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 第94章铁钳合围

第94章铁钳合围

    淮海平原上的战火依旧炽烈,李定国与鳌拜如同两只伤痕累累的巨兽,在徐州外围的每一寸土地上反复撕咬,鲜血浸透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每一天,双方都要付出成千上万的生命,却谁也无法真正压倒对方。

    战局,陷入了最残酷的消耗泥潭。

    然而,就在这僵持的血色天平之上,一只强有力的手,正从西方悄然伸出,准备落下决定胜负的砝码。

    (一) 开封易帅,奇兵东出

    开封城,这座中原重镇,此刻气氛肃穆而紧张。

    城头之上,“巴”字将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那面更加威严、绣着咆哮白虎的“向”字大纛。

    向拯民,终于亲临前线了。

    他并非孤身前来,身后是五万经过严格训练、士气高昂的新兵。

    这些新兵眼中虽有对未知战场的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对于那位传奇大统领的无限崇敬,以及保卫家园、驱逐鞑虏的坚定信念。

    “巴图将军,河南防务,就交给你了。”向拯民握着老将巴图粗糙的大手,语气郑重,“务必确保我军后方无忧,粮道畅通。”

    巴图胸膛一挺,声如洪钟:“大统领放心!只要我巴图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一个鞑子踏入河南!”

    交接完成,向拯民没有丝毫停留。

    他麾下真正的杀招,是那八万早已集结待命、由龙虎营、部分白虎营精锐以及原覃勇部组成的百战之师。

    他们没有在开封做任何多余的休整,直接在向拯民的率领下,如同蛰伏已久的利剑,骤然出鞘,向东,直插兵力空虚的山东腹地!

    大军先锋,正是巴图之子,以勇猛果决著称的年轻将领——巴勇。

    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如同离弦之箭,率先冲入山东地界。

    “弟兄们!打出咱们的威风,让山东的父老看看,王师回来了!”

    巴勇马刀高举,年轻的脸庞上满是锐气与渴望。

    (二) 势如破竹,齐鲁震动

    山东的清军主力,早已被鳌拜抽调一空,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和地方团练,如何能抵挡向拯民这支虎狼之师的雷霆一击?

    巴勇的先锋骑兵一路摧枯拉朽:

    菏泽城下,守军试图凭借城墙抵抗,巴勇亲率骑兵下马,组成突击队,顶着稀疏的箭矢,用炸药包炸开城门,一拥而入,守将当场被巴勇阵斩。

    济宁府外,一股地方乡勇试图拦截,被华夏军骑兵一个冲锋便杀得七零八落,跪地求饶。

    消息传开,山东各州县闻风丧胆。许多城池的官员和守军,不等华夏军兵临城下,便已弃城而逃,或者干脆准备好白旗和劳军物资。

    沿途百姓则箪食壶浆,热泪盈眶地迎接这支纪律严明、打着白虎旗的军队。他们被满清压迫太久,此刻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向拯民主力紧随其后,稳步推进,接收城池,安抚百姓,并派出政工人员迅速建立临时政权,恢复秩序。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以最快的速度,横穿山东,与东面的力量会师,完成对鳌拜大军的战略合围!

    (三) 胶东响应,铁钳成型

    几乎在向拯民东进的同时,一道加密的命令也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胶东根据地首领张大明的手中。

    看着命令上向拯民的亲笔签名和那熟悉的印鉴,张大明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立刻召集根据地所有核心将领。

    “弟兄们!时候到了!”张大明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向大统领已亲率大军攻入山东,命令我们即刻集结主力,向西进攻,与主力会师,切断鳌拜老贼的退路!”

    整个胶东根据地瞬间沸腾起来!养精蓄锐多时的两万胶东子弟兵,迅速集结。

    他们虽然装备可能不如主力精锐,但士气高昂,对地形熟悉,更充满了向主力靠拢、参与决战的渴望。

    “雷公”孙老栓带着他的地雷队,将剩余的土地雷悉数埋设在通往登州的主要道路上,以防备辽东清军可能的骚扰。

    然后,他扛起心爱的“武昌造”,加入了西进的队列。

    张大明留下必要的守备部队,亲率一万五千主力,高举战旗,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经营许久的山区和沿海根据地,向着西方,向着预定的会师地点,开始了英勇的进军。

    胶东义军的西进,同样势不可挡。沿途小股清军望风披靡。

    他们与向拯民主力东西对进,如同一把巨大的铁钳,正在缓缓闭合,而钳口的目标,正是仍在淮海战场与李定国血战的鳌拜大军!

    (四) 京畿震恐,孤注一掷

    向拯民奇兵东出、胶东义军向西挺进的消息,如同两道晴天霹雳,接连炸响在紫禁城的上空。

    多尔衮拿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手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他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喃喃道:“向拯民……他……他怎么敢!山东……胶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鳌拜的二十万大军(已严重减员)是清廷最后、也是最强大的机动兵团。

    一旦被向拯民和李定国前后夹击,包围在淮海地区,后果不堪设想!

    届时,别说江南,连中原、山东都将不保,大清只能狼狈退回关外那苦寒之地!

    “不!绝不能!”多尔衮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那是绝望和疯狂交织的光芒。

    他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在殿内来回疾走。

    “必须救出鳌拜!必须保住这支大军!”他嘶吼着。

    他立刻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甚至可称孤注一掷的决定:

    1.派出最忠诚的死士,不惜一切代价,突破华夏军的封锁线,秘密通知鳌拜,立即放弃与李定国的纠缠,全力向北突围撤退!

    2.从守卫北京、已经捉襟见肘的兵力中,强行抽出最后的五万满八旗精锐!这是保卫爱新觉罗氏和大清国本的最后力量!

    3.他,大清国的摄政王,多尔衮,要亲自率领这支最后的家底,南下接应鳌拜!

    “传旨!点齐上三旗所有能战的儿郎,本王要亲征!”多尔衮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北京城,这个清廷统治的核心,因为这道命令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恐慌。

    所有人都明白,摄政王此举,是在拿大清的国运做最后一搏!

    淮海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去,一场规模更大、意义更深远的决战风暴,已然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酝酿。

    向拯民与多尔衮,这两位决定时代走向的巨人,即将迎来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正面碰撞。天下的命运,系于这即将合拢的铁钳与拼死一搏的救援之间。

    http://www.rulianshi.net/diexiemingmobaihuzhanshensaobahuang/49398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