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落魂涧
七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七天里,槐树屯表面平静,重建工作接近尾声,村民们脸上渐渐多了些笑容,仿佛那场噩梦正在远去。但知情者心中都清楚,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九处的前哨站依旧戒备森严,对老井的监控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秦队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指挥方舱,与技术团队反复推演落魂涧的行动方案。落魂涧地势险要,环境复杂,磁场异常,无人机和很多电子设备在那里都会失灵,这意味着探险将主要依靠人力,风险极大。
我和小雅也没闲着,除了配合做一些体能适应训练,就是反复研究那张标记着落魂涧位置的地图,以及我能回忆起的、所有与星门、“钥匙”、“坐标”相关的细节。都功印依旧黯淡,但我能感觉到,随着满月临近,体内那丝雷炁似乎也活跃了一些,与冥冥中的某种韵律产生着微弱的共鸣。
张斌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但精神似乎有些恍惚,时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眼神空洞。秦队长安排心理专家对他进行了几次评估,结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时间恢复。但我总觉得,他偶尔看向我的眼神深处,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冰冷?是错觉吗?还是魔核种子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我没有声张,只是暗中提高了警惕。
出发的前一晚,秦队长召集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开了最后一次简报会。除了我、小雅、秦队长和四名精锐队员(代号A1到A4)外,还有一位戴着厚厚眼镜、沉默寡言的老地质学家孙教授,他是为数不多看过部分XZ科考队残缺档案的人,对落魂涧的地质构造有深入研究。
“落魂涧,顾名思义,不是善地。”秦队长用激光笔指着投影上的三维地形图,语气严肃,“三条暗河交汇,水汽弥漫,常年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涧底深不见底,布满了滑腻的岩石和危险的漩涡。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磁场是混乱的,指南针失效,无线电通讯距离不超过五十米。”
他切换图片,显示出几张模糊的、似乎是早年探险者拍摄的照片,照片里是陡峭的崖壁、幽深的潭水和一些奇形怪状的枯骨。
“民间传说,那里是孤魂野鬼的聚集地,进去的人容易迷失方向,最终跌落深渊。XZ科考队当年的一份残缺报告提到,他们在涧底检测到强烈的‘生物场异常’和‘空间扭曲现象’,但具体内容缺失。我们这次的任务,是找到‘影月之镜’可能指示的坐标点,不是探险,更不是考古。一切行动听指挥,安全第一!”
“明白!”队员们齐声应答,神色凝重。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两辆经过改装的越野车便悄无声息地驶离了槐树屯,朝着南边的山区开去。车子无法直接到达落魂涧,只能停在山脚下。剩下的路,需要徒步攀登。
清晨的山林笼罩在薄雾中,空气清新,鸟鸣清脆,但我们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背负着沉重的装备(绳索、岩钉、强光手电、特制荧光棒、简易净水器、以及各种探测仪器),沿着猎人踩出的依稀小径,向落魂涧入口艰难行进。
越靠近落魂涧,环境越发显得诡异。周围的树木渐渐变得扭曲怪诞,枝叶呈现出不健康的灰绿色,林间安静得可怕,连鸟鸣声都消失了,只有我们沉重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在空旷的山谷回荡。空气中的水汽越来越重,带着一股淡淡的、类似硫磺和腐烂植物混合的怪味。
孙教授一边走,一边用仪器检测着环境,眉头越皱越紧:“磁场干扰开始增强了……空气成分也有异常,含氧量偏低,有微量未知气体……”
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前方传来轰隆的水声,雾气也变得更加浓郁,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我们知道,落魂涧到了。
穿过一片茂密的、挂着水珠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却又瞬间被巨大的震撼和心悸攫住!
我们站在一处断崖的边缘,脚下是翻滚涌动的白色云雾,深不见底。震耳欲聋的水声从云雾下方传来,是三条暗河冲出山体、汇入深潭的咆哮。断崖对面,是另一面更加陡峭、如同刀削斧劈的黑色崖壁,两者之间形成一道宽约百米的巨大裂隙,这就是落魂涧!
涧中云雾缭绕,偶尔被山风吹开一丝缝隙,能看到下方那墨绿色的、深不见底的潭水,以及潭水周围嶙峋狰狞的乱石。一股阴冷潮湿的寒风从涧底倒卷上来,吹得人遍体生寒。
“就是这里了。”秦队长示意大家停下,取出强光手电向下照射,但光柱投入云雾,如同泥牛入海,根本看不到底。“A1,A2,准备索降!先建立第一个锚点!”
两名队员立刻行动起来,寻找坚固的岩石固定主绳。我和小雅、孙教授以及另外两名队员负责警戒。
我站在崖边,强忍着眩晕感,开启神眼,试图穿透浓雾看清涧底的情况。
视线艰难地向下延伸,穿透了数十米厚的云雾,终于触及了涧底。墨绿色的潭水比我想象的更加深邃和……不祥。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白色的泡沫,水下似乎有巨大的阴影缓缓游动。潭水四周的乱石滩上,散落着不少动物乃至……人类的骨骸!有些骨骸看上去年代极为久远。
而在潭水靠近北侧崖壁的地方,我的目光猛地一凝!
那里,水面相对平静,形成一个不大的回水湾。湾边的岩石形状奇特,其中三块巨大的青黑色岩石呈“品”字形排列,围出了一小片浅滩。最奇特的是,在中间那块岩石朝向水面的方向,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光滑如镜的凹陷!
那里,会不会就是“影月之镜”所在?
就在这时,我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悸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涧底深处“看”了我一眼!那感觉冰冷、古老、带着一丝……好奇?
我猛地收回目光,心跳加速。这涧底,果然有东西!
“锚点固定完毕!可以下降!”A1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李二狗,你跟我第一批下。林雅,孙教授,你们第二批。A3,A4断后!”秦队长分配任务。
我和秦队长、A1、A2抓住绳索,戴上头灯和手套,开始沿着湿滑冰冷的崖壁,向云雾弥漫的涧底降去。
索降的过程极其艰难。崖壁上长满了滑腻的青苔,无处落脚,只能完全依靠手臂和绳索控制下降速度。浓密的水汽很快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冰冷刺骨。轰隆的水声在狭窄的空间内被放大,震得人耳膜发麻。
下降了大概一百多米,终于冲破了云雾层,涧底的景象清晰起来。
近距离看,更加触目惊心。潭水幽深墨绿,看不到底,散发着阴寒的气息。乱石滩上白骨累累,空气中和水中都弥漫着那股怪异的味道。而那三块“品”字形岩石围出的浅滩,就在我们左下方不远处。
“去那边!”秦队长指了指浅滩方向。
我们小心地操控绳索,向浅滩荡去。落在浅滩上,脚下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中间那块岩石上的镜面凹陷,在头灯照射下,果然光滑异常,甚至能模糊映出我们的倒影。
“就是这里了!”我有些激动,“等到晚上月亮出来,就能知道‘影月之镜’是否真的能指示坐标了。”
秦队长看了看手表:“现在才中午,距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A1,A2,勘察周边环境,建立临时营地。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水边!”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在浅滩地势稍高、相对干燥的地方清理出一块区域,布置警戒传感器。
我则走到那块镜面岩石前,用手抚摸那光滑的凹陷。触手冰凉,岩石材质非金非玉,却有一种温润感。神眼仔细扫描,能感觉到岩石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微弱的、与星门同源但更加隐晦的能量波动。
孙教授也凑过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岩石表面的纹理,又取了一点岩石样本准备带回去分析。“这岩石的成因很奇特,不像本地岩层……倒像是……陨石?或者某种人工合成材料?”他喃喃自语。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逝。涧底光线昏暗,仿佛永恒的黄昏。水声轰鸣,夹杂着不知名角落里传来的、细微的窸窣声,让人心神不宁。我们简单吃了些压缩干粮,轮流休息,保持警戒。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第二批人员也安全降落到浅滩。小雅脸色有些苍白,显然索降的过程让她很紧张,但眼神依旧坚定。
随着天色渐晚,涧底彻底陷入了黑暗,只有我们头灯的光芒在浓重的夜色和水汽中摇曳,显得无比渺小。今晚是个晴天,透过百米之上裂隙口望去,能看到点点繁星和一弯逐渐升起的……满月!
月亮的光芒清冷皎洁,如同水银泻地,艰难地穿透涧口的云雾,洒下些许微光。
我们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目光聚焦在那块镜面岩石上。
月光如同被引导般,缓缓移动,最终,一束清辉精准地投射到了岩石的镜面凹陷上!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只能模糊映出倒影的岩石镜面,在月光照射下,仿佛被激活了一般,表面泛起了一层氤氲的乳白色光晕!光晕中,渐渐显现出一些极其复杂、不断变化的……线条和光点!
那不是倒影!而是一幅……微缩的星图?!不,比星图更复杂!其中似乎还夹杂着山脉的轮廓、水流的走向,以及几个被特别放大的、如同坐标轴交点般的闪烁光点!
“影月之镜……这就是影月之镜!”孙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它在显示地图!不,是立体空间坐标!”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那变幻的光图。
我集中全部精神,用神眼记录着每一个细节。那幅光图似乎在循环演示,重点突出了三个闪烁的光点。其中一个光点的位置,与我感知到的、落魂涧下方那个巨大空腔(龙脉节点)的核心区域完全重合!而另外两个光点,则分别指向了……槐树屯后山矿洞的方向,以及……一个完全陌生的、位于更遥远山脉深处的区域!
这三个点,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
难道,这就是开启星门所需的“坐标”?不是单一地点,而是三个关键节点构成的能量阵列?
就在我们全神贯注解读坐标时,我没注意到,一直安静待在队伍边缘的张斌,眼神再次变得空洞起来。他下意识地向前走了几步,靠近了水潭边缘,低头看着墨绿色的水面,嘴角勾起一丝诡异的、冰冷的弧度。
潭水深处,那个巨大的阴影,似乎缓缓向上浮起了一丝。
而月光下,镜面岩石显示的光图中,那个代表落魂涧本身的光点,突然剧烈地闪烁起来,变成了警示般的红色!
“小心!”我猛地察觉到不对劲,厉声喝道!
但已经晚了!
哗啦——!
潭水猛地炸开!一条水桶粗细、布满吸盘、颜色暗紫的巨大触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水中猛地伸出,如同鞭子般抽向站在最前面的张斌!
http://www.rulianshi.net/beileipihouwoyanjingnengkanchuanhuangtu/489218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
这七天里,槐树屯表面平静,重建工作接近尾声,村民们脸上渐渐多了些笑容,仿佛那场噩梦正在远去。但知情者心中都清楚,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九处的前哨站依旧戒备森严,对老井的监控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秦队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指挥方舱,与技术团队反复推演落魂涧的行动方案。落魂涧地势险要,环境复杂,磁场异常,无人机和很多电子设备在那里都会失灵,这意味着探险将主要依靠人力,风险极大。
我和小雅也没闲着,除了配合做一些体能适应训练,就是反复研究那张标记着落魂涧位置的地图,以及我能回忆起的、所有与星门、“钥匙”、“坐标”相关的细节。都功印依旧黯淡,但我能感觉到,随着满月临近,体内那丝雷炁似乎也活跃了一些,与冥冥中的某种韵律产生着微弱的共鸣。
张斌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但精神似乎有些恍惚,时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眼神空洞。秦队长安排心理专家对他进行了几次评估,结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时间恢复。但我总觉得,他偶尔看向我的眼神深处,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冰冷?是错觉吗?还是魔核种子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我没有声张,只是暗中提高了警惕。
出发的前一晚,秦队长召集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开了最后一次简报会。除了我、小雅、秦队长和四名精锐队员(代号A1到A4)外,还有一位戴着厚厚眼镜、沉默寡言的老地质学家孙教授,他是为数不多看过部分XZ科考队残缺档案的人,对落魂涧的地质构造有深入研究。
“落魂涧,顾名思义,不是善地。”秦队长用激光笔指着投影上的三维地形图,语气严肃,“三条暗河交汇,水汽弥漫,常年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涧底深不见底,布满了滑腻的岩石和危险的漩涡。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磁场是混乱的,指南针失效,无线电通讯距离不超过五十米。”
他切换图片,显示出几张模糊的、似乎是早年探险者拍摄的照片,照片里是陡峭的崖壁、幽深的潭水和一些奇形怪状的枯骨。
“民间传说,那里是孤魂野鬼的聚集地,进去的人容易迷失方向,最终跌落深渊。XZ科考队当年的一份残缺报告提到,他们在涧底检测到强烈的‘生物场异常’和‘空间扭曲现象’,但具体内容缺失。我们这次的任务,是找到‘影月之镜’可能指示的坐标点,不是探险,更不是考古。一切行动听指挥,安全第一!”
“明白!”队员们齐声应答,神色凝重。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两辆经过改装的越野车便悄无声息地驶离了槐树屯,朝着南边的山区开去。车子无法直接到达落魂涧,只能停在山脚下。剩下的路,需要徒步攀登。
清晨的山林笼罩在薄雾中,空气清新,鸟鸣清脆,但我们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背负着沉重的装备(绳索、岩钉、强光手电、特制荧光棒、简易净水器、以及各种探测仪器),沿着猎人踩出的依稀小径,向落魂涧入口艰难行进。
越靠近落魂涧,环境越发显得诡异。周围的树木渐渐变得扭曲怪诞,枝叶呈现出不健康的灰绿色,林间安静得可怕,连鸟鸣声都消失了,只有我们沉重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在空旷的山谷回荡。空气中的水汽越来越重,带着一股淡淡的、类似硫磺和腐烂植物混合的怪味。
孙教授一边走,一边用仪器检测着环境,眉头越皱越紧:“磁场干扰开始增强了……空气成分也有异常,含氧量偏低,有微量未知气体……”
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前方传来轰隆的水声,雾气也变得更加浓郁,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我们知道,落魂涧到了。
穿过一片茂密的、挂着水珠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却又瞬间被巨大的震撼和心悸攫住!
我们站在一处断崖的边缘,脚下是翻滚涌动的白色云雾,深不见底。震耳欲聋的水声从云雾下方传来,是三条暗河冲出山体、汇入深潭的咆哮。断崖对面,是另一面更加陡峭、如同刀削斧劈的黑色崖壁,两者之间形成一道宽约百米的巨大裂隙,这就是落魂涧!
涧中云雾缭绕,偶尔被山风吹开一丝缝隙,能看到下方那墨绿色的、深不见底的潭水,以及潭水周围嶙峋狰狞的乱石。一股阴冷潮湿的寒风从涧底倒卷上来,吹得人遍体生寒。
“就是这里了。”秦队长示意大家停下,取出强光手电向下照射,但光柱投入云雾,如同泥牛入海,根本看不到底。“A1,A2,准备索降!先建立第一个锚点!”
两名队员立刻行动起来,寻找坚固的岩石固定主绳。我和小雅、孙教授以及另外两名队员负责警戒。
我站在崖边,强忍着眩晕感,开启神眼,试图穿透浓雾看清涧底的情况。
视线艰难地向下延伸,穿透了数十米厚的云雾,终于触及了涧底。墨绿色的潭水比我想象的更加深邃和……不祥。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白色的泡沫,水下似乎有巨大的阴影缓缓游动。潭水四周的乱石滩上,散落着不少动物乃至……人类的骨骸!有些骨骸看上去年代极为久远。
而在潭水靠近北侧崖壁的地方,我的目光猛地一凝!
那里,水面相对平静,形成一个不大的回水湾。湾边的岩石形状奇特,其中三块巨大的青黑色岩石呈“品”字形排列,围出了一小片浅滩。最奇特的是,在中间那块岩石朝向水面的方向,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光滑如镜的凹陷!
那里,会不会就是“影月之镜”所在?
就在这时,我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悸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涧底深处“看”了我一眼!那感觉冰冷、古老、带着一丝……好奇?
我猛地收回目光,心跳加速。这涧底,果然有东西!
“锚点固定完毕!可以下降!”A1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李二狗,你跟我第一批下。林雅,孙教授,你们第二批。A3,A4断后!”秦队长分配任务。
我和秦队长、A1、A2抓住绳索,戴上头灯和手套,开始沿着湿滑冰冷的崖壁,向云雾弥漫的涧底降去。
索降的过程极其艰难。崖壁上长满了滑腻的青苔,无处落脚,只能完全依靠手臂和绳索控制下降速度。浓密的水汽很快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冰冷刺骨。轰隆的水声在狭窄的空间内被放大,震得人耳膜发麻。
下降了大概一百多米,终于冲破了云雾层,涧底的景象清晰起来。
近距离看,更加触目惊心。潭水幽深墨绿,看不到底,散发着阴寒的气息。乱石滩上白骨累累,空气中和水中都弥漫着那股怪异的味道。而那三块“品”字形岩石围出的浅滩,就在我们左下方不远处。
“去那边!”秦队长指了指浅滩方向。
我们小心地操控绳索,向浅滩荡去。落在浅滩上,脚下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中间那块岩石上的镜面凹陷,在头灯照射下,果然光滑异常,甚至能模糊映出我们的倒影。
“就是这里了!”我有些激动,“等到晚上月亮出来,就能知道‘影月之镜’是否真的能指示坐标了。”
秦队长看了看手表:“现在才中午,距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A1,A2,勘察周边环境,建立临时营地。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水边!”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在浅滩地势稍高、相对干燥的地方清理出一块区域,布置警戒传感器。
我则走到那块镜面岩石前,用手抚摸那光滑的凹陷。触手冰凉,岩石材质非金非玉,却有一种温润感。神眼仔细扫描,能感觉到岩石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微弱的、与星门同源但更加隐晦的能量波动。
孙教授也凑过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岩石表面的纹理,又取了一点岩石样本准备带回去分析。“这岩石的成因很奇特,不像本地岩层……倒像是……陨石?或者某种人工合成材料?”他喃喃自语。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逝。涧底光线昏暗,仿佛永恒的黄昏。水声轰鸣,夹杂着不知名角落里传来的、细微的窸窣声,让人心神不宁。我们简单吃了些压缩干粮,轮流休息,保持警戒。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第二批人员也安全降落到浅滩。小雅脸色有些苍白,显然索降的过程让她很紧张,但眼神依旧坚定。
随着天色渐晚,涧底彻底陷入了黑暗,只有我们头灯的光芒在浓重的夜色和水汽中摇曳,显得无比渺小。今晚是个晴天,透过百米之上裂隙口望去,能看到点点繁星和一弯逐渐升起的……满月!
月亮的光芒清冷皎洁,如同水银泻地,艰难地穿透涧口的云雾,洒下些许微光。
我们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目光聚焦在那块镜面岩石上。
月光如同被引导般,缓缓移动,最终,一束清辉精准地投射到了岩石的镜面凹陷上!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只能模糊映出倒影的岩石镜面,在月光照射下,仿佛被激活了一般,表面泛起了一层氤氲的乳白色光晕!光晕中,渐渐显现出一些极其复杂、不断变化的……线条和光点!
那不是倒影!而是一幅……微缩的星图?!不,比星图更复杂!其中似乎还夹杂着山脉的轮廓、水流的走向,以及几个被特别放大的、如同坐标轴交点般的闪烁光点!
“影月之镜……这就是影月之镜!”孙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它在显示地图!不,是立体空间坐标!”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那变幻的光图。
我集中全部精神,用神眼记录着每一个细节。那幅光图似乎在循环演示,重点突出了三个闪烁的光点。其中一个光点的位置,与我感知到的、落魂涧下方那个巨大空腔(龙脉节点)的核心区域完全重合!而另外两个光点,则分别指向了……槐树屯后山矿洞的方向,以及……一个完全陌生的、位于更遥远山脉深处的区域!
这三个点,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
难道,这就是开启星门所需的“坐标”?不是单一地点,而是三个关键节点构成的能量阵列?
就在我们全神贯注解读坐标时,我没注意到,一直安静待在队伍边缘的张斌,眼神再次变得空洞起来。他下意识地向前走了几步,靠近了水潭边缘,低头看着墨绿色的水面,嘴角勾起一丝诡异的、冰冷的弧度。
潭水深处,那个巨大的阴影,似乎缓缓向上浮起了一丝。
而月光下,镜面岩石显示的光图中,那个代表落魂涧本身的光点,突然剧烈地闪烁起来,变成了警示般的红色!
“小心!”我猛地察觉到不对劲,厉声喝道!
但已经晚了!
哗啦——!
潭水猛地炸开!一条水桶粗细、布满吸盘、颜色暗紫的巨大触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水中猛地伸出,如同鞭子般抽向站在最前面的张斌!
http://www.rulianshi.net/beileipihouwoyanjingnengkanchuanhuangtu/489218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rulianshi.net。入殓师灵异录手机版阅读网址:m.rulianshi.net