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人才难得
入殓师灵异录小说推荐阅读:朕、从八百开始崛起、寒门崛起、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皇兄何故造反?、摄政大明、我在大唐卖烧烤、忽如一夜祖宗来、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讨逆、鹰掠九天、穿越了的学霸、神话版三国
赣南,某处简朴却戒备森严的办公室。
夜已深,桌上的台灯是屋内唯一的光源,勾勒出建丰伏案工作的身影。
主政赣南,压力巨大,此地为湘浙赣闽粤五省的战略后方,担负着为第三、七、九战区输送人力、物力的艰巨任务,其在东南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凸显。
而且赣南是江西的化外之地,各军阀占山为王,各霸一方。……地方土豪劣绅,封建头目,高墙壁垒,拥兵自据。‘天大,地大,除了总裁就是他。’买卖兵役,乱增捐税,成为常事。
烟民的数量超过6位数。赣州城赌场规模不亚于澳门。圩子巷笙歌喧天,日以继夜。许多地方民匪难分……商贾大豪占有乡村大量的良田。民众的绝大多数斗大的字难识一担。难童、游民无处安身。
建丰知道,这烂摊子既是老爷子对自己的考验,也是为培养锻炼自身缺乏的政治经验。
让自己打造班底,参与的军政,为以后踏上更广大的政治舞台做预热。
所以他丝毫不敢懈怠,对赣南之地采取雷厉风行的政治举措。
他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新赣南建设的民生报告,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明。
秘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份标注着“绝密”的电文放在桌角,低声道:“先生,津塘方面,吴敬中来的急电。”
建丰同志“嗯”了一声,没有立刻去看。他端起桌上的粗瓷茶杯,喝了一口浓茶,借此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吴敬中,自己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期间为同班同学,算是和自己关系最密切一部分人。
而且吴敬中是黄埔出身,能力出众,在军统内部算是少有的既能搞情报、又懂经济、还颇有手腕的干才。
更重要的是,吴敬中此人并不囿于渝城军统那小圈子的争权夺利,而是积极建功立业,去最危险的敌占区潜伏了下来,虎口拔牙、还屡立功勋,自家老爷子在饭桌上也说起过吴敬中的名字,对他的作为很是满意。
关键是吴敬中调回渝城,既不跑也不送。但是也不迂腐,只做自己分内的事,逢年过节知道孝敬上峰,别人该给他的孝敬,他也收得下,做到了‘和光同尘’。
如此聪明懂俗务,而且能干肯干的老同学,将来必定是自己的助力。
就是因为吴敬中不跑不送,也不攀附,所以建丰最后把自己的电台联系方式,让人特意给了这个老同学一份。
相信他的人品和能力,可以做他的后盾,让他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需要任何帮助,随时联系自己。
电文内容经过加密和转译,粗略看完,表达的很清晰。
果然,这老同学立刻就给了自己回应,不是求救,更不是那种拍马溜须和煽情的同学回忆。而是踏踏实实的做事,要帮助自己的“功业”……
拿起那份电文,仔细分析:
吴敬中已顺利重返津塘站,稳住了阵脚,初步打通了一条连接东北伪满、津塘与国统区的“黄金通道”——东北珍贵土产人参、貂皮、珍稀药材的走私贸易线。
吴敬中在电文中表示,他在东北的潜伏经验,加上津塘的货运发达,认为此线路利润极其丰厚,不仅可为津塘站重建提供巨额资金,更可以收买敌人,甚至可以成为未来重要物资,包括但不限于情报、特殊人员的秘密转运通道。
吴敬中知道他主政赣南,急需资金,如果土产生意的转运渠道成熟,五省之地的利润方面可以让建丰截留分配。
请建丰同志让戴老板出个手令,自己帮助建丰协调赣南乃至东南五省方面,为货物进入国统区提供便利与掩护。
建丰仔细阅读了两遍,指尖在电文上轻轻敲击着,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赞赏的光芒。
“好一个吴敬中!”他心中暗赞一声。
此计可谓一石三鸟:
第一是可以解决经费:军统总部拨款时常捉襟见肘,戴雨农又对手下各站自筹经费睁只眼闭只眼。吴敬中此举,不仅能迅速让津塘站起死回生,更能获得远超常规拨款的活动资金,行事将更加自主。
在军统内一个可以“自主”的自己人,对自己政治意义巨大。
第二是深潜布局:利用汉奸内部的倾轧和日本人的贪婪,巧妙地将自身势力嵌入敌占区的经济脉络中。这条“黄金通道”一旦稳固,其战略价值远超单纯的金钱收益,等于在敌人心脏地带插下了一根深楔子。
同时也通过渠道建立,让自己深入了解敌后这帮官僚,看看这帮人怎么花天酒地……
第三就是向自己靠拢:吴敬中选择将这条线的终端和最大利益方指向自己主政的赣南,并通过自己向戴笠转呈,姿态做得非常漂亮。
既遵守了军统的程序,避免授人以柄,又明确地向自己递出了橄榄枝,显示了合作的诚意与能力。他深知自己正在赣南励精图治,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这是在雪中送炭,也是在展示他吴敬中不仅能搞情报,更能搞“经济”,是能办大事、解燃眉之急的实干之才。
这种既遵循规则,又高效解决问题,还能敏锐抓住政治机遇的手腕,正是建丰同志目前非常需要和欣赏的。
他身边不缺夸夸其谈的政客,也不缺忠心耿耿的军人,但像吴敬中这样,身处复杂险恶的敌后,却能跳出特务思维,从经济和政治层面着眼,灵活机变、敢于用非常手段达成战略目标的人才,确实凤毛麟角。
“胆子大,心思活,手段高,而且……懂分寸。”建丰同志在心中给自己老同学吴敬中下了评语。
他通过自己向戴笠要手令,是为了走戴笠的渠道,让戴笠知道自己看中吴敬中,不让戴笠猜忌他,这就是懂分寸的表现,避免了僭越之嫌。
他沉吟片刻,对侍立一旁的秘书吩咐道:
“给吴敬中回电。第一,对其工作成效表示肯定,望其再接再厉,稳固此线,以图长远。”
“第二,同意其合作方案。不止赣南及周边五省通道,大后方的通道,我也可以亲自安排可靠之人接应、疏通,确保货物安全、隐秘流转。具体联络方式和接应节点,另电告知。”
“第三,所得利润,按约定比例,大部用于津塘站重建与特殊活动,其余部分,我会存入指定账户,专项用于赣南民生与基础建设,一定会让账目清晰,会有专人审计。”
“第四,转告他,‘不择手段’虽为形势所迫,但心中需有底线,目标始终是救国救民。望他好自为之,勿负期望。”
秘书迅速记录下要点,准备去拟写回电。
建丰同志又补充了一句,语气意味深长:“另外,以我个人的名义,给戴雨农发个电报,麻烦他为赣南、为我个人,让吴敬中,他的这个得力干将帮忙,希望吴敬中能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实际困难’。”
秘书心领神会,这是要借戴笠之口,进一步抬高吴敬中在军统内部的地位,同时也是对戴笠的一种安抚和暗示——此人我用了,你也行个方便。
秘书离开后,建丰同志再次拿起那份电文,目光落在“吴敬中”三个字上,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乱世之中,人才难得。这个吴敬中,是善于在灰色地带打开局面的奇兵。
他对吴敬中的欣赏,不仅仅在于这次“送钱”的功劳,更在于这个老同学展现出的那种在泥潭中还能找准方向、并且能干净利落办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志在更大舞台的建丰同志来说,价值连城。
http://www.rulianshi.net/diezhanjuzhongdelonger/489440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夜已深,桌上的台灯是屋内唯一的光源,勾勒出建丰伏案工作的身影。
主政赣南,压力巨大,此地为湘浙赣闽粤五省的战略后方,担负着为第三、七、九战区输送人力、物力的艰巨任务,其在东南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凸显。
而且赣南是江西的化外之地,各军阀占山为王,各霸一方。……地方土豪劣绅,封建头目,高墙壁垒,拥兵自据。‘天大,地大,除了总裁就是他。’买卖兵役,乱增捐税,成为常事。
烟民的数量超过6位数。赣州城赌场规模不亚于澳门。圩子巷笙歌喧天,日以继夜。许多地方民匪难分……商贾大豪占有乡村大量的良田。民众的绝大多数斗大的字难识一担。难童、游民无处安身。
建丰知道,这烂摊子既是老爷子对自己的考验,也是为培养锻炼自身缺乏的政治经验。
让自己打造班底,参与的军政,为以后踏上更广大的政治舞台做预热。
所以他丝毫不敢懈怠,对赣南之地采取雷厉风行的政治举措。
他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新赣南建设的民生报告,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明。
秘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份标注着“绝密”的电文放在桌角,低声道:“先生,津塘方面,吴敬中来的急电。”
建丰同志“嗯”了一声,没有立刻去看。他端起桌上的粗瓷茶杯,喝了一口浓茶,借此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吴敬中,自己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期间为同班同学,算是和自己关系最密切一部分人。
而且吴敬中是黄埔出身,能力出众,在军统内部算是少有的既能搞情报、又懂经济、还颇有手腕的干才。
更重要的是,吴敬中此人并不囿于渝城军统那小圈子的争权夺利,而是积极建功立业,去最危险的敌占区潜伏了下来,虎口拔牙、还屡立功勋,自家老爷子在饭桌上也说起过吴敬中的名字,对他的作为很是满意。
关键是吴敬中调回渝城,既不跑也不送。但是也不迂腐,只做自己分内的事,逢年过节知道孝敬上峰,别人该给他的孝敬,他也收得下,做到了‘和光同尘’。
如此聪明懂俗务,而且能干肯干的老同学,将来必定是自己的助力。
就是因为吴敬中不跑不送,也不攀附,所以建丰最后把自己的电台联系方式,让人特意给了这个老同学一份。
相信他的人品和能力,可以做他的后盾,让他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需要任何帮助,随时联系自己。
电文内容经过加密和转译,粗略看完,表达的很清晰。
果然,这老同学立刻就给了自己回应,不是求救,更不是那种拍马溜须和煽情的同学回忆。而是踏踏实实的做事,要帮助自己的“功业”……
拿起那份电文,仔细分析:
吴敬中已顺利重返津塘站,稳住了阵脚,初步打通了一条连接东北伪满、津塘与国统区的“黄金通道”——东北珍贵土产人参、貂皮、珍稀药材的走私贸易线。
吴敬中在电文中表示,他在东北的潜伏经验,加上津塘的货运发达,认为此线路利润极其丰厚,不仅可为津塘站重建提供巨额资金,更可以收买敌人,甚至可以成为未来重要物资,包括但不限于情报、特殊人员的秘密转运通道。
吴敬中知道他主政赣南,急需资金,如果土产生意的转运渠道成熟,五省之地的利润方面可以让建丰截留分配。
请建丰同志让戴老板出个手令,自己帮助建丰协调赣南乃至东南五省方面,为货物进入国统区提供便利与掩护。
建丰仔细阅读了两遍,指尖在电文上轻轻敲击着,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赞赏的光芒。
“好一个吴敬中!”他心中暗赞一声。
此计可谓一石三鸟:
第一是可以解决经费:军统总部拨款时常捉襟见肘,戴雨农又对手下各站自筹经费睁只眼闭只眼。吴敬中此举,不仅能迅速让津塘站起死回生,更能获得远超常规拨款的活动资金,行事将更加自主。
在军统内一个可以“自主”的自己人,对自己政治意义巨大。
第二是深潜布局:利用汉奸内部的倾轧和日本人的贪婪,巧妙地将自身势力嵌入敌占区的经济脉络中。这条“黄金通道”一旦稳固,其战略价值远超单纯的金钱收益,等于在敌人心脏地带插下了一根深楔子。
同时也通过渠道建立,让自己深入了解敌后这帮官僚,看看这帮人怎么花天酒地……
第三就是向自己靠拢:吴敬中选择将这条线的终端和最大利益方指向自己主政的赣南,并通过自己向戴笠转呈,姿态做得非常漂亮。
既遵守了军统的程序,避免授人以柄,又明确地向自己递出了橄榄枝,显示了合作的诚意与能力。他深知自己正在赣南励精图治,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这是在雪中送炭,也是在展示他吴敬中不仅能搞情报,更能搞“经济”,是能办大事、解燃眉之急的实干之才。
这种既遵循规则,又高效解决问题,还能敏锐抓住政治机遇的手腕,正是建丰同志目前非常需要和欣赏的。
他身边不缺夸夸其谈的政客,也不缺忠心耿耿的军人,但像吴敬中这样,身处复杂险恶的敌后,却能跳出特务思维,从经济和政治层面着眼,灵活机变、敢于用非常手段达成战略目标的人才,确实凤毛麟角。
“胆子大,心思活,手段高,而且……懂分寸。”建丰同志在心中给自己老同学吴敬中下了评语。
他通过自己向戴笠要手令,是为了走戴笠的渠道,让戴笠知道自己看中吴敬中,不让戴笠猜忌他,这就是懂分寸的表现,避免了僭越之嫌。
他沉吟片刻,对侍立一旁的秘书吩咐道:
“给吴敬中回电。第一,对其工作成效表示肯定,望其再接再厉,稳固此线,以图长远。”
“第二,同意其合作方案。不止赣南及周边五省通道,大后方的通道,我也可以亲自安排可靠之人接应、疏通,确保货物安全、隐秘流转。具体联络方式和接应节点,另电告知。”
“第三,所得利润,按约定比例,大部用于津塘站重建与特殊活动,其余部分,我会存入指定账户,专项用于赣南民生与基础建设,一定会让账目清晰,会有专人审计。”
“第四,转告他,‘不择手段’虽为形势所迫,但心中需有底线,目标始终是救国救民。望他好自为之,勿负期望。”
秘书迅速记录下要点,准备去拟写回电。
建丰同志又补充了一句,语气意味深长:“另外,以我个人的名义,给戴雨农发个电报,麻烦他为赣南、为我个人,让吴敬中,他的这个得力干将帮忙,希望吴敬中能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实际困难’。”
秘书心领神会,这是要借戴笠之口,进一步抬高吴敬中在军统内部的地位,同时也是对戴笠的一种安抚和暗示——此人我用了,你也行个方便。
秘书离开后,建丰同志再次拿起那份电文,目光落在“吴敬中”三个字上,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乱世之中,人才难得。这个吴敬中,是善于在灰色地带打开局面的奇兵。
他对吴敬中的欣赏,不仅仅在于这次“送钱”的功劳,更在于这个老同学展现出的那种在泥潭中还能找准方向、并且能干净利落办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志在更大舞台的建丰同志来说,价值连城。
http://www.rulianshi.net/diezhanjuzhongdelonger/489440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