立刻跑到种植区查看情况。赵研究员掀开反光薄膜的一角,激动地喊道:“成功了!焰麦的麦穗没有被烤焦,裂石藤的气根还在生长!”
风澈也凑过去看,只见焰麦的麦穗依然是鲜艳的橙红色,叶片上的蜡质层泛着光泽,根系已经穿透了板结层,扎进了深层土壤里,根须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裂石藤的气根则像无数把小钻头,把板结层钻得密密麻麻都是小孔,土壤的孔隙度已经达到了25%,完全符合焰麦生长的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继续观察种植区的情况。裂石藤的藤蔓长得越来越茂盛,气根不断疏松土壤,矿苔则继续中和土壤酸性,吸附重金属;焰麦的麦穗越来越饱满,颜色也越来越深,变成了深红色,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赵研究员拿着一把特制的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株焰麦,麦穗上的麦粒饱满圆润,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把麦粒放在检测仪下,屏幕上的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麦粒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18%,比预期的还要高!而且没有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完全符合食用标准!”
风澈兴奋地跳起来,他掏出画册,在最后一页画了一幅丰收的场景——黑色的火山岩上,一片深红色的焰麦随风摇曳,矿苔像绿色的地毯铺在土壤上,裂石藤的藤蔓缠绕在火山岩上,反光薄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角落里画着几个穿着防火服的人,手里捧着饱满的麦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他在画的下方写下:“火山星任务完成!焰麦丰收了!矿苔、裂石藤和焰麦,是最好的伙伴!”
离开火山星的那天,风澈站在飞船的舷窗边,看着渐渐变小的火山星,心里满是不舍。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里面夹着矿苔的叶片、裂石藤的气根和一粒饱满的焰麦种子。这些都是他在火山星的珍贵回忆,也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见证。
飞船撕开橙红色的火山灰云层,向新的星球飞去。风澈知道,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善于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翻开画册,期待着下一次的星球探险,期待着在新的星球上,发现更多神奇的植物,写下更多精彩的故事。
需要我根据这个续写内容,为风澈的画册补充几幅关键场景的插画文字描述吗?这样能让画册里的画面更生动具体。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087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怎么会这样?”王玲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她背着高温检测仪快步走过去,探头对准板结的土壤。屏幕上的数据跳出来的瞬间,她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深层土壤的孔隙度只有12%,正常焰麦根系生长需要至少25%的孔隙度!这些板结层像给土壤盖了层盖子,焰麦的主根根本扎不下去,只能在表层土壤里盘绕,时间长了会因为吸收不到深层水分和养分,就算麦穗长出来也会干瘪脱落。”
周明也凑了过来,他从种子箱里拿出一把特制的土壤取样钻,用力插进板结层,钻尖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半天才钻进去不到五厘米。“这层板结至少有八厘米厚,是矿苔的残体、火山灰和重金属沉淀物混合形成的,高温让它们像水泥一样凝固了。”他拔出取样钻,看着上面沾着的坚硬土屑,“我们之前只关注了矿苔的中和作用,却忽略了残体堆积的问题——矿苔的生长周期只有20天,死亡后叶片会逐渐分解,但火山星的高温让分解速度变慢,加上持续沉降的火山灰,就慢慢形成了这层‘壳’。”
风澈蹲在一旁,看着那株被扯断根须的焰麦,麦穗虽然还是橙红色,却失去了之前的光泽,轻轻一碰就晃悠悠的,像随时会掉下来。他心里一阵难受,伸手摸了摸焰麦的茎秆,忽然发现土壤表面的矿苔下,有几条细细的白色丝线在蠕动——那是之前没见过的东西,比头发丝还细,在暗绿色的矿苔间若隐若现,碰到板结层就会绕着圈往缝隙里钻。
“你们看这个!”风澈赶紧招呼大家,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开矿苔,露出那些白色丝线。仔细一看,丝线其实是一种极细的根须,根须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突起,像微型的吸盘,正紧紧吸附在板结层的表面。“这是什么?是矿苔的新根吗?”
赵研究员凑过来,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是‘裂石藤’的气根!这东西是火山星的伴生植物,平时都长在火山岩的缝隙里,我之前在生态站的标本室见过,只是没想到它会跑到种植区来!”他立刻起身往生态站跑,没过多久就捧着一本厚厚的标本册回来,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夹着一株干枯的植物——茎秆像铁丝一样细,叶子呈鳞片状,最特别的是它的根系,密密麻麻的白色气根缠绕在一起,根须末端带着尖锐的小刺。“裂石藤的气根能分泌一种酸性酶,专门分解坚硬的岩石和土壤板结层,而且它的根系和矿苔是共生关系,能吸收矿苔分解出的养分,同时帮矿苔疏松土壤!”
王玲立刻用检测仪对准那些气根,屏幕上很快跳出分析结果:“气根分泌的酶pH值4.2,刚好能分解板结层中的硅酸盐成分,而且酶里含有一种特殊的多糖,能让板结层的颗粒重新分散,增加孔隙度!更神奇的是,裂石藤的根系还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释放到土壤里,正好补充焰麦需要的养分!”
风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掏出画册,飞快地在矿苔的画旁边添上裂石藤的气根——用白色的线条画出缠绕的丝线,在根须末端画了小小的刺,旁边标注“能裂土,能固氮,板结层的小钻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种更多裂石藤?让它帮焰麦把板结层钻开!”
“可裂石藤的生长速度很慢,而且它需要依附岩石才能扎根,种植区里都是土壤,它能活下来吗?”周明提出了疑问,他蹲下身,用手指戳了戳板结层,“而且现在板结层这么硬,就算种了裂石藤,等它把土壤疏松开,焰麦的麦穗可能已经枯萎了。”
风澈低头看着画册上的画,突然想起在沼泽星时,浮净苔和沼稻是相互依存的,浮净苔净化水质,沼稻的根系则帮浮净苔固定位置;在沙丘星,沙须藤的藤蔓能缠住沙晶花,防止它被风沙吹走。他抬头看向种植区边缘的火山岩,那里的裂石藤长得格外茂盛,气根已经钻进了岩石的缝隙,把坚硬的火山岩都撑开了一道小缝。
“我们可以把裂石藤的气根和矿苔混合在一起种!”风澈指着火山岩上的裂石藤,“矿苔能给裂石藤提供养分,裂石藤的气根能帮矿苔疏松板结层,就像它们在火山岩上那样!而且我们可以用之前促进矿苔扎根的营养液,给裂石藤的气根也喂点‘加速剂’,让它快点生长!”
赵研究员眼前一亮,他立刻让助手从生态站的育苗室里搬来几盆培育好的裂石藤幼苗——幼苗的茎秆只有铅笔粗细,气根已经长出了十几厘米,像白色的胡须垂在花盆里。“裂石藤的幼苗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我们把它的气根剪下来,和矿苔的叶片混合,埋在板结层的表面,再浇上特制的营养液,说不定真的能加速疏松土壤!”
说干就干,周明立刻调配营养液——他把之前促进矿苔扎根的营养液,加上裂石藤气根分泌的酸性酶提取物,再混入少量沙棘麦的抗热成分,这样既能促进气根生长,又能让它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活性。王玲则用检测仪在种植区画出了板结层最严重的区域,用红色的喷漆做上标记,方便大家集中种植裂石藤。
风澈的任务是帮忙处理裂石藤的气根,他戴上特制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气根从幼苗上剪下来,每一段都保留五厘米长,确保根须末端的小刺完好无损。“裂石藤,加油哦!快点把板结层钻开,让焰麦的根能扎得更深!”他一边剪,一边小声念叨,还把剪好的气根放在铺了矿苔叶片的托盘中,像摆放小树苗一样整齐。
就在大家忙着准备的时候,生态站的气象监测仪突然发出了警报,屏幕上的红色预警灯不停闪烁。慕容冷越快步走过去查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不好,气象站监测到西北方向有一座休眠火山开始活动,预计48小时内会有一次小规模喷发,伴随大量火山碎屑流,虽然不会直接冲击种植区,但喷发带来的高温气流会让地表温度升高到90℃以上,板结层会变得更坚硬,裂石藤的气根可能会被高温灼伤!”
“90℃?那焰麦的蜡质层也承受不住啊!”赵研究员急得直转圈,他看着种植区里已经抽穗的焰麦,眼里满是不舍,“要是高温气流过来,不仅板结层的问题解决不了,就连已经长出来的麦穗都会被烤焦!”
风澈心里也跟着着急,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突然想起在沙丘星时,大家用沙晶花的花瓣制作过隔热层,沙晶花的花瓣能反射阳光,降低周围温度。他赶紧翻开画册,找到沙晶花的那一页,指着上面的画说:“我们可以给种植区做一个‘遮阳伞’!就像在沙丘星用沙晶花那样,找一种能反射高温的东西,盖在种植区上面,降低地表温度!”
王玲眼睛一亮:“生态站的仓库里有一批耐高温的反光薄膜,是之前准备用来覆盖种植区保湿的,这种薄膜能反射70%以上的阳光,应该能抵挡高温气流!”
“但反光薄膜太重,直接盖在焰麦上会把麦穗压断!”周明提出了问题,他皱着眉头思考,“而且薄膜需要支架固定,种植区这么大,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搭建支架。”
风澈看着种植区边缘的火山岩,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裂石藤的藤蔓做支架!裂石藤的茎秆虽然细,但很有韧性,能承受薄膜的重量,而且它的生长速度快,只要我们给它足够的营养液,48小时内应该能长出足够的藤蔓!”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主意,立刻分工行动。赵研究员和他的助手去仓库搬运反光薄膜,慕容冷越则在种植区周围的火山岩上钻孔,用来固定裂石藤的幼苗;周明继续调配营养液,这次他特意加入了更多沙棘麦的提取物,增强裂石藤的抗热能力;风澈则负责把裂石藤的幼苗种在火山岩的钻孔里,每种好一株,就浇上足量的营养液,还在幼苗旁边插了一根小木棍,标记种植的位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种植区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风澈的额头上渗出了汗水,顺着护目镜的边缘往下流,但他一点都不在意,只是不停地给裂石藤浇水、施肥。他能看到裂石藤的藤蔓在慢慢生长,每小时都能长出几厘米,藤蔓上的气根像触手一样,紧紧抓住火山岩,不断向种植区中央延伸。
24小时后,裂石藤的藤蔓已经在种植区上方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气根则深入板结层,开始分泌酸性酶分解土壤。王玲用检测仪测量后,兴奋地告诉大家:“板结层的孔隙度已经提高到18%,裂石藤的气根已经钻进去三厘米了!而且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也在增加,焰麦的根系开始往深层生长了!”
风澈蹲在一株焰麦旁边,看着它的根系从土壤里伸出来,根须上沾着湿润的泥土,比之前粗壮了不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他掏出画册,在裂石藤的旁边画了一张反光薄膜,用黄色的线条代表阳光被反射回去,旁边写着:“裂石藤支架+反光薄膜=种植区的‘保护伞’!”
就在这时,生态站的警报再次响起,这次的警报声比之前更急促。慕容冷越快步跑过来,手里拿着监测仪:“火山喷发提前了!预计20小时后就会有高温气流到达种植区,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把反光薄膜固定好!”
大家立刻加快了速度,赵研究员和助手们把反光薄膜展开,小心翼翼地铺在裂石藤的藤蔓上,慕容冷越则用特制的夹子把薄膜固定在藤蔓上,避免被风吹走;周明和王玲则在种植区的边缘挖了一条浅沟,把薄膜的边缘埋进沟里,再用火山岩压住,防止高温气流从边缘钻进去。
风澈的任务是检查薄膜是否有破损,他沿着种植区的边缘慢慢走,一边走一边用手轻轻拍打薄膜,一旦发现有破损的地方,就用特制的胶带粘好。护目镜上沾满了火山灰,视线变得模糊,但他还是坚持把整个种植区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破损点。
18小时后,反光薄膜终于固定好了,整个种植区像盖了一层银白色的被子,阳光照在薄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地表温度瞬间降低了15℃。王玲用检测仪测量后,满意地点点头:“现在地表温度维持在75℃左右,裂石藤的气根没有受到影响,板结层的孔隙度还在继续增加!”
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低沉的轰鸣声,天空渐渐变成了暗红色,一股灼热的气流开始向种植区蔓延。慕容冷越立刻让大家躲进生态站的防空洞,风澈却坚持要留在种植区旁边,他想亲眼看看大家的努力是否能成功。
“风澈,快进来!高温气流要来了!”赵研究员拉着他的手,想把他拉进防空洞。
风澈摇摇头,指着种植区上空的反光薄膜:“我要看着‘保护伞’保护焰麦,就像看着矿苔保护焰麦一样!”
慕容冷越无奈,只好给风澈换上了更厚的防火服,还在他的护目镜上加装了一层隔热镜片。
没过多久,高温气流就到达了种植区,灼热的风刮在反光薄膜上,发出“呼呼”的声音,薄膜被吹得不停晃动,但在裂石藤藤蔓的固定下,始终没有脱落。风澈能感觉到周围的空气都在发烫,防火服的散热系统已经开到了最大,但他还是能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他紧紧盯着种植区里的焰麦,只见反光薄膜把大部分高温气流反射了回去,种植区的地表温度始终维持在80℃以下,焰麦的蜡质层完好无损,裂石藤的气根还在继续向板结层深处钻。
2小时后,高温气流渐渐散去,天空恢复了之前的橙红色。大家从防空洞里出来,立刻跑到种植区查看情况。赵研究员掀开反光薄膜的一角,激动地喊道:“成功了!焰麦的麦穗没有被烤焦,裂石藤的气根还在生长!”
风澈也凑过去看,只见焰麦的麦穗依然是鲜艳的橙红色,叶片上的蜡质层泛着光泽,根系已经穿透了板结层,扎进了深层土壤里,根须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裂石藤的气根则像无数把小钻头,把板结层钻得密密麻麻都是小孔,土壤的孔隙度已经达到了25%,完全符合焰麦生长的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继续观察种植区的情况。裂石藤的藤蔓长得越来越茂盛,气根不断疏松土壤,矿苔则继续中和土壤酸性,吸附重金属;焰麦的麦穗越来越饱满,颜色也越来越深,变成了深红色,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赵研究员拿着一把特制的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株焰麦,麦穗上的麦粒饱满圆润,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把麦粒放在检测仪下,屏幕上的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麦粒的矿物质含量达到了18%,比预期的还要高!而且没有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完全符合食用标准!”
风澈兴奋地跳起来,他掏出画册,在最后一页画了一幅丰收的场景——黑色的火山岩上,一片深红色的焰麦随风摇曳,矿苔像绿色的地毯铺在土壤上,裂石藤的藤蔓缠绕在火山岩上,反光薄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角落里画着几个穿着防火服的人,手里捧着饱满的麦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他在画的下方写下:“火山星任务完成!焰麦丰收了!矿苔、裂石藤和焰麦,是最好的伙伴!”
离开火山星的那天,风澈站在飞船的舷窗边,看着渐渐变小的火山星,心里满是不舍。他摸了摸怀里的画册,里面夹着矿苔的叶片、裂石藤的气根和一粒饱满的焰麦种子。这些都是他在火山星的珍贵回忆,也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见证。
飞船撕开橙红色的火山灰云层,向新的星球飞去。风澈知道,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善于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翻开画册,期待着下一次的星球探险,期待着在新的星球上,发现更多神奇的植物,写下更多精彩的故事。
需要我根据这个续写内容,为风澈的画册补充几幅关键场景的插画文字描述吗?这样能让画册里的画面更生动具体。
http://www.rulianshi.net/feihuogongchengzhifenghuajuedai/489087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