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 第87章淮海烽烟

第87章淮海烽烟

    南京城破、扬州光复并举行盛大公祭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向北传播。

    当这接连的惊雷炸响在正在南下的鳌拜军中时,这支号称十万的清军精锐,前进的步伐不由得为之一滞,空气中弥漫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中军大帐内,鳌拜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原本的计划是驰援南京,内外夹击华夏军主力。

    可现在,南京没了,他要面对的,不再是困守孤城的友军,而是携大胜之威、士气如虹的华夏护国军主力,以及那片刚刚被血与火洗礼过、民心已然归附的江南大地。

    "王爷,南京已失,我军原定计划……"一名幕僚小心翼翼地开口。

    鳌拜猛地一摆手,打断了他,粗声道:"本王知道!朝廷旨意是收复江南!如今江南已陷,强攻难下。

    传令下去,放缓进军,各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抵淮河一线,再图后计!"

    这位以勇悍著称的满州名将,此刻也不得不压下心头的焦躁,选择了最为稳妥,也最为保守的策略——他要在江淮之间,凭借兵力优势,构筑防线,与华夏军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决战。

    就在鳌拜放缓脚步、谨慎推进的同时,来自武昌的指令已经抵达李定国手中:"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水陆并进,速取徐州,抢占战场主动!"

    军令如山!李定国与张煌言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

    • 陆路:李定国亲率龙虎营主力及覃勇部,以精锐骑兵为先锋,步卒携轻炮紧随其后,沿着大运河西岸,如同一条土黄色的巨龙,滚滚北上!他们的目标明确——徐州!那座控扼南北、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军事重镇。

    • 水路:张煌言则率领惊涛营水师主力,以及大量装载着粮草辎重和部分陆战队的运输船,升满船帆,借助风力与水流,沿着运河水道浩荡北进。水师的存在,不仅保障了后勤线的畅通,更是一支可以随时登陆、侧击敌人的强大机动力量。

    华夏军这番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进,完全打乱了鳌拜"稳扎稳打"的节奏。

    北伐军兵锋所向,江淮之间的各州县闻风丧胆。

    大多数城池的守军,早已被南京、扬州的消息吓破了胆,眼见华夏军旌旗招展、军容鼎盛,几乎未作抵抗,便纷纷开城归降。

    偶有几处由满州将领驻守、企图负隅顽抗的据点,也在华夏军犀利的火炮和步兵的猛攻下,迅速土崩瓦解。

    沿途,出现了无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

    饱受清廷压迫的百姓,将熟鸡蛋、面饼塞到士兵手中,指着北方,诉说着清军的暴行和对接王师的期盼。

    这一幕幕,极大地鼓舞了北伐将士的士气。

    华夏军进展神速,几乎是以奔跑的速度,兵临徐州城下!

    然而,就在李定国准备一鼓作气,趁守军惊魂未定之时拿下徐州时,

    前沿斥候送来了紧急军情:"报!大统领,鳌拜亲率清军前锋精锐骑兵,距离徐州已不足五十里!"

    帐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五十里,对于骑兵而言,几乎是转瞬即至的距离。

    副将急切道:"大统领,趁鳌拜主力未至,我们应立即攻城!拿下徐州,据城而守!"

    李定国却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他手指划过徐州城,又指向城外广阔的淮海平原。"

    强攻徐州,"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城内守军虽慌,但城防坚固,急切间难下。

    若我军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鳌拜大军从后掩杀而来,我军将腹背受敌,危矣!"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能攻城!我们要变攻为围,变夺城为打援!"

    "大统领的意思是……围点打援?"覃勇眼睛一亮。"不错!"

    李定国拳头砸在地图上徐州城的位置,"留下部分兵力,虚张声势,包围徐州,做出猛攻姿态!

    主力则隐蔽集结,在徐州外围,寻找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引鳌拜来救,然后……在野战中,一举击溃其主力!"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放弃唾手可得的城池,选择在野外与强大的清军骑兵决战。

    但这也是最能发挥华夏军火器和纪律优势的选择。

    "就这么办!"李定国斩钉截铁,"传令下去:前军、左军,会同部分火炮,由覃勇指挥,负责包围徐州,佯攻要猛,声势要大!

    其余主力,随我即刻转移,于徐州东南方向的九里山-云龙湖一带预设阵地,准备迎击鳌拜!

    "军令迅速执行。覃勇率领部队,大张旗鼓地在徐州城外挖掘壕沟,树立营寨,调动火炮,摆出了一副不破徐州誓不罢休的架势。

    城头清军见状,更是心惊胆战,求援的信使一拨接一拨冲出城门,奔向鳌拜大军的方向。

    而李定国则亲率龙虎营主力以及张煌言派来的数千水师陆战队,悄无声息地撤离徐州城下,昼夜兼程,赶往预设的决战区域。

    九里山至云龙湖之间的一片相对开阔,但又有丘陵、水泊可资利用的地带。

    时间紧迫,将士们不顾疲劳,拼命构筑工事。

    火炮被巧妙地隐蔽在丘陵反斜面或树林中,火枪兵们挖掘散兵坑和交通壕,设置鹿砦拒马。

    张煌言的水师也派出了小艇,沿云龙湖及附近水道巡逻,提供侧翼掩护和预警。

    一名叫石敢当的工兵哨官,带着他的手下,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硬是在一片泥泞的洼地前,用沙包和木头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前沿壁垒。

    他对手下的弟兄们说:"咱们多流一滴汗,打仗的时候就能少流一滴血!把这工事修得牢牢的,让鞑子的骑兵撞个头破血流!"

    整个华夏军阵地,如同一张巨大的、带着尖刺的蛛网,在九里山前悄然张开,静待着猎物的到来。

    鳌拜的大军,终于抵达了徐州外围。

    他接到了徐州守军雪片般的求援信,又亲眼看到城外华夏军"庞大"的营垒和"猛烈"的攻势(实为覃勇的佯攻),心中焦急。

    "华夏军主力正在猛攻徐州!城内危在旦夕!

    "鳌拜判断,"必须立刻击溃城外之敌,解徐州之围!"

    他命令前锋骑兵加速前进,试探华夏军虚实。华夏军的斥候骑兵与清军游骑在广阔的平原上爆发了多次小规模交锋。

    这些交锋惨烈而迅速,双方都在试图摸清对方的底细。 一名叫马如风的华夏军斥候队长,率领一队轻骑,与数倍于己的清军斥候遭遇。

    他们利用地形且战且退,用精准的骑射和几枚手榴弹,成功阻滞了清军斥候的深入,并抓回了一名舌头,为李定国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马如风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战友拼死抢回。

    夜幕降临,九里山前,华夏军阵地一片寂静,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远处徐州方向隐约传来的炮声(覃勇仍在佯攻)。

    阵地上,将士们抱着武器,靠在工事里休息,眼神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他们知道,决定华夏命运的一场大战,明日或许就要在这片土地上上演。

    李定国巡视着阵地,看着这些沉默而坚定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望向北方清军大营的方向,那里灯火连绵,如同繁星。

    "鳌拜……明日,这淮海平原,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http://www.rulianshi.net/diexiemingmobaihuzhanshensaobahuang/493981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