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灵异录 > 大明:我靠摸尸杀人,缔造东方日不落 > 第四十一章 东昌之劫,死地求生

第四十一章 东昌之劫,死地求生

    沙盘之上,光影流转变幻。

    无数象征军队的微缩光点,于沙盘之上开始移动。

    一道道信息流,如瀑布般涌入朱岩脑海。

    【推演开始】

    【时间:建文二年,十月。】

    【事件:李景隆遭遇大败,逃回德州。南京朝廷为之震动,建文帝朱允炆罢免李景隆,起用山东布政使铁铉镇守济南,任命盛庸、平安为大将,着手重整南军。】

    沙盘之上,代表南军的红色光点在济南府附近迅速集结。

    虽其数量较之前大为减少,但光芒更为凝实,透着一股铁血之气。

    朱岩心中为之一凛。来了!真正难对付的对手来了!铁铉的坚韧不拔,盛庸的军事才能,皆非李景隆所能比拟。

    【推演继续】

    【事件:燕王朱棣率领主力大军,于白沟河大破李景隆残部,乘胜追击,兵锋直指济南。】

    沙盘之上,代表燕军的金色光点,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自北平呼啸南下,势不可挡。朱棣的旗帜,光芒万丈,尽显王者的霸气与自信。

    然而,当这股金色洪流抵达济南城下时,却撞上了一块坚硬无比的礁石。

    【事件:济南攻防战。铁铉智谋过人,先是诈降,诱朱棣入城,险些得逞。】

    【后又将朱元璋画像悬挂于城头,致使燕军火炮不敢开火,燕军围城三月,久攻不下,军队疲惫不堪。】

    朱岩望着沙盘上,金色光点一次又一次冲击济南城,却被红色光点顽强顶回,甚至南军数次反扑,都让燕军损失惨重。

    他的心沉了下去。

    历史的惯性,果然强大。

    即便他改变了北平之战的结局,让李景隆败得更惨,但历史的主线,依旧顽强地回归到原有轨道。

    朱棣还是被挡在了济南城下。

    【推演继续】

    【变数出现,由于北平大捷,朱岩声名远扬,其提出的卫生防疫条例在奔雷营施行,效果显著。】

    【此法被燕王妃徐氏上报朱棣,朱棣予以采纳,在全军推广,燕军围城三月,军中疫病发生率大幅降低,战斗力得以保存。】

    沙盘上原本因围城而略显黯淡的金色光点,重新变得明亮起来。

    朱岩的眼睛猛地一亮!有用!他这只小蝴蝶的翅膀,真的煽动了历史的风暴!

    虽未能改变济南久攻不下的事实,却保全了燕军的元气!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推演继续】

    【事件:朱棣久攻济南不下,采纳谋士建议,绕过济南,转而攻打东昌府。】

    【致命错误,此乃南军盛庸围点打援之计!】

    朱岩的瞳孔骤然收缩,死死地盯着沙盘!只见金色的燕军主力离开济南,向东昌府扑去。

    而早已埋伏在东昌府周围的数股红色光点,如张开大嘴的巨兽,瞬间形成合围之势!

    【事件:东昌之战爆发!】

    沙盘上的景象,惨烈至极。金色的光点,陷入了红色光点的重重包围之中。

    【南军大将盛庸,布下车阵,以战车结成圆阵,火铳与神臂弓置于阵中,骑兵在外围骚扰。燕军骑兵冲锋,无法突破战阵,反被火铳弓弩大量杀伤。】

    【燕军大将张玉,为救燕王朱棣,率部拼死奋战,冲入阵中,力竭战死!】

    沙盘上,代表张玉的那颗将星,轰然碎裂,化为齑粉。

    朱岩的心脏,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张玉,靖难第二名将,朱棣的左膀右臂,就这么战死了?

    【燕王朱棣,被困阵中,坐骑被射杀三匹,本人亦中箭,险象环生!】

    沙盘上,代表朱棣的那颗最为耀眼的金色帅星,光芒瞬间黯淡到极点,几乎就要熄灭。

    周围的金色光点,一个个破碎消失。

    【此战,燕军大败,折损兵马数万,大将张玉战死。燕王朱棣狼狈逃回北平。南军士气大振,扭转战局。靖难之役,燕军由盛转衰,陷入绝境!】

    推演至此,戛然而止。沙盘上的光芒缓缓散去,重新化为普通的沙土。

    房间内,一片死寂。

    朱岩呆呆地坐在地上,额头上满是冷汗,后背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他所看到的,并非一场推演,而是一场即将发生的、血淋淋的现实!

    东昌之败!这是靖难之役中,燕军输得最惨、最为关键的一场败仗!

    此战之后,朱棣几乎被打断脊梁,龟缩北平长达数月,不敢再战。

    若非南军内部再次出现问题,恐怕靖难之役的结局,就要被彻底改写。

    “不,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朱岩猛地从地上站起身来,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他耗费了近六万点寿命,并非为了目睹一场悲剧重演!他要改变这一切!

    可是如何改变呢?

    去告知朱棣,你会被盛庸打得一败涂地,你的大将张玉会死,你别去攻打东昌?

    朱棣会相信吗?

    一个刚刚在白沟河取得大胜、自信心极度膨胀的统帅,会相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的预言?

    他只会认为自己是在妖言惑众、扰乱军心,一刀将自己砍了都算轻的。

    直接前去救援?他手下仅有三百奔雷营士兵,在那种数十万人的大会战中,投入进去连个浪花都激不起来。

    硬碰硬绝对不可行,必须用计!

    朱岩在房间里疯狂地踱步,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

    沙盘推演的每一个细节,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盛庸的车阵、朱棣的骄傲、张玉的死战。

    一个个关键节点,串联成线。

    有了!一个无比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釜底抽薪!不,比釜底抽薪更为狠辣!他要做的,是在盛庸的釜底,再添一把火!

    他要让盛庸的车阵,变成烤死他自己的铁棺材!

    朱岩冲到书桌前,铺开一张白纸,提起笔,手却微微颤抖。

    他要书写的,并非一封信,也不是一道奏折,而是一份足以改变大明国运的剧本!

    他深吸一口气,落笔如飞。

    《论南军盛庸车阵之破法及东昌决胜方略》

    他未写任何关于预言的内容,通篇皆以一个军事参谋的口吻,进行纯粹的兵法推演和战术分析。

    其一,他详细剖析了盛庸可能采用的战术。

    他结合历史记载中,宋代对抗金国铁骑时用过的叠阵和车阵,洋洋洒洒撰写数千字,分析这种战阵的优点和致命缺点。

    优点是防御坚固,可克制骑兵冲锋;缺点是机动力差,惧怕火攻,且对地形要求极高!

    其二,他依据沙盘推演出的地形,精准地指出了东昌府附近,最适合盛庸布下车阵的几个地点,并分析了每个地点的优劣。

    其三,也是最为核心的,他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破阵之法。

    “围魏救赵,中心开花!”

    他建议,朱棣不必亲自率领主力去冲击盛庸的车阵。

    只需派遣一员猛将,率领一支精锐小队,携带大量引火之物,从战场的侧翼,利用地形掩护,绕到南军的后方。

    南军的主力,必然都集中在正面战场。

    他们的后方,尤其是负责后勤补给和粮草的营地,防备必然松懈。

    这支奇兵的任务,不是杀戮,而是放火!

    在盛庸与燕军主力激战正酣、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在正面之时,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后勤大营!

    后院起火,军心必然大乱!到那时,盛庸的车阵,不攻自破!

    而在正面战场,朱棣则可采用添油战术,不断派出小股精锐骑兵袭扰,做出总攻的假象,拖住盛庸的主力,为奇袭部队创造时机。

    这套战术,环环相扣,精妙绝伦。

    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基于兵法和逻辑推演。

    没有任何神神叨叨的内容,任何人看了,都只会觉得这是一个天才将领的杰作,而不会联想到什么鬼神之说。

    写完这份方略,朱岩又在结尾处,用血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他明白,这份东西,不能直接呈给朱棣。

    他需要一个分量足够、又绝对信得过他的人,来递交这份投名状。

    高阳王,朱高煦!

    朱岩将这份足以决定未来的方略,小心折好,放入怀中。

    这一战,将是我朱岩真正名动天下的开端!

    http://www.rulianshi.net/damingwokaomoshisharendizaodongfangribuluo/489960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